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迷信市场调节能打赢上海经济保卫战吗?(上篇)

2018-02-28 辽宁王忠新 察网

摘 要

上海物价的平定,使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物价亦随之降落,到1950年底,全国物价一直比较稳定。上海的生产恢复和经济稳定,上海工商业的顺利恢复和发展、五金交电商品的增产和各种驰名全国的名牌日用工业品的大量生产并向全国各地的推销,帮助了内地和新区的建设,解决了城乡居民的需求,国家财政税收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上海所拥有的现代科技人才及先进工商业管理人才大量向内地输送,更是在建国后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回顾上海刚解放,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鼓动上海资本家兴风作浪,扬言“共产党在上海维持不到三个月”。面对资本家在大上海发动没有硝烟的大战,中共若迷信市场调节手段,能打赢“上海经济保卫战”吗!中共若屈服于市场规则,全国性的新生政权不很快就会葬送?那么,中共靠什么打赢了“上海经济保卫战”?

一、动用枪杆子打赢了“银元之战”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经济保卫战”先从“银元之战”打响!由于上海市军管会专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攻势三管齐下,“银元之战”取得大胜。

1、人民币被银元排斥在市场之外。上海解放第二天,军管会就发布《关于使用人民币及限期禁用金圆券的规定》:从上海解放之日起,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刚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主要任务是用人民币兑换金元券,比例是1:10万。原想通过兑换金元券,人民币很快就占领上海。

但上海的资本家不欢迎人民政权,他们先不动声色的等人民币兑掉金元券后,再使出两招“杀手锏”:一是利用银元倒换人民币,任意提高价格投机。银元,俗称“袁大头”或“孙大头”,指民国期间铸造的两种银元,分别印有袁世凯和孙中山的头像而得名。由于上海的资本家囤积了大量银元,一块银元转手即获人民币160多元,造成人民币大幅贬值。另一招是在他们的操纵和宣传下,上海各商业机构只用银元标价,拒收人民币。连陈云调来的10万银元抛出,不但没有稳住市场,反被投机分子很快吃进。人民币只能购买小额货物,人民币被排斥在市场之外。

2、用专政手段端掉上海证券交易所。面对银元投机猖獗,得到毛泽东赞同,陈云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打击银元使人民币占领阵地的指示》。摸清资本家操纵银元和的大本营,就位于上海汉口路422号证券大楼的证券交易所。6月8日陈云致电华东、华中局,命令他们封锁上海证券交易所,严厉打击投机分子。并指示:先应派出秘密人员打入证券大楼侦察清楚,对违法商人的活动进行秘密调查,确定一批应当扣押人员的名单,然后动手。

考虑到上海情况特殊,军管会并没马上出兵封锁上海证交所,先通过报纸和广播亮明态度,让投机商立即停止经济犯罪行为,但资本家置若罔闻。6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长李士英亲自带200多名干警,包围了上海市证券大楼,登记了所有大楼内的2100人名单,把预先确定需扣押的238人押送至法院审讯。抄没黄金3000多两、银元3万多块,处理投机商人200多名,市场上第二天银元便从2000元猛跌至1200元。

3、动用军警严厉打击零散倒卖银元。上海资本家打银元之战的大本营被端后,零星的小商小贩倒卖银元,也对上海市民造成一定负面心理影响。军管会又派出大批军警,抓这些小商小贩,并深挖根子,不久,就把倒卖银元的老窝都给端掉了,上海街道上再也见不到银元贩子。

二、用集中国营贸易打赢“两白一黑’之战”

解放前的上海,有500多万人口,1.2万多家工厂,6万多家商店,工业总产值和贸易额分别占全国一半,但其粮、棉、煤(俗称“两白一黑”)几乎都依赖外地和外国“进口”。上海的资本家不甘心失败,又在“两白一黑”上与中共展开了对垒。

1、资本家用纱、粮领头推高物价。粮食、纱布、煤炭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供应紧张投机奸商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1949年7月、10月和1950年2月,在北平、上海、天津等地出现3次大规模物价上涨。其他地区跟进,到11月13日止,以7月底为基期,上海、武汉由纱布带头;天津、北京由粮食带头涨价,以全国13个大城市1948年12月批发物价指数为100计,1949年1月上升为153,4月为287,7月为1059,11月达5376。民间企业家对实业毫无信心,资本大多用于投机——北京、天津两市200家银行钱庄中,96%的资金直接或间接从事投机活动。

2、指令各地国营贸易公司统一反击。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能否站住脚,越来越迫切的任务是稳定物价。11月13日,陈云为中财委起草对全国物价猛涨所采取方针的指示,包括紧缩银根。并指令各地国营贸易公司:乘机将冷货呆货抛给投机商,等到商人吐出主要物资时,我应乘机买进。毛泽东对陈云拟定的方针特批:“即刻发,发后再送刘、朱。”还在“即刻发”三字旁加了着重号。

当天,一场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制止物价猛涨、打击投机商人的战斗在全国打响。在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下,中财委主任陈云坐镇上海直接指挥,迅速从外省调进相当数量的粮食、棉花、纱布、煤炭等主要物资于重要地点,11月25日,全国各主要城市统一抛售粮食、棉布。一开始,投机商人不惜高利拆借巨款吃进,但国营公司敞开抛售后逐步降价,投机商人竞相抛售存货致巨亏破产,许多私人钱庄亦宣告倒闭。这次波及地区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物价涨幅最大的涨价风潮被平息下。

三、用计划调拨打赢了“粮食之战”

上海刚一解放,华东、华北又遇到严重的洪涝灾害,上海的不法资本家,又于共产党展开了“粮食大战”。

1、投机资本故伎重演哄抬粮价。在不法投机商的操纵下,1949年夏季,上海的粮价已超过一般商品达两倍以上。粮食价格的上涨,不仅影响了工业生产的成本,影响到其他商品的价格,也使人心浮动。1950年春节前后,上海等地的投机资本事先调集大量资金,千方百计囤粮,试图通过掌握粮食,来牵住共产党的鼻子。

2、以“杀头令”计划调运粮食。估算华东缺粮11亿斤,华北缺粮18亿斤,共29亿斤。中财委决定从东北调入15亿斤,华中调来11亿斤,四川调来3亿斤。在9、10两个月,每月供应市场6000万斤。而且,陈云断然采取严厉手段:“谁阻止粮食外运,就砍谁的头!”

3、投机粮价的资本家被挤出市场。上海等地的投机资本,看到华东、华北粮食吃紧,准备在春节后开市大赚一把。可春节过后,上海粮价反而连续下跌,在占压倒优势的国营经济面前,投机资本失去了操纵物价的能力,不得不亏本把囤积大米抛售,许多资本家的囤粮甚至烂在手中。至此,投机资本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大规模操纵市场,国营贸易逐步取得了市场主动权,稳定物价胜券在握

为使资本家永远不能操纵上海粮食市场,中财委与江苏、浙江等产粮区订立长期供应上海的粮食交易协定,资本家被彻底挤出粮食市场。

四、举全国之力打赢了“救济失业工人之战”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轰炸下,上海的生活、生产物资供应紧张,庞大的失业工人群体,也成威胁上海稳定的重要经济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最近三个月中新失业的工人将近12万人”。

1、举国掀起救济上海失业工人运动。1950年4月14日,针对上海等城市出现的大批工人失业问题,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发出《关于举行全国救济失业工人运动和筹措救济失业工人基金办法的指示》,“对此问题,中央除在工商业政策及救济问题拟定若干办法外,全国总工会提议在本年五一的时候举行一次全国救济失业工人运动”,“除对上海拟作较长时期的救济外,其余各地均作一次的救济”。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就救济工人失业问题致电上海市委并华东局,指出中华全国总会发表《为救济失业工人告全国工人书》“已号召全国工人捐献一天工资,人民解放军每个指战员捐助一斤米,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捐助一两斤米,作为临时救济。除此之外,中央人民政府拟即颁布法令在各市劳动局中组织失业工人救济处与劳动介绍所,并规定统一办法,由政府及资本家与在业工人出钱对失业工人做必要的救济”,同时指示还对上海的工人失业救济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2、上海失业工人的生活就业得到好转。在中央及各级领导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对上海的工人失业救助纷纷进行了一定的支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50年7月22日,仅“东北六省、四直辖市及旅大地区总共捐款东北币960.25亿元,其中沈阳市即有250亿元,居各地捐款之首”。最终,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帮助下,同时经过上海自身的救济努力后,上海失业工人的生活问题逐渐得到了好转。上海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失业工人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由于上海工业原料和生活、生产资料均不可能完全自给,所以在建国后上海经济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对上海的支援力度也有增无减。

上海物价的平定,使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物价亦随之降落,到1950年底,全国物价一直比较稳定。上海的生产恢复和经济稳定,上海工商业的顺利恢复和发展、五金交电商品的增产和各种驰名全国的名牌日用工业品的大量生产并向全国各地的推销,帮助了内地和新区的建设,解决了城乡居民的需求,国家财政税收也随之大幅度增加。上海所拥有的现代科技人才及先进工商业管理人才大量向内地输送,更是在建国后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辽宁王忠新,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辽宁王忠新”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尽在察网:www.cwz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