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3位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如何提升标书竞争力
评审人一
首先,谈一下我评审的情况。我评审的是生命科学学部某处的 10 份标书。所有申请人我均不认识,所有没有任何偏向性。涉及到科学院、省级农科院、985 高校、普通高校、211 高校几种类型单位。上面要求通过率 40%。最终,我给予了 4 个优先资助,1 个可以资助,5 个不予资助(一共就这 3 个等级)。评审标准:其实评审是一个综合考虑的因素,绝对不是说主要看哪个部分就可以决定的,大家一定要明白,你要在第一关胜出,必须击败 60% 的对手,成为进入 40% 的那部分人,才可能进入下一轮的。
当然,各方面的权重是有差别的,是根据官方的评议要点来的,大概次序如下:(1) 首先看项目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很多虫友认为这个标准很虚,认为每个人对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看法可以不同,这说明该虫友根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举个例子,一份标书研究艾滋病致病机理,一份标书研究 ** 对环境的危害,你认为哪份更有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你可能认为我是在说笑,其实你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大有学问的。单独一份标书你可能辨别不出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的重要性,但 10 份差不多的标书,你很快就能分辨出来哪个重要,哪个纯是为发文章写项目而选题的。所以,选题是一定要选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更好的方向来做。(2) 创新性要具体。很多朋友对创新性认识不足,认为这块也是虚的。所有喜欢写运用 ** 先进及术,在技术上有很好的创新性,运用某某材料,在材料上有所创新。诚然,这都是创新,但是重要性就不如选题创新和学术创新来的吸引人。(3) 研究内容要瞄准几个关键问题,凝练而不杂乱。研究内容一般应围绕你的标题,选择最关键最相关的 3-4 个问题来阐述,切忌多而杂,什么都写上去。你好回头看看你研究的内容是不是与你的标题直接相关,如果不相关,没必要写上去的。(4) 研究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一定要准确。设置合理的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也要根据你的标题和研究内容来拟定。千万不要写成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5) 工作基础,尤其是该项目的前期基础展示一定要全面。用图表展示你前期的工作基础是很好的选择,要尽量详细。当然有的人其实工作都已经做完了,拿完成的工作来些标书,如果被发现,我一律枪毙的。(6) 技术路线和方案要详细清晰。用技术路线图是清晰表述的一个好方式,当然这不是必须的。技术方案要详细,但是不要写成试验方法,过于细致。(7) 年度研究计划要细化具体。我评审的一份标书有一份年度研究计划每年只有一句话。例如 2014 年研究计划:整理 1-2 篇 SCI 论文。这种年度计划要不得。
其他小的方面:(1) 参加人员,有的参加人员只有 2 个硕士生。有的青年基金参加人员写上 10 个人,其中 4 个都是发表了 N 多牛文章的高级职称人物,在项目中承担重要的科研任务。而申请人只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讲师。(2) 攀附大牛,有的写道申请人师从 A院士,且在 B 院士试验室合作交流,此外,试验室还和 C、D、E 等大牛或院士有密切联系,可及时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3) 发表的论文,主持人 5 年内未发表一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文章。有人总是说要不要看申请人发表的文章,我说当然要看。有人说不能以发表的文章来作为评判标准,我说为什么不能?你不要指望一个连一篇像样文章都发不出来的人能写出像样的标书来。就算一个人的标书写的天花乱坠,惊天地泣鬼神,如果他在此 5 年内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文章,项目给他也绝对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肯定完成不了。有人又要举袁隆平的例子来批评我了,我恳请大家客观一点,袁隆平院士有没有 5 年内一篇文章都没发表?(4)依托单位,这是个有利有弊的东西。如果你标书好,工作基础好,依托单位好就是正强化。如果你标书差,工作基础差,你在一个好的依托单位只会令人更加瞧不起。相反,如果你标书好,工作基础好,依托单位差,我会认为你很有前途,有照顾你的相反。相反,如果你标书差,工作基础差,依托单位也差,那么我肯定认为项目给你完全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所以,不要偏激的认为是因为你发表的文章差,依托单位差而被枪毙掉的。是因为从标书到依托单位,到工作基础,你就从来没比人家好过。不要问凭啥让中科院,985 学校通过率高,人家没两把刷子能进中科院,985 学校?好单位的差人也有,但是比率肯定要低,这是不争的事实。总之,标书评审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肯定不会仅仅因为你没发表好文章,或者依托单位差而枪毙你,是因为你别的地方也不突出。要想胜出,只有尽量每一点都比你的对手强才更具竞争力。
评审人二
首先申明,本人不是大牛,大腕,只想把自己的感受呈现给大家。欢迎理性讨论,拒绝语言暴力;所有谩骂攻讦均原物奉还,谢绝人肉搜索和跨省追捕。虽然近几年都函审自然科学基金,但都只有几项,今年是最多的,达到了 15 项(14 项面上,一项青年),估计是新成立的医学科学部的缘故。这是一项很费时的工作,除去首末页,正反面打印也有 180 多页(请不要责怪我不环保,眼睛不好使,盯着屏幕时间一长就“内牛满面”了)。审完后有一些感想,与站友们分享。和许多站友一样,我也有过焚膏继晷、悬梁刺股准备标书的经历,对于申请人为标书付出的心血感同身受;而且今年我也申请了项目,一样在等待最后的“宣判”。N 年以前,我的一份标书被毙,两个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对我影响极大,其中一个建议不予资助,意见总共只有二十余字,没有任何具体内容;另一个专家给了 B,列出了标书中的一些不足,意见非常中肯,我获益匪浅。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函审标书,一定要像后一个专家一样,真正为标书负责,即使毙掉,也要让申请人明白具体的理由。因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份标书的,除了特别差的几份,其他标书我至少要精读两遍。在阅读过程中,我还会查阅 PubMed 和万方,就每一标书选择直接相关的文献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我的评审意见最短的 300 字,最长的 900 余字,都有具体的指向。我的评审建议:15 份标书中,2 份 A(优先资助),4 份 B(可资助,其中两份建议一年期小额探索资助),9 份 C(不资助)。
总的而言,我的评审标准还是比较宽松的。
致命伤:1. 标书撰写不认真:其中一份标书立项依据只有 600余字,而且内容空泛;研究内容更过分,只有六句话,技术方案不分没有任何技术路线的细节。另外一份错别字连篇,严重影响阅读,仅基本信息一页就有 8、9 个错误,其中摘要中有 5 个错别字。这样的标书显然是应付科管部门的,评审也比较省事,只看一遍,斩立决。2. 题目和研究内容不相符:毙掉的标书中好几篇是“XXXX机制研究”,但是通篇没有涉及机制研究的内容。机制研究不是做几个 PCR,测定几个序列就能解决的,没有详尽的体内外的功能实验,怎敢妄谈机制?此外还有两份“我国 XXXX 研究”,申请人尽管在三甲医院,可是没有见到与国内同行合作的内容,以一家医院的数据何谈“我国”?3. 去年曾审过的一份标书,我提过几点意见,建议不予资助,今年这份标书几乎未作任何修改又回到了我手中(甚至没有添加该领域一年来的新进展),理所当然地毙掉。你不尊重我的劳动,我又怎么会尊重你的?4. 对相关领域的进展掌握不充分,或者为了凸显原创性,刻意忽略相关文献。有一份标书,第一次读完以后感觉比较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而且技术方案设计很好。随后在 PubMed 上搜索文献,发现一年前国外已经有实验室发表了这方面的论文,无奈只好忍痛割爱。5. 自我重复:有一份标书,申请人有很好的基础,发表了相关的 SCI 文章,但是拜读其文章后发现,标书只是其已发表文章的重复,没有体现出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其他问题:1. 立项依据:这个怎么写,见仁见智。有一份标书的立项依据洋洋洒洒近万字,虽说写得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但是有很多内容与所申请课题关系不大,完全可以忽略。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凝练出具体的科学问题或假说。2. 创新和特色:由于基金委强调创新,所以申请人也就想方设法突出这一点。其实 NSFC 每年资助那么多项目,有 5% 真正是创新的就相当不错了。我审的标书大部分创新点是“首次在 XXX 中用 XXX 研究 XXX”,窃以为这已经不是创新了。所以我不太关注这一点。我关注的是标书是否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或假说,并围绕这个科学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来回答。遗憾的是,大部分标书都没有做到这一点。3.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有的标书把两者混为一谈。我的理解是研究内容是“做什么”,不需要特别详细,而技术方案是“怎么做”,要尽量详实,能够实现研究内容。有的标书为了体现先进性,把一些新的热门技术加上,其实这些技术未必是实现其目的的最佳手段,失分不少。4. 工作基础:这指的是与申请相关的基础。有的标书把不相关的内容(主要是 SCI 论文)生拉硬扯放进来,感觉很不好。有的还把SCI 论文的 IF 因子注上,更是不合我的胃口;都是这个领域的,知道每个杂志几斤几两,弄这个就是画蛇添足了。我不是唯 SCI 论者,一个我评议为“优先资助”的标书就没有SCI 论文,但是申请人有一些很好的中文文章,标书写得很好,针对临床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设计实验予以解答,这就足够了。5. 研究团队:我一般对于研究团队一项只是浏览,但是其中一份标书的团队 9 个人里面,有 8 个是副高以上职称,而且都安排了 9 个月以上的实验,其中三个更是临床科室的科主任,主任医师,负责分子生物学实验!全世界都知道自然基金干活的是研究生和年轻人,换做是你,你愿意相信这个研究团队吗?
建议:1.NSFC 虽然是 Peer Review,但和文章投稿不同的,这是一锤子买卖,申请人没有申辩的机会。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标书,写的时候要换位思考“我这么写能不能说服函审人?”2. 关于立项依据部分的撰写,现在的很多标书这一部分概括起来就像是八股文:“通过 XXX,阐述 XXX 机制,揭示 XXX 规律,建立 XXX 体系,为 XXX 提供依据”。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的语调,这样的表述太虚了;很多标书动辄就“XXX 机制研究”,至少我觉得任何“机制研究”都是很大很大很大的课题,真的能搞清楚一个机制,那都是 CNS 的文章。我觉得这一部分的撰写方式最好是假说驱动(hypothesisdriven)的,根据现有国内外进展和自身工作基础,提出明确的假说或科学问题,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问题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具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偏好,别的专家可能不这么认为,这一点仅供参考。3. 技术路线一定要为科学问题服务,不要什么热就上什么,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4. 标书一定要请别人看一下,如同事、同学等(最好专业不要太相近),他们可以客串函审专家,给你挑刺。如果你的标书能让专业不太相近的人看懂,看出价值,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评审人三
这个劳动节可谓过得充实,三天时间中的两天没有出过家门,其中一天因为学校有事儿到学校去了半天。今年基金委在审阅者匹配上似乎做了重大改进,去年就发过来一个邮件,要求填写评审方向和关键词,而且对关键词还有非常详细的解释。这样今年收到的本子与我的专业匹配度就非常高,所有的本子我都看得懂,而且我自己也觉得对这几个本子我也是最佳审阅人之一。往年有时发来的本子感觉拒审也不合适(基金委工作人员找合适的审阅人也挺麻烦和辛苦的),审阅又怕专业不对口导致对申请书的误判(我自己申请基金有时候碰到专业不对口的评审意见,也感到非常恼火,但也无可奈何)。
另外一个特点是今年收到的本子不多,只有 9 本,但涵盖了地区基金(2 本)、面上基金(3 本)和青年基金(4 本),这也许是我对关键词进行严格控制的结果。当然,4 月 28 日的时候,重庆市也来凑热闹,发来他们地方科委的自然科学基金评审邀请,因为只有 3 本,我就欣然答应了。这样,在这几天总共要看 12本申请书,我觉得这是非常合适的数目,太多了,肯定没有时间认真看,也就很难保证最后评审意见的公正和公平。于是,我就用了 4 天时间,每天看 3 本,这样申请书每个字我都看到了,有些地方甚至还读了多遍。在评审中,发觉一些共性的问题,是可以与大家来分享的,希望大家能在以后标书写作中尽量避免。要注意区分面上基金、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标书在写作中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三个基金共同的特点是要求体现“创新性和研究价值”,但在侧重点上又有些不同。面上基金要“注重保护非共识项目,支持探索性较强、风险较大的创新研究。”因为这是面向相对成熟的研究人员,所以“风险”在面上项目中放得最开。青年基金的定位是“稳定青年队伍,培育后继人才,扶持独立科研,激励创新思维,不断增强青年人才勇于创新的研究能力,促进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其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以青年为主体。”“应特别注意评议申请人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思维,不必过于强调其研究队伍和工作积累。”由此可见,青年基金强调扶持、年龄限制、独立思考和发展潜力,有“风险”的项目并不受到青年基金的支持。年青人敢于思考问题是值得鼓励的,但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考上,不要写出来的东西让人觉得是异想天开的奇怪想法。地区基金是为了“加强对部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科学研究基础薄弱地区科研人员的支持。”以及“从稳定和凝聚优秀人才、带动区域基础研究发展的角度遴选项目,不必过于强调申请内容是否结合当地条件和特点。”因此,地区基金也强调扶持,但不必局限在结合当地的条件和特点(这还是我本次评审中注意到的要求,以前的理解正好相反)。由于地区基金并不是大多数人都有份,所以,大家还是主要注重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在写作上的区分。
一直有人问我,立项申请书应该如何写?我回答,只要强调两点就可以了:(1)我想做的这件事非常重要,而必须马上就做,不然的话天就要塌下来;(2)目前在全世界,只有我能做这件事儿,或者说只有我做得最好。虽然这话是比较夸张的,但这里强调的是要认真审视所申请的课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的研究当回事儿,如果自己都觉得这个研究可有可无,怎么能说服人家资助你呢?当然,具体写作中必须客观真实,而不能吹牛和不顾事实任意拔高。谨慎使用“未见报道”一词。在项目的立项依据中,有人为了强调所做工作的重要性,喜欢用“未见报道”一词。这个词不是不能用,但在用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考察,恰巧我今年看到的本子所说的“未见报道”的内容,经过我一检索发现了许多,这只能认为是申请者自己孤陋寡闻了;而如果申请者刻意为之,那就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了(当然相信大多数人不是这样的)。从另一个角度讲,许多“未见报道”的东西可能根本就没有研究价值,因此,应该突出的是研究本身的价值,要有理有据,不要概括性地描述。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要简洁、清晰、明确,针对性强,不能含糊其辞,用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句。另外要解决的问题也不要太多(少于 3 个为宜),因为一个基金项目不可能解决那么多问题。注重研究特色和创新性的挖掘与提炼。这两个方面一般也总放在一起说,说明二者是有许多关联的。我理解,特色应该是大多数人不太用而申请者想用的东西,同时也应该是“次新”的东西,或者赋予了新的含义与用途,更应该体现申请者用这个东西中有独特的表现;如果是自己曾经的“创新”,已经广为接受,这也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特色。创新则是大家都还未采用的东西,或者会产生新的事物或者方法。比如,有时候组合是一种创新,但这种组合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混合上,结合后应该产生新的东西。如果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不妨在这里多用用笔墨,可惜很多人在这里写得太简单!
预期研究成果不要对自己提太多要求,物极必反,多了反而可信度降低,特别对于青年基金来说更是如此。今年在审阅的一份青年基金标书中,申请者之前近发表过一篇SCI 论文,预期成果中也只写了一篇 SCI 论文,但 ta 将理论成果与实验数据可产生的成果描述得清清楚楚,而且这些成果是可以从其实验方案中看出来的,没有任何的浮夸。我毫不犹疑地判定为优先资助。而且,我相信如果这位申请者拿到项目能按照计划完成,其成果如果要写 SCI 论文的话,肯定是远远大于 1 篇的。基金申请书不要写得太长。只要是人,就有缺点,就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所以申请人写标书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审阅人的情绪。如果申请书必须写得很长,那另当别论,但大多数申请书写得太长是废话太多,看起来非常无趣,有的写的类似教科书或综述文章的内容,面面俱到,却让紧扣主题的内容淹没其中了,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另外,参考文献也不必列得太多,同样需要有的放矢,紧扣主题。今年收到的一本标书,立项依据写了 14 页,其中正文7 页,参考文献 7 页,在“近二十多年来,世界许多科学家展开了广泛研究”后引用了17 篇参考文献。文字的内容一定不要重复。今年收到的标书中,有一本中相同的内容在4 个地方出现,这很难让人对这样的标书有很好的评价。还有些人没有分清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几乎就是文字上的重复或者换一种说法。什么是科学问题的表述?一般来说,无非是“... 与... 的关系”,“... 对... 的作用”等等。研究内容是在关键科学问题指导下需要具体做的事儿,研究目标是在期望解释这些科学问题的基础上所达到的结果,可以谈得更远一些。
以上内容是完成基金评审任务后有感而发,如有不妥,敬请包涵!
本文来源:BeKing科技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其他公号如转载本公号编辑的内容,务请在篇首醒目位置标明转自高教研修网。
推荐阅读
1.课题申请书快交了,还有件要紧事,您做了吗?2.限时福利!项目申报在线讲座,总有一款适合你3.申请到国家级课题的1698位往届参会优秀教师,看有几位您同事?4.“二对一”辅导会效果怎么样?听听学员怎么讲
为提高教师课题申请和论文发表成功率,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研修部门创建的高教研修网,十年来具体组织了149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1698位参会教师获得国家级项目(名单可点击此处查看)。
应建议,高教研修网开放社科和自科两个项目申请交流群。欢迎申请加入。
入群福利:免费收到往年立项申请书、权威专家项目申请讲座、论文撰写发表有关干货。
进群方式: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经审核通过后进群。
● 社科项目申请交流群
进群条件:正在或计划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或省级社科基金的教师。
● 自然基金申请交流群
进群条件:正在或计划申报国家自然基金或省级自然基金的教师。
PS:如群成员已满,请加苏海清老师微信,由苏老师推荐入群。
苏海清老师微信二维码
欢 迎 关 注
了解更多对课题立项和
论文发表有帮助的权威信息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