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的豪赌:虚拟现实起死回生,就靠这本网游小说?(上)
最近呢,在HTC Vive相关的各种大大小小展会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个名字:
《玩家一号(Ready Player One)》。
“《玩家一号》展示了虚拟现实令人耳目一新的本质,引出未来可能且将要实现的无穷潜能;以这本小说为蓝本创作的电影正在拍摄制作,导演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预计将于2018年3月上映。”
无论是展会现场的发言,还是网上转载的新闻,我们能够看到的介绍不外乎就是上面这些内容;然而,如果我们沿着被勾起的好奇心顺藤摸瓜继续看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自相矛盾的各种信息搅得头晕目眩:
——这个故事的主角貌似叫做韦德·沃兹,这家伙到底是男是女?
——这个故事的背景貌似发生在能源危机爆发的近未来,全人类沉迷在一部名叫《绿洲(OASIS)》的VR MMORPG当中,主角的任务似乎是深入这款游戏去破解谜团?
——另有一说,这个故事的终极目标是寻找《绿洲》创始人、传奇游戏开发者詹姆斯·哈利迪的遗产,线索就隐藏在《绿洲》这部虚拟现实网游当中——为什么说这个“能者先到先得”的遗嘱引发了“新的灾难”?
——还有一说,据说最初这部电影计划交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来导演,结果最后敲定的人选却变成了经验老道但毕竟不再年轻的斯皮尔伯格老爷子,对于整部电影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恰好相反?
——以及最后一说,“这本书的情节单调苍白,除了情怀之外一无是处,不建议任何人在它上面浪费时间”,外加——“诺兰没有接拍真是皆大欢喜”。
倘若你愿意在搜索引擎的新闻列表里花上几分钟时间,那么前三条内容应该很快就能落入眼底;倘若你愿意再到豆瓣等逼格高雅之地检索一番,那么后两条内容进入印象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由此一来,我相信绝大多数没打定主意要不要期待电影的朋友都会顾虑重重:
《玩家一号》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作品?斯皮尔伯格到底是不是最合适的改编电影执导人选?成片到底值不值得我们予以期待?
很简单。
除了“自己去看”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实践派答案之外,最方便的途径无疑是去问那些真正熟读过《玩家一号》并对相关背景知识知根知底的阅读者——作为一名从2013年开始初次看过这个故事便深以为然、曾购买过不下三种小说版本的《玩家一号》爱好者,我可以很负责地说一句:
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这部作品,看我今天的文章准没错。
《玩家一号》到底是本什么书?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本小说的作者:
恩斯特·克莱恩(1971~),美国作家、编剧、诗人。年轻时痴迷于多种流行文化,1996年因撰写《跨越八次元空间大冒险》的续集剧本而在网络上一举成名。2008年,他创作的剧本Thundercade被湖景影业公司相中,剧本讲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宅男和他的朋友们获得世界最知名游戏竞赛冠军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成为了本书(玩家1号)的雏形。他的第二部小说《无敌舰队》将于2014年出版,而其电影版权则已经被环球影业购得。
以上简介照搬自豆瓣《玩家一号》小说介绍页面。倘若这些文字还不足以说明结论,无妨,让我们再来瞧瞧这位克莱恩大佬的真容:
好了,是时候放出初步结论了:
1.暂且不提阿西莫夫海因莱因还有克拉克这种老牌科幻巨头,即便是和威廉·吉布森、弗诺·文奇乃至尼尔·斯蒂文森这些我们印象中的“年青一代”科幻作家相比,恩斯特·克莱恩也要年轻得多——就某种意义来说,斯科特·林奇基本上算是他的同辈。
正因如此,一方面,相对薄弱的创作经验让他很难设计出复杂精巧程度能与众多前辈比肩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在创作者本职技能“见多识广”的影响下,恩斯特·克莱恩自然会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与广博的见闻认识,并且和众多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乃至上半叶的老一代科幻作者不同,他所熟知的很多东西对于如今的70后乃至80后来说都不陌生——在我看来,这种当代读者“耳熟能详”乃至“亲身经历”的内容元素,正是《玩家一号》成功的最大原因。
2.仔细观察一下上面那张照片,重点放在恩斯特·克莱恩的装束以及倚靠的那辆怪模怪样的老爷车上,如果你的“20世纪经典电影鉴赏”以及“20世纪经典摇滚聆听”技能条足够长的话,你会从这张图中发掘出数量远超第一印象的额外内容——事实上,上面这张照片就是《玩家一号》这本小说的缩影:
你对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文化了解得越多,你能从这本小说当中收获的乐趣就越丰富;反之,如果你对那个时代一无所知,那么你能从这本小说中得到的乐趣自然也是寥寥无几。
——这下你知道豆瓣用户为什么对小说版的《玩家一号》评价不高了吧。
OK,看过作者简介,接下来让我们瞧瞧小说本身:
事实上,目前中文网络流传的各种关于《玩家一号》的简述,大部分都算是正确的——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介绍要么是管窥一豹的断章取义,要么就是在关键位置上捅了篓子。作为一点拨乱反正的尝试,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玩家一号》小说版简介,看这个就够了:
时值2044年,在那个耗尽了绝大多数石油资源并且核聚变等新能源尚未实用化的未来,全球规模的能源危机终于降临了;仿佛在一夜之间,全球经济就走向了崩溃,为了果腹而打劫食品店的奇异景致再次出现在街头,不过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不同,这次既没有胡佛这种替罪羊来背锅,也不存在罗斯福新政这种看似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眼看现实一天比一天黯淡且前景丝毫看不到好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逃避现实在白日梦中寻找美好的人生——《绿洲(OASIS)》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和历史上绝大多数经典游戏不同,《绿洲》是一款专为VR系统设计的MMO RPG,在头戴式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的辅助下,呈现在玩家面前的不再是隔岸观景的遥望,而是身临其境的美梦。
这张图上的IOI(Innovative Online Industries,创新网络公司)是原作中最大的反派集团
《绿洲》的魅力是如此出众,加之近乎完全免费,甫一推出就受到全世界饱受能源匮乏之苦的观众热烈欢迎;再考虑到这款游戏拥有近乎无所不能的自由度,从狂热玩家到普通大众,所有人都能从《绿洲》中找到乐趣和生存意义,在极短的时间内,这部游戏就几乎就成为了互联网的化身,一举将VR升级成为生活必需品,并为这款游戏背后的公司和创作者赢取了极为可观的财富——除了作为文明载体的人类社会完全看不到希望之外,所有的一切都很完美。
然而好景不长,伴随着《绿洲》的创作者的突然去世,这种形似安乐死的稳态被彻底打破了:作为一头史诗级别的死宅,《绿洲》的创作者詹姆斯·哈利迪不仅终生未婚没有留下任何继承人,性格古怪偏执的他为了处理那笔数量惊人的遗产——《绿洲》的所有盈利以及游戏本身——而设计了一个近乎异想天开的计划:
他让所有的《绿洲》用户——不包括开发运营的相关人员——陪他玩一个解谜游戏。
这个游戏包含一连串谜题,皆包含詹姆斯·哈利迪所钟爱的20世纪80年代(当然,也包含部分时间更早的内容)流行文化元素,由三把钥匙和三扇门组成。解开所有谜面,找到所有钥匙,挖出所有的门,用正确方式开启并解决所有的谜题,最先完成所有挑战的玩家,将成为《绿洲》的继承人。就是这么简单。
而我们的主角,韦德·欧文·沃兹(Wade Owen Watts,顺带一提,这位确实是个爷们,不过原作中确实有个表面印象与实际性别截然相反的角色),就是这成千上万的《绿洲》继承权寻宝人之一。那么,作为并非天赋异禀又无强大靠山唯有对《绿洲》怀有一腔真爱的玩家——或者说直白一点吧,一个生活在21世纪中期但沉迷于20世纪80年代文化潮流的VR宅男——他有机会取得成功吗?
——见鬼,一不留神又写了这么多。也罢,关于《玩家一号》的话题还有很多,我们明天继续。
(未完持续)
插播一个福利:
2017虚幻引擎技术开放日,
原价980人民币的门票,
免费派送!
猛击下一行字可见详情:
近期更多精彩刺激VR内容小荐:
(老铁,直接戳,别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