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 | 跨越河山,中铁隧道人让绝岭天堑变通途
新平隧道胜利贯通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地方媒体及网站对隧道贯通进行了关注。6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题讲述了玉磨铁路“卡脖子”工程新平隧道建设情况。
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誉为隧道建设的国家队,项目部的施工人员对于打隧道可以说身经百战,可是这一次的贯通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激动呢?
对于隧道建设者来说,有一个常识,在中国,地质条件最复杂的是西南,而西南地区中最复杂的又在云南,山河交错,悬崖绝壁,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中老铁路恰恰要穿越这片中国地质最复杂的区域。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程约1013公里,国内昆明至玉溪段86公里已通车,玉溪至磨憨段约509里,老挝段全长约418公里,桥隧比达87%,可以说,这条铁路不是在空中就是在洞中。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可以说处处是拦路虎,其中最凶猛的虎就是新平隧道。
新平隧道地处云南玉溪市,需要打通近15公里长的悬崖绝壁,这15公里山体穿越7条号称“鬼门关”的断裂破碎带,是全线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地质多为富水粉细砂地层,成岩性极差,砂比芝麻还细,整个山体就像一个千层酥饼,极为脆弱。
用打隧道常用的爆破法会越炸越塌,完全行不通,用掘进式施工极易涌水、涌砂,尽管项目部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但还是难免遭遇突发状况。
水鞋、雨衣、安全帽成为了建设者的标配。有的职工嫌麻烦,干脆把雨衣脱掉,穿着水鞋、带着安全帽,光膀子在水中干活。在“水豆腐”中打洞,在“洞中泛舟”成为建设者在施工中最贴切的形容。
在面对一次突发情况时,预警方案让所有人员紧急撤离,但停留在巷道中的巨大的工程机械被突涌溜坍推出近百米,泥浆几乎淹没了整个巷道,类似的问题并不止一起,为确保安全,所有掘进面全部停了下来。
“在开挖掘进的过程中有无数次的幻想,也有无数次的希望,但是被溜坍、突泥、涌水一次次无情的扼杀了。”中铁隧道局玉磨铁路项目部二分部经理周坤朋说。
突水涌沙、溜坍、变形三大难题一起发作,项目这一停就是200多天,停工是为了寻找到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法,建设方多次组织隧道专家来到现场勘察调研,可面对这极为罕见的难题,哪里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呢?
前进,突涌,倒退,清理,再前进。在与复杂地质的博弈中,项目部加强工作面的超前地质预报,创新施工工法,精细组织,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想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源点,项目部集合了80多人的物探队伍,除采用常规TSP、地质雷达、红外探水等物探手段外,增设时域瞬变电磁预报手段,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周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精准预判,有了预判相当于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就可以有效避免灾害的发生。
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应对的手段。经过长时间的攻关,施工人员终于摸索出解决方案。
“创新了工法,就是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带仰拱一次开挖法,它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核心土相当于进行反压,让掌子面不溜坍,三台阶分了工序以后,层层开挖以后不会大面积的溜坍。”中铁隧道局玉磨铁路项目部经理李平说。
解决方案是一整套创新的施工方法,完全迥异于平常的施工方法,在掘进时将原先施工的掌子面分成三个台阶,这样形成阻碍面抑制瞬间突涌造成的整体坍塌,用铣挖机前面小心开路,长臂混凝土机马上喷涂两旁的工作面固定山壁,全自动台车随即跟上做拱顶支撑,铣挖机前进到哪里,支撑跟到哪里。
这种完全自主创新的施工工法获得了多项国家级专利。就在施工开始顺利铺开的时候,今年年初突发的疫情又让施工出现了新的难题,项目部采取封闭式管理,做好消杀和人员防护,工程按期推进,终于在4月26日,贯通了整个隧道。
中老昆万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线路全长1000多公里。建成通车后,从中国昆明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夕发朝至,未来还可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铁路连通,成为中南半岛腹地一条辐射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并通向繁荣富足的道路。
统筹:党委工作部
编辑:贾奔
审核:彭国武
视频来源:央视焦点访谈
欢迎关注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官方抖音号:1124162329
在抖音APP内扫描上方二维码,开启新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