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6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竹子编出的“花”,在今天的国内却没有市场

2017-09-22 逸骁 地道风物

今天你还用竹编吗?


风物君语

这趟风物之旅我们走访了江苏靖江的竹编生产间

淡淡的竹子,香气逼人

几个手艺人正熟练编制着竹编

但今天,在靖江最年轻的竹编手艺人

也年至中年

“年轻人不爱学这个了”

它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这是中国大陆,近代以来工业发展的一个结果

虽然可惜

但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去靖江,竹编的名气相较于江鲜、肉脯要弱许多。


现在已经没多少人用竹编了,在靖江城里你已经很难找到竹编的痕迹。只有去到周边的一些镇子上,你才勉强能找到些还在编竹编的手艺人。



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手工艺——靖江竹编

 

我们在靖江的斜桥镇走访了一户还在做竹编的人家,一个两进的院子里,一进的大厅里一对夫妇正熟练地编着竹篓,丈夫先给竹篓定形,妻子负责编制竹篓。后院有两个当地的非遗手艺传承人正在将竹子片成片,送到前院编织。


大厅侧边的房间里还有三名老妇人也在编竹篓,一个负责定型,两个负责编织,年轻一点的看起来也得 40 多岁了。最年长的那个老妇人告诉我,自己每天最多能做 16 个竹篓。摄影/王牧

砍下来的竹子要先片成能编成竹编的片儿。篾竹先要经过清洗、绞节后,用劈刀将竹子从顶端往下劈,将一根竹子可以根据需要劈成条状。摄影/余荣培

片好的竹子会被送到前院儿编成各种各样的产品。 摄影/余荣培

当地用来捕鱼的笼子,叫退笼,鱼从口游进去就出不来了。摄影/余荣培


他们做的竹编会卖给李如海的竹编厂——靖江外贸工艺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年公司的内销营业额能达 5000 万元人民币,但那是 32 年前的事情了。


相较于肉脯的繁盛,靖江的竹编却传承艰难。


今天的靖江竹编已经在内地市场上消失了


曾经的靖江竹编也繁荣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靖江竹编是当地家家户户必备的物件,小至竹篓、蒸笼、簸箕,大至桌椅、床榻等家常用品都不乏它的影子。


由于靖江地处长江三角洲中部,南傍长江,北靠苏北平原,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这样的环境适合“淡竹”的生长,靖江也有了“淡竹之乡”的美称。相较于普通毛竹,淡竹的节疤稀且竹面平滑,加工成竹片后弹性和柔韧性较前者都更好,因此淡竹能编制更系咪的产品,而这里的竹编也发展成了当地的特色工艺。


李如海公司远销海外的工艺品 摄影/余荣培  


据靖江县志记载,1916 年在靖江还专门教授藤竹编制的职业技术学校。在民国初年靖江从事竹编的艺人就有约 2000 人。56 年后,这门手艺被发展成了竹篮、孔雀花瓶、水果盆等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工艺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到这个时期,在靖江从事竹编产品生产的手艺人也发展到了一万多人。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都变好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做竹编了。”李如海说着,现在的靖江人挣钱途径多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再干竹编的活儿了。而对于今天生活中都市的人来说,廉价好用的塑料制品相较于竹编更有吸引力。


在中国大陆,竹编的市场在缩小,靠竹编为生的人也少了。


现在李如海的竹编厂早就不做内销生意了,公司里所有的竹编都销往海外。其中大量订单来自日本,其中大部分产品用在餐桌上,餐巾盘、蒸笼、竹盘……


同行的朱学东老师,在逛李如海的竹编厂时,拿起倒在一旁的退笼说,小时候他们就用这个捕鱼。摄影/余荣培


“日本人讲究环保,餐厅里的用具都不用一次性的。”李如海说着。近代一百来年的时间里,整个消费市场的变化决定了竹编的命运。它不是一家公司能改变的现状。就连李如海自己也清楚,要想传承这门手艺已经很难了,为了能把记忆留下来,他现在跟当地的博物馆合作,将一部分竹编产品陈列在博物馆展览。

 

毕竟它曾经记录了一个时代。



文 / 逸骁

文中图片经摄影师授权使用

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有福利:

关注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

后台回复“风物之旅”,

便可得到获取福利规则。

按照规则上传信息,

将有机会获得地道风物特别定制的

限量版靖江肉脯一份

《风物中国志·靖江》地道风物系列moo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