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保整改促发展,绘就巴蜀新画卷

颜彭莉 中国环境 2021-04-17

点击上方「中国环境新闻」可以关注我们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四川时强调,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


随着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向纵深推进,不仅一批群众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一些长期想办而未办的事情得到了落实,而且从更深层次来讲,环保整改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在巴蜀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成都市新都区,翠微路附近的泥巴沱森林公园(新都区段的毗河湿地公园)内树木葱葱、近水含烟,市民三五成群在绵绵细雨中漫步。17日下午,督察组一行来到这里,察看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进展。两年间,这条新都人民的母亲河已从劣V类转为IV类,曾经黑臭的河道变得水清、岸绿。


据介绍,新都区引进社会专业化资本,总投资46.6亿元实施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将在2020年以前,建设截污治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管理应急等五大系统工程。如今,毗河绿道,碧水绕城,公园城市的景象初步显现。


在督察组将要离开时,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大妈小跑着追了上来,原本以为她要反映问题,但没想到开口就是点赞,“我一直想找点赞的机会,这是为人民做的实事,代表老百姓谢谢你们。”


“群众每一次投诉举报,都是政府的一张信任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期间,曾接到群众举报投诉成都市郫都区郫筒镇中心村五组“村民吃的水是污染水”。该片区以前没有供水主管网,所以居民打井抽取地下水用作生活用水,而该水经疾控中心检测,发现总大肠菌群超标。


成都市整改实施方案明确,2018年12月底前,推进大管网供水,逐步取缔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目前,该片区主管网已修建完成,郫都区郫筒镇中心村433户农户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已实现全域供水。


22日上午,督察组来到郫筒镇中心村五组,走进农家小院深入后厨了解整改情况。记者看到,以前地下水水质得不到保障,村民需要自购净水设备。今年9月底,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村民再不用为吃水而闹心了。


“你们满不满意啊?”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黄龙云问。


“满意满意,现在我们和城里喝的一样的水,同城待遇!”村民吴代群高兴地说道。


“你们用自来水用得高兴我们就放心了。”阳光普照,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庭院里暖意融融。黄龙云说,“老百姓的笑容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是不是?”


整改得到位不到位,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成效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准,群众认可才是真认可,群众满意才是真满意。”这是督察期间黄龙云多次强调的话。视督察为民、督察利民、督察惠民为己任,督察组以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工作成效的首要评价标准,努力在督察过程中把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好、落实好。


截至11月25日,督察组共收到群众反映生态环境问题的举报2604件,涉及各类生态环境问题3655个。督察组采取现场抽查、跟踪回访等方法,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及时促成了一批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的解决,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


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武侯区太平寺西路3号,从门口看是“中体产业成都市滑翔机厂”,但走进厂房却发现“别有洞天”。


过去这里喷涂、噪音等污染问题影响周边环境,按照当地“关闭一批、整改一批、入园一批”等“散乱污”整治措施,这家滑翔机厂去年停产关闭,将厂房全部租了出去。昔日的工业厂房,如今已摇身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业遗存与现代文创相结合,旧厂房焕发出新活力。

原滑翔机厂老板介绍,企业效益比过去还要好,过去虽然收入能达3000万,但利润却只有十分之一,现在租出去后利润可达700万。


退出的企业,条件允许还可以走进周边县市的工业园区重新“安家落户”。武侯区相关负责人说,很多清退的企业到了安岳县等地方的工业园区后,不仅为成都中心城区腾出了发展空间,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不只“一举两得”。园区内一家做室内空间和创意家具设计的入驻企业,原来在高新区写字楼里蜗居,一直想找这种可加以改造利用的旧厂房,自搬进来后客户反响都不错。


在看到“散乱污”整治催发新业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后,黄龙云表示,“说明中央环保督察不仅有效地推动了环境问题整改,也促进了地方实现高质量发展。”


滑翔机厂的蝶变新生,是成都破旧立新的缩影。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成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淘汰化解落后过剩产能,2017年以来已累计清理“散乱污”企业14148家。做“减法”的同时,同步做“加法”——擘画“5+5+1”的产业发展蓝图,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五大产业为重点,着力发展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业五大重点领域,构建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大数据、5G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开放型产业体系。新经济新动能态势良好,2017年成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5%;今年1-9月,新经济企业增长29073家。


一边坚持绿色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一边补足基础设施欠账,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上一轮督察发现,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增加,排放总量持续上升,部分地方存在管网配套不到位、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次“回头看”中,不管是成都,还是眉山、南充、遂宁等地,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正在不断加大,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城市管网建设等加速推进。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四川省新建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设施34个,配套建成污水管网1288公里。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也在进一步提升。比如,土石方作业、渣土运输等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项目要进行扬尘在线视频监测,施工工地喷淋降尘设施正常运行;不达标的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备要进行改造提升。


合力谱写美丽四川篇章


“环保督察不是一阵风”,完成整改任务不是最终目的,更不是环保工作的终点。在内江开展“回头看”现场督察工作时,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强调,要以“回头看”为契机,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巩固环保整改成效,形成环保长效机制,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督察中可以看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正在落地,“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正在落实。比如,全省的环境保护考核权重,从2017年的13%提高到2018年的16%;2017年以来,成都共召开44次市委常委会、67次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累计投入生态环保相关资金174.58亿元,并且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区(市)县、市级部门生态环保考核指标权重分别提高到20分、15分以上;遂宁修订《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明确了50个部门(含党委政府)具体责任,构建环保共治格局。


记者注意到,现场督察时,很多地方都是市长亲自上阵详细介绍整改情况,有的市长在介绍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整改情况时,对处理工艺等专业问题侃侃而谈,一些专业术语脱口而出,想必功夫并不下在一时。


协同化共治共建机制正在形成。比如,成都与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资阳市实施《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形成了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助力成都平原经济区加快实现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标准、监测、环评、执法、信息公开方面的统一。再比如,成都市为加强机动车管控,制定规范、闭合有效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环保、公安、质监、交委四方联动,实现部门信息共享,闭合管理链条,堵塞管理漏洞。


公众参与的渠道也在进一步畅通。乐山市主动揭短亮丑,率先在市级媒体开设“环保曝光台”,媒体曝光一起、挂牌督办一个,持续曝光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健全了公众参与环保监督整改的体制机制。这一做法也被生态环境部点名表扬,作为向全国宣传推介的样板。


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高压态势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正逐步形成,合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编辑:米西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苹果版+安卓版

中国环境新闻投稿

zghjxw001@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