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宇宙下午茶丨刘宇扬:场地策略来自设计的克制与留白

Verse TeaTime designverse设计宇宙 2022-03-23

TIME:2019.9.3

LOCATION: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INTERVIEWEE:宇扬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INTERVIEWER:曹庆艳 南京大学建筑学硕士,自由建筑师


一杯下午茶,可以是心灵的小憩,可以是老友的聚会,可以是商务的洽谈,也可以是经验的传递。Verse下午茶,营造一次青年设计师与建筑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围绕专业话题,畅所欲言。2019年9月3日,Verse TeaTime宇宙下午茶第一期在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开展。



关于申窑


“在这个项目上受到的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要做什么,但因为时间拖得长,那就要对自己策略有信心。但是只有信心还不够,还要不断的去检测策略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自己不是一成不变的。

—— 刘宇扬

 

 ▲申窑一期入口广场

曹庆艳您接到申窑这个项目之后,受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刘宇扬我认为设计的挑战不是来自外部,却往往来自内部,比如甲方的限制等,它会让你带着镣铐跳舞,作为设计师,你首先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房子。然后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业主方沟通,并得到他们的信任,才能顺利推进项目和设计的落地。


从整体情况看,这个项目有三个业主方,第一个甲方从事陶瓷产业主要做陶瓷文创艺术;第二个甲方专门经营办公出租业务;第三个甲方是做拆迁、小型房地产和改造项目等,相比前两位,他更熟悉建造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城市更新项目,但由于三位业主都是民间的资本力量,并不是标准的开发商身份。所以他们在拿到这个园区的改造和经营权后,一开始对项目未来的经营方向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个“狭缝中求生存”的项目最终会长成什么状态,设计师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基于项目负责的态度,我们在做设计之外,也从它的造价、评效等方面进行了考量,通过全盘的考虑,和一套完整评价体系,我们会让项目从设计到落地,不会“掉到坑里”。比如,这里(手指图纸)我认为可以做个挑空空间,损失不了多少面积,但是可以在光线等方面加大整个空间体验度。另外一方面,因为我们与从事陶瓷产业的业主之前有过合作,互相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关系。所以在设计策略上都能以我们为主导,他不会出手干涉。


在整个四年的项目过程中,还没有遇到哪一个我们的方案被他“毙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认为这次的合作是有挑战且愉快的。


所以,在这个项目上受到的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要做什么,但因为时间拖得长,那就要对自己策略有信心。但是只有信心还不够,还要不断的去检测策略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自己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项目的进展,项目要求会有一些变化,我们的策略也要做一些适用性的调整,但是不能随他起舞,他说什么就改什么。就这样的话,你设计其实做不好。


▲申窑一期鸟瞰图


曹庆艳关于申窑这个项目,您用了怎样的设计策略来操作这个项目的呢?


刘宇扬设计策略的准确性很重要。如果上来我只想表达一个特定造型,如网红空间,或者想要做特殊业态,那就容易被这个想法限定。思维一旦卡住,就很难往前推动。设计是有局限性的,你不可能用设计改变项目的业态,你只能做一种适应性的调整。在这方面我们是很放松的。


我们从申窑一期开始讲就会比较清楚。从鸟瞰图上(上图)可以看到一期的整体范围。改造前,整个项目是由一个三层板式办公楼,一个两跨厂房,和一个更长的大跨厂房组成。这三栋房子结合在一起,当做一个整体考虑。之前我们跟业主讨论做秀场,后来发现这个业态不容易做活,所以只能把它当成出租办公来做,也就决定了厂房空间必须得做夹层。


所以,一个比较简单的设计策略,就是在里面做夹层。做夹层有两个条件需要满足。首先,业主也不清楚按多少平米去租比较合适,可能会分大点也会可能分小点,所以我们一定是做到这种灵活性,保证它怎么分割问题都不大。其次是,厂房部分有30米进深,自然采光不好,

我希望有光从天窗进来,照亮整个空间。你看平面(下图),接下来的几个动作是这样的。


▲平面图


一.在出入口处做入口广场。整个场地上只有华江路上一个很小的唯一的出入口,而且原来它的前面有一排商业界面,它是属于第二排。整个场地被窝在里面,因此入口处需要被打开,把人流引进来。


二.在场地内做环路,让道路环通。这个策略我们一直是很清晰的。因为两个厂房空间进深太深,所以我们从中间切一个公共通道出来,也就是一楼墙面拆除,做架空,道路可以在这里形成一个小环通,以便捷交通。


公共走廊区域


三.在二三楼做一个六米宽的公共走廊。地面上局部设置透光地面,即采用玻璃钢格栅做承重结构,上面铺安全玻璃,人可以从上面踩过。天光通过玻璃钢格栅采光地面,从最顶层一直撒到最底层空间,让整个空间亮了起来。

四.我们只控制公共走廊两边的墙面,让业主自行切分办公空间。这样它可以任意切割,灵活性很好,便于出租。所以一期二期都在没有完工之前,就全部租掉了。公共走廊两边墙面是用阳光板做的,里外都可以透光,这样既能保证视线上的干净,同时又有很好的透光性。 

五.我们在立面空间上做了一些退让。原来整个建筑的立面是平的,通过在立面上做进退,让一部分结构露出来,留下一些原始结构的痕迹。

一期做完以后,有一次我带一些外国朋友去看,他们觉得这很像纽约SOHO。租户在他租借的范围内做了各种改造,有的在阳台上种花,有的里面又做了夹层,养狗,睡觉等。这样的一个原始的废弃厂房,经过改造后出租,再由租户不断地自发地去丰富里面的内容,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外立面


接下来我们看申窑二期,二期主要是由一栋三层的办公楼和旁边一栋一层的食堂组成。我们的改动是在原有土建的基础上来操作的。

我们把一期的基本语汇打散用在二期上,所以它是一期的爆炸版。整个园区的设计里面有一个陶瓷的概念。做陶瓷的业主罗先生有说过,一个陶瓷的成品,可能要打碎一百个,才能拿到一个他想要的。我觉得这个说法特别好,有一个专业态度在里面,我们就用了打破这个概念。把这些弧线,做一个抽象化的做法,形成了建筑内外各种大大小小的内弧外弧,建立了一个新的空间秩序和外在形象。

曹庆艳关于食堂的处理,您的解决方案是,保留原来的建筑体量,并由原来的一层增加至五层,这样做似乎增加了结构的负担,对新的功能空间而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您做了哪些方面的考量?

刘宇扬主楼的结构是新旧结合,而食堂的结构完全是新的。食堂的原结构不能继续使用,所以必须全部拆掉重新建,但是原建筑体块做了保留。把这个体块保留了。因为没有这个体块,就没有延续性,这个场地可能就散掉了。

这个部分的功能,一开始是按酒店策划的,后来由于业主没拿到酒店执照,所以只能做创意办公。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它的大堂是按酒店配置的,选用了一些质感比较好工业感不强的材料,采用了更强调材料细致感的做法,所以大堂完成度比较好。这栋楼的一层虽然没有按照酒店食堂来做,但是仍然可以拿出来出租,所以整个空间留下来是有意义的。

曹庆艳我们回到这个项目的开始,假设政府允许拆除重建,业主方也没有意见,但你可以不拆,就是说,我们回到一个保留与不保留,保留多少,这个度的问题上来。您是如何看待这问题的?

刘宇扬拆或者不拆,不是一个美学问题,也不是一个设计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从前提上讲,如果原建筑允许拆,它就不是这个项目,而是另外一个项目,那就不会做同样的业态。这个项目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场地基于原始场地,一期二期之间的水景是策略上一个比较成功的处理。这个骨架留在一二期之间作为工业景观,有一个调和的作用,是两个建筑空间上的一个起承转合。

外立面


在所有这个项目的出版图里面,最出彩的就是上面这张图。讲到这个部分,我想表达的是,在场地有局限的前提下,需要把场地的空间感做出来。包括一期中间的架空通道,并把绿化延伸进去,也是这个目的。整个场地经脉打通,流线通了,视线通了,人流通了,整个场地就火起来了。

所以说重新做的话,就不是我们这个做法,会有新的规划要求,功能要求,它就是完全不同的方案,所以其实没什么可比性。就这个项目而言,我们的精力主要聚焦在非常具体的点上,是完全基于现有条件,去做出一个新的空间来。这个项目呈现的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因为原建筑不能拆,但是可以改,所以你要去真正意义上的把它盘活,而新建我觉得是达不到这个效果。

曹庆艳当我从媒体上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其实很难注意到它的亮点,您刚才讲的这些很细致的考量,我们大多数人还是看个造型。建筑的形式是很多建筑师的执念,却不是建筑真正使用者最关注的问题,这种错位关系您是如何看待的?

刘宇扬这跟媒体或媒介有关系。媒体的这种传播,特别是公众号是一种快速消费。我们从媒体上看到是二维的图片图纸,或者视频,都没有实实在在的空间体验感。平面是很技术的东西,就大部分人而言,其实没有那个心情去仔细看。而且我们现在基本上都在手机上看,屏幕那么小,很难耐下心来去看。实际上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平面图都是打印A1的图纸,我们在这个尺度上面去要细抠一些东西,然后会建实体模型去推敲,所以建筑它本身就会有这几个层面,这是没办法的事儿。但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就会想要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你知道它是一个肤浅的东西,但你也不能完全忽略它,然后在你的创作里面去做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作为建筑师,不是为了让媒体看到而做建筑,还是你本身有更长远的建筑追求。如果第一时间人家看不到,你还有第二时间,还有第三时间。比较严肃的专业媒体,或者评论家,他可能就看得到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但那也不是目的,目的还是属于使用者是不是觉得还有意思。比如申窑这个项目,我们去跟老板互动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跟住客聊两句,大家都觉得这个项目很好玩,对我们做的东西,很有感觉。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家都愉快的情况下,最后把一个你自己认为挺有意思的东西做出来。


云庐酒店


“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设计师跟业主的互动,一定是既互补也是平等的。同时你又能够提一些东西,是他可能没想到的。这实际上这是一个策略性的转变。

—— 刘宇扬

 

▲云庐酒店鸟瞰图

曹庆艳我还关注了您做的云庐酒店这个项目。这个酒店的整体设计是比较克制的,尤其是景观设计。您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刘宇扬我的项目都比较克制的(笑)。这个问题在这个项目上是非常简单的,你放开眼睛看,整个大环境就是个大景观。以前乡下农民盖房子,就是在他自己小小的宅基地上做。简单的三跨,中间为厅,两边卧室,仅此而已。所以以前的生活是非常朴素的。天气好的时候,人就在外面活动,下雨或睡觉的时候就进到房间里。这些室外的场地就是延展的客厅,所以根本不会在院子里面种一堆绿化。

曹庆艳所以很自然的可以理解为,就整个项目来说,实际上是对原有生活方式造就的生活空间,这个内核的一个提取和清理。我看了网上的关于酒店的有很多评论说,原来酒店还可以这样做,感觉像是进了村一样的,很有意思。

刘宇扬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核心的一个想法。比如这个原来的入口,我们把这个已经塌了一半的房子拆掉,用阳光板搭还原出一个虚的入口空间。把原来的形保留了,我们用了这样一个还魂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概念。再比如这道院墙,原来是人家的院墙,为了能走通,我就切个口,两边就用砖收头,没有特别再去处理。又比如,这个后院里面有一棵果树,我就保留下来,只是地面铺装了一下。还比如,这个广场,我很清楚我要做什么。这是两户人家的院子合并成的,中间原来有一口井和一道墙院墙,院墙两边原来标高不一致。我们把中间院墙打通,水井保留,广场标高做到一致。这个广场空间跟旁边的建筑在平面上和高度上看都是一比一的关系。就整个项目而言,它的核心公共空间就是这个广场。

▲云庐酒店室内餐厅及室外广场空间

曹庆艳:像广场空间这种留白的做法,其实赋予了空间很多可能性。看到这个广场,我就会想,是不是会有很多好玩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就在这里发生了?

刘宇扬最好玩的就是把空间给到使用者。每次去云庐酒店的时候,只要天气好,晚上吃完饭,我们就会排一长排这样在中心广场喝酒。有小孩在的话,我们就会在广场上放个屏幕,一起看户外电影。白天天气热的时候,小孩们就会在这个井边一直玩耍。当时井边有一个小小的浴缸,小孩们全部往里面跳,玩得非常开心。在这里,其实不需要给空间设计什么活动,把这个空间留给使用者,就是最好的设计。

这个空间还有一个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你放眼看整个项目所在的大场地,周围这些山已经让人叹为观止了,坐在这空间里看山,就已经非常就足够了。城市里来的游客就很愿意到这里,前一段时间他们那才办了一个香港明星的婚礼。

曹庆艳这里还要延伸一个问题,我们做项目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准的抓住这个项目的关键点所在。您是怎么做到的?

刘宇扬对,然后这个业主还要听你的。我和业主花了3、4天的时间,一起去各个酒店去体验,去各个餐厅试吃,了解市场情况。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就给业主一个策略,就是房价千万不能低于一千。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设计师跟业主的互动,一定是既互补也是平等的。同时你又能够提一些东西,是他可能没想到的。这实际上这是一个策略性的转变。像我们做申窑,我很清楚,那里收不到高租金,做不了高端办公。我就跟业主说,如果一平米要出10块8块的,那定位就错了,所以这里一平米租三块钱。我们工作室所在的区域,办公一平米出8块,10块,15块正常。所以这个就很清楚,它在市场上定位要准确,然后你在设计上就可以玩得比较放松。


一个青年建筑师向业界大咖的一些请教


“这个好像我觉得也没有第二法则,就是我看到好的建筑,我是愿意在那边待上一整天的,就是东看看西看看拍照也好,坐在那边感受也好。

—— 刘宇扬

曹庆艳:从您的履历了解到,您有从医学跨专业到城市规划,再到建筑学的学习经历;这些经历使您有着更宽的知识界面,和多维度看问题的方式,这是很多建筑师所没有的经历和能力。您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刘宇扬我的那些不同的经历,是人生经历,那个知识对建筑不是一个直接的关系。另外一个角度讲,建筑它从来都不单一专业,它有结构,有人文,有策划,有材料,有城市,有景观,有室内,等等它涉及的到的专业面很广。一个真正好的建筑其实它是综合的,同时它有取舍。

所以说,多专业的知识储备可以让你跟不同类型的甲方能够有效沟通,达成共识;而专业内的这个层面,那一定是你自己在建筑学这个专业知识的积累。这就要求建筑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成长,这个职业有意思点在也在这里,就是不再重复自己。

曹庆艳:自主的设计事务所在项目的接触上还是比较全面一点的,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但是比如在很多商业的公司,可能做住宅就做住宅,做酒店住宿酒店,可能画施工图的就画施工图。在这类公司工作的设计师,应如何避免被固化,并保持不断进步?

刘宇扬这个问题就要分专业内和专业外这两个面去分析了,就是你要理解大的环境。现在是一个在急速转变的时代。跟过去20年不一样,做住宅20年,它可以按一个户型一个套路就把这个钱就赚饱了。现在这样的项目已经没了,你要活下去,就要变,这是一个外部环境。内部就是从内在的,你不那么认命,你想折腾一下,哪怕你给我一个住宅,我也想折腾一下。现在来说其实外部已经在变了,所以你不变是不行的。但是怎么变,这要看个人的自我设定。

曹庆艳:如何提高设计者的专业度和成熟度,您能给我们这些年轻一点的建筑师一些建议吗?

刘宇扬我倒觉得是这样子,那你就看看你自己缺什么。你去分析自己,因为你最清楚你自己,比如你的成长经历,你受的教育,你的工作经历,你去发现你的短板,和你想去到的方向,然后从一个点开始做起。

这个没有第二法则,必须去积累。就是我看到好的建筑,我是愿意在那边待上一整天的,就是东看看西看看拍照也好,坐在那边感受也好。

比如今年去了一趟芬兰,我就待了一个礼拜,一天就看一栋房子。你可以给自己一个布置一个阶段性任务,就定点去看,然后看的时候你就要去用心去观察,画草图,拍照记录感受。你把自己的状态转回到,很纯粹的就是为了建筑学。很纯粹的感受光线空间材料。这种感觉的东西,吸收多了,自然而然你的设计可能就会把这些积累融入进去,或许会从一点上去释放。

最后还是要沉下心来去做。而且你不要想着今年看到明年马上就有变化。我虽然现在看房子看得少,但是我还是会选择性的去看。那些大师的经典之做或者一些特别好的场景,还是会给你很多启发的。可能越到我这个阶段,我可能看更多是那种有历史的老房子,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一些建筑等。

-END-


图片提供: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下期预告:与张斌的宇宙下午茶


事务所预约及采访者报名请发送邮件至verse@designverse.com.cn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designverse-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主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