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释一哲 | 公孙龙:白马非马?

2017-05-04 哲学门人 思庐哲学

公孙龙的指物论


战国中期思想家公孙龙提出了“离坚白”的命题,上升到哲学一般原理上来加以论证。他认为,“坚”和“白”两种属性不能同时联系在一个具体事物中,“坚”“白”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的性质或概念。


(一)离坚白论证

    按照常识理解,一块又坚又白的石头,我们称其为“坚白石”。因为坚和白同是石头的属性,而这两种属性在这一具体石头中是与石头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公孙龙不这样看,他认为“坚”与“白”是有差别的,不能同时都是石的属性 。他说:“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就是说,你用眼看石头时,看不到坚,而只能得到白的感觉,这时没有坚;你用手摸石头时,得不到白,而只能得到坚的感觉,这时没有白。当见到白时得不到坚,那是坚自己藏起来了(自藏),摸到坚时得不到白,那是白自己隐藏起来了。他称之为“一一不相盈”,即白与坚时互补参透的。


(二)白马非马论

    除了离坚白的命题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白马非马论”。他认为,白马和马这两个概念不同,它们之间是毫无联系,所以,白马不是马。他说,“白马”这个概念既名“色”又名“形”,而“马”这个概念名形,“命色者非命形也”,所以说,白马非马。从白马和马的内涵与外延上讲,两者是有区别的。马概念的内涵小,白马概念的内涵大,马概念的外延比白马广,它包含了白马在内的所有的马。


(三)指物论

公孙龙《指物论》中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所谓的“指”就是指事物的共性或概念、名称。这句话是说,事物都有共性或概念,而每一共性或概念则不必依赖于别的共性或概念。“指”这种共性或概念,是不能为人所感觉到的,它与具体事物能感觉到不一样。所以说:“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指”既是感觉不到,所以也可以说是天下没有的,而物是能感觉到的,所以也可以说是天下存在的。但是,紧接着公孙龙就说,共性是一切物所共有的,虽说我们不能感觉到共性,可不能说物是没有共性的。其实“物”都只是一些共性(“指”)。所以说:“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这就是说,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各种共性或概念,物也就无法说明它是什么样的物了。


参考书目:

《中国哲学史》(北大教研室)

《新编中国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劳思光)


推荐阅读:

《指物论》


日释一哲 · 一点一滴进入哲学

柏拉图的洞喻理论仅仅是个故事吗?

四因说——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四线段比喻中的乾坤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与逻辑学理论

柏拉图分有说中的BUG

古希腊的中公教育——智者学派

亚里士多德的感觉理论

怀疑主义的悬搁判断

柏拉图——通种论

荀子正名理论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后期墨家逻辑理论

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五路)

亚里士多德——三本原说

斯多亚派

普罗提诺:太一



致知在思·格物于庐


主编微信:yueyi_philos

投稿信箱:silu_philosophy@163.com 


          格劳孔:这个问题我也有些看法。

          苏格拉底:点击右下方留言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