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7年8月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当80后集体陷入中产焦虑,他却把日子过成了古书画

2017-07-13 婷哥 地道风物

历经上千年,这项技艺从未改变,

一如既往地慢着……


古人云:若复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


风物君语


“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无聊的人,看展、玩画算是我的爱好吗?我总和徒弟说,能不能带我玩玩你们现在玩的东西。”


舒光强,一位80后古书画装裱修复师,师从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专家张旭光。2016年35岁硕士毕业,拒绝了欧美、日本和国内诸多文博机构、高校的邀请,由文化部特批超龄留京。


近10年来,他曾修复宋、元、明、清各时期的书画作品,达数百张……


《历代名画记》载:“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可知,宋代以后,书画装裱开始兴盛,至今日未曾中断。装裱书画既为保护,又为美观,对古代帝王而言,还可彰显威仪。


你曾在博物馆看的那些气韵生动的古书画,能够流传至今,一定经历过数不清的揭裱次数。修复装裱者就像一名“画医”,不断在为书画治病。每一幅动人的画作,都藏着无数个修复者的故事。


清代折扇修复前后对比图



订单排到了几年后

 

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拍卖行、画廊、私人藏家等送到舒光强那的藏品特别多,他的订单,已经排到几年后了。“但是没办法,我每年修复古书画的数量就20-40件,太多的话,活就干不精到了,尤其在夏季,气候不适合修复破损严重的书画,它们都珍贵得很,急不得!”舒光强说。


 工作室一角


偌大、安静的工作室内,斑驳的裱画墙,像在诉说着舒光强工作的过往。我们进门时,他和徒弟正在装裱一幅他自己的画,侧面墙上还挣平着他的4幅作品,2幅水墨山水、2幅略施淡彩的青绿山水,笔墨清新,使人想起苏轼那句“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工作墙上的印记,是装裱过后的证明。


作为地道的四川人,舒光强从小便在一个文人气息浓厚的小镇长大。“当时家乡的县城里很多裱画店,街坊邻居写书法的人很多,我们家的春联从来都是自己写”。爷爷能写字、画画,爸爸是个漆房子的石匠。这人人都具备技艺的一家人,让舒光强从小就认为,自己也得学门手艺。


郭沫若名篇《蜀道奇》中写四川:“文翁治蜀文教敷,爰产杨雄与相如。诗人从此蜀中多,唐有李白宋有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不假。

 

舒光强山水画作品


2008年,他来到北京,第一件事就在望京开了个作坊。工作和生活都在那里,住处也就10来平米,工作区域能有80-90平米,规模也不大。直到2014年,搬至现在顺义的工作室,环境、条件相比以往好了许多。


“这些年,很多朋友鼓励我把工作室做大,但我一直不赞成。慢工才能出细活,它本就不是一项要做大做强、可以规模化的事,扩张严重会有很多问题的。”


一卷卷手染的绢、绫等镶饰料。


他边说、边慢慢地为我们展开他染好的花绫、绢(镶饰料),这些丝绸都是舒老师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手工珍品。


每修复一幅作品,舒光强都会做笔记。一来总结经验;二来写字怡情。



修复书画要像航海一样谨慎,因为每个作品都是孤本

 

“玩画、赏画,约三五好友一起品鉴画,是我最爱干的事了。有好的画展,我最多会去看10来次。既看作品本身,也看装裱风格、配色特点等。我喜欢在实物中学习,传统的手艺可以通过实物进行复活的。”舒光强说。


修复随笔


做书画修复是有很多层次的,高、中、低档,不入流的都有。这个层次是很难用概念或数据来划分的,书画作品的修复对人的性格、天资有很大要求。


这项技艺,需要和艺术家具备许多相同的条件,即过硬的技术和深厚的修养。古人的一招一式,对材料、工具的选择,甚至关乎历代匠人、文人士大夫、皇家的审美内涵,都是讲究的,所以专业的修复工作者要有研究者的态度。


修画人不能只能修,还要会品、能读、真思量。

 

除此之外,对书画知识本身的了解也很重要。如想修复一张元代画作,至少要了解元朝画家的笔墨、印泥、题跋等具备怎样的特点。


所以,每一张画都是单独的个案,是珍贵的孤本,他说:“我们在收到一幅需要修复的作品时,都要做出详细的方案,就像做航海计划一样谨慎。”这门手艺他干了15年,在它面前,舒光强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学生,似乎一辈子也学不完。

 

其实,书画修复师就像一名医生,只不过对象不同罢了。


今天的手艺人和老一辈的手艺人已大不相同,“上一辈的手艺人主要为谋生,而到我们这一代,虽说传统技艺在缩水,但是国家逐渐重视起非遗,文博机构、各大院校、民间作坊都有传承。”所以,每当修复一张作品时,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修复;如何站在鉴定、把玩、遗留的角度,让作品更立体的传承下去。


正在修复的一张工笔花卉图。

 

事实上,因每张画不同的损坏原因和程度,修复方法不尽相同。常见的修复方法有如下几种:


剔脏


清洗去污


染补纸


揭旧


补缺


托芯


补条


全色与接笔


在古书画修复这个行当里,流行一句话"无十年面壁之功,休能从业"。甚至一个有20年多年装裱从业经验,也未必敢真正独立完成古旧书画的揭裱。


比如全色、接笔这一步骤,就对从业者有极高的要求。全色需要用毛笔以颜色和墨填补残缺处,使其颜色和光泽达到与画芯相同的状态;书画因残破而失去画意的地方,要用毛笔接上,这叫接笔。全色与接笔,除了对接裱者的素养有具体要求外,也是对补料、染色、接口等各道工序的检验。这项技艺特别具有专业性,颜色调得不对、笔墨与原作有出入,一张画就算悔手里了。


所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回顾中国书画装裱史,全色、接笔的工作,大多是由专业的书画家完成的。



修徐悲鸿、傅抱石、吴昌硕等名家画作,都不用打条

 

舒光强修画多年,有趣的事情有很多。


工作常态


比如修复许多古画时,那些隐匿其中的作假技术必暴露无遗。有时裱一挂轴时,发现画芯是真的,题跋是假的;一幅十八罗汉画像里,前几个是真的、后面都是假的;一幅画上印章是真的,画却是假的。所以,多年经验留下来的,除了一双巧手,还有毒辣的火眼金睛。


舒光强为徒弟们示范。


刚开始修复一些名人画作时,许多藏家和作者家人是不信任的。虽不说,但是他们会拿一些普通的画作试探他,一看到修得好,才会再拿好东西送来修。再后来去他们家看东西、吃饭、交往,都是很自然的事了。


“作为一个修复工作者,我特别理解他们,因为文物太值钱了,只有对人和技术都信任时,才能把画交给一个人手中。”所以,从开始写字画押、到后来条不打,想来也是有趣。


准备修复的作品


几十年不变的是,他6点起床、10点半睡觉,午睡20分钟,每天练习一小时书画、每次修复作品后,都要写小楷记笔记;修画遇到难懂的知识点,就要看书查文献,年复一年,他成了这个行当少有的硕士——“一个出身学院派的手艺人”。


舒光强说:“对于创新,就借用梅兰芳的那句话吧:‘移步不换形’。”


文 / 婷哥

摄影 / 李晓峰

部分图片由舒光强本人提供


-END-



投稿邮箱| didaofengwu2015@qq.com 

我们每天都会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