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悖论:如何在一个多边贸易体系中施行单边制裁

Annababybaby 西泽研究院

本文根据【西泽小课堂】内部版赵建博士的讲话整理,后期西泽研究院还将推出对外的系列课程,敬请读者们期待。




中美贸易战从一开打,特朗普就面临一个悖论:如何在一个多边体系中建立单边制裁。


如果照关贸总协定算,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已经建立了七十多年,全球各国已经形成了复杂的多边关系。这将导致:任何一个单边制裁,都会被交叉的多元关系所削弱。


其实就是所谓的转口贸易。只要开打的两个国家,有共同的自由贸易国家或地区(第三国),那么两国的双边壁垒,从理论上来说就可以此国家为“通道”做个迂回,即出口国可以绕道该国家换个包装,甚至自己成立个公司,将产品继续出口到另一国。可能要多耗费些运输费,“通道费”和流通时间,但是基本上可以规避“关税壁垒”,只要从成本上依然有利可图。


大家都不傻,如果主动制裁国看出其中的猫腻,也要对转口商品进行征税。但是并不容易,一是提高了检测成本,现在产业链分工很细,尤其是高端制造业,要把产品拆开归属国家很难;对加工贸易来说,除非“穿透到底”,很难说是哪个国家的劳动力,劳动力是同质的。


二是即使真的能认定和穿透,那就意味着要与商品的整个产业链为敌,这是要自绝于整个国际贸易体系,要推翻建立了近百年的多边贸易框架。我们或许并不怀疑特朗普的决心,但是要怀疑特朗普的能力。


事实已经发生,转口贸易一直存在。我们研究团队调研了几家贸易企业,都在积极寻找转口贸易的通道。比如出口企业寻找加拿大等不绕路的国家,只要通道费能谈定,还不是问题。先这么干着等特朗普去通道去嵌套的时候再说。进口贸易中的粮食大宗,则主要通过巴西等产粮大国转口。如果工业品还可以检测,那么粮食能源品等大宗则很难追溯原产地(中国会抽样检测?)。


可以想象,中美贸易战开打后,转口贸易将大行其道,“通道和嵌套”等业务将蓬勃发展。新加坡等享有自由贸易红利,港口吞吐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将成为获益者。有点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感觉。


另外一个结果并不是转口成品,而是转口生产线。即将工厂转移到第三方共同自由贸易国家。对中国来说,如果转口贸易成本较大,或者自身成本端遭到社保足额上交,房价上涨导致的租金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冲击,那么也可能会转移生产国。


相对于转口贸易,工厂搬离对中国来说短期内是个很大的外部冲击,将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税收和国民生产总值的下降,制造业面临空心化的危险。但是,要鼓励企业走出去,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国企在国内强不算啥,到没有行政垄断的国际市场上试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在国内被娇惯着只能是个巨婴。


对外部压力,要认清真相。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已经超出了经济成本收益的范畴,美国又开始打意识形态的牌,这是冷战最鲜明的特征。但是,摆在特朗普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在多边贸易体系中,建立精准的、可以消除转口通道的中美单边制裁体系,还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贸易战的问题,要相信中国人寻找通道做转口贸易规避监管的能力(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而是民族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问题。在这个历史关口,要更加珍视民营企业家的竞争力和智慧,通过减税降低要素成本净化营商环境,保护私有财产和市场规则,稳定预期与提升信心,将好的企业家和资本留在祖国。不要伤人心,人心散了很难修复。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历来对外抗争中,都不是败于外而是失于内。


最后调侃一句,善于做通道做嵌套绕监管的金融人,你们立功赎罪的时候到了。把你们做影子银行的智慧用到中美贸易战上来吧,因为规避金融监管和规避关税壁垒,应该差不多是一个原理。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欢迎添加西泽研究院小编微信号入群

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往期西泽研究院出品的主要报告:


1.浮华里的坚守——德国经济稳定增长之谜

2.美国经济复苏之谜:新周期、新能源还是新技术?

3.险滩上的律动:一文读懂中国金融周期的结构与演进

4.围观改变中国?——信息化、城市化与公共社会治理

5.地方政府的”明斯基时刻“:融资平台公司真的会破产吗


“中美贸易战”三部曲回顾:


贸易战三部曲之一:全球化的黄昏与帝国的背影——从历史的大逻辑看中美贸易摩擦及未来

贸易战三部曲之二:贸易摩擦对中美经济及资产价格的影响 ——历史比较与数据推演

贸易战三部曲之三:关于中美贸易战,各行各业都说了什么?


“宏观经济2018”三部曲回顾:


宏观三部曲之一:宏观2018:还有多少供给侧空间,可以置换明斯基时间

宏观三部曲之二:为何经济强劲复苏,金融资产却崩盘了?——或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宏观三部曲之三:出埃及记:资管新政与百万亿金融资产大迁徙


银行反思录”三部曲回顾:


银行反思录之一:存款立行,谁来立存款——后利率市场化时代银行生存秘笈之一

银行反思录之二: 凛冬已至,还有多少银行人在假装干银行

银行反思录之三:利率市场化——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银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