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字说|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2017-07-23 段洪亮 正中书院


每天一字

追根溯源 

“惊”,本字为“驚”,形声兼会意字,不见甲骨文和金文,最早见战国牍文。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警”的省略。

战国牍文“驚”由“敬(警:警觉,危险)”和“马”组成,马受刺激(攴)而自我急敕(茍)曰驚,表示马受刺激高度警觉。《说文》:“惊,马骇也。从马,敬声。”本义“马因危险警觉而有所反应。”小篆承袭牍文字形,隶书将小篆“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俗体楷书“惊”另造“忄”形、“京”声的形声字。后又引申出“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震动,出人意料的”等义项。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 • 赵策一》


 宫庭震惊。——《楚辞 • 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 慎大》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历史文化 

 1、惊蛰


        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惊蛰这一天,一些地区要吃炒豆。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的瑶族在惊蛰时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作者简介

段洪亮

段洪亮,山东冠县人,任职于青岛黄海学院、青岛港湾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现在致力于《说文》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 END -


【消息一则】

来稿信箱开放,如果你有教育心得或者家教故事或其他任何与亲子内容相关的原创文章,欢迎来稿:1430715968@qq.com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北京状元:一个精英的养成,家庭因素究竟有多大

耶鲁大学:不招收中国学生!原因令你震惊

被疯转的复旦女神教师,这智慧的光芒太撩人

☞ 高管爸爸为女儿访遍英美名校,发现好学校只教这一件事(深度好文)

☞ 中国留学生感叹:我们真的没有美国人勤奋

一位中青院教授的自白:我是教师,我负有教育的责任

「若喜欢书院 扫描二维码 打赏一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