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赋丰是谁?87岁老书记呼吁榆林人民不能忘记他!

2017-01-25 霍世仁 足为世范李仪祉

诸位读者,「足为世范李仪祉」公众平台上期继续推出「蒲城李家」栏目,讲述了李赋丰先生的故事:「这一行越搞越迷,由愁到喜」——这就是水利学家李赋丰←←点击以上标题阅读)

原榆林地委书记霍世仁老人曾是李赋丰先生的老同事,于二〇一五年十一月撰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呼吁榆林人民不要忘记这位水利学家。霍世仁老人今年已八十七岁高龄,征得他的同意,本公众平台特别刊发这篇文章。


  蒲城李家13  

 

榆林人民不会忘记他

——纪念原榆林地区水利局

总工程师李赋丰同志

 

11月13日是李赋丰同志的忌辰,虽然时过近半个世纪,我们这些和他共过事的老同事,一提起赋丰,便由衷地赞叹他对榆林水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他过早的陨落深深惋惜。


1918年4月29日,李赋丰诞生在西安书院门和乐巷的一个书香门第。


赋丰的祖父李桐轩在100多年前曾经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组织一批社会名流、仁人志士,创办了以“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的西安易俗社,成为戏剧界一面旗帜;


赋丰的父亲李约祉是教育家、爱国学者,也是易俗社的重要剧作家;


他的叔父李仪祉是我国近代水利事业的奠基人;


他的舅父就是“报界宗师”张季鸾。


这样的家庭给他提供了比较优越的学习条件,长辈给他树立了榜样,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正直的人格和强烈的事业心,从小就立志干一番大事业。


李赋丰先生青年时期


赋丰曾在南开中学就读,从辅仁大学附中毕业。他发奋读书,学习成绩门门优秀,立志要考入清华大学,然后到美国去留学,准备学习化学工业,以后办化工厂振兴中华。


可是卢沟桥的炮声把他的理想化为泡影,最后不得不回到陕西。


正在他彷徨的时候,他的叔父李仪祉先生建议他到西北农学院学水利,从此他便与水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大学期间,赋丰利用课余时间走遍了关中的各条水系,对水利事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他在自传中写道:“我的志愿是修建多目标的水利工程,供农村和工业用电,使大地改观,让沙漠长出好庄稼,把贫苦变成富裕。我向这一志愿投身倾心,把它作为平生奋斗目标是毫无顾虑的。”


毕业以后,赋丰欣然接受了当时省水利厅的派遣,到陕南城固湑惠渠管理局工作。


他的爱人刘云霄从小就憧憬着当一名医生,在汉中医学院就读,在事业和爱情难以两全的情况下,她毅然辍学,甘心去做一个贤妻良母,辅佐李赋丰完成他的事业。


李赋丰先生和妻子刘云霄


赋丰同志在陕南湑惠渠工作了8年,由于表现突出,解放后省水利厅恢复洛惠渠的修建工程时,就派他到洛惠渠工程处当工务科长,负责全面的技术工作。他干得很舒心,很有成就感。


1952年,省水利局为了加强陕北水利工作,派李赋丰等8名技术干部赴榆,任命李赋丰为绥榆水利工程处总工程师。


李赋丰先生日常照


当时的榆林贫穷、落后,自然灾害严重,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在这个沙丘累累、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黄土丘陵地区建设水利,不但关系到提高本地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对黄河中下游的水土保持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榆林是李赋丰母亲的家乡,有他叔父未尽的事业,更有他大展拳脚,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广阔天地,所以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李赋丰到陕北是做出很大牺牲的,他把8岁的大女儿留给年已古稀的父母,把二女儿过继给姐姐,和妻子怀抱着两个幼儿就出发了。


一到绥德,他顾不上安排家属,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李赋丰先生和妻子刘云霄

 

为了详细了解绥德榆林两专区的地形地貌,确切掌握兴修水利工程的可能性,李赋丰请求省水利厅派测量队来,对陕北的几条大河大川进行了万分之一地形图的测量。


他经常骑着牲口跋山涉水,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安排勘测设计,进行方案比较,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李赋丰本着“先易后难、费省效宏”的原则,提出了地区水利建设意见,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予以实施。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除绥德、榆林两专区各设一个水利工程队从事小型水利工程外,工程处每年完成一两处属于基本建设的水利工程,大都是当年开工当年完成,次年即可收益。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经常深入工地检查指导,听取汇报解决问题,促使工程顺利进行。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在地、县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技术人员、后勤人员的辛勤劳动、同心协力的配合下,所有较大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是多快好省积极稳步的。


1954年绥惠渠延长时,李赋丰提出以“倒虹吸”跨越怀宁河的方案。倒虹吸管可以预制装配,不仅省钱,而且不改变原河槽的断面,较为安全,很适应陕北各河流洪峰流量大的特点,节约了大量投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投入运行后效果良好。


从此以后,地区所有灌溉渠道均普遍采用,对加快榆林地区川道水利化起了重要作用。


赋丰同志身为总工程师,除负责全盘技术工作外,他非常重视参加实际工作。绥德第二定惠渠设计灌溉绥德、清涧两县川地1万多亩,并附带修建一座装机容量为400千瓦的发电站,1955年开工,由李赋丰负责技术指导,他在工地一蹲就是一年,直至竣工。靖边新桥水库库容为两亿立方米以上,属中央挂了号的大型水库,1960年土坝加高培厚工程规模浩大,民工和施工人员之多,前所未有,都是赋丰坐镇指挥。为了保证土坝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他亲自指挥履带式拖拉机碾压,他走在前面,拖拉机跟着他走,既不能快,也不能落下空子,一转就是一两小时。


李赋丰很重视水利工程的灌溉管理工作。在主体工程尚未竣工之前,即组织管理机构,安排资金和有管理经验的技术干部,负责灌区的田间配套、土地平整等工作,保证工程尽早投产收益,力争做到修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1958年“大跃进”期间,赋丰同志顶住压力,抵制了违背科学规律的思潮,否定了不少脱离实际的引水上山和修筑高坝蓄水库的建设方案,减少了劳民伤财的损失。


他自己则严格按照科学方法,下力气调查研究,经常骑牲口下乡,有时赶不到城镇,就在农民家过夜,同吃同住,认真总结群众的发明创造、经验教训,仔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陕北水利建设的方案。


他写的《关于榆林地区发展淤地坝的意见》《陕北水利治沙》等论文,曾发表在《黄河建设》《陕西农业》等刊物上。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见解,至今在沟壑土坝和治沙建设方面,仍有着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李赋丰认为干事业要靠大家,他非常爱护干部,毫无保留地给他们传授经验,敢于大胆使用干部,还派人出去学习新的知识,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培训水利员工,手把手地训练,经过几年努力,为榆林地区培养了一支过硬的水利队伍,使地区水利建设取得了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川道水利化。


李赋丰是个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人,但是他更热爱自己的事业。他说:“为了实现这个志愿,须要我牺牲个人兴趣、安乐甚至生命也毫无怨言。”多少年来,他远离父母儿女,没有机会享受幸福家庭的天伦之乐;他生活艰苦朴素,从来不去追求物质享受;白天,他在工地土里泥里苦干,晚上,在窑洞油灯下熬夜设计。


他说:“搞水利这一行越搞越迷,修成一块水地人有几喜:设计出了图纸是一喜,修成了又是一喜,放出水来实在高兴,打下粮食看到群众的欢乐更是由衷的喜悦。这种喜悦是水利人的艰苦奋斗换来的,我已感受了20多年,总的感觉是越搞越迷。”人人都夸他是个乐观主义者,这就是他之所以乐观的原因。


从李赋丰1952年到榆林从事水利工作,到他含冤离世,短短15年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先后参与指导建成了上百座水库,一云、绥惠、大理、毛国川等24处较大的国营灌区,数以百计的小型灌区,6000多眼灌溉水井,并修建了新桥、旧城、河口、石峁、红石峡、二定等多数小水电站,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多万亩,连前累计70多万亩。水土保持方面的坝地、梯田等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于他品德高尚、成绩卓著,多次受到地县党政领导的表彰,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1956年被推选为陕西省第二届人大代表,1957年被接受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被提为榆林地区水利局副局长。


文革中,李赋丰遭受残酷政治迫害,1966年含冤去世,年仅48岁。1978年8月8日,榆林地区隆重召开大会,为他平反昭雪。


李赋丰先生和妻子刘云霄


赋丰同志是党的好干部、好党员,优秀的水利工程技术专家,他为我省水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从陕南到陕北都有他亲自设计和建成的水利灌溉工程。50多年来,由李赋丰主持修建的骨干水利工程仍然在为榆林的农业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榆林人民不会忘记他!他忠于事业、尊重科学,深入实际、艰苦奋斗,胸怀坦白、待人诚恳、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作者为原榆林地委书记霍世仁

本文刊发于2015-11-13《榆林日报》

文中照片来自李家老相册






     緬懷一代先賢     

     傳頌精神風範     





足為世範李儀祉


公众平台  往期文章

点击标题  即可收看

 ↓    ↓    ↓


二〇一六年 目录


054

足为世范李仪祉

二〇一六全目录


二〇一七年 目录


 儀祉風範 


 辛亥先賢 


 蒲城李家 


055

李赋林先生

他是仪祉农校校长

李仪祉先生的得力助手


056

李赋宁先生

一代名师李赋宁


058

李赋丰先生

「搞水利这一行越搞越迷,由愁到喜」

水利学家李赋丰


059

李赋丰是谁?

87岁老书记呼吁榆林人民不能忘记他!


辛亥研究 


 動態新聞 


057

李仪祉纪念馆

入选「影像中国·陕西地标日历」



目   錄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