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坦荡荡,君子长戚戚——儒家中的病理心理学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从病理心理学视角浅议君子与小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中的这一句名言可谓人尽皆知,它的意思是: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这句话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圭臬。人们普遍认为:君子的胸襟永远是光风霁月,无论得意或艰难,都自然是胸襟开朗,乐观而不盲目,对人宽容,没有仇怨,所以能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而小人太过于看重自己的一己私利,往往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心情自然也就开朗不起来,结果时常心中“常戚戚”。这显然在表达一个观点:君子比小人的心理更健康,更阳光。但是,在这里笔者打算从病理心理学视角提出并论述一个不同的观点:小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其实是高于君子的,但不如君子的精神健康水平高。
在论述我的论点之前,需要厘清两个概念: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在我国学术界,常将精神健康与心理健康相等同或混用。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完整和协调一致;广义上看,心理健康是一种满意的、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而精神健康(spirit health),是一般所说的心理健康的扩展和深化,指的是指一种健康状态,这种状态中,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够有效地从事工作,能够对其所在的家庭、组织、社区甚至国家作贡献,最终变为“完整的人”。
这个观点并非笔者原创,是笔者从导师李朝旭那里得到的启发。当时李老师分享这个观点时,笔者感觉眼前一亮,颇以为然。李老师分享了提婆《四百论》中的两句话:“小人身苦,君子心忧。”笔者听到之后仔细揣摩,慢慢能解其中之味。之所以说小人的心理比君子健康,是因为小人内心较少受到道德准则的牵绊,能够充分释放“本我”的能量,且较少与“超我”发生冲突。而君子内心的道德感很高,有时候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或者内心对自我的要求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欲望,导致“本我”经常与“超我”发生明显的冲突,所以“君子心忧”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如果一个人的“超我”太过于强大,不允许自己有私欲,在生活中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自己无比克制,甚至会引发强迫症、抑郁症等神经症症状。在笔者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有的人我行我素,坚持自我中心主义,道德水平低,做事、说话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而且从不压抑自己的性欲,阅女无数。他们一辈子只为自己而活,从不知道“责任”二字意味着什么,这样的人无拘无束,每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当然心理健康喽!相反,有的人极其坚守内心的道德律,喜欢在意他人的眼光,对自己十分克制,努力给别人留下“谦谦君子”的形象。孰不知,人是一个光明与阴影并存的矛盾体,如果一个人长期压抑他自身合理的阴影,很有可能造成心理困难,因为他的阴影被压抑了,并不会消散,反而会在内部累积,越积越多,最后它会弥漫而来,把整个人都吞没了,这是人性就会陷入到一片黑暗之中,就会形成持续性的自我折磨。尤其在中国这个鼓吹“圣人”文化的国度里,儒家的理想人格即是圣人,是一种道德观为主导的君子型人格。有些人是自封为圣人,他们自己也在经历着某一种挣扎,痛苦的挣扎,因为他们要防备他们的阴影露出来,害怕别人看见,这会让他们感到非常疲惫,也有些人他们出于某种目的,把自己装扮成毫无阴影的圣人,其实背后隐藏着可怕的动机。以上足可以说明君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远不如小人。
但是从精神健康的角度来看恰恰相反。虽然小人可以通过一味地释放“本我”找寻快感而不加以道德约束,但是这种快乐总归是一时的,不受他人或者社会支持的。而君子虽然在平时生活中努力做到“温良恭俭让”,有时甚至会吃一些小亏,但是君子往往心胸坦荡,遇事宽宏大量,不仅仅计较,能够保持平和的心境。再者,君子比小人更注重对精神世界的修养,正所谓“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正是通过不断地自我约束、自我修行,君子才能保持“坦荡荡”的精神境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种澄明轻快的感觉,小人怕是永远都体会不到。
以上的论述似乎不足以调和其矛盾,但是如果真正厘清、理解了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区别和联系,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小人心理健康水平高,君子精神健康水平高。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在中国文化下的“圣人观”对人的要求有时太过苛刻,只弘扬人性积极的一面,对人性的阴暗面的关怀还远远不够,这只能催生出一批“伪君子”,他们的言行有时甚至不如小人。所以孔子所说的“君子无忧无惧”是一种理想化的表达,是人都有忧惧,只不过君子更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忧惧而已。总之,虽然笔者认为小人心理健康水平高,这并代表着我们一定要去做小人,而是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太过于循规蹈矩,只有“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
******
本文作者张昊天,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主编。
致知在思·格物于庐
主编微信:yueyi_philos
投稿信箱:silu_philosophy@163.com
格劳孔:这个问题我还是不太明白。
苏格拉底:点击右下方留言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