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解放军为何接替武警升旗?揭秘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新变化!

2018-02-18 东西南北兵

话说在今年1月1号,除了欢度新年。还有一件大事也是刷爆了网络。那就是从今年1月1号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接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来执行国旗护卫与礼炮鸣放任务。

这也是在2017年提出的武警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不过在解释这个问题前,菲菲觉得还是有必要来为广大没有亲临现场观看新年升旗仪式的观众朋友们来解读下,新年升旗仪式的一些变化与亮点。

首先,当然是由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接替武警国旗护卫队来执行每日日常的升降国旗任务,并同时承担重大外事活动中鸣放礼炮的任务。

而每日国旗的升降时间还依然照旧,在这里菲菲补充下,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在每一年中,天安门国旗升旗的时间都各有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升旗时间要以北京市天文台提供的北京地区日出时间为准,一般从每年1月1日到6月6日,升旗时间平均每天提前1分钟,而从6月22日到12月31日则每天平均推迟52秒。为的就是保证国旗与日出同时,象征祖国与日月同辉。好了,大家划好重点了没?

其次,从2018年开始,每月的第一天都会增加号手和礼兵的迎旗环节,30名礼兵分列金水桥两侧,矗立天安门城楼上的军乐团号手吹奏《升旗号角》迎接护旗方队。

有别于武警国旗护卫队36人护旗方队。三军仪仗队在日常升旗任务中的规模增至66人。护旗队出场时不演奏音乐,为的是凸显仪仗队的整齐的脚步声;护旗方队在正步行进时增加了劈枪动作。升旗时增加3名分队长,在行举刀礼的同时下达向国旗敬礼的口令。


而相应的升国旗的时间也缩短为46秒,即演奏一遍《国歌》。同时原有《歌唱祖国》的演奏也调整到了升旗仪式结束后仪仗队返回时进行。中间除《国歌》外,不演奏任何音乐。以突出升旗仪式的庄严氛围。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升旗仪式更好的展现中国的大国、强国风范与我军的强军形象。而除了升旗仪式之外,原有武警部队担负的重大外事活动礼炮鸣放任务也将有三军仪仗队接替。

大家可能都知道,每逢重大活动,鸣放礼炮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礼炮的鸣放的次数也是有相应讲究。比如咱的规定是国家元首为21响礼炮、政府首脑19响而副总理级别则为17响。

当然,在国际上也不尽相同,比如咱最高领导人2015年访问英国时,欢迎仪式上的的礼炮数就为62响。而现任总理出访巴基斯坦时,巴铁是以21响礼炮的规格进行的欢迎。这都是在外交场合对于贵宾和真正朋友的最高礼遇。

很多人都觉得,将升旗与鸣礼炮任务移交解放军对于武警而言是职能的弱化。但事实却正好相反,武警部队本身的职能是执勤、处突、反恐怖、抢险救援、防卫作战等。相比之下,担负升旗与外事礼宾活动本来就不在武警部队的职能范围之内。

此次武警顺应军事体制改革,划归中央军委领导。其实更是明确了武警部队的职责,因此就需要剔除原有职能范围以外的任务,使武警部队更好地完成维护国家人民安全与领土的任务。况且,就升旗与外事礼宾活动来说,其实它们本身就是解放军的任务。

很多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的唠叨。教育孩子,“说”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反作用。与其多说,不如少说。少说多做,少说多听,少说多等。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小时候最重要的模仿对象。父母的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很多父母让孩子去卧室学习,自己却在客厅看电视,孩子不专心,还要责怪孩子,每次都唠叨一大通,但是全无用处。不能以身作则的教育,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成功的。曾国藩要求他的儿子曾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他是这么要求孩子的,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曾国藩给自己规定,必须做到自订的十二条功课,即: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一坚持就是一辈子。他还经常把自己的日记寄回家中,让后辈传阅,以此来给他们树立榜样。而他的后辈也没有辜负他的一片苦心,无一不勤勉克己,努力向学。曾纪泽更是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恒心,自学外语。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用三年时间,掌握了这门语言,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大放异彩,曾国藩的家教方式,功不可没。少说多听,尊重孩子的意见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家长往往扮演了权威的角色,掌控着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家长说,孩子听。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没有主见,很难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时候,说多少不重要,多停下,听听孩子的意见,没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曾国藩是一百多年前的封建家长,但是教育孩子却十分开明。曾纪泽曾经批评《尚书》的注疏浅白无味,在过去,一个孩子批评古人,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曾国藩却不以为意,他觉得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还有勇气指出古人的不足,这点实在难能可贵。于是曾国藩写信过去,对曾纪泽的质疑精神大加赞扬一番,对他的文字水平予以肯定。曾国藩早早就为孩子规划了未来,要孩子做一个像他一样的“治国理政”的人才。但是在“天津教案”爆发之后,曾纪泽深感中国外交人才的匮乏,写信给父亲,点明现状,立志要做大清的“外交人才”。在当时,凡是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都被别人瞧不起,甚至被人当成“汉奸”,外交官其实是个被人鄙夷的差事。但曾国藩深思熟虑之后,他觉得儿子有眼光,表示支持。后来,曾纪泽处理伊犁的外交事务中,大放异彩,洗刷了在“天津教案”中曾氏家族的耻辱,让人们刮目相看,也因此成为中国当时首屈一指的外交家。有时候,听比说重要,懂得听取尊重孩子意见的人,往往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鼓励,他们的人生之路往往更加自信而坚定。少说多等,让孩子慢慢成长家长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时候难免过于急躁,恨不得今天种树,明天成材,一旦孩子跟不上,就大加斥责。这样的心态,对孩子而言,百害无一利。曾国藩在孩子小时候,让他们熟读诗书,勤勤恳恳,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曾纪泽16岁的时候,曾国藩开始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咸丰四年,曾国藩出征太平军,他让曾纪泽和弟弟从老家来长沙城为自己送行,让他们见识真正的军旅,增长他们的见闻。而后,因为曾国藩的弟弟不争气,在掌管曾家大小事务中手脚不干净,他果断让年轻的曾纪泽掌管曾家的大权。掌管一个大家族并不容易,婚丧嫁娶,迎来送往,要让一个孩子做得妥帖周到,实在是强人所难,曾国藩不厌其烦,悉心指导,让曾纪泽慢慢懂得世故人情。而后,随着孩子的成长,曾国藩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也会带曾纪泽在身边,让他熟悉军营里的大小事务。在太平军平定之后,他把两个孩子带进总督府,和他的幕僚一起,做了自己的助手,让孩子熟悉政务。就这么打磨了十余年,曾纪泽开始展现出自己的政治天赋,在政务上给出的一些方案,曾国藩也自愧不如。曾纪泽是曾国藩手把手教出来的,曾国藩知道年轻人容易犯错,过早出仕不是好事,为了防止他的“仕途”过早夭折,曾国藩留他在身边慢慢打磨,给了曾纪泽足够的成长时间。等他真正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之后,才让他进入政坛。这份耐心,确非寻常父母可比。而曾纪泽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一路稳扎稳打,成为中国当时最杰出的外交家,不仅为家族赢回声誉,也为国家赢得了荣誉。教育孩子:说不如做,给孩子树立起榜样;说不如听,尊重孩子的意愿;说不如等,让孩子慢慢成长。比起喋喋不休地说教,这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只是在1982年,天安门升旗任务开始由武警部队负责。而1984年,恢复外事活动鸣放礼炮后,武警部队又成立了礼炮中队担负任务。因此说,此次解放军与武警部队的任务接替,实际上是一种职能的回归。

此前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与礼炮中队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零失误的记录。而这项记录如今已经被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接过,并将继续传承。那么让我们回到开始的话题,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接替升旗与司礼任务的意义何在呢?

除了说是职能回归与武警部队改革的需要外。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国旗是一国的标志与象征,更是尊严的展现。因此,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替履行升旗与司礼任务其实更多的是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新风貌和解放军的强大与自信。

三军仪仗队是我军光辉形象的一个威严缩影。代表了解放军在新时代的发展,更是体现了中国在新世纪屹立东方的决心与自信。所以说,由解放军仪仗队进行的升旗仪式其实已经超越了升旗活动本身的范畴,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又一张新名片。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当三军仪仗队迈着坚定的步伐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那些曾为这个国家奉献的先辈们。这盛世,你们在看着吗?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没看够?更多好文在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