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公交坠江——德行有失是否是教育的疏忽?

洛克 思庐哲学 2021-02-09



“不去注意什么可以令与他相处的人高兴,什么令别人不高兴,这是一种乡巴佬的真正标志。”


“待人谦恭顺从,并不是要我们接受同伴所喜欢的一切理由或关系,也不是对我们所听到的一切都置之不理、保持沉默。”


1693年出版的约翰•洛克先生的《教育片论》,既可以看作一本教育学的奠基之作,也可以看作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一个绅士的书。在这本为了解答朋友关于教育子女的困惑而写就的小册子里,这位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人类理解论》、《政府论》的作者、业余科学家、牛顿爵士的朋友、宪政思想和人权思想的先驱,这样写道:“每一个绅士(只要他挂心子女的教育)所期望与儿子的,除了能给他留下一笔财产之外,其他的无外乎四样东西:德行、智慧、教养和学问。”


德行的基础自然是敬畏上帝,智慧则是听从理性的指导——而学问是最不重要的,洛克自己也说,“这样的话出自一个书生气很浓的人,看似一种奇谈怪论”,“我认为,不仅要看到学问对于心智善良的人大有助益,同时也得承认,对于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学问只会使他们更加愚蠢,成为更坏的人。”


在洛克先生看来,最首要、最受人喜爱的教养或社交德行,是取悦和尊敬那些我们必须打交道的人。不能关注到他人的兴趣、脾气或地位,不去注意什么可以令与他相处的人高兴,什么令别人不高兴,这是一种乡巴佬的真正标志。而一些衣着时髦的人,完全放任自己的脾气,也是人见人厌的。而良好教养的目的,恰恰在于使人脾气温良,与人融洽相处。


轻蔑他人,也是与良好教养相背的。因为没有任何人愿意遭到别人的轻视。


吹毛求疵,也是与彬彬有礼的教养截然相反的。因为一般人总不愿意有人暴露他们的错误。在这方面,巧妙的戏谑(Railery),虽然不失为一个精致的办法,在暴露别人错误的同时,还能给同伴带来欢乐。但是洛克警告说,正确的戏谑是如此微妙而精细,一点点疏忽就可能弄得全盘糟,所以,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轻易去戏谑别人。


待人谦恭顺从,并不是要我们接受同伴所喜欢的一切理由或关系,也不是对我们所听到的一切都置之不理、保持沉默。纠正别人的错误,自然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场合。因为,一切对别人言论的反驳,都容易被看作是在吹毛求疵,很少有人能够欣然接受,一个具有良好教养的人,在与人争辩时,一定要用最温和的态度,采用尽可能委婉的语言,要同时伴以对他人表示尊敬和善意的标志,这样,我们才能在赢得争辩的同时,不致失去了对方的尊重。


总之,彬彬有礼的人总比能干的人更受欢迎。一个有价值的人物、一个真正的朋友,即使心眼再好,如果过于过于严肃、举止僵硬,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即便你为别人带来了幸福,如果其方式让人不安,你也是不会受到欢迎的。


为人处世的真正诀窍,既在于使人感到愉快,而自己又不失身份,不卑躬屈膝。这样的人必定会到处受到欢迎,为人所看重。


“因此,彬彬有礼是首先应该着力让幼童和年轻人养成的习惯。”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而又不被人疑心为奉承、伪善,需要很大的技巧,但是鉴于这种技巧在文明生活中大有用处,因此是非常值得去学习的。


洛克特别指出,在年轻人身上,有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是必须及早约束的,那就是乱插嘴的毛病——“没有比当面打断别人的谈话更为粗鲁的行为了”,在还不知道别人要说什么之前就抢着答话,等于坦白地和别人宣告我们已经听厌了。


对别人提出异议时,有教养的绅士只应该采取一种请教的态度,而不是教训的口吻,应该等到大家都停下来的时候,才可以谦虚地以学习者的口吻提出自己的问题。而这种适宜的仪态,既不会埋没他们的才华,也不会减弱其论据的威力。否则,即使你有最聪明的智慧,也会令别人感到厌恶。


在这方面,印第安人虽然被大家称为野蛮人,“但他们在讲话和交谈中比我们还谦恭有礼,在别人说完之前,他们总是静静地聆听,然后平和地答复别人,不吵也不怒。”


“倘若在我们这个文明的国度还做不到这些,我们就必须归咎于教育的疏忽”。洛克写道,因为这种疏忽,有一次,两个有身份的妇女坐在房间的两边,两人发生了争执,越吵越厉害,犹如斗鸡场上的两只公鸡;在争论中她们不断地把自己的位子往前移,不一会她们就在房间中央紧紧地挨在了一起。


本文节选自《教育片论》(洛克著)




从前读 · 从前的文章慢慢读


热影哲评

《影》的哲学解读,深度剖析所有暗藏的电影玄机!


近期热文

陈嘉映:希腊是一个奇迹

纪念洛克:一位医生的社会处方



格劳孔:这个问题我也有些看法。

苏格拉底:点击最下方留言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