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科普 | 今天我们要曝光熊猫团子的那些“小秘密”
熊猫天生就是卖萌的高手
有着萌萌哒的外表
让人觉得可爱到犯规
先分享一组熊猫卖萌的图图
小伙伴们可不要被萌出血哦~
除了卖萌,大熊猫身上可还有很多“秘密”呢,今天小编就梳理了几条你可能还不知道的“大熊猫秘密”。
吃素的熊?
其实,大熊猫最应该叫做“猫熊”,如果从亲缘关系上来讲的话,它可能和黑熊更接近一些。但是它跟黑熊在进化过程之中,在600多万年前就分道扬镳了。
从分类学上讲,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动物。它的那些“表亲”,不管是北极熊、熊、懒熊 、眼镜熊,还是马来熊,都或多或少经常开点荤,按理说大熊猫也应该能吃肉的,可是大家知道,大熊猫现在吃素。在野外环境里,大熊猫的食物99%是竹茎、竹枝和竹叶,也会吃其他部分植物与动物;在人工饲养环境里,大熊猫还能取食蜂蜜、鸟蛋、山芋、灌木叶、柑橘、香蕉等。大熊猫为什么吃素?数千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大熊猫专家魏辅文研究员的课题组发现,即使作为“素食主义者”,大熊猫也没有一般食草动物细长的肠道和复杂的胃或发达的盲肠,它的消化道粗短而又简单。此外,在大熊猫的基因序列于2009年公布之后,他们还发现大熊猫消化道内缺乏一些帮助食草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这更让科研人员非常困惑,缺乏这些必要条件的大熊猫是如何消化竹子的呢?魏辅文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大熊猫的消化道内确实含有微生物,而且和一些食草动物体内的微生物非常类似。不过尽管如此,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素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或者是简单的解释。
独居的吃货?
大熊猫以各种竹子为主食,但由于它的整个生态进化过程没有完成,肠道很短,吸收能力很弱,加上竹子的营养又低,大熊猫每天会花将近14个小时在野生环境下去觅食,也就是说它一大半的时间都花在觅食方面,而且它的食物量也很大,每天会采食大概30公斤-60公斤的竹子,但是利用率不咋地,大熊猫的粪便里有大量的竹子根本就没有被消化,甚至可以看到很多竹棍在里头。
作为熊科动物,大熊猫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不会像熊那样冬眠,它一年四季都在找饭吃,所以,大熊猫是货真价实的“吃货”。
冬季,大熊猫通常从高海拔迁移到中低海拔区域,低海拔地区气温相对较高,竹子等食物相对充足。
此外,除了在交配季节雌体和雄体会互相寻找以外,大熊猫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单独生存的,它的个体和个体之间是回避不见面的。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大熊猫在其绝大部分生活里,单独生活在各自的巢域中。一般雄性大熊猫的巢域在3-15平方公里,而雌性的相对小些,在3-7平方公里。在交配季节,雄性大熊猫会聚集在一起,通过争斗,胜利者可与雌性大熊猫进行交配。交配完成后,各自离开,单独生活。大熊猫幼崽也在一岁半到两岁半左右时离开母亲单独生活。
“性冷淡”,繁殖困难?
除了迁徙规律,大熊猫的繁殖时间也和竹子的生长节律有关。春心荡漾的3至5月,是熊猫的交配季节,虽然雌性只有两三天的发情期,雄性丁丁短,但并不妨碍熊猫在野外的旺盛性欲和繁衍。雌性在短暂的发情期内可以与多个雄性交配,雄性则各处寻找发情的雌性,只要打得过其他竞争者,就可以四处播种。
熊猫4~5岁性成熟,只要没有在抚养幼崽,所有个体都会参与繁殖,拦也拦不住。交配结束,就回到各自独来独往的生活,互不干涉,更不会一起抚养下一代。这种多雌多雄的性开放交配方式,可一点都不“性冷淡”。
熊猫每两三年繁殖一次,每次1~2胎,会选择抚养较强壮的宝宝长大,成活率高达60%~90%。这样的繁殖率在高等动物里一点也不差。
熊猫的产仔日期距离交配将近半年,但它们的卵子受精后处于休眠状态,一直漂浮在子宫里,直到满足特定条件,才会落到子宫壁上开始发育。这是熊类的延迟着床。对于熊猫来说,宫内发育时间不足2个月,因此生下的幼崽只有1/3听可乐那么重。有研究者怀疑,受精卵着床的条件是母亲从采食竹笋转向采食富含钙多的竹叶。
出生后的仔仔会像跟屁虫一样粘着妈妈要奶吃,直到9个月大开始吃竹子。这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四五月,富含蛋白质的鲜嫩竹笋蹭蹭蹭冒出来。这样的繁殖周期恰好可以让下一代赶上最好的时节。能繁衍至今的个体,当然是能够充分利用食物生长周期的。
大熊猫家族顶多“三世同堂”
在饲养情况下,大熊猫可以超过30岁,在野外,大熊猫一般能活到20多岁。大熊猫要到6-8岁才开始繁殖,当妈妈后还要带幼崽一到两年,所以,乐观估计,在野外环境下要大约3年才能再繁殖一胎。况且,雌性大熊猫的发情期非常短暂,12-25天,但高潮期平均只有3天。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这个雌性熊猫不能邂逅她的“王子”,她可能就失去了这一年的繁殖机会。就算一切都顺利,如果从8岁开始繁殖来推算一只大熊猫妈妈要在16岁才能当上“姥姥”。也就是说,在野外,一只大熊猫顶多能撑到“三世同堂”,确切地说,是“三世同活”。而同一只大熊猫只能繁殖4-5胎。按动物界的规律来说,这个物种的繁殖率是很低的。
发育不全的早产儿?
新出生的大熊猫幼崽很小,体重仅140克左右,只有母亲的1/933。在哺乳动物中,除有袋类动物外,再没有其他动物像大熊猫母子这样体重和大小相差如此悬殊。人们一般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胚胎延迟着床有关。延迟着床是指在早期胚胎形成后,早期胚胎并不立即着床,而在子宫内漂浮游离较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早期胚胎停止发育,当身体内某种机制启动以后,游离的胚胎开始在子宫内着床,并开始生长分化形成胎儿。一般认为,大熊猫幼崽属于典型的晚成型种类,即“发育不全的早产儿”。在哺乳动物中,熊科动物幼兽的初生体重相对于母体体重已经过小,而大熊猫将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
大熊猫妈妈会遗弃幼崽?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只雌性大熊猫生产两个幼崽,这个母亲继续饲养其中的一个,另外一个会遗弃。在饲养情况下,一些雌性大熊猫没有能力照料她们的所有幼崽,被遗弃的幼崽通常给予人工喂养。不过有的时候,人们也会误会大熊猫妈妈。研究发现,当大熊猫幼崽两个月大时,雌性大熊猫有时会离开幼崽超过48小时,出去觅食。
虽然人工饲养环境下生育“双胞胎”已不足为奇,但双胞胎大熊猫在野外同时存活是很罕见的。专家认为,这并不是说野外的双胞胎率比人工环境下低,而是因为初生的熊猫幼崽吃奶不方便,吃奶的时候需要大熊猫妈妈拿前足去辅助它,如果是两只大熊猫幼崽的话,喂奶过程很难同时实现。虽然有人曾经记录了野外两只双胞胎大熊猫幼崽都存活的情况,但是这样的几率非常低。
大熊猫走到“进化的尽头”了吗?
有些人看到饲养条件下大熊猫繁殖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大熊猫在遗传和生殖上存在问题,其进化走到了历史的尽头。据最近研究发现,大熊猫并没有走到进化的历史尽头,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大熊猫能够很好而成功地适应着它们的环境。它们之所以面临威胁,其原因就是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森林破坏和栖息地破碎化,而不是它们自身基因存在任何问题。
号外~号外~
《看熊猫》杂志新鲜出炉啦~
《看熊猫》是一本以大熊猫命名的杂志。里面有萌萌的大熊猫,也有关于熊猫的科普知识,是一本图文并茂、生动活泼,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杂志。
订阅方式:长按识别上图中的二维码或者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选择购买。
来源:中国林业新闻网、《中国绿色时报》、果壳网
作者:潘春芳等
图片:网络
版权申明
如无特别说明,本号刊载的文章,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