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文化之旅 | 老国企主动转型“工厂式花园”

2017-09-27 北京新闻广播

老国企转型“工厂式花园” 

电通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园与798艺术区向北一街之隔,相比热闹的798,这里显得特别安静。它从一家知名电机厂主动转型,在腾退最初就选择了差异化的发展定位,成了今天的“工厂式花园”。

吴文斌:这是我们最原始的结构的厂房的形式,1958年建厂时就保留的木质屋顶。

记   者:这个梁还是木头的呢!

吴文斌:一看就有历史的沧桑感……

吴文斌是逛电通时代文创园最好的向导,早在这里还毕捷电机厂时,他就负责工厂的物业工作,如今他是北京京城电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常务副经理,仍是园区的管理人员,亲眼见证毕捷电机厂的转型之路:

咱们国家第一台出口电机、第一台高效电机就在这儿生产,中小型电机行业出口创汇的最大企业是在这儿,即使到我们停产时候,每年的电机的销售收入还有四个亿,并不是说没有市场。

销售业绩虽然还在,但利润在下降,加上酒仙桥地区的快速发展,原来让人觉着骄傲的工厂开始被嫌弃:

我们的污染噪声还是比较大的,你看电机外边得需要喷漆。工业生产当中钢铁的造成冲床的噪声,自己的职工到后来慢慢都接受不了。随着这个经济的发展以及北京城市功能的定位的这个清晰,实际上说北京市肯定不适合再做这种制造业,就传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他的优势已经在减少了。


老旧机床搭成的瀑布,潺潺的水声诉说着老厂的变迁。

转型是京城机电集团毕捷电机厂的主动选择,保留老的工业厂房、改造园区基础设施,曾经的电机机床成了街边一景。吴文斌娓娓道来每个老物件的过去,随着水声越来越近,绿油油的草坪前出现一块大瀑布:

你看你看那个管子没有,那是原来喷漆的流水线,就在那吊着,然后拿那个喷枪给他喷漆,现在改成一个水的瀑布……

这里是园区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白天文创企业的员工在这里放松脑筋,傍晚周边的居民在园区遛弯之后也在儿歇脚儿,身边喷泉绿地环绕让人仿佛置身一个大公园,家住周边小区的郭庆双说:

郭庆双:挺适合休闲的,小凉亭啊,喷泉,适合照相,一般早晚来,还有白沙的沙滩排球……

记  者:那沙滩排球带个球来就行了?

郭庆双:对,沙子挺好的,都是白沙。

园区对外开放,市民随便来逛,ACF家居设计公司的章辉在园区里工作,他丝毫不介意:

我没有感到冲突,它实际上是好像挺人本的。前一段时间,我还带我父母来这个区里参观了一下。咱们这个园区的一个角,保留了一个特别古老的加油站,那就是我父亲设计的东西。我小时候就在那加油机旁边长大的,我就想可能这个元素感动了我,别的元素只要用心的话,会感动很多很多的人。

昔日充满噪音的工厂,如今成为安静的休闲花园

电通文创园已经有3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多家是上市企业,包括视觉中国、尼桑中国等。2014年,毕捷电机厂尝试疏解和转型之初,就放弃“高容积率”保高绿化率,将工厂整合成为一个办公与休闲结合的特色园区。作为目前园区的管理方,吴文斌说,差异化就是电通文创园的王牌:

798是原生态的,创造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名片,到2014年时,我们只能借助它的优势是给区域带来影响,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他那种,他那5块钱,我这4块5,那种竞争对区域没有意义优势。可能更想营造一种比较安静的氛围,绿化比较好,环境比较好,能在这儿发发呆。


记者采访吴文斌

将原本 “灰头土脸”的工业厂房,改造成 “开放式的园区”和“工厂式的花园”,看到的是过去的记忆,走在身边的是创意产业的新新人类。北京仍有大量的老旧工业厂房等待变身,电通文创园也还在完善和改造中:

吴文斌:你来我们园区感到和其他园区有差异,这里面有很强前期策划和后期坚定的执行,实际上打造这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本身就是一种创意。

记  者:还会继续坚定园区定位吗?

吴文斌:准备把它从实验园变成示范园。

老旧厂房改造利用 连接历史和未来

系列报道《北京文化之旅》之“工业遗存篇”今天播送完了,记者探访了三家由老旧厂房变身的文化园区,它们在不同的区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各具特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勃生机,也让人不由得感叹:北京还有这么多被遗忘了的地方。


北京曾经是个重工业主导的城市,1979年重工业总产值占全市GDP比重63.7%,有通惠河、石景山、清河、酒仙桥、垡头等十大工业区,这些老旧厂房如今成为丰富的工业遗存。根据统计,全市已经腾退老厂房总占地面积超过了2500万平方米,其中已经转型利用和正在转型改造的不到总数的30%,这就是说北京的老旧厂房还有将近七成左右处于待开发的状态。


这些工业厂房只要稍加改造,有机更新,注入文化基因、植入创业梦想就能让沉睡的资源苏醒过来。同时,这些工业遗存的华丽转身又增加了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社区人文环境,将给北京更多区域带来文化的多样性和活跃度。


北京快速的变化着,串着火苗的炼钢熔炉熄灭了,轰隆作响的机器停摆了,冒着热气的烟囱安静的矗立着。它们都成了城市文化的记忆,只要我们生活在这里,它们就无法抹去,也不该抹去。老旧厂房再利用的问题不仅是空间利用问题,也是我们如何看待城市历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做好规划,差异化发展,把更多老旧厂房利用好,不仅是今天城市发展转型的责任,更是在描绘城市未来的蓝图。

采写记者:刘萤萤

微信编辑:陆健

听北京新闻广播,知北京大事小情听广播:AM828  FM100.6看微博:北京新闻广播      读微信:北京新闻广播  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