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吴鹏飞 2018-05-25

问:怎样才能每天看到老吴的文章?

           答:点击上面吴鹏飞手机报加关注


(第657期)

吴鹏飞的推荐语:昨天,是文革发动50周年纪念日,昨天的夜里,《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日报评论”微信众号连发了两篇文章,对文革进行了否定与反思。


推荐大家阅读这两篇文章,是我认为,官方的思考已经结束并有了定论,每一个人都应当知道这个立场和态度。当然,民间的、学术的上反思和争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永远都会有不同的结论。


一方面,很多人控诉文革给国家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仍有不少人在为文革辩护。这本身就说明,文革所反映的矛盾并未完全消弭。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可能是中国人,永远也绕不开的沉重话题。


人民日报系的这两篇文章,表明了国家绝对不允许文革重演的决心。这是党、国家、人民从这次巨大动荡中得出的历史教训。希望一些对文革持肯定态度的读者,认真仔细读一读这两篇文章,思考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恰当,是否偏颇,听听不同意见,不要顺我则昌逆我者亡,可能是文革教会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


我自己,一直想写一篇或几篇关于文革的文章,但迟至今天仍然未曾动笔,这原因,就是我自己,对文革的看法是很复杂的,一时半会理不清楚。可是在这样的深夜,读到这样的官媒文章,我对文革的看法,也渐渐清晰起来:


简单地梳理一下,我这样看待和理解文革:


1、这是共产党与知识分子产生道路分歧之后(反右),在拒绝全盘西化、拒绝照抄苏联模式之后,党内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一次矛盾的总爆发。


2、这是毛泽东再一次和大多数战友意见相左的时候,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与他理想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感到失望,再一次希望独立探索创新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让犯错误的战友们在实践面前,像战争年代那样重新回到正确的一边。但实际情况是,这一次战友们的疑虑却越来越深,并最终认定他的这次尝试是错误的。


3、他的多数战友,都存在一种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倾向。因为资本主义的发达繁荣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经济困难形成了对比。从振兴国家民族角度,他们希望做某种尝试。


4、他以战争年代的革命激情,以自己特有的精神洁癖,再度发起新的革命——文化革命,期望洗涤人民的头脑,改造反对的人们,创造一个洁净的、红彤彤的世界。他反对和厌恶资本主义的贫富不均。他认为均贫富的思想就像战争年代一样,可以唤起人民的巨大热情。


5、革命年代,他要实现的是人民大众的目标,为了生存,敌人也很明确。但这一次,他要实现的是他的社会梦想。他厌倦一个越来越等级森严的社会,他强调阶级斗争。他发动人民,但这一次的诉求太复杂,太高远,社会也远比战争年代复杂。说实话,人民达不到他那种境界,所有的人都打着他的旗号,但可能截然相反。


6、是依靠均贫富的思想治国,还是依靠承认差别限制贫富悬殊的思想治理国家?他和战友有分歧。他认为,一旦打开魔瓶贫富差距就没有止境,这一点上他是对的。战友们认为,不承认私利和差距,社会就不可能飞速发展并赶上发达国家,这一点上,战友们也不全错。他们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因为他们都是为国家不惜付出一切的人物。


7、毛泽东决定发动人民放手尝试。但是,大众一旦失去纪律、法令约束,巨大的热情有可能演变成巨大的灾难。人性的善在这样的巨变中得到张扬,但是人心的恶也得到了惊人释放。毛泽东不断纠正文革的过激行为,不断调整文革期间的政策,最后叫停了全国范围内的争斗。可以说,文革的结果离他的期望值,实在是太远了。


8、文革留下了什么呢?它像政治文化的大地震,破坏性极强,法规无存,旧文化无论好坏均被毁灭,一些思想不同者受到肉体的和人格的摧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用受到深刻冲击,留下了很多悲剧和创伤。


9、但是,它释放了民众的不满能量;它给予了普通人监督与说话的权力;它大规模的角色易位试验,使所有人开始对自己的反思;它使千家万户天天激辩锻炼了中国人的口才;它反权威思想激发了普通人群的创造热情;它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了工业化国防工业的体系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大规模进步(当然科技工作也受到了冲击);它下放干部知青客观上锻炼了他们的思想拉近了他们和人民的感情。


10、文革对封资修的批判,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苏联文化的一次总颠覆。在这样的毁坏下,反而打破了一切思想清规戒律,实现了一次另类的思想大解放。为中国人敢于批判任何思想,敢于超越任何思想打下基础。我们今天网络上有这么多指点江山的思想家争论家,中国人这么喜欢讨论政治,批评前贤,可能就是文革的遗产之一。


11、文革就像一场空前的大地震,所有人的命运都因之改变。如果没有文革,就不可能积累改革开放的巨大应力,如果没有文革的动荡和混乱。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心思定思安思富就没有那么强烈的热情。


12、是的,这场十八级大地震,并非只有毁坏毁灭,它也为民族新生、国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就像真实的地震一样。但是,没有人会因为有新建的机会,就盼望地震到来。我要指出的是,大自然进行地震的初衷也是好的,它是为了调整地壳应力,避免总是震动,但是对人类来说,谁碰上谁就倒霉了。


13、我希望,国家的所有问题通过法治的、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加以解决,这也是所有国家所有民族发展的常态和重要经验。文革这种方式确实不可取,我赞成文革永远不要再现。我知道,那些夸赞文革的人,很多人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并不是真的希望回到文革。因为如果回到那种不太理性的时代,你不要以为你是极左,是政治正确的代表,说不定,很快就有更正确的人把你打翻在地。


在文革50周年的夜,我在外出差,在酒店里,写上这些文字,算是对下面两篇文章的推荐语吧。这个推荐语有点长,就此打住吧,夜深了,我也好累了。




 

决不允许“文革”错误重演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任平)

 

  “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曲折。应该如何认识“文革”?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两次会见意大利记者法拉奇,以坦荡的历史胸襟和客观鲜明的政治态度回答了当时国内国际都非常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一年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结论,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这个决议对“文革”的政治定性和原因分析,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具有不可动摇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造成的危害是全面而严重的。历史已充分证明,“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完全错误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历史决议》把“文化大革命”时期同作为政治运动的“文化大革命”区分开来,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与实践同这十年的整个历史区分开来,有力回击了借否定“文化大革命”来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观点。正是有了这种正确态度,我们党从挫折中警醒,重申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开拓了改革开放新征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阔,不会也决不允许“文革”这样的错误重演。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牢牢记取“文革”的历史教训,牢牢坚持党对“文革”的政治结论,坚决防范和抵制围绕“文革”问题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历史、面向未来,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中央确定的目标、方向和任务是明确的,深得党心民心,深受人民的拥护。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埋头苦干,把我们今天的事情办好,把我们的既定目标实现好。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矢志不渝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文革”已被彻底否定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单仁平)


 

  互联网上有一些关于“文革”的谈论。那场持续十年的内乱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在“文革”发动5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上,出现一些讨论是正常的。但另一方面,若是把这种讨论看作一种认识上的“撕裂”,恐怕与社会真实思想面貌不太对得上。或者换句话说,中国社会看待“文革”的共识远远大于分歧。



  中共中央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作出彻底否定的权威定性,从那时起,几代中共领导人都坚定维持了《决议》的结论,党的所有正式文献也都未出现过任何异议。彻底否定“文革”,不仅是全党上下的认识,而且应当说是中国社会整体上相当稳定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改革开放之初“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也在爬坡过坎的突破中不断接近。从当年“被开除球籍”的焦虑,到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还有不少,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获得感”是真实的,对今天所走道路的认同是真切的。公众在这个时候尤其不会把“文革”重拾为样板。应当说,站在今天的高度上,中国人对“文革”的集体认识比那个时候更加清醒而坚定。


 “文革”在中国不可能重演。十年浩劫给中国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也让许多中国人留下了永久的人生伤痛。那份集体记忆无法抹去。“文革”结束后,山西农民、棉花专家吴吉昌对新华社记者穆青动情地说:“老穆,俺不怕穷,只怕乱。今后可不能再折腾了,越折腾越穷,将来国家靠啥呀?”彻底否定“文革”,有助于中国社会对各种失序的危险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最近这些年,不少发展中国家持续发生内乱,但却难以撼动中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革”的惨痛教训给中国人带来了某种“免疫力”。没有人比我们更害怕动荡,没有人比我们更渴求稳定。


  舆论场变得开放后,各种各样的声音一直都存在,这样的多元化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更为显著。而“文革”发动50周年又是一个“难得的命题”,网上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也不足为怪。这些声音虽然有的调门不算低,但它脱离了中国人的现实关切,终究掀不起大浪。


  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带领全国人民,在思想上、组织上、法律上已经对“文革”做了深刻反思,对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案主犯进行公开审判,既清算了他们的罪行,也教育了更多的人。那一场大反思,奠定了中国全面走向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随后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则彻底覆盖了“文革”,它大大超越了否定“文革”的政治评判。


  可以说,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是从“拨乱反正”迈出的第一步。在思想上是彻底否定“文革”,在实践上则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30多年来,我们憋着一股劲“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发展走上正轨,生活也变好了。大家一起谋发展、向前看,这为国家的前进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我们巩固社会团结减少了不少困扰。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这个道理经实践反复磨砺变得愈发强大,获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


  “文革”那一页彻底翻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大跨度前进把中国带到全球化的前沿,我们用一心一意做实事,创造了与外部世界相比的赢局。而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是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无论是严惩腐败、依法治国,还是发展民生、缩小社会差距,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做世界上最有活力的探索者、实践者。这方面,我们理应有“三个自信”。在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最要紧的是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不忘“发展才是硬道理”,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干扰或许很难避免,但只要我们有排除干扰的能力,有不为干扰所动的定力,中国的前进就不会被打折扣。


  我们早就对“文革”说拜拜了,今天可以再说一遍,“文革”不能也不会卷土重来。中国今天的格局中已根本不再有“文革”的位置,关于它是否会重演的争论,答案是非常明确的。计算机联网的时代,何须担忧算盘会不会涨价。中国人的集体思维升华了不知几个维度,人们绝不会允许“文革”那一套再追上来纠缠我们。


                                                                        

敬告读者:

1)每篇文章留言只能放出一百条,你有话要说请尽早留言。

2)老吴熬更守夜写作不易,这些好文章,请粉丝动动拇指:

转!转!!转!!!

                                                                     




向你推荐几本好书

01、吴鹏飞:人之初,性本空

02、胡雪岩,大清首富发家史

03、鬼谷子,奇书为何禁千年

04、民国史,披露许多大秘密

05、毛泽东读了24年的枕边书

06、四本书,能让你看透美国

07、34位诺奖得主,出自哈佛

08、有趣:看看民国的老课本

09、读此书者七人获诺贝尔奖

10、蒋介石:最烦就是这个人

11、谈宇宙,中国小说火全球

12、学会吃,从此不用去医院

13、开先河,通俗写史更有趣

14、少年时,没人能够读懂她

15、险失传,奇书百年传东瀛

16、读秘史,从新悟丝路文明


购买吴鹏飞新书《中华少儿必听》

请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