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助白内障患者重拾光明,同仁医院“光明行”20余年

在我国每年有一支流动的防盲公益治疗团队活跃在老少边穷地区,他们就是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光明行”公益项目团队。20年来,北京同仁医院先后组织700多名医护人员、义诊和筛查病人超过10万人次、使4万多名白内障患者重拾光明。还见证了祖国医疗水平的变化。

在云南南部的一个县城里,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的副主任医师张红言正在机器前给一位白内障术后的小伙子做检查。从第一次见面时小伙子摸着墙进诊室,到如今能自己走出诊室。每当这时张红言都觉得医生们不远万里的医疗扶贫是值得坚持的:
当第二天我做完手术他能看见以后,他只是一傻傻的笑了一下。我觉得可能是很多年没有带着光明的交流了,起码没有眼神的交流。这种有时候就会触动着你的灵魂,就觉得还会有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就觉得你的责任特别大。

由于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烈,高原地区的人们白内障高发。许多白内障患者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复明机会,辗转四五天来到县城求助:

他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的话,可能要骑摩托车、坐拖拉机要一天两天,一家三代孙子也来了,儿子也来了,带着三天的干粮就住在医院的走廊里。比如说在内地的话,我们应该是60岁以上才开始有这种白内障的迹象,在高原地区可能40岁左右,早发10~20年。

2000年,刚参加工作的张红言就随“光明行”来到西藏浪卡孜县,当地医疗条件的简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县医院只有一名眼耳鼻喉科医生,科室没有眼科检查常用的裂隙灯,检查只能用手电:

做手术的时候我们没有手术室,怎么办?把他的矮一点的桌子抬过来,铺了一个垫子,然后铺上我们的无菌单,这就是我们的手术室了。所有的手术的设备包括一支药、一个棉签全部是由我们自己带过去的。

虽然当时在北京同仁医院,先进的超声乳化手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白内障的治疗,但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在当地还只能进行传统的囊外摘除手术,一天最多能做十多台手术。即便如此,医生们克服着高原反应,在简陋的手术室,帮助一个个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揭开纱布的那一瞬间是病人重见光明的那一瞬间,就说“多借借多借借”就是谢谢你谢谢你,他非常开心。然后他会把他的头就碰着你的肩,在你的肩上碰一下,一开始我们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们就会有躲一下,后来我们才知道就是他认为你像他的菩萨一样,就是他就对佛才会这样,我们每个人脖子上都会有这么厚的哈达,我们心里特别感动,一个一个都哭的都稀里哗啦的。

此后的20年里,张红言每一年都会奔赴老少边穷地区参与义诊和手术,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近6000例,仅西藏就去过6次。这些年的扶贫也让她见证了祖国医学的发展:

就08年7月份又去了浪卡孜,还在那个医院,他已经有一个很像样的手术室了,然后他们还会有一个简易的显微镜,一般的手术他们是能做了,已经变化很大了。

张红言培训当地医生

为了帮助当地建设一支留得下的队伍,同仁医院不仅先后邀请西藏眼科医生来到北京进修,学习先进技术。而且在当地手把手带当地医生上手术台。


云南省元阳县人民医院眼科医生王会琼就是张红言一手带出来的本地医生,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我们去外面学习或者是其他做手术的医生,他们都很少给我们这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张主任他们手把手的给我一步一步的带着下来,我真的很开心。

20年来,北京同仁医院先后组织近百批医疗队70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地的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白内障复明手术使4万余名白内障患者重拾光明。为老少边穷地区援建了10所眼科医院,培训1000多名骨干人才。


采写记者:韩萌

微信编辑:马骏、郭峥


听北京新闻广播,知北京大事小情

听广播:AM828 FM94.5

看微博:北京新闻广播

读微信:北京新闻广播

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