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搜城栏目陪伴了看官们这么久,大家应该都知道小编是老海州的土著,所以从小就对身边的老字号谙熟于心。手指头借来用用,我给你数一数,离咱们比较近的,老新浦街的老店,有卖茶叶的生庆公、开方抓药的三和兴、卖油盐酱醋的馨祥、卖大肉馄饨的味芳楼,还有洗澡的第一池、大商场大华、照相技术杠杠的海燕、红梅……它们的经营范围囊括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起居,可谓是应有尽有。


(一)


       我知道,小编刚才数的这些,许多看官都能说得出来,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中的大部分还在,如今的民主路老街上都还有它们的身影,哪怕留下的只是建筑,那也是它们的一部分。

       然而,专家说就在过去的民主路老街上还有一些老店却早就失去了踪影,但曾经它们也繁华过,比如老后街的那些布庄。现在的孩子们有许多可能不知布庄为何物,因为电商盛行的今天,啥衣服都买得着,世界各国的衣服,只要你出得起钱,等得了时间,都可以买来穿上身。

       可是在建国前的老海州,想穿一件新衣服得从扯布开始。许多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前的港城人或许还记得,在新浦民主路的中段工人电影院身后有几家著名的布店,其中小编记得最清楚的是上海布庄,你问为什么?呃……因为他们家隔壁有家灌汤包店!



       据专家介绍,老海州地区布匹行业的起步相较于江南地区晚了许多。因为本地不是棉花的主要种植区,所以棉纺织品的供销主要依靠商人从上海、南通一带往北贩运。清朝末年,一些山东客商从江南地区大量批发成品布匹,然后再分散给单个商户售卖。那时候,他们通常没有固定的店铺,每个人背个大包袱,走街串巷叫卖,遇到有需求的主顾,便就地展开包袱,供买家挑选。

       专家说,咱港城真正意义上的布庄,是清末沈云沛创办的“甡茂永”土产行。据资料记载,甡茂永创办于光绪年间,起初由沈云沛召集九位好友集资创办。相传其店号中的“甡”字,十个笔画即分别代表十位股东。后来,沈云沛的官越做越大,其余九位股东为了巴结他,主动将各自的股份以贺礼的形式赠予沈云沛,因此到了民国年间,甡茂永便成为沈家的私产。专家介绍,所谓的“土产行”,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杂货铺,什么都卖,布匹自然也囊括在内。

       也是在民国年间,新浦老街又陆续开张了十余家布号,其中有几家生意相当兴隆,它们是梁志成的“源兴涌”、王祝三的“复和祥”、杨棣华的“益太祥”、张晋阶的“亿兴公”、宋继昌的“厚昌祥”。

       你知道吗,这些店铺的名号都是有名堂的,甚至有的还能看出店主的籍贯呢。专家说,当时在海州、赣榆一带做布匹生意的商人大多祖籍山东,其中来自潍县(今属潍坊市)的商户,其店号大多都带个“涌”字,求个“财如泉涌”,而祖籍山东周村(今属淄博市)的布号,其店名中多数都带个“祥”字。



       “周村布号用‘祥’字可是有典故的,清朝同治年间,山东周村人孟传珊在北京大栅栏开设瑞蚨祥布庄总号。要知道,当年能在皇城根儿开家买卖,那可是相当有实力的。因此,凡是周村籍的布匹商人,在各地开设布号时,总喜欢在店名中加一个“祥”字,似乎这么做能沾一点瑞蚨祥的祥瑞之气。”专家说,因此到了后来,这条不成文的规定竟然成了识别布号老板籍贯的通行暗号,这或许是当年出门在外经商的同乡们互相联络感情的一种纽带吧。


(二)


       说完了这些你们可能不知道的老布庄,咱再聊聊当年老新浦街最牛的那些商行吧,年纪够长的老人们都知道当时有最牛的“三大家”商行。它们分别是梁志成的“源兴涌”布庄、金耀山的“恒兴德”土产行以及王公屿的“恒盛”杂货庄。这“三大家”小编是真不知道,各位看官可知道?不知道咱就听专家讲讲。

       专家说,按着咱们之前说过的布庄名号暗藏的玄机来看,梁志成显然祖籍山东潍县。“他曾任东海县商会会长,其财力在当时的新浦街可想而知。” 这“源兴涌”可不是只在老新浦街有店,其实人家在山东郯城是开设有总号的。

       据悉,在创业之初,梁志成是在郯城马头镇以收购粮食起家的,仅数年光景,梁氏的资产就达万计。于是他便将投资的重心转向刚刚开埠的新浦,他当时的业务主要以批发大宗棉布绸缎为主,同时也从赣榆等地收购一些价格低廉的农副产品,从中盈利。

       同为“三大家”的“恒兴德”土产行东家金耀山是山东周村人。光绪年间,金耀山在周村以缫丝起家。至1928年前后,金耀山以“恒兴德”为名开设的缫丝工厂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丝织业龙头。后来“恒兴德”在各地广开分号,咱老新浦街的分号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家,它的分号甚至开到了天津与烟台。

       经过了初期的资金积累之后,“恒兴德”拓展了自己的业务,涉足了烟草以及土产杂货等行当,这些扩展的行当为当时“恒兴德”新浦分号提供了丰富的货源,当初这家全国连锁企业可是为老海州新浦人提供了众多生活必需品呢。



       三大家的第三家就是“恒盛”杂货庄,据说它的主人是王公玙。关于这位王公玙先生,很多港城人都听说过,不过大家知道的大部分是他在1928年从政以后的经历,这其中似乎根本没有从商经营杂货庄的经历。

       这是为什么呢?专家说,这事儿住在墟沟的王氏亲族曾经说过,其实“恒盛”杂货庄的实际创始人是王公玙的祖父王广生。1922年前后,王广生过世以后,其家族产业的经营权主要掌握在王公玙的五叔王同显手中,而当时年仅20岁的王公玙正在求学路上奋进。

       据史料记载,1922年,王公玙考入中国大学(1949年停办)英语系,1927年毕业后,王公玙利用其岳父丁荫东(江苏省立第十一中学首任校长)的社会关系,先后出任江苏丰县(今属徐州)、萧县(今属安徽宿州)、铜山等县县长。1935年任江苏第三区(今上海)、第七区(今淮安)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39年则出任了江苏省民政厅长。

       之所以把王公玙与“恒盛”东家划上等号,自然是为了挂靠上他在政界的关系。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当时的王公玙在江苏各地为官,其家族产业自然要仰仗他的各种公私关系,所以王公玙先生应该能算是“名誉东家”。



(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 供稿)



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轻松关注“连云港文保网”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