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8年扎根边疆 “外来户”变成“老底雅”

阿里融媒 天上阿里 2023-09-2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996年,38岁的老杨第一次来到底雅乡,从事修路、维修房屋等工作,那时侯的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外来户”的命运将与这个边疆小镇紧紧连在一起。如今的老杨,与藏族妻子次吉卓玛相濡以沫,经营着幸福的小家庭,与村里的藏族老乡和睦相处,真正变成了“老底雅”。


老杨全名杨贵房,从老家江苏徐州来到底雅,一待就是28年。当记者问老杨,为什么当时选择留在乡上?老杨的回答很朴实。


“(当时)看这地方比较贫穷,决定帮忙给他们建设,所以就选择留下来了。”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村民杨贵房说。



老杨是个“远近闻名”的“执拗人”,他的“执拗”表现在对家庭与妻子的关爱。当年老杨随着“四建”来到底雅,那时,这里外来人口不多,见到单身的老杨,乡亲们热心地帮着张罗对象。后来,老杨认识了次吉卓玛,并共同组建了家庭。次吉卓玛的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老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常帮衬,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互定终身的念头。1997年,老杨带着次吉卓玛回到徐州成亲,老杨的家里人都很喜欢这位勤劳朴实的藏族媳妇。


“我和老杨在一起后,他带我去了他的老家(徐州),老家特别舒服,他的家人们也对我特别好。”杨贵房的妻子次吉卓玛说。



那一年的生活,让妻子次吉卓玛至今难以忘怀,在老杨的陪伴下,走亲戚、接受亲戚朋友的真挚祝福,两人也去逛景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徐州的日子过得很快,但老杨此时的“执拗”劲起来了,他觉得,孩子们不能离开妈妈,妻子、儿女应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幸福生活。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杨贵房回到底雅重拾旧业,给驻地部队和村里盖房、修房。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妻子次吉卓玛因为常年劳累身体越来越差,家庭里里外外的事他都担着。


“我自己身体很不好,膝盖痛、头晕,都是老杨在我身边照顾着我。”次吉卓玛说。


说话时,次吉卓玛眼神中流露出既幸福又心疼的神情,但老杨却显得甘之如饴,看着周边的变化,杨贵房知道,他多年来幸福生活的“执拗”追求有了结果。



“老杨来这边有28年了,教会了我们种菜、种水果,还会帮我们翻译,认识这么多年了,老杨还是跟第一天认识一样。”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村民索南曲吉说。


“老杨到我们村这么多年来,跟所有人都很团结、友好。”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村民索南德吉说。


当初在底雅的老杨“转型”成了远近闻名的“包工头”,带着乡亲们勤劳致富。这些年来,村里第一个种植蔬菜的是他,第一个在沙地上种植水果的也是他,第一个帮着乡里建旱厕的还是他......28年时间,老杨一点没闲着。


他不辞辛劳带着乡亲们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大家都看在眼里,2017年,他被评为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9年,他更是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秋风轻拂,一片片金黄的田野染上秋色,被山谷环抱的底雅满是宁静和美好。老杨和底雅的故事还在继续,藏汉一家亲的佳话仍在流传,老杨和乡亲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大家一定会在致富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日子会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

红色经典润乡土 团结铸魂守边疆


阿里的歌丨本周推荐《盐羊古道》


《阿里地区2023年9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实施方案》发布!

更多精彩 

请关注“天上阿里+”视频号↓↓↓

记 者:阿里融媒 巴桑卓玛 札达融媒 多吉桑珠


编 辑:何聪

责 编:刘晓娟

终 审:杨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