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阿三外泄群聊纪录,日本反手打脸

2017-08-21 后沙月光 察网

摘 要

关于日本力挺印度的信息,只有两种可能:真或假。真的,那么等于把日本人私下跟印度勾连内容给爆了。假的,阿三显然别有用心,要拖日本下水。无论真假,阿三这次舆论战还颇有技巧,旱涝保收,但没想到打脸来得太快。

前天印度几家媒体放出风声,欢呼终于有个“大国”出来挺印度。这个“大国”就是日本,阿三们一片兴高采烈,仿佛这下就得道多助了。

据《印度快报》说法是日本驻印度大使平松贤司在七八月份与印度官员会谈时表示,“日本方面认为洞朗地是中国与不丹的“争议领土”,不丹与印度签有安全协议,这就是印度介入争端的原因。”

这些谈话跟印度本身宣传口径相当合拍,阿三欢欣鼓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这场国际舆论战中,《印度快报》戏很足,非常活跃,名气盖过了《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等传统大报。

关于日本力挺印度的信息,只有两种可能:真或假。

真的,那么等于把日本人私下跟印度勾连内容给爆了。

假的,阿三显然别有用心,要拖日本下水。

无论真假,阿三这次舆论战还颇有技巧,旱涝保收,但没想到打脸来得太快。

华春莹在18日外交部记者会上,针对这一问题直接回答:我注意到相关报道,日本驻印度大使也许真的想帮印度说话,但我还是想提醒他,在搞清楚事实之前,最好不要信口开河。

然后就尴尬了,18号晚间,日本驻印大使馆正式出面否认印度媒体报道,平松贤司当时只是强调了双方不应以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直接否认日本官方有“支持印度立场”的态度。

原本欢腾的阿三们,现在不知道什么感觉,相信脏兮兮的阿三心理调整能力很好,他们又在准备下一波舆论布局。

从整个事件来分析,最有可能是:

松平贤司七八月份跟印度官员应当说过一些倾向印度的言论,但如果被公开,日本不会承认。日本绝不可能因为中印边境对峙,而公开站中国对立面。

印度官方将消息透露给媒体,由媒体造势来给阿三们打气,虽然能搅浑舆论场,但给日本人挖了一个坑,结果日本人不得不自己把这个坑给填了。阿三貌似精明,实际上得不偿失。阿三还能精得过日本人?

这就像微信群聊时,阿三和本子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本子通过配合阿三的对中国攻击言论,试图使阿三相信他们是一对好基友。

然而阿三为了得瑟,就把聊天纪录给透露了。本子观望了一下,觉得犯不上为这种事得罪中国,不得不出来尴尬的澄清此事。

对于事件本身谈不上严重或不严重,日本跟印度勾连暗中对付中国,大家心知肚明,只是台面上不能明说而已。

关于印日关系问题,这两个国家因为各种因素现在越走越近,有着一些共同利益,互相利用,互相打气。但离盟友还很远很远。

印日苟合

没有一个经济强国是以印度为单一外交对象,而是以整个南亚布局来决定跟印度的关系亲疏。

这跟各国对华关系重要性完全不同,日本也不例外。而且对华关系变化,会深深影响到对印关系。

日本对印关系,既取决于它的南亚政策,也受对华关系冷热影响。

南亚八国,基本全是穷国,有的还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它们需要富国经济援助,而日本在八十年代之前,对南亚不予重视,冷冷冰冰,因此对印度也处于这种状态。

60年代,特别是1962年之后,印度想向日本靠拢,想对中国形成战略夹击之势。但日本对印度毫无热情,不管阿三怎么挥着小手绢,日本还是捂紧钱袋子,不跟阿三玩。

日本的亚洲外交重点当时是东南亚,南朝鲜和中国大陆,七十年代中日建交后,印日关系更加冷淡,主要原因就是上面说的,南亚次大陆不是日本的目标,这就决定日本对印度的外交热度。

另外一个因素是印度过于接近苏联,而日本必须站在美国一边,亦步亦趋。

从当时日本首相外访就可以看出,印日关系随便到什么程度?1961年池田勇人访问新德里和伊斯兰堡之后,整整过了23年,1984年中曾根康弘才再访印度,而且照样访问巴基斯坦。

阿三就很不开心,觉得日本在搞平衡,不重视印度这个伟大国家。日本也没搭理它,1990年后国际风云突变,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日本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开始接近南亚地区。

1990年4月,海部俊树连访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公开表示要对这个“被遗忘的角落”进行大力援助。

日本的目标是想成为一个政治大国,印度当时也非常困难,它与苏联的特殊关系已不复存在,原本大量供应的苏制武器交易,俄罗斯突然要求印度必须以硬通货来结算,不再接受卢比和货物抵减。

美国与西欧的目光都集中在中东欧,特别是巴干尔半岛,日本则忙进入南亚。印度收到日本抛来的媚眼后,印度外长说:“日本没有忘记这个地区(南亚),这给了我们一种安心的感觉。”

对日本来说,这正是它拓展外交空间,扩大影响力的绝好机会,海部俊树在新德里访问时表示要将亚洲联接起来,超越冷战时代。

日本打开钱袋子,承诺将来会把对外援助的五分之一投入南亚,它要通过经济援助来确立在亚洲的领导地位,进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当时中国惊魂未定,还要受西方各种制裁,格外低调,日本想领导亚洲那点心思谁不知道?

印度国大党政府意识到抓住机会与日本搞好关系,可以得到经济援助,技术支持,提高印度的工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

这样,印度和日本就“啪”的一声苟合到了一起。

各怀鬼胎

日本对南亚就是靠小钱钱开路,人到哪,钱就撒到哪里。这种做法,在公知眼中,肯定是全球第一傻。日本?嗯,那肯定是精明机智。

但日本无偿援助只侧重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阿三那边以有偿援助为主。阿三吃醋了,觉得日本不厚道。

还有技术人员培训,研修人员资助,专家团,调查团等科技方面合作,也是以尼泊尔,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为主。

日本不给阿三无偿援助有一个主要问题:钱一旦到了阿三手里,会不翼而飞,有偿援助(贷款)也会这样,阿三的利用率非常低,日本人都查不到这钱哪去了?

日本对印度国内以私人投资为主,像铃木公司就跟印度国企马鲁蒂汽车公司合作,五十铃公司跟印度斯坦摩托车合作,然后日产,丰田,三菱,马自达,雅马哈,本田等主要企业也在日本内阁政策协调下,纷纷涌入印度。

但企业来了,投入的钱却非常非常少,有的企业投资负增长,因为阿三的环境,效率,道路,技术,工人素质都很难令人接受,而且看不到改善的规划。

日商对印度打了负分,认为这是一个“难以交往的国家”。

更麻烦的是印巴关系处理,日本人非常头疼,阿三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很喜欢暗示日本支持它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实际上日本的影响力又不足以推动这一问题解决,更不可能提出任何具体措施。

最后日本不得不表态,它不想卷入克什米尔问题,以期打消巴基斯坦的怀疑。

另外日本知道印度在搞核武器,自以为给了阿三一些援助,就能说上话,力劝阿三加入《核不扩散条约》,阿三说日本看问题不全面,拒绝答应。

这些矛盾,对印日双方来说,都只能掩盖着,实质上是两个国家共同利益还不够,很难走近。

日本目的很明确,加强他在南亚渗透力,提升亚洲政治地位。

印度经济上,政治上都想利用日本。

印日竞争

阿三想入常,鬼子也想入常,表面上这是共同奋斗目标,实际上是激烈的竞争对手。

能不能成为第六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起码需要:

一,五常一致同意。

二,三分之二以上联合国会员同意。

关于第一点谁会觉得有可能?但阿三不信,还充满着乐观,相信只要努力,五常部会有感动的一天。

日本不这样想,它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自己变成正常国家,这点跟德国是一致的。

五个常任,对印日态度也不一样。对印度是安抚为主,对日本是回避。

在国际上来说,是阿三牵头搞出了入常4G(印日德,巴西),日本有经济可以作为杠杆,对一些国家施加影响。阿三啥都没有,就靠卖萌。

日本当时还提出入常改革方案:

一,不损害原五常利益。

二,不寻求否决权。

三,不影响安理会工作效率。

意思就是你给我个名份就可以了,我不要实质权力。

这跟阿三的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想法完全不一样,日本这个以退为进策略,反而得到了一些小国支持,阿三则被认为吃饱了撑的。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大会上,意大利跳出来搅局,对印度的“联合国改革倡议”提出反提案,巴基斯坦跟上,这事就算黄了。

中国不可能允许亚洲出现另外一个常任理事国,印度机智的认为是中国在背后搞他,当时印度媒体又煽动了一轮悲情戏,说中国整印度。

印度跟日本在这个问题上是竞争对手,美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支持日本入常,把它视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有力帮手,但美国对印度的态度截然不同,阿三跟美国在印度洋,南亚战略目标有天然冲突。

就算入常问题再被推动起来,日本和印度之间肯定是一场拉锯战。

美国因素

当中国快速崛起之后,在亚太地区影响力急局上升,美国认为中国挑战了它的亚太霸主地位。

遏制中国,一直是美国亚太战略生成的主要动机。

一,美国需要密切与同盟的关系。

二,挑拨亚太各国与中国的关系。

三,在亚洲构筑一个对华包围圈

这样,对中国戒心甚重的印度就可以派上用场,在苏联解体十多年后,印度再次扮演起一个平衡器角色。

美国在东亚有两个铁杆盟友:日本与韩国,一旦将印度成功纳入旗下,遏制中国的两翼齐飞战术就有望成功。

美国对印度不断示好,从精神和物质上都给予一些鼓励,首先给阿三戴上一顶“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高帽子。美国一定调,公知就纷纷跟上,大赞印度民主体制。

然后,美国在经济,军事领域与印度展开一系列合作,日本则紧跟美国政策。比如这次中印对峙,美国在公开场合保持不站队立场,日本就马上澄清印度说法。

加上日本自身南亚政策,日印关系发展在一些方面已经走在美国前面。特别是在官方经济援助方面。

同时,美国也支持印日靠拢,2007年美印联合海上军演“马拉巴尔”,美国就将军演水域从印度洋移到琉球海域,有意为印日军事合作提供契机。

2009年,美印正式邀请日本参加马拉巴尔海上军演。

到今天形成了美印澳日四国军事合作态势,连韩国也有份。多国军演长期化,制度化趋势也愈来愈明显,针对中国意味非常明显。

加上跟俄罗斯海军的常规军演,阿三自以为在印度洋具备了将中国排挤在外的实力。但从长远看,阿三是在引狼入室,而且狼来得不少。

印度洋是中国早晚要进入的关键海域,介入的国家越多,机会也越大,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是真的为阿三利益来到印度洋。

几年之后,阿三可能连哭都哭不出来。谁是对印度洋充满野心国家中海军力量最弱的?就是印度,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中印日三角关系

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尽管总体经济实力上还不如日本,然而从整体上压倒日本,只要中国步子不乱,只是时间问题。

中日之间虽然经济联系十分紧密,政治上却处于冰冻期,日本内阁缺乏诚意,悔意,善意,是造成中日关系恶化的最重要因素。

从是否加入“一带一路”就可以看出日本的纠结,对华经济和政治上的相悖政策,使得日本难以在最佳时机抓住机遇。

中国实力提升后,一旦在亚太地区压过美国军事实力,那么一直依靠美国保护的日本海上能源线安全,就会受到中国极大威胁(日本的想法)。

无论中国如何表示会保证海上正常贸易通行自由,但日本决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未来交在中国手中,除非中国能像美国一样征服日本。

中国跟阿三,跟日本之间贸易量远远超过印日之间贸易量,日本决不可能为了印日关系,而以牺牲中日关系为代价。

阿三会不会因为印日关系而牺牲中印关系,则不大好说,因为印度人民党政权远比国大党疯狂。

印度对外政策的基石仍然是“不结盟”原则,当印度与日本过分接近时,超越不结盟红线,印度国内政治会引发强烈对抗。

对印度来说,外部威胁最大的并不是中印边境争端,而是中国对南亚地区渗透深入,当不丹,尼泊尔等国家不再是印度战略缓冲区之后,印度就会坐卧不安。

对日本来说,它的石油90%依靠海运,中东到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这种海上生命线,偏偏也是中国必须守住的能源安全线。

这种矛盾必将长期存在,除非中日之间建立深度互信,但这年头谁会相信谁呢?

印度一直是个奇葩,

既想从中印贸易过程中提升经济活力,又想占到边境便宜。

既想加入“亚投行”获益,又对“一带一路”心怀抵触。

既想跟美日澳共同“保卫”印度洋,又想借俄罗斯之力加强海上防卫能力。

既想跟中东石油土豪保持亲密友谊,又想跟以色列抱成一团。

……

一切都想要的阿三,最终一切都会失去!

【后沙月光,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后沙”】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尽在察网:www.cwz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