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环保督察问责真的“过滥”?恐怕是因为打疼了被问责之人!

2018-04-24 慎言 中国环境新闻
点击上方“中国环境新闻 可以订阅哦!

问责“过滥”这一论调之所以出现,就充分说明问责确实打疼了一些人,是对懒政怠政强有力的宣战,不但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也带来了解决问题的难得机遇,更是对执法风气极大的净化。

央环保督察自2015 年年底启动以来,通过连续四批督察,在推动一大批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一大批地方党委、政府及所属部门人员也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被问责。尤其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党政“ 一把手”成为重点问责对象,在社会上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但同时,在社会上也出现了问责“ 过滥”的观点,甚至有一些生态环保系统干部也认为中央环保督察问责过多,甚至“过滥”。

 

中央环保督察真的是问责过于严厉? 一些人之所以持这样的看法,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认为地方生态环保系统的同志工作本来就很辛苦,被问责了,属于“流汗又流泪”,很不妥。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必须从更高的层次去看待,那就是中央环保督察问责虽然严厉,但这实际上是以问责扭转过去一段时间不良的工作作风,以期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从而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改善。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问责问题进行梳理,可以清楚看到目前很多领导干部在处理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存在的几个不足,也正是这几个不足导致了被问责。

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很多人尤其是非生态环境部门的领导干部大都认为,生态环保就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事情,与我无关,于是对本领域工作中涉及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不予重视,一拖再拖,酿成不良后果,直至被问责。如重点企业秋冬季错峰生产的监管工作,这个工作涉及属地政府、工信、生态环境等领域,但主责部门则是工信部门。但在现实中,有些工信部门的同志甚至部分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同志认为,这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并以工信部门没有执法力量为由不理睬或者视而不见,结果导致被问责的结果。

二是事不曝光不理不睬。

还有一些同志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或者以自己工作忙顾不过来,或者认为问题是历史遗留等,漠视身边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最终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等到被媒体曝光或者被上级部门检查通报了,才开始重视并下手处理。但这个时候往往就已经晚了,即使问题处理完了,问责也跟着来了。如京津冀地区个别城市长期存在“ 散乱污”企业,对周边环境影响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却一直得不到整改。而一被曝光,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便立即取缔,处理神速。这种前后反差极大的态度,怎能让人民群众认同?

三是被通报后就叫苦喊冤。

一些人被通报后,不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不去思考究竟是履职不到位,还是跟上级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反而牢骚满腹,叫苦喊冤。总是强调自己付出有多少、困难有多大,而不去反思自己哪些地方没做到位。一些人还以此为由逃避工作,越来越消沉,对工作推进影响极大。由于持有这种态度的人有一部分是领导干部,带来了更坏的影响,对己对人都不利。


对于中央环保督察问责是否“ 过滥”,不仅要看很多领导干部为什么被问责,还要看看问责的效果如何。事实证明,中央环保督察问责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问责形成了震慑。通过问责,对环境污染的产生者和监管者均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企业知道了不敢像过去那样肆意排污,或者以缴点罚款换取所谓“排污权利”了;监管者知道了不能像以前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更不能“ 以罚代管”了。其实,问责“过滥”这一论调之所以出现,就充分说明问责确实打疼了一些人,是对懒政怠政强有力的宣战。

 

问责推进了整改。较以往针对生态环境违法问题不痛不痒的通报批评,或者转办交办,严厉问责带来的更大改变是推动了问题的整改。很多久拖不决的生态环境违法问题在一次问责之后,便得到了彻底解决。例如,有的地方个别生态环境违法问题在长达十余年时间里一直存在,群众反复举报也得不到解决,但中央环保督察组入驻短短几天便彻底根除,群众为此打感谢电话、写感谢信,甚至赋诗表达感激之情。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央环保督察的严厉问责给有关干部带来了强大的压力,也带来了解决问题的难得机遇。

 

问责净化了风气。问责的警示意义巨大,对于权力寻租是一种打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查处问题后,是否通报成了权力寻租的重点环节。上级一发现问题,被发现问题的一方便开始找关系疏通,如此一来,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带来极大的廉政隐患。而问责严厉之后,无论是问责者还是被问责者,都会认真审视自己的责任,会非常谨慎地对待手中的权力。久而久之,没有了说情空间,对执法风气是极大的净化。从“ 总想说情”到“ 找不到人说情”,再到“ 不想说情”,风气愈加清正。


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层级的党员干部,面对严峻的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和日益趋紧的问责压力,都要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尽己力则心怀坦荡”。

首先,履职尽责,不留履职死角。这是基本点,自己应尽的职责必须完成,没有可探讨的空间。重点是不留死角,要对自己的职责认真梳理,对容易被问责的地方多加小心,尽量做到“处处留痕”,无论领导交办还是个人开展的工作都要留下痕迹,这是重要的履责证据。

 

其次,不断学习,提升履职能力。这是根本点,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实际情况,才能对本职岗位对应的服务和管理对象有更深入的认识,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故步自封,只能导致坐吃山空。

 

第三,平和心态,坦然面对问责。毋庸讳言,在目前大形势下,有些问责是逃不掉躲不开的。作为党员干部,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坐在了这个岗位上,“ 在其位谋其政”,就更得“ 担其责”,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欧阳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新闻微信、中国环境新闻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版权合作联系电话:010-67172392 

侵权举报联系电话:010-67112822


中国环境新闻投稿zghjxw001@163.com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