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山小水学党史 | 著名的“奥运三问”

中国环境 2021-11-11

东京奥运会已进入第10个比赛日

全民的热情持续高涨

运动健儿在赛场上的表现

时刻牵动着大家的神经



奥运会是属于全国人民的运动狂欢


东京奥运会奖牌榜,截至7月30日中午12:00。


盘点中国奥林匹克事业的历史

不得不说起家喻户晓的“奥运三问”

也就是下面这三个问题↓


“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


“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

“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







奥运三问是在中国的体育事业还没有长足发展的年代,媒体向社会、国家,也是向所有人发出的疑问。


这三声“灵魂之问”,被认为是中国奥运梦的萌芽。


1910年7月,组织第一次全国运动会的人士在《申报》上发出的《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中提出了“奥运三问”。“万国运动大会”是当时中国人对奥运会的称呼。


发出“奥运三问”的《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万国运动大会”即当时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称呼


从此,一代代中国人用努力与拼搏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01


1932年,中国第一次派出奥运会代表团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第10届奥运会,来自辽宁的短跑选手刘长春“单刀赴会”。


在此之前,刘长春严词拒绝了日本威逼利诱他代表“伪满洲国”参加此届奥运会的要求。“本人良心尚在,热血依旧为国而流,又怎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牛马!”


中国人首次走上奥运会的赛场,回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一问。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入场。


0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1952年,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期间,邓小平曾说:“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鼓舞了这么多人,吸引了这么多观众、听众,要把体育搞起来。”


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成为本届奥运首金得主,也成为了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这一历史性成就也回答了“奥运三问”的第二问,中国体育走上了辉煌的道路。


许海峰在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


03


1990年,北京举办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第11届亚运会。借着这股东风,中国决定即刻启动申办奥运会工作。在各方面努力下,北京于2001年获得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一句“奥运会主办权授予——北京”点燃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激情。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正式开幕,圆满回答了“奥运三问”的最后一问。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8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举行。


微博上,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话题超过3亿人阅读。


中华民族用百年谱写了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中国史,这一征程仍未止步。2015年,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将成为世界奥运史上唯一一座同时举办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


2021年,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上,习近平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补缺项、强弱项,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和“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问题,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信中国将再次为世界贡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小山小水学党史 | 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计划何时形成?


小山小水学党史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遵义会议精神


小山小水学党史 |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长征精神


小山小水学党史 | 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思想的提出是在哪一年?



来源:本文综合自“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直新闻”、中国江苏网、《中国教育报》等

编辑:米西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010-67175015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