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说最怕和顺德人吃饭?

风物菌 地道风物 2020-02-28


“饮灯酒”是顺德民俗,各村在每年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均举办“饮灯酒”活动。图/视觉中国


-风物君语-

食嚟食去,仲系屋企最好食

(吃来吃去,还是家里最好吃)




请顺德人吃饭是件技术活儿。

 

一条清蒸鱼刚端上桌,未及下箸,顺德人看一眼就知道蒸多了三分钟,“过火”不好吃了;尝一口牛肉丸,又说放过冰箱,有“雪味”难以下咽。以至于对一盘白切鸡的最高赞赏,也不过“这鸡有鸡味”,但还是比不上家里的味道。

 

▲ 白切鸡。顺德人认为“鱼有鱼味,鸡有鸡味”就是鱼肉和鸡肉的极高境界了。图/视觉中国


说顺德“全民皆厨”,并非是人人都掌勺,然而饮食确实是他们的一门“家学”以纵横的水网为筋骨,肥沃的土壤为躯体,世代的传承为血脉,飘荡的乡愁为记忆,铸成了顺德人独一无二的“食魂”。



鱼?不鲜怎么食啊?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大小河流经行至此,离海只有一步之遥。密布的水网之间,顺德人引水入渠,形成了望之不尽的一口口鱼塘,因而自古此地渔业兴盛发达。靠水吃水,顺德人从未辜负上天的厚赐,在吃鱼这件事上,虔诚地追求极致之道。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南朗工业区附近的水产基地在雨后的云海之下。图/视觉中国


在顺德,吃鱼求鲜是最大的道理。
 
古老的鱼生,无疑是最接近鲜之本味的吃鱼方式。一尾活鱼取肉,以精湛刀法剔骨去刺,切成几可透光的薄片,叠成花瓣状置于冰盘上,故又称“菊花鱼生”。最为传统的吃法只加以油、盐调味,保留了鱼肉的肥美嫩滑。

▲ 菊花鱼生。鱼生虽美,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谨慎食用!!!摄影/柒哥

顺德人吃鱼生的时候要有个“捞起”的动作,代表着“越捞越旺”、“风生水起”鱼生入口绵柔,回味鲜甜,浑如“天然去雕饰”的素颜美人,如今即便还拌上了各色调料“略施粉黛”,也始终不似日本生鱼片那般施以芥末、酱油,掩盖了食材的原味。
 

▲ 菊花鱼生与配料,为适应现代社会口味,鱼生只能“盛装出席”。 摄影/柒哥


另一种被叫做“桑拿鱼”的食材处理办法,则是让鱼肉回归到氤氲的水汽之中。“桑拿”自然是对外打招牌的精彩噱头,“蒸”则是中国古老的烹饪方式——由鸡汤打底,时蔬作铺垫,鱼片横陈其上,以蒸汽热流贯穿其间,通过恰到好处的高温烫熟,留存住最为柔嫩细腻的一刻,上桌蘸料即食,满足老饕们对鱼这种食材的所有幻想。

 

▲ 顺德往往一鱼多吃,鱼头用以炖汤,鱼肉切成鱼生,鱼皮则凉拌而食 图/视觉中国


而广东人最爱做的汤,独辟蹊径,成为锁住鱼鲜味的绝佳窍门。取滋味最浓郁的鱼头,经多次清洗,以生粉与油抹匀除腥,家常做汤,还会先将鱼头入锅煎一下,才能送入炖盅,坦然接受滚汤的洗礼。
 
在炖盅的密闭空间里,鱼头的鲜味伴随着预先铺垫的药材香气,一同缓慢融入持续沸腾的清水,像是江湖上武学前辈传功后人,一身精华尽付其中。待“传道”完毕,鱼头只能黯然退场,而一锅白水如获新生,醇厚香浓,却又“汤清如茶”,这锅汤才被叫做“靓汤”


▲ 顺德厨师以刀锋刮出鱼青(即鱼茸) 图/视觉中国


被誉为“厨出凤城”大良,还有一味凤城鱼皮角,不仅可干蒸、煎焗、放汤,更被顺德人视作“打边炉”时必下的圣品。据说鱼皮角改良自云吞,以鲮鱼剔骨起肉,用刀细细刮取鱼青,加入澄粉(澄面)反复揉搓摔打,擀成饺皮用以取代云吞的面皮。
 ▲ 凤城鱼皮角,因形似饺子,也被称作“鱼皮饺” 摄影/梁文生


这样做出的“云吞”,不论内里包罗万象,始终以鱼的鲜味作为统摄,最是符合顺德人“无鱼不成食”的心意,传统的鱼皮角以猪肉、虾仁、韭黄、竹笋等等为馅料,而今内里则有了万般变化,并被制成速冻产品销往各地。不知出了顺德,鱼皮角是否就变了风味?

 

▲ 鲮鱼干,顺德人的乡愁 摄影/柒哥


还有一样随着顺德人走向四方的,是蕴含着浓厚乡愁的鲮鱼干鲮鱼本是顺德人最熟悉的“四大家鱼”之一,取来以盐腌渍出水,均匀刷一层当地所产的豉汁,在家乡的土地上经风吹日晒,将鱼肉的鲜美随着时间固定在一条条鱼干身上。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用鲮鱼干唤醒味蕾,也抚慰了去乡千里的愁肠。


米?光用来做饭怎么够?


顺德自古是“鱼米之乡”,江河不仅为顺德人带来了肥美的鱼,更冲积出肥沃的平原,加上北回归线以南丰沛的降水,使得这片土地成为稻米的温柔乡顺德人对于米的运用,同样包含着他们独具的匠心,由一样主食衍生出千般变化。


▲ 水乡田园风光的附近,就是蜿蜒的现代化公路 图/视觉中国


顺德人的早餐,往往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生滚粥开始。窝蛋牛肉粥香滑软嫩,在白粥滚开时倒入腌好的牛肉片,出锅后还得下一枚新鲜的生鸡蛋,借余热烫熟,搅碎金黄;生滚鱼片粥则鲜美柔顺,是“鱼米之乡”两味最重要食材的对视,鱼片在粥的包裹中隐忍不发,及待入口那一瞬间携手米粒在舌尖升华。


▲ 一勺生滚粥的风情 摄影/梁文生


而到了夜间,猪杂粥是顺德人最大的期待。经过调制后的猪杂,在严苛的火候下与滚烫的白粥“风云际会”,猪脑细腻、猪肚缠绵、猪肝香脆,都在一锅之中“兼容并包”。捞出猪杂可蘸酱料而食,再佐以热粥入腹,足畅老怀。

 

▲ 毋米粥里没有米粒 摄影/柒哥


生滚粥不尽兴,顺德人索性以粥水为汤底,在火锅界开辟出一条独一无二的清新路线——毋米粥,以香米煮至烂熟,去粒而存浆,加鸡汤调味作为涮菜的汤底。可下食材从山珍到海味,都裹上了稻米丰收的厚重感,层次分明而口感丰润。待到食材倾尽,留下一锅浓汤收尾,舀入碗中细细品味,让人喟叹在火锅中也能吃出养生之道。

▲ 排骨蒸陈村粉 图/视觉中国


如果说毋米粥是对于食材的至高礼遇,那么顺德陈村镇陈村粉,则是对稻米本身的极尽开发。这种米粉所用的米浆,至今仍用石磨手工推动,由石缝间细细淌出,顺德人坚信这样才能做出“古早味道”蒸出薄如轻纱的粉后,切小段淋上各色配料,丰俭由人。

▲ 伦教糕!不是伦敦糕! 摄影/梁文生

顺德人对于饮食的创意,往往体现在用普通的材料使人耳目一新,伦教糕只凭借稻米蔗糖,就在广东人的早茶食谱中雄踞一方。米是偏糯的籼米,赋予米糕十足的韧劲,蔗糖则选用细腻的白糖,使得通体洁白晶莹,在简单的食材背后,是对米浆反复的打磨时间的酝酿这样做出的伦教糕,清甜而微酸,温润如玉,据说鲁迅先生在上海吃到伦教糕后,一时间也为之倾倒。


奶?必须得水牛奶啊!


广式甜品早已享誉全国,经久不衰。而当“网红”这个名词尚未出现时,一百多年前顺德人发明的双皮奶,已经隐隐有了“网红美食”的潜质。

 

▲ 进了顺德的甜品店,就舍不得离开了。 摄影/柒哥


据说双皮奶的诞生,起源于清末时期顺德人的一次无心之举。当人们发现,本地富含乳脂水牛奶停止加热后,在与空气接触迅速冷却的过程中,会结成了一层厚厚的奶皮而将奶液翻滚把奶皮压下,等第二层奶皮浮现时,这一碗牛奶展现出香醇浓厚,让人迷醉。
 

▲ 随着双皮奶配料一同溢出的,还有口水。 摄影/柒哥


这种观察食物而得到的灵感,被顺德人转化为一套严密的工艺:加热、冷却、去奶留皮、奶液打入蛋清、加入白糖、倒回碗中奶皮上浮……每一步的时机、温度、用量,都随着奶的状态变化,依靠一代代顺德人累积经验,传承下来,并凭借其弹嫩的口感与浓郁的风味征服大江南北,受到无数人的追捧。
 
另一味姜撞奶,在滋味独特之外,还附带了祛寒的功效。这种甜品的精髓全在一个“撞”字,将新鲜水牛奶煮沸后,控温在60度左右,高、快、稳地将之倾倒入装了姜汁的碗中,一瞬间的激情碰撞,决定了牛奶鲜甜姜汁辛辣的融合,使得温和与刺激并存其中。

 

▲ 姜撞奶 图/视觉中国


除了甜品,水牛奶入菜在顺德也颇为常见。奶滚粥,在被肉类盘踞的生滚粥中别具一格,鲜奶与米浆“水乳交融”,上下一白,加深了粥丝滑柔顺的口感,并在热气氤氲中增添了一分奶香。佐以横切成块的“油炸鬼”(油条),是顺德人美好一天的打开方式。

 

▲ 生滚粥,必须配上“油炸鬼”才完美 图/视觉中国


炒牛奶则对厨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牛奶混合蛋清与适量生粉,下锅须不断搅拌,一方面要控制火候温度,增一分则易焦糊,减一分则难成型;另一方面得长时间旋转,一铲一推,约略九次才炒成半凝固状态,看着像一堆松垮的土豆泥。佐以蟹子、虾仁和榄仁等配料,入口缠绵馥郁,回味无穷。
 

▲ 炒牛奶。 摄影/梁文生


顺德能成为粤菜的重要发源地,成为享誉天下的“美食之乡”,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天时,自古以来就发展的蚕业,使得顺德人在商贸上占据先手,富庶的生活使得他们早早开始追求精致的饮食。

 

▲ 顺德人在晒当地特有的桑蚕丝织品——香云纱 图/视觉中国


地利,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心一带,密布的水网、肥沃的良田,物产之丰使得顺德人在美食烹饪上有着先天的优势。

 

第十三届亚洲龙舟锦标赛暨2018佛山(顺德)快乐龙舟文化节在顺德大良桂畔湖举行 图/视觉中国


人和,顺德是著名的侨乡,大量顺德人走出国门,散布到天涯海角,成家立业。身处异乡才知思乡之苦,对于最能代表乡愁的饮食口味,最是思慕,因而也最知晓“家乡的味道”有多可贵。
 

因而顺德人,不论走到哪,都有一张对菜肴挑剔的嘴,也有一颗对饮食虔诚的心。



- END - 

文丨叶吟啸
封图 | 视觉中国


📖

参考资料

《寻味顺德》央视网



 点击下方图片,跟风物君一起吃香喝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