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 | 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雨水· 特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淅淅沥沥的雨水,才是确定了春天踪迹的确信。雨水天,空气里泛着雾蒙蒙的味道,雨水似飞鸟,泛着光亮,吹去了灰暗的泥土。绿芽还小,浮动在春日的空气里。
《齐民要术》的种竹篇提到,“二月,食淡竹”。春笋味甘,微寒,是南方人最为钟爱的食物。陆游诗说,“群童挑燕笋,幼妇采鸡桑”,南方人把第一拨春笋叫做燕笋,说是燕子回时,春笋萌动。
下了一阵细雨,你去了南方乡下的竹林,和父亲去摘春笋。两人一脚高,一脚低地走在泥土上,两人话很少,似乎只有自己才知道春笋长在哪里。
雨后的阳光变幻莫测,照进隐秘的竹林。未冒头及刚冒头的春笋最鲜嫩,至多冒出土地2-3厘米,多了就不好,笋就已经老了。越是松软的土层,就越是容易找到新笋。小笋毛茸茸的,外皮是棕黄色,还有一层薄薄柔柔的小绒毛,有点像婴儿的毛,真想摸一摸它啊。
与其说是“挖”春笋,不如说是“刨”,把笋周围的泥土刨开,看到笋的根部后,宛转一刨,春笋一跃而起,稳稳拿在手心。剥开春笋,是青玉簪般,透出象牙似的好颜色。
和父亲两人的晚餐很简单,油焖春笋、香椿炒蛋,再做一份雪菜大汤黄鱼。油焖春笋是常见的江南菜,把笋放入油锅里煸炒,再加入水和酱油调味,再焖一小会儿就可以盛出来吃。笋够嫩的话,加水就是多余了,一口下去,春天就涌上舌尖,一下子让人看淡了忧郁的云层。
父亲说,雨水时,大海里南方暖流势头将盛,春潮欲动。饭后,父亲喝黄酒,小小一杯,喝得脸泛着微红,让人瞌睡。乡村的广播播着越剧,还有人说书,念的字句都是地道的方言。
上海人都讲既吃春笋,一定要吃腌笃鲜。作为上海本帮菜的经典菜,腌笃鲜在年年春日都埋伏在上海曲折幽深的弄堂里。上海女人乐此不疲地把腌肉、火腿和鲜肉放到砂锅里,还有百叶结,小火炖上小半天,不需要加盐,汤白汁浓,弄堂里没日没夜地飘散着笋的气味。腌笃鲜的关键在于小火慢炖,不能太着急。
“雨水时节,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说的是要多吃天然甘甜的食物,调养脾胃、祛风除湿。
乍暖还寒的时候,蜂蜜最养脾胃。
人真是太偏爱蜂蜜了,毕竟它是糖出现之前大家最初品尝到的甜蜜。《本草纲目》认为蜂蜜“甘而平和”“柔而濡泽”,还有一块四千年前苏美尔人的泥板雕刻上形容新人如“蜂蜜般甜美”,而在《圣经·旧约》里,蜂蜜则有“应许之地”的甜蜜想象。
从超市买来一小罐蜂蜜,放在冰箱里,早上挖几勺泡蜂蜜水,或者在牛奶里加一点蜂蜜,站在落地窗前看看远山。群山只有淡淡的影子,可嘴里的甜味像是打开了身体的重重开关,像是被雨水捶了几拳,可惜拳头也是软绵绵的,揍得人醉醉的。这与蜂蜜的甜味结构有关,纯纯的甜味是葡萄糖,在嘴里迅速溶开了,醇厚、黏腻的味道是果糖,还有蔗糖,后劲最足。
上好的蜂蜜很难喝得到,通常采自荔枝、柑橘、紫云英,呈现水白色或者浅浅的琥珀色,有珠宝的光泽感,隐约还能闻到植物的气味,而比起极品蜂蜜,我们常喝的还是出自油菜花、葵花等植物的蜜,容易结晶,却总觉得亲切异常。
也可以选择用红枣来搭配蜂蜜,乍暖还寒的雨天,煮红枣蜂蜜茶喝,晚上很好眠。一觉醒来,天光微亮,好日子还很长呀。
编辑 / 盐白
-END-
投稿邮箱| didaofengwu2015@qq.com
我们每天都会看哦
点击图片阅读《立春 | 眼下,春天离我们顶多一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