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6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们在抢火车票,他们备好了酒和肉

2015-11-27 田薇 地道风物

本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图書(cngbook360)”,已获授权。




山高水远,你来,我等。

等到了,我们一起围炉而坐,

吃吃山货,听火塘子里的柴火噼里啪啦的响。

外面风大雨大,但我们知道马上就要过年了,

会有更多的离客归来,

这小小山房会被更多的嘴巴填满,

吃喝说话,全是人间气,

寂寥了许久的山,也会温润很多。



远行的人看不到,听不到,也尝不到,但家人总有办法让他们吃到山野四季的美。


山里的好吃食大都生长在春天里,春笋、椿香、野蕨菜……甚至连野鸟,也是春天里的肉质更嫩滑些。春发万物,山里的精华藏了一整个秋冬,在春天里释放得淋漓尽致。但这些美,很多远行的人看不到,听不到,也尝不到,这些美好也不会等到年夜饭时才重新盛开。

但山民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好像在和山“打商量”——“这年夜饭可重要了,你把时间停一停呗?”于是,在长久的生活中,封存时间的技法渐渐被人们掌握:腌制、风干、发酵……让春天的味道穿越夏秋,直抵深冬,最后变着花样,入盘入杯,端上年夜饭的桌。这是山民生存的质朴哲学,莽莽大山,总有办法让远行的人吃到山野四季的美。





年少时味蕾接触的味道,几乎决定了一生对食物的审美。


关于穿越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多,但一个现代人在初穿越的时候都很难适应“那边”的食物。《回到未来》里,20世纪的男主角走进19世纪的西部牛仔小酒吧,还是习惯性地冲服务员喊:“来一杯可口可乐。”


时间和空间也许都可以穿越,但它们留在你身上的印记却总是如影随形。食物也是一样,年少时味蕾接触的味道,几乎决定了一生对食物的审美。


在长沙生活了近15年的吕寒,越发怀念起湘西老家的腊肉。“你不晓得哦,那腊肉一片片切开,薄得透光,用自家做的干辣子一炒,喷香的!”每当在饭桌上吃到标记着“湘西腊肉”的菜,她总是皱眉,似乎吃到了赝品。胃和嘴的记忆告诉她,真正的湘西腊肉不是这样的。她决定溯源觅食。通过老同学的推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才在湘西古丈县南山村找到了一户田姓人家。


吕寒和老公选出其中最好的肉,付了钱,与田家的妇女们一起为新鲜肉抹盐、辣椒、花椒等配料。完全浸透后,男人们用棕叶穿过长条的肉块,竖着挂在堂屋火塘上,塘里放着些干燥的瓜壳、橘皮等,卧堆生烟。青烟袅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梁上的腊肉正经历着微妙的变化,白色的肉慢慢变得透明,最终有了琥珀般的光泽。像人,一颗实心,经人间烟火熏陶,几番岁月,终得世事通达。


当年,吕寒家的年夜饭终于有了湘西人必不可少的腊肉,还有跟腊肉一起制作的“灌肠粑粑”,这种把糯米和着猪血灌进猪大肠煮熟的食物,最得孩童喜爱,用筷子穿起来,可以拿着满堂跑,饿了就吃一大口,满满都是幸福。



虽远,必来


山区多雨雪,夜雨夜雪尤其,冬夜十分适合围炉听雨赏雪,那是人间的至暖之一。还有一种暖,是在围炉之上架个火锅,炉火正旺,锅正沸腾,酒已温好,食材的香味充满了屋子,暖烘烘热腾腾的房子里,一群人不急着动筷子,更不急着举杯,他们知道,外面的风雪里,还有自己的亲人在赶路,朝着这间屋子的光亮而来。


吱呀一声,门开了,来者风尘仆仆,眼睛光亮,从怀里拿出自己带来的礼物,有时候甚至是家里新收的萝卜,还带着泥土,急急削了皮,切块,放进那已经煮好的火锅,咕嘟嘟炖着,酒过三巡,味道刚好。


张家界的“三下锅”,就颇有这种风味。将现有的食材一锅炖了,让食物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反而有种奇特的味觉体验,尤其适合下饭。也许,在久远的岁月里,山民们将其变成了分享的一种,各自带着各自的食材,入水熬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像在岁月里,你搀扶着我,我搀扶着你,一起走下去。


而年夜饭上的火锅,注定要更丰盛。而家里的小孩,往往能得到那其中的最精华,家里的长辈,连吃个火锅,都不忘把最好的给孩子。长大远走的孩子,大概也会在午夜梦回,想起当年那顿热腾腾的火锅。也许,多年后的他或她,也会不顾风雪,远赴家宴。





中国人的字典里,当“远”碰上了“年”,就再没有“远”这回事了。那顿除夕的年夜饭,是中国人关于家的所有想象的具象化。我们像奔赴理想一样,奔赴那张热腾腾的饭桌,虽远,必来。


天涯海角,只为此时,此刻,与此人,共此“食”。




选自地道风物Mook《舌尖上的新年》

书与同名电影,即将于新年献上饕餮盛宴。


祝抢票顺利!


♥ END ♥



本文版权归地道风物(didaofengwu)所有,请勿擅自转载,若转载请微信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