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观点 | 生态环保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2018-01-10 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新闻
点击上方“中国环境新闻” 可以订阅哦!


编者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从环保工作角度看,哪些工作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今日刊登相关来稿,希望引发关注与思考。


生态环保与高质量发展是良性互动关系


生态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保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又反过来促进生态环保管理质量的提升,二者是良性互动、循环推进的辩证关系。


◆杨姝影 文秋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会议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 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 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深入实施“ 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这既是对近年来生态环保保障高质量发展作用的肯定,也是对今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以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

 

实践证明,生态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保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又反过来促进生态环保管理质量的提升,二者是良性互动、循环推进的辩证关系。

 

首先,高质量发展是很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需求的发展,生态环保是美好需求的重要内涵,所以生态环保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绝不是经济一个维度的增长,而是应当为现代化的所有目标提供基础保障,生态环保无疑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反之,如果经济规模继续增大,生态环保却难以让广大人民满意,清新空气、清洁的水、安全的食品等优质生态产品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将大打折扣,很难称之为高质量增长。

 

其次,生态环保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不仅因为生态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还因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和结果,在许多方面都与生态环保密不可分,都会体现为生态环保的进步。不管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这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取得实效,必然极大缓解生态环保的压力,最终将直接反映到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等方面。反之,这些任务如果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在某些领域某些环节进展得慢一些,其问题也将体现在生态环保中。例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除落后产能等无效供给如果进展不够快,对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就会持续存在。因此,生态环保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再次,生态环保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由于生态环保是目标导向,是重要标志,因此将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充分融合,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一环发挥作用,让高质量发展建立在“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个前提下。另一方面,生态环保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实施路径上,将发挥重要的规范性、调节性和促进性作用。实践表明,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改善民生的一些重要工作,如果一开始就充分融合生态环保的要求,不仅避免了“ 先污染后治理”,减少了“ 返工”成本,而且能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近年来,国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农村污染综合整治,不仅改善了环境,也为许多农村带来了经济增长点,就是一个例证。相反,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经济政策与生态环保“ 两张皮”,看似摆脱了生态环保的束缚,实则将许多本应发现的问题和矛盾掩盖了,最终在产业布局和结构、发展效益等方面实际上不是盈利而是欠账。所以,通过算综合账、整体账、长久账,生态环保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手段。

 

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生态环保与高质量发展是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对生态环保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重要发展机遇。生态环保需要从更广的视角、更全面的领域、更关键的环节入手,形成一整套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并努力与高质量发展深入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互相呼应、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之一。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高质量发展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要在生产关系、资源配置以及制度等层面上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市场经济发展中环环相扣的规律,缺了其中哪一环,就有可能让其他的环节联通不畅,也就无法真正推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社会经济发展。


◆李志青

 

环保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外部性,是一种纠错机制,环保本身是成熟市场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将环保与经济、环保与市场经济割裂开来。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质量主导的发展阶段,环保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就必须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与市场经济体系融为一体。

 

第一,环保工作要重在调整生产关系,而不是直接去发展生产力。

 

表面上看,污染物排放的结果是使生产力(包括生产力源泉)受损了,但不能因此就将环保直接等同于修复和发展生产力(及其源泉)。要看到,污染物排放损害生产力的本质在于滞后的环境保护阻碍了生产关系的调适,也就是生产关系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表征,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所指的其实是发展的方式,也就是生产关系。对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不在于直接从生产力入手,譬如改善生产工具和提高生产效率,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应该从改变生产关系出发,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譬如调整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关系、利益关系、分配关系、考核关系等,来推动生产关系的演进,使其符合新的生产力发展需要。将环保改革的重点放在生产关系一侧上,其实也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意相一致,要改掉那些与生产力不相匹配的结构,引入新的结构。在这里,结构显然是从属于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

 

第二,环保工作要重在调节资源配置的杠杆(价格规律),而不是直接去配置资源。

 

环境污染对于市场经济的损害体现为资源的错配,受市场和计划等因素的影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被过多地加以使用,造成环境质量的急剧下滑。那么,生态环境资源被错配了,环保要直接重新配置资源吗?答案是否定的。比如,通过环保来限制某些产业的产能,来扩大其他一些部门的再生产。要知道,资源配置首先要服从价格(包括价值)规律,无论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还是在西方经济学中,各种资源配置的背后都离不开市场的影子,这与市场经济本身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有关。为此,环保应该是去影响资源配置的定价机制,只要将污染成本有效地纳入到市场主体的决策中,资源配置的最优结果就自然形成了。此时,资源配置也是最有效的。

 

第三,环保工作要重在制度引导和传导,而不是直接套用制度。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环保工作确定了47 项制度改革的任务清单,这些制度改革的任务都非常重要,有的可以在西方的环保实践中找到影子,而大部分属于中国特色的自我创新。在这些制度落地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更要重视制度的市场经济内生性问题,也就是各项制度背后的市场经济诱因。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例,为何长期以来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的条件下反而做不到这一点,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制度,而是因为我们没有诱导性的配套制度,无法与高度契约化和数字化的市场经济相衔接。其中就包括对于生态环境产权的界定、对于赔偿金额的计算标准等,如果不先解决这些阻碍环境保护制度与市场经济衔接的内在矛盾,仅仅直接套用某种制度,那么制度是无法发挥效用的。

 

总之,环保工作要在生产关系、资源配置以及制度等层面上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市场经济发展中环环相扣的规律,缺了其中哪一环,就有可能让其他的环节联通不畅,也就无法真正推动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在经济学中叫作“一般均衡”,通俗地讲就是“系统性”。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严格执法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史春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完成顶层设计后,作为基层环保部门,关键在于执行。笔者从基层环保工作者的角度,谈谈哪些工作将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笔者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论断的本质含义,就是我国经济已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集约型增长。在生态环境上,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转变。环保部门通过严格执法,可以推动绿色发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环保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同时又是环境执法的主体,对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环保部门通过严格执法,可以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环保部门要把好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环保法律法规。需要强调的是,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过程中,存在重项目环评、轻规划环评的现象。建议环保部门结合当地资源禀赋、水资源状况等,加快审批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项目。但对于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要求,不该批、不能批的,环保部门都要做到坚决不批。总之,今后环保部门审批项目环评时,要自觉做到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加快审批,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坚决不批。

 

另一方面,环保部门还要对已“ 入门”的项目依法进行清理整顿。当前,一些地方实际存在的环境违法项目仍然较多。据了解,2017 年某省一个县就查出环境违法项目4000 余个。因此,建议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依法查处这些浪费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环境违法项目,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环保部门对已上马但无环评手续,或未通过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的违法项目,不管项目大小,都要依照《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对“散乱污”企业要坚决关闭,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环保局


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美好需求


高质量不是单纯指产品的质量符合高标准、美观、耐用等基本要求,而是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姜文来

 

国家将高质量发展提升到如此高度,必须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笔者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重点还是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没有变,只是发展的方式要改变,不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是通过提高发展的质量,获得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发展,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高质量不是单纯指产品的质量符合高标准、美观、耐用等基本要求,而是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体情况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至少包括以下3 个基本方面。

 

首先,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满足人民生活物质需求。物质是人民生活的基础,不同阶层的人对物质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物质生产要满足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需要,质量要过硬。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就存在物质生产以及物质利用完废弃后处理,这与环境密切相关。物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绿色生产,即在生产物质的原材料获取、加工、运输全过程中保护环境,将绿色的理念贯彻在每个环节中,尽最大努力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建立物质消费后废弃物绿色循环体系,减轻物质废弃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物质供给方面,尽可能做到供需平衡,减少无效供给(产品过剩)也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总之,要在满足人民物质需求的同时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开展绿色生产。

 

其次,食物安全可靠,满足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吃是最大的民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成为人民最关心的事情之一,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满足人民的期待。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需要有符合相应产品的产地环境作保障。保护产地环境极为重要,严格保护农产品生产环境,并且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农业,是保障“ 舌尖上的安全”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环境优美宜居,满足人民健康休闲娱乐需要。生活好了,人们最需要的是环境好,环境优美宜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优美的环境价值越来越高。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生活的角度来看,要求我们以生态宜居为前提,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的高度加以重视和实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诸多方面,高质量发展就要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美好需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环境保护要围绕这个主旋律,在全面发挥既往环境保护优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变革,开展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绿色


◆李国军

 

当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笔者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有效破解生态环境保护深层次、根本性问题,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

 

首先,要把绿色发展理念真正转化为具体的绿色行动措施。说得再多、表态再好,如果不能实打实地落实到具体方案和行动上,终究是空谈。因此,当前各地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结合区域特点,制定出符合区域实际,能够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办法和措施。否则,守着再好的绿水青山,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没有实质性提高和改变,享受不到绿色发展的成果,就不能算是高质量的发展。

 

其次,要学会“ 弹钢琴”,统筹推进。当前,为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很多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具体推进落实的过程中,有的拍脑袋决策,缺少周密严谨的论证和计划,搞“一刀切”,急于求成;有的抓不住主要矛盾,做不到统筹兼顾,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推动绿色发展,搞好污染治理,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举措之间,有的需要同步推进,有的需要前后衔接,有的需要密切配合。因此,各地推动绿色发展要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各项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任何一项好的政策措施要想真正落地,需要政府部门在筹划之初周密研究论证,细致做好规划,形成切实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时间表、路线图、计划书。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结构、生态环境基础、污染治理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加以确定。既不能拔高也不能放水,而是精准设置目标,避免均等化。

 

第三,要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体系。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正在面临深刻的体制机制变革,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完善,不仅对于更好实现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各地还要依据国家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先易后难、以小带大、远近结合、稳步推进、以质取胜的思路,加快改革进程,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综合管控制度,建立健全环境要素管理制度,改革和优化环境保护监管制度,积极推进环保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完善配套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用制度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四,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作风。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防止以会议和文件落实政策,使政策始终停留在纸面上;也要防止以指标和考核落实政策,层层加码,逐级加压。要善于运用矛盾论去分析解决问题,讲究策略和方法,注重从细节入手,把工作做细做实,实现统筹推进、科学推进、精准推进,使规划切实转化成行动图、施工图,确保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辽宁省环保厅


理念是先导


◆钟瀚涛

 

理念是先导,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时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丰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才能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适宜的发展理念。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与变革,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就要全面掌握并运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建设成果。只有在适宜的发展理念支撑下,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整理总结,去芜存菁,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的发展理念才能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我们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适宜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做出的发展计划才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前提。

 

高质量发展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以适宜的发展理念作为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支撑,走生态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道路。只有在适宜的发展理念支撑下,才能突破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的瓶颈制约,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超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苹果版

安卓版



中国环境新闻投稿zghjxw001@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