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何庸官贪官这么多

2017-08-28 吴鹏飞手机报


腐败分子和懒惰官员如此之多

不能只归因于个人操守有问题

还要从制度设计上找到原因




  反腐打虎让人民解气、解恨,深得人心。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全国范围内会形成“严重腐败”的可怕局面?这与官员选拔体制,有着无法剥离的关系。总结一下,我们几十年一成不变的用人体制有如下种种弊端:

  其一,帕金森定律现象(由上世纪50年代英国人帕金森所提):官员喜欢任用比自己低能的下属,这样他们就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也比较听话而容易控制。下属也上行下效,最终导致整个官僚体系充满庸官。

  其二,彼得原理陷阱。政府部门常见的逐级晋升制度,容易将人员选拔范围限制在很小的圈子里,瘸子里选将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些领导职位只能由低能的人担任,形成庸官治理。尤其是我国干部任用制度有明确的规定,晋升到某一级别职位者必须在下一级(或半级)职位中任职达到一定年限,即使晋升时几个具有某一级职位任职资格者都不胜任上一级职务,也只能矮中选长,这就会使政府效能越来越差。

  其三,高度程序化的政府组织使然。为了保证公共权力行使的“公平性”,人们设计了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制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于是,社会组织和公民到政府部门办事,就会经常遇到“公文旅行”和按章办事(造成公章扎堆)的现象,久而久之,政府成为“规则迷宫”,导致政府的繁文缛节和低效率。一旦层层“烟酒”,章章“意思”,这就腐败到家了!

  其四,专才与通才之间的错位。一般来说,职位层次越高,管理范围越大,任职者就须具有更强的综合管理能力。但在实际的干部任用中,很容易掉进专才等同于通才的陷阱。一些不懂社会管理,不熟悉或不善于处理民生问题,不善于了解公共服务的需求,不善于进行利益平衡和妥协,不善于利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公共治理的专业人才就成了庸才。严重者,还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这些年,各种社会矛盾突显,群体性事件频发,多与社会不公、公共服务缺失密切相关。这种现象既反映出政府治理模式的滞后,也反映出官员在公共治理、化解民怨能力方面的严重缺陷。

  其五,考核方式的缺陷。长期以来,我国干部考核中普遍存在重经济轻社会,重面子轻民生的倾向。往往考核什么,被考核者就注重什么。只注重经济指标,只关注面子工程的考核方法使很多官员对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视而不见,从而“培养”了一大批不懂社会问题、不懂得百姓疾苦的庸官。

  其六,民主制度的缺失导致产生 “只唯上,不唯下”的官员,他们只对上级的精神比较敏感,他们马首是瞻,惟命是从,阿腴奉迎,弄虚作假。却无须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更何况为民谋利造福。于是庸官盛出,庸官大行其道。

  其七,传统干部的委任制在运作过程中出现变形,民主集中制的天平向“集中”倾斜,甚至出现“任人唯亲”和“裙带关系”,买官卖官与人身依附成了官场腐败的突出问题。这样形成的官员群体必然会糜烂溃败。如今官场到处窝案频发就是这个缘故。

  其八,现有的公务员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只有领导职务系列和非领导职务系列两种途径,职位之间权力配置关系的失衡和“官本位”思想,使非领导职务系列者有足够的动力向领导职位系列“流动”,早已为人们所诟病的副职或虚职成堆现象就是这种“流动”的必然结果。它进一步加剧了官场中的庸官泛滥。

  其九,外行领导内行现象仍很普遍。安置干部常为满足级别要求,而不是为了工作需要。如果外行干部到一个新单位(新部门或新系统)后,能虚心求教,认真学习,还能逐渐适应工作。怕就怕不懂装懂,还自说自话,不但会弄出各种笑话,弄不好还会把一个单位(部门或系统)搞得鸡飞狗跳一团糟。

  其十,体制促成:权利绝对,左右包揽,上下通吃,机构繁复,官满为患。有些主政官员权力无限,寻租牟利,荒淫无耻,污肠黑心。继而无法无天,肆意妄为,结党营私,疯狂腐败。有些地方裸官盛行,财产外移,红皮白心,假廉实腐。还常见,某些主政官员退而不休,即使退入“二线”主政人大、政协,常遥控政局,余威不衰,利益不断……还有一些官员说的是社会主义,信的是资本主义,吹的是马列主义,敬的是封建主义……



文章来源: 新世界在東京和愚公部落。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