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泰山”系列电影看美国的白人至上主义传统

2017-08-23 李明萧 察网

摘 要

美国泰山系列电影中充满殖民主义色彩和种族偏见的“征服”主题,与《战狼2》的反抗主题是大不同的。《战狼2》作为“中国方式”的异域表达,对其他民族的呈现是相对平等的;相反,以泰山系列为代表的好莱坞异域题材影片,则将第三世界的民族、社会、历史进行虚无化的、歪曲的、本质上是种族歧视和白人至上主义的表达,赤裸裸地为殖民主义辩护,为帝国主义霸权作文化上的宣传。

最近一段时间有两个事情比较火,一个是《战狼2》,一个是由美国种族主义者制造的弗吉尼亚州骚乱。

弗吉尼亚州骚乱

《战狼2》出来,好评如潮,同时质疑不断。抛开那些用下作方式造谣中伤的不论,其余大家争论的较严肃的问题之一是,《战狼2》展示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和中非关系?是否表明崛起中的中国在向世界秀肌肉,同时宣扬一种排外的、狂热的民族主义?是否表明中国对非洲是一种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关系,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

其实,对《战狼2》的这种质疑,缺乏了西方国家一些文化作品的参照。作为正宗的前殖民主义国家、当代帝国主义国家,西方的一些影片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文化输出。风靡世界而经久不衰的《泰山》系列影片就是这样的例子,其中可以看到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白人至上主义传统。

“泰山”绝对是美国电影的一个“超级IP”。1912年,埃德加·赖斯·巴勒斯出了小说《人猿泰山》,开启了“泰山”的文化热潮,此后有多达四十余部关于泰山的小说问世,销量达几千万册;从1918年电影《人猿泰山》上映以来,有近50部“泰山”题材的故事搬上银幕。此外,“泰山”故事还被多次改编为电视剧,相关漫画也超过十万幅,泰山由此成为西方流行文化中最著名的形象之一。许多西方人是通过泰山系列文化产品第一次看到有关非洲的画面,这些画面极大地参与构建了西方人想象中的非洲形象。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反映了西方人自殖民时代以来就根深蒂固的种族不平等意识和“天命”、“救世主”观念,从而深得其大众文化认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战狼2中反抗强权的主题、扶助弱小的意识决然不同的、正宗的殖民主义文化形态什么样子的

一、泰山形象的背后:白人至上,黑人野蛮

最成功的泰山演员:游泳冠军约翰尼·韦斯默勒

在一系列成功的泰山影片中,人猿泰山有两重形象,最明显的是代表未开化的非洲,经过来自欧洲的白人女性简的教导,被西方文明所驯化。但还有重要的一点,人猿泰山是个白人形象!他统治着非洲丛林,是其他动物和非洲野蛮土著的主宰者。研究好莱坞电影文化的法国人雷吉斯·迪布瓦在其《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

【毫无疑问,这个管理和统治黑非洲的神秘白人形象,完全参与到了一场不便言明的政治宣传当中。除此之外,事实上,由米高梅出品的这部系列电影未提及泰山的身世,既没有说明他出现在非洲的原因,也没有对他的权力或者统治做出解释,影片试图让观众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影片也没有对丛林之王为什么是白种人并且必须是白种人做出说明,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事实上,这一切似乎从来不应受到质疑。因此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泰山之所以能够统治黑种人,就因为他是白种人,因为白人天生优于黑人。】(雷吉斯·迪布瓦,49-50)

对此,迪布瓦尖锐地指出:“泰山作为黑人非洲的白人上帝,投射出帝国主义白人的自恋甚至已经进入到幻想中了。”(雷吉斯·迪布瓦,49)

从1918年的《人猿泰山》到2016年的《泰山归来:险战丛林》,泰山一直是明确的白人

那么,影片中真正的黑人形象是怎样的呢?

【相对来说,出现在影片中的黑人并不以质来定性,更多地是从人数方面来考量。他们人数众多,而我们往往只能在背景中看到他们,而且他们经常是成群结队地出现在广角镜头中。黑人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搬运工,另一种是进攻者。搬运工……像畜生一样一个紧跟着一个地排队前进,腰间缠着布,头上顶着箱子,他们像苍蝇一样成群死去,死因可能是疲惫不堪、致命跌落、野兽的袭击或者蛮者的暴行。可以说,无论对白人剥削者还是对观众来讲,他们的生命都没有任何价值。在影片《泰山得美》和《泰山的秘密宝藏》中,一个搬运工因为拒绝前进而被当场打死。对他们性格的最恰当的形容是“懦弱胆怯”。他们只要听到一丁点的警告(比如说,当他们听到泰山的喊叫时),就变得非常恐惧,他们挥舞这拳脚,表情痛苦,表现的像一群孩子(这让人以为他们从未经历过丛林生活),就连那些白种人面对考验时都表现的相当冷静。简单来说,他们就像一群恐惧、迷信、备受轻视的大孩子。最后,他们几乎无一幸存,因为总是他们先经受土著黑人的严惩,在遭受酷刑是发出像鬣狗一样的嚎叫。至于那些野蛮人,无论是俾格米人、加蓬人、赞比亚人、食人族或者其他蛮夷之人,最能形容他们特点的词是“怪异”和“残暴”。他们外形可怖,一旦涉及如何折磨他们的敌人时,他们总会冒出各种新奇的想法……影片充满了异教徒的节日氛围,伴随着非洲土著音乐。很显然,这种恶俗趣味的耸人听闻的情节——极其有效地——使得非洲风土人情给人留下了糟糕的印象。】(雷吉斯·迪布瓦,50-51)

《泰山归来:险战丛林》中的黑人土著形象

显然,影片是将非洲的土著人表现为毫无现代社会色彩,甚至没有人性的野蛮群体、可怜虫和奴隶,以此来将泰山这个白人的绝对权暴力统治加以合法化意即那些野蛮只配暴力统治。这些作品这一看具有环保主义、反思资本主义和现代城市文明的色彩,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了布丰或者戈宾诺在19世纪为奴有色人种的合法性做辩解而发表的有关种族不平等的理论。这正是泰山系列电影的暧昧之处——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效力所在。一方面赞美自然原始的生活状态,同时又轻视那些‘野蛮人’。换句话说,一边高歌充满无限诗意的美妙世界,一边又发表欧洲中心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言论。”(雷吉斯·迪布瓦,51)

二、白人视角的非洲:没有文明史,坐等被开发

而另一个重要形象,人猿泰山的伴侣和引路人,影片中真正的主角——来自西方上层社会的白人女性简(Jane),则更将这种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加以外化。简厌烦了城市文明,到原始的自然环境寻求新生活。这似乎是对现代文明的卢梭主义式的反思,电影也透过简的视角,表现了非洲原始风光的美丽(最初很长时期内是在摄影棚内打造)。但要害就在这里,在简这个欧洲白人眼里,非洲就是一片完全自然状态的、有待开发的原始大陆,正如最初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大陆一样。简的眼光代表殖民者征服占有、驯化的欲望,而这也是影片在西方受众那里大受欢迎的原因:

【如果说泰山所生活的非洲让我们如痴如醉的话,那是因为它被描绘成了几乎像是史前社会、未被任何文明沾染的圣地。然而,这个电影系列并没有参照任何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这是一个想象出来的非洲,一个虚构的非洲,没有国家,没有历史,也没有社会生活。总体而言,这是一块有待改造的处女地。……正如西尔维·沙莱所言:“自从19世纪殖民征服开始,一个围绕着开发非洲处女地的想象便开始形成,这个梦想一直延续下去,与西方白人对非洲的幻想相呼应,也使西方的占领政策变得合理化。殖民主义的政治宣传与征服结合在一起,在新闻媒体、文学、戏剧以及大型展览的帮助下,极好地展现了埋藏在我们意识深处的幻觉。”】(雷吉斯·迪布瓦,43-44)

于是,泰山系列影片就这样迎合了西方人的想象,它们所展示的非洲(一开始的影片制作者甚至没有去过非洲),是没有自己的社会、文明、历史的原始大陆其自身的土著无法做这片土地的主人,因此,由西方白人对其进行开发、驯化,使之“文明化”,不仅是可能的——因为当地人没有反抗之力,而且也是合法、合理的的,甚至是必要的,因为当地土著是如此野蛮落后。

【“可以说非洲人没有真正地存在过。这些电影展现了野蛮的生活状态,抑或一些原始部落的情况,从未有哪部影片能够或多或少地将非洲描述为一个有组织的文明社会,能够展现其自身的政治、文化、传统、宗教等体系。在影片中的黑人身上,我们找不到半点儿‘人’的因素,他们像猴面包树或者羚羊一样简单地成为电影的龙套或背景。” (雷吉斯·迪布瓦,44)

而早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非洲同美洲一样,早就建立起了多个独立的国家政权和文明体系,有自己完整的文化、历史,其文明史甚至比欧洲自身的还要悠久。这些都被泰山系列电影给抹去了。

正如电影《战狼2》中借美国女医生之口所讲的,人类文明从非洲走出,但文明再次到来时,却带来了灾难、疾病、动荡。但好莱坞电影的制作者可不这么认为,在他们那里,非洲是没有文明历史的,是“前现代”的,其自身充满灾难、疾病、动荡、战争,因而急需要真正的文明人来开发、殖民,将它带出野蛮。

如此这般地对非洲现实讳莫如深,能说明什么呢?这是一幅卑鄙的图景,目的是为了保持野蛮原始的非洲大陆有待征服和开化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人猿泰山》系列影片正是构建于一个漫长的种族歧视的传统之上,参与了将奴隶制度和西方帝国主义合法化的过程。”(雷吉斯·迪布瓦,44)

被驯化的泰山,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意象

正是在这种文明等级论的逻辑之下,在此后的影片中,简成功地以西方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改造了泰山,不管是不是仍然住在丛林里,泰山和简都过上了模仿西方城市文明的舒适生活,并且还驯服了其他动物作为工具(例如用大象充当电梯,由黑猩猩摇扇子),这就不仅回归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甚至也带上了美国式的种植园奴隶主生活的色彩。于是影片表面上“环保主义”“反思资本主义西方文明”外衣,就被自身的殖民逻辑彻底瓦解了。而也只有泰山一人能过上这种生活,只因为他是白人血统,只不过不知什么原因落到了非洲这个蛮荒地带,最后则重新被西方文明“拯救”。

三、泰山电影的变奏与殖民主义的内核

当然,泰山系列电影也随着时代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变奏,后来的一些影片不再那么直截了当地表现泰山被现代文明所驯化,而是呈现他在文明社会与非洲丛林之间摇摆,无法真正融入“文明”,表达了一定的反思。但不管怎样,西方-文明与非洲-野蛮的二元对立设定没有改变。尽管在较晚近的泰山系列电影中,对非洲、黑人的呈现不再像之前那样简单粗暴,但殖民主义的内核仍没有变,并且这些远销海外的影片还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包括前殖民地国家对非洲、对自身形象的认识。即便去年上映的《泰山归来·险战丛林》采取了反抗殖民者的主题,但仍然在“政治正确”的表面之下暴露了其“种族歧视链”:白人—美国黑人—土著人—动物。正如网友图宾根木匠点出的:“大战的最后,土著人和动物是同一阵营的。”

《泰山归来·险战丛林》场景

历史上,黑人土著被白人殖民者视为跟猩猩是同类,像动物一样被殖民者捕杀、展览、研究。1810年,南非霍屯督少女萨尔蒂耶·巴特曼被带到欧洲进行裸体展出,美其名曰“霍屯督维纳斯”。在她于25岁悲惨去世后,其部分器官被长期保存在巴黎的“人类博物馆”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研究结果是霍屯督人和澳大利亚土著人一样“更接近于动物而不是人”。

所以我们才看到,泰山系列电影中充满殖民主义色彩和种族偏见的“征服”主题的呈现,与《战狼2》的反抗主题是多么不同。尽管两者都有“拯救”的表象,然而,一个是从种族优越感的角度、以文明等级论的逻辑,高高在上地进行整体上的强行改造、征服,一个是出于相互尊重和同仇敌忾的人道主义的除强扶弱,不可同日而语。《战狼2》作为“中国方式”的异域表达,对其他民族的呈现是相对平等的;相反,以好莱坞影片为代表的异域题材作品,则第三世界的民族社会、历史进行虚无歪曲的、本质上是种族歧视白人至上主义的表达,赤裸裸地为殖民主义辩护,为帝国主义霸权文化上的宣传

参考资料:

【法】雷吉斯·迪布瓦. 好莱坞:电影与意识形态.李丹丹,李昕晖,译.商务印书馆,2014

超级IP泰山百年银幕演变史 – Mtime时光网

http://news.mtime.com/2016/07/14/1557421.html

图宾根木匠:人猿泰山:女人为什么爱猿猴

http://www.sohu.com/a/107669438_121398

19世纪畸形人体展览 兽笼里的“维纳斯”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WISI/201227.htm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尽在察网:www.cwzg.cn


推荐友情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