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飞 吴鹏飞手机报

问:怎样才能每天看老吴文章?

           答:点击吴鹏飞手机报加关注


吴鹏飞/文(第661期)

列为看官,昨天我发表文章,认为家风建设影响着民族素质,很多贪腐行为就是家教不够造成的。多数读者支持我的观点,也有极个别读者非常生气,认为明明是制度的问题,我却归因于家风不好造成的。言下之意,好像我在粉饰太平。个别读者甚至表示本来很崇拜我,但因此取消关注我。我不禁哑然失笑。就这读者的脾气和做法,就可以看出,他的家风属于急躁偏狭之类的。这种人,需要别人变成他肚子的蛔虫才能称心,如果这位读者当政为官,会很可怕。


我认为,严书记因为小事处置不当,惹出是非,经不起组织的查处,是一个悲喜剧。对个人是悲剧,对大众是喜剧,对党和国家是悲喜剧。说句天大的实话,严书记这样等级的官员,经得起彻查的,不是太多。一是因为官员合法收入设计确实不高,灰色收入不低。如果认真起来,严书记说不定还算比较好的官员。


二是因为改革以来制度设计确实存在界线不清规矩不严的问题,前后要求尺度不一,多数官员都难脱违规违纪干系。三是,党内涌进了太多品格有缺陷,家风有问题,从小教育不严格的很多世俗人士,所以违纪违规规模惊人,从十八大以来处理官员的数量,可以看出端倪。


制度固然存在弊端,但是这是外因。战争年代,因为入党就要面临杀头坐牢,所以来者多是理想主义高士,因此虽然那时候制度极为粗糙,但是违纪违规违禁违法的事件极少。今天制度建设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违例者众多。为什么呢?我认为,制度存在问题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多数处在公权力位置的人,可能自小家教不严,家风有失,也就是说,人本身也有问题。


如果焦裕禄,雷锋来掌权力,就算制度不严,也不会出多大问题。再合适的温度,如果作用在一个石头上,不可能孵出小鸡。制度是外因,人的自我道德约束力是内因。一条制度可以管住一千个君子,一千条制度不一定管得住一个小人。所以,我坚持认为,成人可能已经定型,但是如果从现在开始起,将幼儿教育列入国家规划,人人都按照正人君子的标准来培养,也是对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我这里话音未落,就看到央视曝光。说安徽怀远县一小学副班长兼语文科代表,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这该是多小的权力,国家就算制度再严谨,再滴水不漏,也想不到为制约这样的权力制定法规吧?但是,他居然能够运用这权力,逼迫学生吃屎喝尿,收受其他学生贿赂几万元。这个班只有七个人,但是他上网上学,有专门的孩子接送(自行车),他要来的钱,有专门的孩子替他保管。实际上,他个头矮小,只有13岁,却把这一点小得可怜的权力运用到了极致。


亲爱的朋友们,这不是制度问题,这是教育问题,是少儿教育出了问题,是家风建出了大问题。如果我们的官员中间,充斥着这样的人,都是这样的小孩变成的大人,则就是按纪律检查、法规监察,巡视督察制度再严密,也于事无补。因为好人太少的时候,这些监管部门也会不良者增多。他们比这个小孩运用权力为自己谋私的能力、水平、规模,更为惊人,如果那样,你叫国家怎么办?


看我文章,拂袖而去的人,自以为高明,说白了,他是小型公知,因为不说制度有问题,他们就不过瘾。不说必须把国家搞垮重新来,他们就觉得不解渴。其实,我认为,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建设确实要抓紧堵漏洞,还民主监督权力给人民群众。但有一件事也刻不容缓,就是要把被文革毁弃掉的中华传统文化恢复起来,开始着手对新生代进行大规模的道德伦理建设。


我坚持认为,中华传统的价值点:孝忠义仁礼;道德智勇毅;淡静廉俭善;诚信勤宽严等,都是一个少儿必须养就的品质。如果我们民族大规模这样教育少儿,整个国家的面貌待他们长大,并一茬茬接上,必将焕然一新。因此,我多次呼吁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12年义务教育范畴,高度重视这件事。我认为3到6岁孩子的品德教育,比中小学品德教育重要120倍,比大学德育教育重要1200倍,比成年人品德教育重要12000倍。


有人说,老吴,你是不是要借此卖你的《中华少儿必听》的书啊。我说,我作为一个文化个体户,来做这件本来该国家做的事情,我的书呕心沥血完成,就是因为有何种焦虑和痛苦才编写的,此书印刷精美,还配原创画图,目前销售到大江南北,无一家长批评此书,表扬得到不少。我想推广这本书,有何不可,有何需要羞羞答答?我不仅自己卖它,也巴不得大家都帮我宣传呢。在此,俺做一个广告,需要此书教育后代的读者,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就可下单购买。


各位读者,在这次的严书记事件中,最让人担心的,是被老师孤立被母亲宠爱的那个小女孩。这样的教育会毁掉很多好苗子的。一位熟人是从事小学教育国际交流的,他摇头叹息对我说,我们的孩子与外国小孩比,最大的差距是缺乏教养。

 

美国、欧洲国家、韩国等国家的小朋友都是彬彬有礼,不管做什么都安静排队,次序井然。吃饭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中国的小孩在公共场所乱成一团,叫声一片。吃过的饭桌杯盘狼藉让人脸红。中国的孩子普遍自私、任性,没有团队精神和公共意识。

 

大学与中学的孩子怎么样呢?经常看到中学生围殴毒打同学,甚至剥光女同学衣服凌辱,逼其吃污秽之物,围观者无动于衷的消息。而且还拍成视频流传网上。还有游戏、逃学、卖处等等。高分低能、普遍厌学是另一个问题。大学的孩子因为嫉妒仇杀同室,故而流传出感谢同室不杀之恩的笑话。教室和图书馆,远远没有小餐馆、小旅店、小游戏厅人气旺。

 

成年人的表现,就更加稀奇古怪。官员贪腐荒淫、法官枉法断案、警员作威作福、医家看人下菜、老师热衷培优、商人作假使坏、金融非法集资、地产一房多卖、流民坑蒙拐骗、广告胡说八道,媒体难说真话等等,有人说中国人进入了全民腐败时期,人人骂腐败,人人到那个位置一样腐败,大小有点公权力都用来寻租。比如超市的买手、足球的裁判或看门的老头,都可以让你难受。

 

全民道德沦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唱什么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高调,如果中国人能够照中国古典文化的要求,做到仁义礼智信我看就很不得了了。话又说回来,今天在中国还是有成千上万的好人、君子、正直善良的公民。同样的大环境为什么他们不同呢?我观察是因为家风不一样,是从小的家教不一样造成的。

 

我呼吁天下父母,咱没本事改变国家的教育问题,至少我们自己可以动手,搞好家教。把自己的孩子教成正人君子。我本是一个小文化人,办了一间小公司,水平也有限,但我愿意花大量心血,主编一套叫“高贵灵魂从小塑造”的家教丛书,从三岁一直到十六岁专门教给孩子如何做人。计划有中华传统经典故事,有革命先烈的故事,古代名人的故事,有世界名人的故事等等。

 

我认为人之初性本空,心这个容器最初是空的,孩子生下来,脑这个计算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软件都没装。注入什么就是什么。孩子来到世间就像一张白纸,就看你如何点染,也可能价值高昂,也可以一文不值。如果父母是齐白石,孩子这张白纸就将价值连城。关于少儿教育,我有以下十五个观点,有些是自己的,有些是总结大家的,送给有心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第一个观点,人之初,既不是性本善,也不是性本恶,可能是性本空。这是大脑在生物性上完全成熟,而社会性上完全空白的时期。孩子在这个阶段就像一张白纸展开,任由大人点染,或者价值连城、或者半文不值。是什么决定了孩子一生成就的高下呢?我认为是品行和志趣,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主要还是孩子的基础打得不太一样。这个基础,主要不是指学识的基础,而是指做人的基础。

 

强调孩子性本空,对家长教育孩子,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这个观点,等于说,所有的孩子,在蒙昧时期,都具有天使般的纯洁性,都具有同等的可塑造性。由于他的心灵处在这样一个原始状态,没有任何污染,没有任何善恶,因此也不会对任何原初的进入的概念,有任何抵触。这给了天下的家长一个重大的启示和一个重要的信念,人人皆可为圣贤,每一个孩子均可造就为人中俊杰。

 

第二个观点,少儿时期,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想让他是什么,他就会是什么。我们的家长,都知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道理,但多数家长误以为是要在发蒙时,逼迫孩子多学一些显性知识。这些知识,到孩子在适当年岁,是可以迅速学习掌握的。少儿时期花大量时间记诵一些基本不知其意义的知识,得不偿失。人之初,是为孩子一生价值观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重要的是教他做人的道理与道德,这是需要日积月累养成的。

 

这个道理说起来家长好像都懂,其实不然。我们中国的孩子在3到6岁期间学的知识,比西方一些国家多几倍,但是我们的孩子却相形见绌。人家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彬彬有礼,我们的孩子叽叽喳喳;人家孩子餐毕全是光盘,我们的孩子饭后杯盘狼藉;人家的孩子依序排队,我们的孩子挤作一团。从成年后的质量看,人家民族的总体素质确实在我们之上。

 

第三个观点,少年教育第一要义是教他求真、向善、尚美,而不是学其他知识和技艺。少儿首先是学习做人,而不是学技艺。如何做人乃人一生之生存根本,知识技艺不过是生存末节。我们很多家长,一上来就忙着逼孩子写字、画画、唱歌、跳舞、背诗、做文,教育的功利心较重,几乎放弃了对孩子如何做人的教导。多数时间,人文启蒙阶段的孩子,交给了并无精神塑造专业能力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幼师、邻居街坊等。

 

这样的教育偏向,导致众多孩子,智商高情商低,远看一个个聪明可爱,近接触一个个缺乏最起码的文明素质,举止令人生厌。我们在拔苗助长,人家在培实土肥。我们在施化肥,人家在施农家肥。性本空时期,简言之,教育的主要目的,重在让人成为人。

 

第四个观点,善做人者,人亦善之,则学何技艺、做何事体都更容易钜成。何为做人呢?简单地说,人类作为群居的动物、社会性动物,一个人最重要和最紧要的能力,就是和人相处,学习和掌握人的社会性。而所谓优秀的人,是那些更懂得人际关系的社会规则、道德规范和与人为善的人。一个人,如果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行为准则。

 

明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义利规则,谨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法则这样的人,一辈子坦坦荡荡,踏踏实实,人见人喜,人见人爱。果然如此的话,今后此人无论学何技艺、做何事体,很容易钜成。因为学习和做事,都是需要和处于上位和处于下位的两种人相处的。对上的精忠、对下的精诚,是做好一切学问和事情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五个观点,学技艺成绩可分三六九等,做人则完全平等,从娃娃抓起人人皆可为圣贤。求真、尚美、向善这件事情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无差别地做到、做好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过、漏掉、慢待任何一个孩子。否则,没有做人之德,不管一个孩子某种技能如何娴熟、某些知识如何丰富,最终都可能成为人中渣滓。

 

孩子以学习技艺为主,很容易将孩子的成绩分出三六九等来。但是做人是人人平等的。比如向善,没有较善、很善、最善的分别。善就是善。善是一个过程、一种积累、一种濡染、一种修炼。改变一个民族素质的唯一途径,就是从娃娃抓起,从心灵的空白期开始,向每一个人灌输真、善、美。

 

第六个观点:一个民族小人多、奸佞多、贪腐多,一定是少儿教育就普遍出了问题。基因学家的计算发现,人类相邻民族基因的差距就微乎其微。可见同文同宗的孩子除了极少数天才和白痴,多数在生物学上的差距可能仅在数万分之一。虽然某些方面禀赋会有差距,但作为社会的人,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社会性的人,具备中国的传统概念表述的仁人君子的德行,是人人可为的。

 

如果一个民族小人多、奸佞多、贪腐多,那一定是这个民族在少儿时期的如何做人的教育,大面积出了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曾经衰弱被人欺凌的国度,重建文化自信,从幼年起就对国民全面进行中华传统价值观认同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第七个观点:中华传统价值观历久弥新,是人类文明共同价值的结晶和育儿根本。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不曾断绝,滔滔大河虽然难免泥沙俱下,但经岁月淘洗打磨而留在河滩上的价值珍珠,可谓世界级珍宝。其实地球各种文明相互吸收与融合,再吸收再融合的复杂与深刻作用过程,可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中华文明中那些历久弥新的价值点,实际上就是全人类的共同文明的结晶体。

 

中华文明就像长江黄河,在收容了沿路的无数小文化支流后,形成浩瀚大水直奔大海,和世界其他文明一起汇成了人类文明共同的海洋。人类的文明,最终是殊途同归的。中华文明以中原文明为核,先后吸收了秦楚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戎狄蛮夷文化、蒙古女真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形成今天的洋洋大观。谁能说,中华民族至今坚守的基础价值体系不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


第八个观点:一个具有中华美德的孩子会自强不息,走遍天下父母无须担忧。你们看这些价值点。立人:孝忠义仁礼;立身:淡静廉俭善;立志:道德智勇毅;立威:诚信勤宽严。如果一个人具有这样的一些美德,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优美的德行,其价值核心,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君子求诸己”;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利他”;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仁”。

 

中华传统价值蕴含着人类相处、个人修为的众多智慧、方法和成果。谁敢说这样的中华美德,不是在地球上一切时空、一切文明、一切社会中的最佳通行证?如果一个人具有了这样完整、系统的品质,他就具有了和一切正义、美好、高尚事物结盟的条件和基础。只要帮孩子完成这样的做人准备,则他走遍天下,父母无须担惊受怕。

 

第九个观点:信仰教育要在孩提时代植根,信仰的大树,才能真正根深叶茂。一个人,技多不压身,知识不怕多,唯独不可能有两套信仰同时存在。深层原因在于,人类对宇宙、对世界、对自己。有很多奥秘尚未完全弄清楚,建立任何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系统学说,就有很多不同的模型,许多价值判断难以兼容。但是,一个人,一个民族,有了共同的信仰,就有了同舟共济的精神之核。

 

任何一种信仰的存在,都使信者具有做人的底线和做事的上限。个体可以借助信仰,对自己内心的蠢动与外在的妄行,进行严格自我审判。信仰教育,从少儿时期开始事半功倍,如果错过了这个最佳时节,正好相反。如果我们坚持对少儿进行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普及教育,促成他们从小建立对自己文化的坚定信仰,这将是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必由之路,也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乱象的有效途径。

 

第十个观点:涂抹心灵底色,要以正能量为主,负能量的初期污染将对一个人贻害终生。正因为少儿如同白纸一张,所以在教化孩子的时候,必须完全以正能量为主。这张白纸不会给你画糟糕了重来的机会。那种认为要较早使孩子接触正反事物,以增强辨别力的意见是有害的。所谓人之初性本空,意思就是此时的孩子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判断力为零。正确判断力的建设,就在于以正概念打好人生底色,避免对应的负概念污染少儿。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完全没有任何抗性,你教什么他就学什么。比如他最先接触到的语言就是他的母语。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时的孩子,放在猪圈是猪娃,丢在狼窝是狼孩,展现了巨大的可塑性和原始教育影响的可怕性。如果这个时期我们让孩子第一时间接触到负面概念,一旦侵染了这张白纸,就会终生难以消除污染。

 

第十一个观点:少儿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灌输,但要尽量使之有趣。少儿教育寓教于乐的主张,误人不浅。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在3岁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在在硬件上已经和成人一样完备,家长普遍存在低估和高估少儿大脑的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孩子的注意力与理解力很低,不愿意直接给孩子讲述那些高尚、抽象、简明的原始概念,往往用游戏化、故事化、动漫化的东西,分散孩子心智。

 

比如他可能没有记住什么是正义、美好、勇敢,却记住了动画造型的怪模样,低级无聊的对话。另一种则拼命往孩子大脑塞一些孩子还完全无法理解的知识。我认为,反复和耐心地灌输那些看似抽象实则属于原理性的概念,可能是唯一有效的价值观建立方式,当然灌输要尽量显得有趣,不能让孩子疲累。迄今为止,所有伟大人物童年都没看过所谓的动画片,他们都是在一些意义隽永的故事中找到了一生的原动力。

 

第十二个观点:价值观成型,需要家长耐心细致、长期连续、完整系统地培育。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少儿图书看精彩,但那往往只是注意了分类或题材上的完整,忽略了一个人价值观完整框架的构建。这导致很多孩子读了一大堆图书,至成年仍然存在价值观的盲点。所有讲给孩子的故事,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其实都是所有价值观概念的一次生动、全面、联合讲述,这些概念都是彼此相关联的,没有完全孤立于其他概念的概念。

 

因此,讲述人应该聪明地在强化某一概念的时候,同步推荐其他相关联的概念,令听者的脑中逐步搭建起价值观的大厦。让少儿形成系统价值观的唯一办法可能就是聪明巧妙的灌输。灌输的最高技巧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但要谨记,每次重复都要给孩子一种新的感觉。

 

第十三个观点:在贯穿一个人一生的全程教育中,少儿教育具有首要战略意义。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早期教育、少儿教育、基础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各种类型的教育。在这些教育中间,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少儿教育。少儿教育仿佛高楼奠基、巨木出土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是规定一生志趣、性情、素质的灵魂塑造黄金期。

 

少儿教育直接决定了整个民族成人群体的总体素质,具有首要战略意义。但在我国,这个阶段的教育被分散在众多家庭和幼儿园,信马由缰各自为政地进行。国家应该重视这一问题,把少儿教育战略上升到重要国策的地位,将少儿阶段的价值观与文化信仰教育作为家庭、社会、国家都要承担的义务,加以规范推进,则中国的人口素质必将有一个飞升。

 

第十四个观点:父母不能仅仅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更应该驱策他为国家民族效力。孩子不仅是父母、一个大家庭、一个家族的,他更是国家民族的。一个民族就是由一个个这样的个体形成的。每一个个体的表现,汇集起来就是一个民族的形象。在非和平时期,每一个人都可能要为民族的存亡续绝接受生死考验。没有这样的精神准备,这个民族就会不堪一击。

 

由于独生子女生长在极为特别的呵护氛围下,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珍视是情有可原的。如果偏偏又遇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被社会淡忘的时代,孩子更多地会被家长看成私有的财产,也就更在意他们个人的奋斗和成功。天下兴亡匹夫都不负责,这样的状况是非常危险的。

 

第十五个观点:数年后复兴大厦将靠今天的少儿支撑,因此少儿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年我们的足球水平太差,屡屡被人蹂躏,于是提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可是那时候的娃娃有的都当爷爷了,中国足球还是亚洲二流水平,毫无改观。这说明从娃娃抓起没抓好。足球只是游戏而已,不行就不行吧。可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关乎国运兴衰、民族存亡,这些领域的后备人才、领军人物如果缺失断档,如果我们不从娃娃抓起,或者从娃娃抓起抓得不好,历史就将无情惩罚我们。

 

今天的少儿,50年以后就将在上述各个领域充当国家的顶梁柱,倘若今天不刻意培养,到那时国无栋梁、民无依峙,怎么办?近代中国的衰落,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我们应当牢记血泪教训。少儿教育,国运所系,国人不可不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敬告读者:

1)每文留言只能放一百条,有话要说请尽早。

2)老吴熬更守夜写作不易,请粉丝动动拇指:

转!转!!转!!!

                                                                     




向你推荐几本好书

01、吴鹏飞:人之初,性本空

02、胡雪岩,大清首富发家史

03、鬼谷子,奇书为何禁千年

04、民国史,披露许多大秘密

05、毛泽东读了24年的枕边书

06、四本书,能让你看透美国

07、34位诺奖得主,出自哈佛

08、有趣:看看民国的老课本

09、读此书者七人获诺贝尔奖

10、蒋介石:最烦就是这个人

11、谈宇宙,中国小说火全球

12、学会吃,从此不用去医院

13、开先河,通俗写史更有趣

14、少年时,没人能够读懂她

15、险失传,奇书百年传东瀛

16、读秘史,从新悟丝路文明


购买吴鹏飞新书《中华少儿必听》

请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