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靖江,少不了“肉脯团”
地道风物原创·靖江肉脯概念版视频
新鲜出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52lsvp38&width=500&height=375&auto=0
风物君语
你们为什么来江苏靖江?
因为地道风物的风物之旅啊!
当年那三个身怀肉脯制作绝技的广东青年
为什么来靖江?
因为他们看见了祥瑞——
1936 年这三个广东青年从上海乘船沿长江北上
来到靖江江面,突遇一对鲤鱼在船头腾跃而出
吉兆啊!
于是仨人落户靖江做肉脯,产品后来就叫“双鱼牌”
所以,这一天,
风物之旅吃货团华丽变身寻觅肉脯的团队
简称“肉脯团”……
看着就让人流口水的靖江肉脯
没到靖江时,就有位江苏的朋友就对我说,“你去靖江呀,我知道那地方,他们那儿的肉脯我吃了十几年了。”
每个城市,都有个让人念念不忘的口味,在靖江,除了蟹黄汤包,就是靖江肉脯了。每个靖江人的童年都飘着肉脯的香味,那时候,肉脯是零食中的奢侈品,现在,则是靖江的另一个美食名片了。 双鱼肉脯的制作技艺也成为了省级非遗项目。
我们的风物之旅“肉脯团”便循着肉脯的香味来到了靖江双鱼肉脯厂。
“全副武装”才能进入肉脯生产车间
三个广东合伙人的创业故事
一进门,便被一幅超长的《双鱼图》吸引住了,像清明上河图一样,这幅图把双鱼肉脯的起源、发展过程用生动纪实的手法绘了出来。
形象生动的《双鱼图》局部
故事的最开始,陈应林、郑汉钦、朱木乾三个广东青年北上上海开始创业拼搏,其中朱木乾在上海华南酒家打工,专门做肉脯、酱肉。
肉脯本来是闽南地区特色小吃,它最早是从新加坡传入了中国的。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正是像陈、郑、朱这样的广东人,将肉脯传遍了全国各地。
这张像竹编的图片,实际是一张肉脯。
当时的上海肉价低,肉脯也很畅销,觉得在上海打工工资太低的三人一合计,觉得这生意有利可图,于是他们借了 100 大洋启动资金,1936 年,在上海黄浦区开了间猪肉脯作坊。
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但是一年以后抗战全面爆发,上海沦陷,物价上涨加上原料供应紧张,让这家小作坊难以维持生计。于是,三人决定乘船沿长江而上去靖江建厂。
车间内肉脯成堆地摆在眼前,十分壮观,小伙伴们纷纷拍照
今天在双鱼的包装上还流传着一个关于肉脯厂起名的传说,当年三人行船至靖江江面,遇到狂风暴雨,一对鲤鱼突然从船头跳起,给他们指明了靖江的方向。最后他们在鲤鱼鱼头朝向的地方,找到了靖江罗家桥的码头。
猪后腿是如何变成肉脯的?
双鱼肉脯为什么好吃?
首先选材标准高,它专门采用猪后腿上的精肉制成。这些肉被剔除骨头后,修去肥膘、筋膜、碎肉,取其纯肌肉,切成小块洗去油腻,装入肉模,送入冷库速冻后用切片肉机切成薄片。
刚从生产车间里切好的双鱼肉脯。
这是双鱼肉脯最大的特点之一,它不是打碎的肉糜,而是一片片看得清肉丝纹理的猪后腿肉片。
其次配料精到,其中重要的一个配料白胡椒,是选取最优的品种。
在上个世纪,肉脯厂怎么做肉脯,怎么下料都是各家的核心机密。但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的扩大,肉脯生产商做的肉脯质量也参差不齐。2004 年,接手双鱼肉脯厂的褚洁明,便选择公开肉脯的配料和加工工艺。
最初,肉脯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如今,双鱼肉脯为了提高产能,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的机器流水线,肉脯团一行便亲眼看见了一片好吃的肉脯是如何诞生的。
今天的双鱼肉脯厂早就采用了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在生产间里,我们看到的是流水线中生产出来的肉脯。
猪肉从机器的一头进去,出来就成了一片片薄薄的生肉片。
将切好的肉片放在竹帘上摊开。
这些生肉片会被放在架子上晾干水分。
工人会在亮灯下挑出肉片上的杂质,用剪刀把它们都摘出来。
处理过的肉干会被放进烤箱,经过两次烘干后,蒸掉水分。
将肉片切成小块,经过小包装加工,就有了你能吃到的肉脯。
…………………………我是产品的分割线…………………………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流口水了呢?
没有购买链接的推荐都是耍流氓
遇到这款肉脯时
我们就想着做一款地道的好肉脯
地道风物做了包装升级
中国国家地理手绘师手绘并设计
双鱼肉脯也跳出了靖江
来到了你面前
↓↓↓
想要购买这款地道风物定制版肉脯
快来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进入微店预定吧!
…………………………我是福利的分割线…………………………
你的家乡有没有这样让人流口水的食物?
截止到22号24点
留言点赞最多的前5名
风物君会送你地道风物定制版肉脯哦!
文 / 逸骁
摄影 / 余荣培、黄丰、王牧
视频拍摄/郭蔷 视频剪辑/李晓峰
快来点击,预定地道风物的好肉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