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8年拍50万张文物照,被《人民日报》点赞:看了他拍的照片,你会忍不住爱上博物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匠心之城 Author 匠匠等你来
每到一座城市,
你立马奔向的是什么地方?
有人喜欢美食打卡,
有人则喜欢网红地标,
而还有那么一小撮人,
他们迫不及待奔向的,
一定是当地的博物馆。
比如文物摄影师:
动脉影
看了他拍的文物照,
你甚至会忍不住爱上博物馆。
因为他拍的50万张照片,
能让人重新解读文物的涵义。
动脉影今年35岁,
在武汉一家金融企业工作,
原本从事着和摄影毫不相关的工作。
然而一次偶然,
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2012年去西安旅行时,
博物馆里那些
华丽精美的金银器、线条流畅的鱼,
给他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
他忍不住摁下相机的快门。
回到家后,
他随意将照片发到网上,
不曾想得到网友极大的关注,
很多人都惊叹:
“看了你拍的照片
似乎瞬间理解了古人创作的精妙。”
更让动脉影意外的是,
随着他分享的照片越来越多,
竟有人拿着他拍的照片,
跑到博物馆打卡。
如此一来,
被文物美照打动,
参观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多。
甚至还有馆长成为了粉丝,
关注了动脉影的微博。
一时间,
动脉影甚至成了博物馆“代言人”
武汉市博物馆看准这个机会,
主动邀请他为博物馆拍照。
那是动脉影第一次
以非普通游客身份拍照,
文物们被请出玻璃展柜,
动脉影则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拍摄。
动脉影的“带货”能力有多强?
他拍一组北魏蓝色玻璃小瓶,
“北魏蓝”立马就成为当季最流行的色系。
无数同色系饰品、搭配应运而生,
甚至有人催他赶紧拍下一套。
一个摄影师,
活活被逼成博物馆界的“李佳琦”。
但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
总会有些故意挑刺的人说:
“老发这些破的罐罐碗碗干嘛?”
但动脉影不这么认为,
那些裂痕、那些残缺,
也许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感。
在他看来,
那就是它本来的样子,
那是时光透过缝隙溜出来的地方。
“我从不在意别人说什么,
因为我做好自己就好了,
其他的,无所谓。”
这是他乐于并且喜欢分享的事情,
他不解释,
是因为不屑于解释,
更没必要去解释。
没有谁的生活需要别人评头论足。
他的我行我素
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如此。
大同市博物馆收藏着一个汉代博山炉,
表面看平平无奇,
当时他为了拍出文物的美,
弯腰扭着屁股跪蹲在地上,
一拍就是好久。
或许在别人眼里,
这是个“疯子”
但照片一出来,
博山炉就像一座浮在夜色里的仙山,
精妙绝伦、不负所望。
“文物的美是不同角度的,
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
他是这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
他偏爱一些文物细碎的花纹,
那些经过岁月洗礼、时间冲刷,
又再次被陈列供人欣赏的文物,
只要仔细观察,
就能发现它独特的美。
一个展品前站上半个小时,
动脉影总会发现别人忽视的美。
当他能够感知到这一点,
就会有一种与古人时空对话的感觉,
那种感觉让他觉得快乐、自由。
如今,
动脉影已发布1.7万余张照片,
参观200多个博物馆,
吸引近400万粉丝围观。
但他极少露面,
总是自己偷偷出现,偷偷离开。
有次在长沙博物馆,
动脉影拍完照“偷偷溜走”后,
微博有粉丝私信问他:
那个在博物馆拍照的是不是你?
原来因为粉丝路过动脉影时,
看到了他相机里的照片,
认出这是他独一无二的风格,
这让动脉影异常感动。
原来,
许多关注他的人,
真的会因为他几张照片
而走进博物馆,走近历史。
不论懂不懂品鉴文物,
只要去看,久而久之,
就会潜移默化提高审美,
进而生活发生一些改变。
这两年有孩子后,
动脉影的照片更新的慢了,
更多的时间,
他用来陪伴还年幼的孩子。
给他讲博物馆里的故事。
未来等他长大一点,
也会带他去看古代中国展,
去上海博物馆、国家博物馆、
去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
去很多很多新奇的地方,
发现未被发现的秘密......
科技发展的今天,
人们对于未知东西的探索,
只需要一个搜索引擎就能了解,
但眼睛到达终究不如脚步到达。
博物馆像是满天繁星,
藏着的宝贝如皓月星云布散开来。
也许那些灿烂的历史与我们远隔千里,
但博物馆总能让同行者聚在一起。
动脉影是如此,
你我亦是如此,
代代相承的文化,
在历史的路上,
与我们越来越近。
— END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推荐阅读
浦东图书馆关于延长开放时间的公告
今年最红的北大女生:她的泪里,藏着2.9亿农民工的痛
时隔80年,梁思成大量建筑手稿曝光惊艳无数人!网友:分分钟媲美电脑制图!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点击地图 查看交通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