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鹿野丨“爱国主义”背后的民族自信缺失

2018-02-26 鹿野 察网

摘 要

有三件事,分别是中国赴美展出的兵马俑一个拇指被盗走,而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工作人员替美国“隐性开脱”;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A组决赛中,中国队被判犯规,中国主流媒体却作“美化报道”;以及热映的《红海行动》其实也把好莱坞的话语霸权当作了艺术标准。这些事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背后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文化精英们在西方世界面前的不自信。

一、兵马俑受损之后

春节假期,赴美展出的中国兵马俑一个拇指被盗走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其实,这件事情是在去年12月21日发生的。广泛引起关注的时候距事发已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甚至在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兵马俑的大拇指被盗走的时候也已经距事发时间过了18天。

其实,这一事件本身影响固然颇为恶劣,但是更耐人寻味的是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工作人员对于相关质疑的态度。当不少网友们提出不应该“裸展”时,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是这样表示的:

【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项目专家指出:“文物出境交流不仅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也可以与交流国互通有无。”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展览面积和展出规模远远超出当前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此次特展开展仪式上,该馆馆长Larry Dubinski如此评价:“一个强大的帝国诞生,一定有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
该怎么看待文物出境展出交流的风险?“这就如同不能因为惧怕交通事故而拒绝行车上路一样,但防护措施必须跟上。”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项目专家说,“随着民众素养的提高,能展的还是别窝着,能裸展的尽量别柜展。”
http://travel.cnr.cn/list/20180224/t20180224_524142732.shtml】

乍一听,这个专家的言论似乎也头头是道,好像不仅极为重视民族文化的弘扬,而且还满是为广大观众着想。但问题在于,在中国国内兵马俑展出的时候,难道也是“裸展”吗?如果不是,那么是不是专家们认为中国人的素质就比美国人低呢?不知道是不是笔者个人的错觉,总感到这位专家的言论当中满是对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崇拜,何况还是出境文物已经受到损害的情况之下,这种态度就更有些令人不舒服了。

其实,出国展出文物固然是有可能弘扬自身的民族文化,但是这也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关键还在于展出者的态度,如果要是其在文化交流时把对方的承认当作自身价值之所在,那么本身就先矮了半截。所谓“文化自信”在这种卑躬屈膝当中已经无从谈起,更不要说什么“弘扬民族文化”了。

遗憾的是,这种情绪在当代中国文化人中还偏偏是不少见的。比如说,春晚那一幅引发广泛关注的《丝路山水图》。有关人员介绍时就特别强调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赏识,表示“今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到访故宫博物院,《丝路山水地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7/11/30/466390.html)让人感觉似乎如果不是美国总统赏识,这件文物就没有什么价值似的。

不过,这种跪着求洋人赏识的“民族自信”也并不是近些年来文化人的原创,而是“民国范儿”的复兴。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得几十年一直被选入中学课本《拿来主义》当中,鲁迅先生是怎样用极尽讽刺的口吻评价国民党跪求洋人赏识的做法吧:

【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二、对冬奥会判罚的报道

也是在春节假期期间,韩国冬奥会上的一次判罚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即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A组决赛在2月20日上演了戏剧性一幕。第二和第三个冲过终点的中国队和加拿大队均被判犯规,成绩也被取消。韩国队员在交接棒时摔倒而把加拿大对手绊倒,但未被判犯的他们最终夺冠。

事件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从前年的里约奥运会上美国队重跑到去年冬奥会前夕俄罗斯竞赛风波,一次又一次的告诉了人们这些所谓国际大赛背后长期被主流媒体所掩盖的真相。比起这一事件本身,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主流媒体在报导时提出的方案,也就是要进一步适应这些西方国家制定与操纵的比赛规则:

【规则的复杂绝非是让人敬而远之的理由。在20日比赛之后,中国短道速滑队就判罚一致性的问题向国际滑联提出申诉,不过这一申诉已经被驳回。国际滑联在答复中引用有关规则称,提交申诉的截止时间是在比赛结束后30分钟,因此中国队的申诉被驳回。由此可见,如果不能把赛场内外的规则吃透,很容易吃亏。
正如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滑联理事杨扬所说,“对于裁判规则的熟悉和了解,也是比赛的一部分”。只有尽量去熟悉和适应规则,才能争取利益最大化。
http://js.people.com.cn/n2/2018/0222/c360303-31269723.html】

“只有尽量去熟悉和适应规则,才能争取利益最大化。”听起来是多么的美好啊!可是如果不掌握规则的制定权,仅仅作一个比赛规则的适应者,实际上就是把竞赛对手放在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位置之上,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捍卫自身的利益,更不要说什么利益最大化了。

比如说,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个年代,大多数西方人眼里乒乓球还是一项只适合白种人,不适合黄种人的运动。可是在后来中国乒乓球崛起,乃至傲视世界之后,所谓“国际社会”究竟修改了多少次规则呢?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中国方面不仅对于诸如减少参赛选手等众多明显针对中国的做法一再逆来顺受,甚至还对于这种打压表现出求之不得的态度,美其名曰“有助于提高乒乓球的国际影响力”。可是,西方人对自己的优势项目怎么不通过主动修改规则来自我限制呢?

其实,这种害怕老赢对手的做法本身就是民族不自信的产物,与那种力求得到对方赏识来确认自身价值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当把对手制定规则的权力是做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然政治正确时,国际比赛当中的“为国争光”恐怕也就多多少少有一些贬值了吧!

相比之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不是被动的适应对方的规则,而是主动地去参与到规则制定者的游戏当中。还是以体育比赛为例,新中国并没有把国际奥委会放在眼里而长期进行抵制,最终迫使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时让台湾方面退出了奥运。乒乓球也是一样的,原本在西方只是一个小众的项目,但是新中国在乒乓球取得优势之后,就通过“乒乓外交”大大提升了这种体育运动的影响力。这种真正的自信,恐怕恰恰是今天很多文化精英所欠缺的。

三、《红海行动》热映的冷思考

还是在春节假期期间,一件更令人关注的事情就是电影《红海行动》的热映。不少人表示,这部电影是当下民族自信的展现。实事求是的说,《红海行动》这部电影也的确比前一段上映的《芳华》和《无问西东》那些公开抹黑新中国吹捧民国范儿的作品强很多。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电影当中存在的问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不用说和新中国初期《英雄儿女》和《上甘岭》之类的红色经典相比,单和去年的《战狼2》相比,《红海行动》这部电影也进一步倒退了。好莱坞话语和其中隐含的对西方世界的崇拜加强了不少。

比如说,从基本的设定上来看。《战狼2》主要表现的是一个退伍的特种兵在没有得到相关国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的行动。这虽然违背历史的真实,但是对于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风格还是可以做到逻辑自洽的。而《红海行动》当中,蛟龙一队和二队是现役军人,执行的行动也是在和相关国家沟通好了之后才进行。可是在整个行动当中,不仅看不出来党的领导,反而连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协调也几乎不复存在了。

笔者以前在评价《战狼2》时说过,史泰龙饰演的兰博之所以要突出个人是因为其从事的事业是侵略的不义行为,所以好莱坞也不好意思由政府直接出面而让退伍兵出面——尽管事实上都是美国政府赤膊上阵的。而中国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完全没有必要学习这种好莱坞式的掩盖事实的意淫风格,只需要实事求是的表现出中国的力量就足够震撼人心了。《红海行动》当中进一步把解放军个人主义化,恐怕就是把好莱坞的话语霸权当作了艺术标准。

再比如说,从具体的细节上看,《战狼2》当中的冷锋好歹还是与一个西方人雇佣兵作战,与一个西方女性有一些若有若无的暧昧。《红海行动》当中则变成了解放军在未经上级许可的情况下,被一个加入了西方国籍的华裔女性说服,不仅积极同阿拉伯世界的“恐怖分子”作战,还帮助西方国家解决了核材料危机的神奇故事。

笔者不明白,究竟谁是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难道相关人员真的不知道吗?为什么总是想着为西方世界打冲锋呢?好在影片的结尾还有一段海军在南海地区驱逐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南沙群岛有关岛屿邻近海域外国舰艇的情节,表明相关制作人员也不是完全糊涂。但是和前面那些积极帮助西方世界对付恐怖分子的情节一对比,还是让人感觉几分别扭,似乎是中国方面是在用热脸去贴西方冷屁股。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选集》当中开宗明义:“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可是,现在有些文化精英却偏偏把这个问题忽视了。尽管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把中国列为主要威胁,但是这些人却总是对它们抱有幻想。因此在近年影视作品当中,从50年代的抗美援朝到近年来美国对于中国的种种打压,也普遍都被选择性无视了,把这些内容作为主题的作品更是近乎绝迹。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对于谁是自己的敌人特别是主要敌人看得非常清楚。记得在戈尔巴乔夫时代,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希望美苏合作共同打击所谓危害全人类利益的恐怖分子。遗憾的是,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眼里,苏联对自身霸权的威胁可要比恐怖分子大的太多了。于是,合作变成了投降,苏联最终上演了一出自我毁灭的闹剧。西方世界的霸权也的确因此大大巩固了。

四、结语

以上三件事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背后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也就是文化精英们在西方世界面前的不自信。近几年来,爱国主义的处境的确要比前几年好一些。在这种氛围之下,某些文化精英也不得不摆出“爱国主义”的面孔。但实际上,他们眼中所谓的爱国无非是能够让中国获得西方国家的承认,类似阿Q想要获得赵太爷承认一样。可惜的是,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而且最终恐怕还会被人家甩耳光在脸上,然后再大骂一句“你也配姓赵”。

【鹿野,察网专栏作家】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尽在察网:www.cwz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