其他

8年抗战改为14年,那么前6年到底怎么抗日的?

2017-01-11 慧眼阅天下


来源 | 谈资有营养(tanzifeed)


这张图片在网上流传,“8年抗战”正式改为了“14年”,中国人的抗战,又延长了6年。




新京报采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证实了这张图片的真实性,事实上,教材等相关修改已经接近完成了。


那么,前6年到底是怎么抗战的?


1

新的抗战,要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九一八”事变爆发,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由于国民政府和张学良东北军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日本控制了整个东北。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马占山就被称为“打响了反抗日本人的第一枪”。“九一八”事变时,马占山就任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他曾当众宣称,如果日本人要侵略黑龙江,绝对要反击。


1931年11月4日晨,在7架飞机掩护下,1300余名日军以保护修桥为名,直趋江桥(嫩江铁桥)中国军队驻地大兴站,驱赶中方修桥人员,并向中国军阵地发起猛攻。马占山当即下令抵抗,全体将士英勇战斗,同敌血战三天二夜,击退了敌人多次进犯。这被称为“江桥抗战”,是第一次不顾张学良命令的大规模抗日,有时也被称为“打响抗日的第一枪”。




当然,马占山没能坚持多久,日本占领黑龙江,1932年2月,马占山投降了,还是当“黑龙江省长”,全国人民一片骂声,日本人也不信任他。里外不是人,马占山就起了“反正之心”,带领200多人离开齐齐哈尔,宣布以后还是坚决抗日。


马占山的行为赢得一片赞扬声,当初骂他的人,也被感动了,大家纷纷捐款支持。报纸报道,捐款达到两千万,但是,马占山在上海公布,只收到170万。


这次捐款事件,比他的“第一枪”更能真实体现当初抗战的真实性。一次为抗战筹备的捐款,大部分款项竟然不知去向,整个社会的组织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2

马占山的抵抗,算不上抗日的第一枪。1931年9月19号,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军进攻长春,就遭到了抵抗。


驻扎在长春附近的日本部队,是当时隶属于第二师团第三旅团的步兵第四联队,有两个大队,总共6个中队。中国部队则集中在宽城子军营和南岭军营,没有专门的布防,但是军营本身倒也坚固。


日本人本来没打算进攻长春,派了一部分人马到沈阳去支援,谁知道那边的中国部队没有抵抗。南岭军营是炮兵,相当厉害,人本人担心他们会主动进攻,自己根本无法抵抗,就派了一队人马,连夜去南岭军营,想把大炮破坏掉。结果,这队人马到天亮才到,没法夜袭。


9月19号,驻扎在长春的日本军队,接到上级命令,全力进攻,只好把剩下部队去进攻宽城子军营。营长看到日本人来了,不知道他们要干嘛,就上去交涉,被日本人打死了。结果,中国官兵就开火了,凌晨5点开始的战斗,打了一个上午。在南岭军营,中国军人开始也没抵抗,大炮被破坏了,但是最终忍无可忍,投入战斗。这五个小时的战斗中,日军独立守备第一大队第三中队长仓本茂大尉先是遭到中国军队的手榴弹攻击,胸部受了重伤,又被一弹击中头部,受伤后战死。



这是十四年抗日战争里中国军队击毙的第一个日军佐官。


这也是相当常见的抗日模式,当被进攻时,反抗是自然的反应。


3

为了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


这就是一·二八事变,又叫第一次上海事变。蒋介石制定的对日应对原则是“一面预备交涉,一面积极抵抗”,1月3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要迁都洛阳,2月1日,蒋介石下令中国空军参战。


除了日军侵略上海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进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统治下的赣州城,这就是所谓赣州战役。


蒋介石先后调动国军卫立煌第14军(辖第10师、第83师两师)、第1师、第9师、第47师及陈诚第18军(当时下辖第11师、第14师、第52师共三个师)、独立第36旅等部队支援上海十九路军,要搞一场大的会战。


但是,尴尬的是,因交通和赣州战役等原因,以上数个师到停战那一天,都还没能赶到作战地点。




双方互有攻守,和日本作战的是十九路军和第五军,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日军援军在浏河一带登路后,中国军队被迫到第二线防守。3月3日,日军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宣布停战。


第一次淞沪战事,让中日双方都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了怀疑,日本认识到,要马上吞并中国,似乎还欠缺火候,此后5年,日军加紧战备;而蒋介石也认识到,中国太落后,直接对抗难度太大。他开始形成“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好好搞建设。


像胡适这样的知识分子,也主张不要那么快与日本开战,一种思潮是,中国这么大,资源这么多,发展几年,可能就有了对抗日本的实力。但是,真的到全面抗战爆发,胡适也到美国出任大使,四处演讲、募捐,为抗战使出自己的一份力了。


留给双方的时间,只有5年。


下一次淞沪大会战,将是双方的殊死搏斗。


4

1932年3月3日,十九路军撤退,第一次淞沪战事结束。日本人兴高采烈,要在4月29日,也就是天皇的生日这一天在上海庆祝一下。


十九路军这边也是不甘心,国民政府虽然和日本签了协定,也不想日本人太得意,十九路军最高长官陈铭枢来到上海,找到暗杀大王王亚樵,要搞一个大事情。


日本人规定,庆祝活动,中国人一律不得入内,只准日本人和朝鲜人参加。王亚樵找到了朝鲜独立党党员安昌浩,给了他一个炸弹,还有4万元。安昌浩找到了自己的战友尹奉吉,这个尹奉吉,成功地成为了庆祝仪式的服务人员,他把炸弹撞到一个开水瓶中。




尹奉吉


日本侵华总司令白川、日本驻华公使重光癸等20余名高官,来到主席台就坐,尹奉吉装作倒开水的样子,扭开了炸弹的开关。两分钟后,白川正在讲话,一声巨响,他被炸得血肉横飞,三天后毙命,而其余人员,也非死即伤。


所以,这第一次淞沪战事,到此才算结束?


戴笠派人又给王亚樵送去4万元,王亚樵把这笔钱给了安昌浩,让他们在上海买家铺面,养家糊口。


5

抗战到底是8年(以七七事变开始)还是14年(以九一八事变开始)?这是两种不同的史观。


如果以国家正式宣战为准,那当然是8年。中国要把自己的抗战定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那就以七七事变开始比较合适,要知道,1931年的时候,希特勒还没真正掌权呢。


但是,如果说8年抗战,那之前的侵略又怎么算呢?如果从1931年开始,那又为何不能从甲午战争开始呢?


这一切,取决于你要从历史中得到什么。



延伸阅读

抗战8年改14年,认知中日同时战而不宣很重要


作者:墨黑纸白

来源:准风月谈(ID:moheizhibai723)


今日,一则《中小学生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新闻成为各大网站的头条,十四年抗战从辩论期迈入正式期,这是一个好的消息,一方面弥合了人们对抗战时间的不同认知,另一方面也将提醒每一位国人,长达十四年的抗战绝非抗日神剧那样无耻搞笑,我们当年与日本的差距以及现在与日本的差距都必须进行深刻的认知和反思。最为重要的是,教科书的改时间,也不能仅仅以改时间为目的,而是应当以14年抗战中,中日双方为何前期都战而不宣的真实史料为教育目的。

八年抗战的时间表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全国抗战为标志,这一点是不为错的,但日本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也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现在将多年来八年抗战的时间改为十四年抗战,需要捋清楚的重点是,为什么要做这个改动?绝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数字变动。



日本从九一八开始到战争结束,从未对中国宣战,让人费解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抛弃中国元素,全面学习欧美元素后,日本相比起当时的中国国富民强,为什么还是要决定战而不宣?相关资料显示:“对华宣战的有利后果有三项:一,可以表明日本彻底战争的决心;二,防止第三国向中国输出武器;三,获得军事占领等交战权益。”

“另一方面,对华宣战的不利后果,则多达九项。其中包括:一,践踏“不以中国民众为敌”的声明;二,失去对话直接交涉的途径;三,违反《非战公约》,可能获国际制裁;四,国联极可能会原因盟约对日制裁;五,日物资供应将受美国中立法影响;六,对香港越南封锁将引起英法反感;七,苏联将趁机对华采取积极援助;八,日本将丧失过去获得的在华特权;九,日本在华的公产也会被中国扣押。”




另据中国学者孟国祥、费迅研究,在1939年以前,日本选择不对中国宣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日本战而不宣,是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煽动国内民众仇华情绪,逃避发动战争的责任。第二,受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制约。1930年代,中国国内亲英美势力上升,英美与中国合作渐多,在外交上对日本渐趋强硬。另一方面,苏联和日本在争夺远东势力范围问题上,一向对立。日本对英美苏三国势力有所忌惮。第三,日本不宣战,也符合其“以华制华”的战略方针。为侵略中国,日本在中国扶植多个傀儡政权。第四,日本战而不宣,是为了继续援引“中立法案”,从美国和其他国家取得军用物资的援助。第五,日本虽未对华宣战,但实际已部分地行使了交战国权利,较为有效地阻滞了国际社会对华援助,当然也就不必为此而考虑正式宣战了。

这些研究,足以让我们认识到,当时的日本军郑虎利于战而不宣的方式,不仅仅依赖于国力悬殊的对比,还积极规避国际和战争所带给日方的各种不利因素,将侵略更为淋漓尽致的发挥。而当时的国民郑虎,则也只能选择战而不宣的方式来对抗。





根据《北京晨报》的相关报道:“1937年7月16日,蒋介石召开会议讨论对日宣战问题,经过两天的讨论分析认为:不宣战是当前的良策,并于8月14日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以“自卫”的方式对日作战。之所以如此,基于以下几种考虑:一是国际对宣战的责任认定。1933年7月,伦敦侵略定义公约第2条第1项规定,凡首先“对他国宣战者”即为侵略行为。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虽然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但并未宣战。中国是被侵略国,国民政府担心如果对日宣战,有可能陷于混淆战争责任的境地。


二是国际援助。1935年8月,美国正式通过中立法,规定禁止运输军火与军用品给交战国。国民政府战而不宣,其目的是想以被侵略国,而非交战国的身份出现,希冀美国不要实施有利于日本而有害于中国的中立法。三是时机。当时的中国极度落后,国民政府认为中国不可能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日本,而只能“苦撑待变”,即等待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等待世界大战的爆发。




该报道表示:“应战而不宣战”,实际是一种政治谋略。”也很好的可以解释抗战为何是14年?该报道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公布对英、美宣战的天皇诏书。同一天,美、英、法、加、荷、澳、新等国随即对日宣战,国民郑虎渴望已久的美、英对日宣战终于到来,蒋介石认为:“中日战争成为世界战争,世界侵略轴心与反侵略阵线的壁垒,也因此完全分明。”中国长期以来单独抗击日本侵略孤军奋战的艰难局面终于结束。于是,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而此时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4年有余,从九一八开始中国已实际进行了10年的抗战。”

在以上相关史料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是,战争不是一件你打我,我打你的表象行为,而是一种贯穿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力与国力之间的对比,侵略与反侵略的不同形态下的不同应对方式,而我们所产生的8年与14年抗战时间不同的根本在于,这场战争在前十年,始终是无一方宣战式的战争,而在战后的定义上存在误区所导致,那么我们改变时间的重点,就需要认识到,为什么对我们民族这么重要的一场卫国战争,竟然连时间都搞不清楚?



让我们再具体的看看,中国当时为何也是战而不宣?晚清昏聩,所导致的中国陷入半集权半殖民半军阀的境地,直到1927年南京民国郑虎成立,这种状态依然裹挟着中国,对中国稍稍放松的一段时间,是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积极革新刑法,稳定物价、改革货币、建设道路、改善公共卫生、立法禁毒、扩大农工生产,成效显著。国民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时期因此被后世认为是“黄金十年”。

但这黄金十年与日本自明治维新到抗日战争爆发是有着天壤之别,相关资料显示:“1931至1936年间,中国工业以年均9.3%的速度增长。至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近代以来最高水准。但当时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过渡阶段,占中国GDP比重最大的,是农业和手工业。现代工业仅占当时中国GDP总量一成左右。”而日本虽然从人口到国土都远远不如中国,但其工业总产值、钢铁、煤、石油、铜(中方微乎其微),以及飞机、火炮、坦克、汽车、造船、造舰(中方无数据可查,年产值基本为0)等军事力量,都以甩掉中国好几条海峡的方式遥遥领先。



相关资料进一步显示:“直至1937年6月,中日两国军事力量对比仍然悬殊。日军当时共有91个飞行中队,共计2700架飞机;中国共有各式飞机600架,其中作战飞机仅305架。日本海军共有舰艇200余艘,总吨位190万吨,名列世界第三位;另一方面,中国海军自甲午海战后便一蹶不振,当时,只有新旧舰艇66艘,总吨位59034吨。中国海、空军的实力,与日本相比,完全不在同一量级。”

在兵员素质对比上,日本基本上普及了初中,而中国大多数都是文盲,资料显示:“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之高中及同等学校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候补军官仅880人。”更让我们对这场战争触目惊心的是:“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相当于7斤半大米或35个鸡蛋。所以,中国士兵平时训练多打空枪。即便条件最好的中央军,每名士兵也只配发15发子弹作实弹射击,开战后,配发20发子弹上战场。而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结果,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水平。”




我也很希望当时我们的抗日军官是活在抗日神剧中的,可以每人一把无子弹限制的机关枪,还有可以砸下飞机的神石,很可惜的是,战争中现实与理想不仅仅差着骨感,更差着血肉的残酷。

“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浙江奉化溪口一所学校,发表《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的讲话表示:“不可轻言绝交宣战”。中国只能作“外交之抗争”、“经济之抗争”,但“不订丧权割地之条约”。和平不到最后时期决不放弃这样的话,被一些人认为是投降主义、妥协主义,这么说的人,始终无法正确看待那场战争,我们与日本的真实差距,相关研究也表明:“蒋之所以强调“不可轻言绝交宣战”,正是基于“中国国防力薄弱”。“避免过早与日本发生大规模战争”,在当时,绝不只是蒋介石一个人的主张。”




徐永昌致函蒋介石:“对日如能容忍,总以努力容忍为是。盖大战一开,无论有无第三国加入,最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但其后日本系工业国,容易恢复,我则反是,实有分崩不可收拾之危险。”徐永昌的这个判断无疑是最为精准的,就目前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而言,我们依然落后于这个曾经侵略过我们的国家,战争对我们最大的悲哀就在这里。

以空间换时间,当时被说为是卖国,而从现实来看,苦撑待变只能是当时的中国不得不选择的一种方式,这并非什么洗白,是国力和国人等多种因素叠加下的必然结果,我们现在将8年改为14年,必须要将当时所存在的国情与战争悬殊表述清楚,让我们的后代有清醒的认知。



这种认知必须包含并不限于以下几种因素:

1、中国当时的孱弱,是源自于清蛮夷集权社会意识下,对国家发展利益小于皇权利益,对国人愚昧手段大于启蒙手段,由此所导致的落后才导致的挨打,落后才会挨打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而不诠释其真正的成因。

2、对于抗战,必要了解到当时中国与日本的巨大悬殊,并且解释清楚为何当时中日都处于战而不宣的状态,以提醒我们的孩子,战争所拼的是国力、人力以及国际关系,以激励孩子们从自我意识觉醒和思维创造力上,清醒认知到每一个人与远离战争和接近战争是紧密的关系。

3、14年抗战,中国前期一直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以空间换时间成为必然,我们国家在蛮夷清的集权统治之后导致国力和国人都不如改革后的日本,从而在战争中军民伤亡高达3500多万,以及暂时丧失大片国土成为最惨痛的代价。 

4、积极抵制游戏战争的抗日神剧,任何一部将战争的胜利来得如此轻巧,将战争儿戏化的影视作品都应该立即下架,以避免孩子们眼中,甚至一些成年人眼中的战争是一件“有趣”的事。事实上,用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武器,要远远高于对战争美化的无知。

5、摒弃残酷的战争复仇论,宣扬思想力、创造力及个人价值,从制造业到科技产业全面赶超日本,从全球经济的“战争”中让日本臣服中国,这是最有效也是最有力的方式。


最后,我想说的是,从8年到14年,宣而不战光荣与否搁置不谈,战而不宣是实实在在的在捍卫我们国家的领土这是可以确定的。我们每一位国人都要对这段血泪史有深刻的了解,我们才能避免以后有可能发生的战争,或者在以后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中不会再次沦为屈辱者甚至是输掉整个民族。【加小编微信chanjuanzi03,朋友圈相册更有种有趣有料】

版权声明


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网络。我们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精彩内容推荐 

 精彩内容推荐 

1、好书下载。各类电子书手机版,内容包括人物传记、奥秘探索、经典解读、中医养生、小说等。关注本平台后回复获取。

2、长篇连载。包括人物传记、精彩小说、中医养生、奥秘探索等,回复连载获取。

3、历史文章回顾
回复1-100其中如何一个数字,可推送对应的那一期文章。

4、系列文章

回复马源泽,推送:神医马源泽医案

回复珍妮,推送:女预言家透视命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