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TC的豪赌:虚拟现实起死回生,就靠这本网游小说?(下)

2017-04-15 87870 87870虚拟现实



  “如何用一个关键词准确形容《玩家一号》?”


  如果你在Reddit或者其他《Ready Player One》同好聚集的留言板上提出这个问题,那么得到的答复不外乎就是“Nerd”“Otaku”“Fanboy”乃至“Geek”外加一大堆上不得台面的缩写形容词;不过,倘若让我从中文翻译版读者的角度出发来做出回答,我相信,最合适的关键词应当是它:


  接地气。


  保守估计,至少九成五以上没看过小说原作的朋友都看不懂这个Tag;不过要想解释也很简单,且看——


  在《玩家一号》故事刚刚展开的早期阶段,机缘巧合之下,我们的主角韦德·沃兹发现了哈利迪留下的第一把钥匙的相关线索;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个一文不值的家伙急不可耐地执行了一套我们耳熟能详的行动,猜猜是什么?



  接下来我疯狂地浏览各种盗版软件网站,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款破解版的高端绿洲地图辨认插件。用子弹风暴把它下载到本地后,我花了好几分钟才闹明白应该怎么用它来扫描整个卢德斯的表面,并找出我的目标——那座恐怖之墓。


  以上即为中文引进版《玩家一号》(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翻译者刘宇韬)的段落原文。我至今依然记得,在四年前第一次读到这个桥段时,情不自禁发出的笑声整整引来了13号线半截车厢的目光——当然,我并不认为克莱恩是在刻意鼓吹“盗版无罪,破解有理”的歪理,只需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便不难理解:在穷困潦倒依靠政府救济勉强度日的穷学生眼中,“版权”这个概念到底是不是不可侵犯的神圣概念?抛开冠冕堂皇的场面话不提,我相信大多数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答案。


  诸如此类只需拥有最基本的网络常识,即便来自截然不同的国家依旧可以轻松解读的内容细节,在《玩家一号》当中可谓不胜枚举——例如说,在追寻宝藏的过程中,韦德·沃兹结识了好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位的中文版译名是阿尔忒密丝,猜猜看,这个名字在英文版中怎么拼?


  倘若没有看过原文版,凭直觉想要一次写对那可真不容易——毕竟,现实中Art3mis这种构词法可不多见,是吧。



  当然,如果《玩家一号》具备的仅仅是这些卖弄小聪明的只言片语,那么这本小书势必不会取得如今的关注度——我明白,诸位肯定已经在上篇中看够了“80年代流行文化”这个关键字;不过我同时也相信,如果不去读原文的话,诸位压根想象不到恩斯特·克莱恩这个偏执狂究竟塞往故事里塞了多少这种段子噱头,来瞧瞧这个吧:


  他放低杂志,向前倾了倾身,“哈利迪绝对不喜欢《鹰狼传奇》。”


  “证据呢?”我问。


  “因为他是有品位的男人。”


  “那你倒是给我解释解释他在光碟机和录像机里留着《鹰狼传奇》的理由啊。”《安诺拉年鉴》列出了哈利迪收集的所有电影。我们的脑海里都有这份清单。


  “他可是个富翁!他有上百万部电影,大部分都没看过!他还有《天降神兵》和《国王与怪兽》呢,那俩玩意儿他会去看吗?很明显他不把它们当回事的,傻帽。”


  “聪明人呦,你的话可站不住脚。”我回答,“怎么说《鹰狼传奇》也是八十年代的经典。”


  “你那才是扯淡吧!哪里经典了?那些剑一看就知道是锡纸包的。合成的音效更是狗屎。艾伦·帕森斯都弄出了些什么垃圾啊!一边爬去吧!《远方》是垃圾,《高地人2》更是垃圾中的垃圾。”


  “嘿!”我装出要拿手柄砸他脸的架势,“少血口喷人!光《鹰狼传奇》的演员阵容已经炸天了!罗伊·巴蒂!福瑞斯·比勒!还有在《战争游戏》里演法尔肯教授的那个家伙!我想起他的名字了!约翰·伍德!这是他和马修·布罗德里克的第二次合作!”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低潮,只是他们刚好凑一块了。”他满脸贱笑。一谈到老电影,我们就会喋喋不休。这引起了房间里其他猎手的注意,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到了我们周围。这些人喜欢听我们争论,我们的对话向来很欢乐。


  “你这个榆木脑袋!”我叫道,“《鹰狼传奇》的导演是他妈的理查德·唐纳!他还拍了《七宝奇谋》和《超人》!你说他垃圾?”


  “就算是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我也不关心。那超恶心的剑与魔法场面,特效做得比它还烂的类型电影我只能想到……他妈的《游侠传奇》。我认为喜欢《鹰狼传奇》的人大概会让农业部去颁发奥斯卡奖。”



  别误会,以上仅仅是《玩家一号》司空见惯的日常段落之一,“80年代流行文化”在这本小说当中占据着何种地位,相信大家应该有了初步认识;至于“总量”这个问题,据我不完全统计,如果从现在开始,从头到尾把小说版《玩家一号》当中的相关文化梗逐一摘抄出来,每周挑选其一撰写一篇长度与这篇文章相仿的日志,那么这个连载可以毫不费力地持续到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版《玩家一号》上映的那一天——这完全不是开玩笑,我自己就曾经雄心万丈地尝试过这个计划,还好没有不自量力地实际执行太久……



  顺带一提,诸位这下应该理解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担当这部电影的导演到底合适不合适了吧——说到底,《玩家一号》既是现如今三十而立的一代观众自High的保留地,也是老一代电影导演、游戏开发者和音乐创作人回顾昔日辉煌的冥想盆。至于克里斯多夫·诺兰,没人会否认这位担当导演的水准,但作为一位与恩斯特·克莱恩年龄相差无几、出道于20世纪90年代的导演去拍摄这么一部“追忆逝水年华”的片子……你们确定这不是种近乎“未老先衰”的侮辱吗?


  以80年代的流行文化为血肉,再以互联网这个我们都不陌生的概念作为骨骼,共同撑起“虚拟现实”这幅皮囊——这,就是《玩家一号》的核心内容与主旨所在。说到这里,我相信所有思维敏捷的朋友都能马上意识到结论:这不就是HTC对这部作品寄予厚望的最直接理由吗?


  如今,虚拟现实行业最需要的是什么?

  内容内容,毋庸置疑就是内容

  那么,究竟何谓“内容”?


  创作一波又一波无穷无尽的僵尸大潮,再丢给用户一把枪,让他们扫射个20分钟就罢手——这种东西也能被称作“内容”吗?明眼人心里都有数。



  内容不是徒有其表,不是三分钟热度,不是过把瘾就死;内容应当能让人流连忘返,让人难以自拔,让人心甘情愿地沉湎其间——这就是《玩家一号》的内容主旨与当前流行的所谓VR“内容”最大的区别所在:《绿洲》固然是建立在当前VR设备难以企及的硬件基础上,但除此之外,这款VR MMO最大的魅力依旧是极端丰富且多元化的流行文化元素——即便只是单纯地登入,不去追求人物等级和经验值等数字,绝大多数人依旧可以从这个触手可及的虚拟梦境中找到自己中意的乐趣,这就是“有文化”和“没文化”的最直接区别。对比一下目前体验时间以分钟乃至以秒为单位的所谓VR“内容”,差距一目了然,不是吗?


  幸运的是,尽管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完善程度不可与《绿洲》同日而语,但目前市面上确实存在先行一步把握了“VR内容”核心卖点,进而让游戏时间与重复体验价值大大提升的成功范例,并且数量还在不断提升——好了,考虑到这篇文章的篇幅已经实在太长,关于“VR内容体验价值”的实例话题,我们不妨留到下次,待到《玩家一号》电影版的消息进一步披露后再来分析,下次见。





插播一个福利:


2017虚幻引擎技术开放日,

原价980人民币的门票,

免费派送!


猛击下一行字可见详情:


时间到,福利到!千元好礼开始派送啦!



近期更多精彩刺激VR内容小荐:

(老铁,直接戳,别客气)


《2016中国虚拟现实白皮书》

87870主办“VR+产业生态联盟大会

荣耀V9上市,VR手机下半场怎么玩?

“扫一扫”暗藏杀机   二维码众多乱象你造吗?

接连倒闭 Oculus投资人谈VR初创如何在2017年幸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