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 | 谭楷:大熊猫文化一定是人性的文化

何建 看熊猫 2023-06-30



大熊猫蕴含独有的科学、美学、文化、生态价值,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一个善字,大熊猫文化是一种真善美的综合体。

 

2018年8月22日下午2点,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活动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汇堂举行。被誉为我国“熊猫教父”的胡锦矗,著名作家阿来,著名作家、诗人徐刚,大熊猫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孙前、《看熊猫》杂志特邀主编谭楷等齐聚一堂,给大家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碰撞,进一步挖掘了大熊猫文化的深刻内涵,并讲述了人与自然的情怀。其间,谭楷就《我是大熊猫》《大震在熊猫之乡》创作心得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在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活动开始前,谭楷接受了“第一读者”的独家专访。

 

【结缘】

被大熊猫忧郁的眼神所打动


谭楷精通于大熊猫历史研究及大熊猫绘画,致力于用文字将大熊猫与人的故事相结合。他的《熊猫的故事》《大震在熊猫之乡》等文学作品先后被翻译成日、英、西班牙等文字,走出国门,成为了大熊猫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优秀桥梁。



谈及与大熊猫的结缘,谭楷感叹道:“大熊猫那疲惫而忧郁的眼神,是最打动我的。”


20世纪80年代,谭楷曾近距离观察大熊猫10多个小时,大熊猫的每一个细小动作他都记录了下来。在观察期间,谭楷便被大熊猫忧郁的眼神所打动。


“大熊猫是一个古老的物种,化石数据显示,其距今可能有800万年的演化历史,而与其同期分布的剑齿象、巨貘等物种均已灭绝。但大熊猫却生存了下来,被誉为‘活化石’。你想,这800万年的进化过程该是有多辛苦啊。你看,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失去了嗜肉的基因,99%的食物变成了竹子。其次,我认为大熊猫妈妈是世界上所有哺乳动物当中最辛苦的。大熊猫幼崽出生时通体粉红,外观只有老鼠大小,是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最轻的为51克,最重的为225克。生下幼崽后,大熊猫妈妈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是不吃不喝,就把自己的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而且因为大熊猫幼崽几乎都是无毛的,所以大熊猫妈妈还需要不停地用舌头舔幼崽,这样才能保持幼崽37摄氏度的体温。给幼崽喂奶时,大熊猫也会不停地打瞌睡,当它醒过来后,就继续喂奶。大熊猫的这些细节,我看在眼里,都为之感动。”



【解读】

大熊猫完全符合人类的美学思维


就这次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活动,谭楷表示:“多年来,大熊猫架起了国际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纽带,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善、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在8月21日跟我交流时谈到,我们国家对大熊猫保护投入的资金虽然很大,但收到的生态效益却至少是十倍以上。大熊猫保护栖息地对自然环境、空气质量以及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都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所以我觉得举行这样一个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将以大熊猫为标志的四川自然生态文化展现了出来,而且也有利于大熊猫的研究和大熊猫文化的推广。”


时至今日,大熊猫已不仅仅是保护的问题,它还发展成为了一个文化话题。大熊猫为何这么受欢迎?


对此,谭楷认为,从美学角度来说,大熊猫是戳中了全人类的穴位。“人类在美学方面是统一的,而大熊猫就是这高度统一的标志性动物。首先,大熊猫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萌’成为了大熊猫的一个代名词,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大熊猫最直观的印象,也完全符合人类的美学思维。另外,大熊猫的行为迟缓,不凶猛,以素食为主,就给人一种非常和平宁静的感觉。所以,大熊猫也被称为‘和平使者’。有一次,我陪同好莱坞金牌编剧尼尔·盖曼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当时在抱了一只大熊猫之后,尼尔·盖曼就说了一句话:我获得奥斯卡奖都没这种感觉。”



【观点】

保护和交流是相辅相成的


45年前,四川真正意义上启动了大熊猫保护及科研工作。45年来,随着保护成果愈发丰富,大熊猫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开始强势走出四川、走出国门,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数据统计显示,无论是栖息地面积还是种群数量,四川大熊猫占总量比例都超过70%,是当之无愧的“熊猫故乡”。而继卧龙之后,46个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在四川陆续建立,总面积达100.3万公顷。这在谭楷看来,正是四川有力有效的保护与科研,让大熊猫的种群得以延续扩大。而这,也是大熊猫吸引无数粉丝、促进四川对外交流的基础。“没有大熊猫的保护,就没有文化交流传播;没有交流传播,大熊猫的保护也不可能做得很好。所以,这二者是相辅相成。”


“我们对大熊猫的保护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就地保护,另一部分是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就是划出保护区,像卧龙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等。而像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等,就属于迁地保护。在做这些大熊猫保护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对外交流,因为要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和科研。”谭楷说,“中国大熊猫去年圈养数量为518只,截至目前,还有58只大熊猫在国外的23个动物园,这些都是中国大熊猫研究和保护所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哪里来的?就是因为我们开放,我们对外交流。”


采访最后,谭楷还阐释了他心中的大熊猫文化:“大熊猫文化一定是人性的文化。大熊猫蕴含独有的科学、美学、文化、生态价值,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一个善字,大熊猫文化是一种真善美的综合体。”(何建/文 图据@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号外~号外~

《看熊猫》杂志新鲜出炉啦~


《看熊猫》是一本以大熊猫命名的杂志。里面有萌萌的大熊猫,也有关于熊猫的科普知识,是一本图文并茂、生动活泼,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杂志。



订阅方式:长按识别上图中的二维码或者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选择购买。




 专访 | “大熊猫摄影师”周孟棋: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看熊猫》杂志亮相“首届大熊猫国际文化周”

 滚滚征文 | 书写你与国宝大熊猫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