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参考】国家社科学科评审组专家:申请书务必做到内外兼修

作者简况: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专家成员,承担协助制订本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国家资助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我在人类学系工作以来,申请过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课题,经验就是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一步步积累起来的,从败多胜少到胜多败少,到了今天,我被全国社科规划办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专家成员,承担协助制订本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国家资助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评审本学科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出资助金额建议;参与本学科国家资助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和验收等工作

课题申报其实不仅仅是一个选题和设计的过程,其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实际上是对申报者科研素养、专业知识和研究基础的一次检阅。南宋诗人陆游曾在写给儿子的诗中告诫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可以说,要提高课题申报的成功率,“功夫”既在“诗内”,更在“诗外”,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

 

课题申请的相关准备

 

(一)选定研究方向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科研选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研究方向,二是选择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就是你个人主攻的科研方向,最擅长和专业的领域;研究课题就是在这个范围内选定具体研究对象。如果说研究方向是你进攻的堡垒,课题就是你在进攻的过程中选择突破点和制高点,明确实现全面占领的具体课题任务,制定实施的计划和步骤,以及所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方向有别于研究课题。科研选题的过程,首先是要选择研究方向,其根本目的在于定向地选择研究课题。明确研究方向,对于保证选题的“四性”(选题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有着深层的影响。       

第一,有研究定向才有学科视角,对选题起着导向的作用。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未知的奥秘。无论是经济社会系统,还是科学发展的本身,研究的课题层出不穷。正如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所说:“已知的有限,未知的天穷;从知识方面看,不可解释的事物好象无边无际的大海,我们不过站在其中一个小岛上。”如果不选择研究方向,面对如此广阔的领域和数不清的问题,将会不知从何着手进行探索。研究方向的选定,意味着科研工作者学科视角的形成。学科视角是由公认的学科奠基人和主要代表者所给定的,并且是在学科发展的历史中积累和定型的。从学科视角去思考和研究问题,具有独特性,也有利于拓宽研究领域。        

课题申报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是综合性的,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展开研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通过研究定向确立了学科视角,才能从综合性的问题中开拓研究空间。

        

第二,有研究定向才有学术定位,对选题起着开拓作用。

对研究者而言,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值得研究,只有在学术系统中可以定位的问题,才有研究的价值。学术性问题一经解决,重复一次均属多余。为此,选题时既要看课题本身的价值,又要综合分析该课题在整个研究方向中的地位。必须搞清楚自己所选择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有哪些人在进行研究,在哪些领域研究,从哪些角度研究,用什么方法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领域没有涉及或研究得不够深入,从而针对前人的研究基础,自己计划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采取怎样的思路进行研究,这样就可抓住问题的关键,实现选题上的突破。明确研究定向,不仅有助于开拓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可以从老领域中开发出新的课题。比如,城镇化问题是一个国内学术界长期研究的领域,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每年都有课题立项,而这些立项课题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创新。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对自己的课题就作不出准确的学术定位,也就不可能在相关的研究领域有新的开拓。        

第三,有研究定向才有学术承续,对选题起着累积作用。

由于研究方向是选择研究课题的范围,相对于研究课题来说具有长期稳定性,所以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之间存在着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的关系。即:每一研究课题,不过是整个研究方向的一个局部;眼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不过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进行科学探索的一个阶段。事实上,科研工作总是一步步进行的,积少才能成多。科研工作者个人的研究方向,不仅是初次选择研究课题的范围,而且也将是多次选择研究课题的范围。科学工作者在较长时期内有一个确定的研究方向,就会愈来愈熟悉该领域,有可能一步步扩大研究成果,从而使科学研究工作具有连续积累性。

(二)注重学术积累        

课题申报实际上是在充分占有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分析,向评审专家展示自己的研究水平所处的高度和深度。要真正设计好一个课题,确非一日之功,它建立在申报者的学术积累之上。如果说积累是基础,是内化,那么课题设计就是升华,是内化基础上的外化。没有积累,没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课题设计就难以推陈出新。        

其一,资料积累。        

及时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准确的情报信息,是避免课题设计低水平重复的前提。查阅文献,搜集信息,是进行科研选题的重要环节,而且贯穿于平时的研究过程之中。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科研选题材料的收集,并通过对所搜集资料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为自己正确命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或实践依据,避免所选题目根基不深而“站不住脚”等问题的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平时加强了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掌握,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心中有数,发现该研究领域的问题和空白点,才能在选题和设计时尽快确定主攻方向和研究目标,筛选出最佳方案,使课题先进、新颖、可行。        

其二,课题积累。        

任何课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特别是申报国家级基金的课题,实际上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课题开发“累积”的产物。一般而论,课题形成和发展具有3种模式:(1)梯状式。是指研究课题的形成和发展趋势是由浅入深,从低到高,由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从一个阶梯向另一个阶梯,形成多层次、多等级、多阶梯的课题发展系列。(2)树状式。课题的形成和发展犹如树上有枝、枝上有杈、不断生长的谱系树,每一个分支点就是新课题、新学科的生长点。越是深入到未知领域,越会形成新的课题。(3)网状式。相关课题增多后,会在相互交叉点上产生出一些综合性的课题。

不论申报课题的形成和发展属于哪一种模式,它都是科研工作者学术积累的结晶。        

其三,成果积累。        

对课题选题和设计而言,前期基础工作是涉及到能否立项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自己在该方面具有哪些研究基础,近3年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对申报成功课题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如果没有前期研究成果是很难立项的。为此,应加强申报课题的前期研究,申请者要力争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更重要的是,通过前期研究,对涉及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动向以及前沿、重点、热点、焦点等,会更加熟悉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作出前瞻性思考,以敏锐的目光,进行战略性远眺遥望,发现方向性问题,找出突破口。

其四,素养培育。        

美国学者Merrick在《科学的哲学:如何辨识有潜力的研究》一文中谈到,前途最看好的项目应具有如下特点:其一,项目的组织者是才华出众的研究者,他们把自己的研究看成是“甜蜜的科学”,他们要解释在其科学领域中出现的异例,同时也没有僵化在主流科学的范例中;其二,他们极其热衷于自己研究领域中的哲学问题,并急切地去探索新的认识、新的理论,为度量世界寻找新的工具并勇于变革;其三,他们致力于作为宇宙基本特征的关键问题研究,一旦突破就会引起革命性变化。Merrick实际上告诉我们,课题的选题和设计与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素养高度相关。因此,科技人员在平时应该不断地培养科研业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观察力及捕捉机遇的能力,掌握基本技能;要有进取心、事业心及科学探索的求知欲,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不断积累知识。科研人员学术素养的提高,对成功申报课题有着长远的影响。

(三)掌握设计“过程”        

课题申报是一个过程。就撰写申请书而言,是一个必须经历许多必要的工作环节的过程;就课题开发而言,则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要使课题申报获得成功,必须抓住设计的全过程。        

从方向的确定,到范围的选择,再到课题的论证,是选题和设计的基本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包括着四个基本环节:(1)文献调研。指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通过手工或计算机进行系统的查找,进而获得课题设计所需要的较全面的文献信息或文献线索。应全面调研信息源,提高课题查全率。(2)确定选题。根据调研的结果,初选出多个问题;按照选题要求,筛选出一个适宜的课题;进一步研究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拟出初步的研究计划和几种可行的研究方案,提出开题报告。(3)查验论证。选题后需要检验选题是否有原创性,研究的基本价值等。可通过去权威查新机构查新,也可以与同行或相关领域专家就选题进行讨论,或者是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4)制定方案。提出如何开展研究的具体设想,规定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课题设计的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必须抓住不放。其中特别需要提出来的是要注意查验论证环节。这一环节相当于对课题进行预评审,包括课题研究目的和预期的成果是否符合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开题报告对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是否正确,开题报告的论据是否充分、可靠;课题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如何;课题所采用的初步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是否先进、合理、可行;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人员能否胜任课题的研究任务;提供该课题所需条件的必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等。          

课题申报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一个经历较长时间思考的过程。即使有一天你突发灵感或创意,找到了一个极佳的选题,那也是因为你经历了较长时间读文献、听报告、讨论等“洗礼”后的“回报”。美国学者Marie dcsJardins在其《如何在研究生院成功:学生与导师指南》一文中写到:作为一个优秀研究人员,其不仅仅是“偶尔”突发创意并实施之;大多数优秀研究人员是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读文章、与同事讨论问题、写文章并修改文章,或呆呆地望着天空,倏地突发创意并加以实施。确实,课题研究只是经过学术积累过程所产生的一种结果,像学术研究中的“顿悟”或“灵感”,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课题申报者长期沉湎于某一领域之后豁然开朗的必然结果。课题申报需要我们投入时间,投入精力,投入才华,更需要投入对研究的执著和挚爱。

课题设计方法:选题的要求

 

申请学术研究课题,是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需要进行的首要工作。许多科学研究项目,都是通过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研究课题的申请,从而获得经费,展开研究而取得成果的。申请课题能否成功,竞争力如何,取决于相互衔接的两个方面:一是选题,二是论证。选题是课题申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一步,论证则是整个申请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环节。课题申请者所填写的申请书,是评审的专家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能否写出一份高质量的申请书,直接影响到科研课题能否获得批准立项,也是对申请者科研素质的考验。

任何课题申请都是从选择科研课题开始的。选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课题申报成果的水平和价值。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确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科学学的奠基人贝尔纳也强调:“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是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选择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科研的主攻方向,是每一项具体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整个课题申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前提。如何选题,涉及的因素固然很多,但至少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科学性之“核”        

选题要有科学性,这是科研活动的“内核”,也是课题申请最根本的要求。而科学性则具体展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的根据。即是说,所选课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的理论根据,这是使整个科研工作路线、方向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科学中已判明为正确的理论是对以往事实的正确总结,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以科学理论为根据,归根到底还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说:“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籍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的。如果没有事实,那你们的理论就会成了虚妄的挣扎。”任何课题的确立都应以已知的科学理论或技术事实为基础。遵循这一原则,应力戒选题的主观随意性、盲目性和虚假性,否则,企图在幻想的沙漠上构筑科学的殿堂,即使是最有成就的学者,也会受到失败的惩罚。        

第二,科学的问题。按波普的说法,科学始于问题,科学研究就是回答问题。但仅仅一般地“提出问题”还不能表明科研课题的形成,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题,只有提出有创见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构成一个课题。对科学而言,课题与问题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是值得研究探讨的未知的东西。只不过问题是课题的基础,课题是问题的深化,是由一些有价值、有创造的问题进一步形成的。课题与问题的不同点在于:1)课题是具有独立性的科学问题,也就是说,作为课题各有其不同于其他课题的特殊的质。要使问题升华为课题,首先要进行筛选,然后还要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对未知的问题进行科学预测,从本质上找出该问题区别于它问题的特殊的质。2)课题是有明确意义的科学问题。所谓明确的意义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课题在科学上是成立的,可以从已知的条件加以实际研究;二是课题是用科学术语表述的,比一般性提出问题要成熟和深刻。        

第三,科学的认知。作为选题根据的“客观事实”,不应是反映事物非本质的“个别”现象,而应是反映事物本质和发展方向的、如同列宁所说的事实的“全部总和”;对选题所要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也必须以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显然,一个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建构在人们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首先,必须对构成该问题的各项事物和现象作一番透彻分析,也即正确地揭示客观对象矛盾及其各个方面;其次,运用科学的概念、语言工具,去正确地表述所形成的问题;再次,必须对问题展开的步骤即问题可能解决的途径预先做一番构思与论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前景包含在问题之中。当然,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问题的认识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要尊重事实,又不拘泥于事实;既要接受已有理论的指导,又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无疑,在课题设计上推陈出新,能提出创造性的新发现,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就必须不断提高正确揭示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水平,增强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二)创新性之“魂”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选题的一条根本性原则。创新性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过程中十分注重的一个方面,并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还有一个统计,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申请者因选题缺乏创新而被否定。选题具有创新性,就是要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结果也应该是前人所不曾获得过的成就,这样才能体现出研究的新颖性,研究出来的成果也才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没有创新性的选题是没有价值的,也称不上科学研究,这是衡量科研成果大小的重要标准。        

选题的创新性代表研究的价值,包括原始创新和次级创新两个层次。所谓原始创新是指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上的建立或突破,新方法的建立以及在新领域内的拓展等,它包含全新的研究选题、全新的研究思想和全新的研究方法;次级创新是对现有概念、理论体系、方法等的改良和深化,为充实和完善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为源头创新增添积累。在课题申报书中,选题的创新性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 

(1)理论创新。主要包括:①新思路。具有实质性的源头创新思想或思路,可以是对新问题规律的认识,也可以是对旧问题的新认识,或者说是更深入的认识。②新内容。包括前人所未触及的一些科学分支,或由学科之间交叉而产生的新的领域,以及由于环境、社会、技术等条件变化而产生的新的问题领域。③新命题。提出新的概念、假说以及理论体系。所选的课题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新颖性、独创性,意味着选题一经解决,将能在科学理论上引起突破,或能填补科学研究的空白,或能开拓新的科研领域,或能补充、丰富原有的理论学说乃至创立新的理论学说。      

(2)方法创新。主要是指在科研中所采取的方法是前人未曾采用过的,或者前人虽采用过但添加了新的内容。方法创新往往主要来自研究需求的驱使,可以是对已有方法的改进,也可以是一种全新方法的建立。创新的方法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或别人不能解决的旧问题,或增强科学性,或提高工作效率,或扩大适应范围。方法创新可体现于指标体系、计量指数、抽样方法、分析计算方法等多个方面。      

(3)资料创新。包括通过调查研究获取新的第一手资料,发掘或整理新的资料。这些新资料应该能使人们获得揭示某些科学问题真面目的新方法、新角度和新的理解境界,能够充实或修正研究内容。        

对一份课题申报书来说,选题创新既可以体现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资料创新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只体现在其中的一、二个方面。但不论怎样,当研究范围确定后,必须注意研究思路、研究视角、理论框架、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特别是研究思路不创新,即使你的问题很重要也不可能提出有创新的研究方案,如农民工问题就是这样。        

在选题过程中遵循创造性原则,毫无疑问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因为,创造性活动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迫切的进取心,需要有攀登险峰、独辟蹊径的勇气。创新的意识越强烈,创造性想象越丰富,越有可能选择出创造性的课题。与此同时,也必须提高选题的技巧,这些技巧主要有:        

一是思辨选题法。运用思辨分析求变、求异,从老论题、旧论题中多角度地开发选题,通过多角度的思辨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法去考察、分析选题,在老论题、旧论题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思辨法可从不同侧面开发选题的多维性,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从而拨暗启明,别开生面。这就要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可从下列几方面考虑:其成果有无不完备、不深入、不妥当之处? 某学科领域中,哪些问题尚待解决?在已解决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补充或修正?当前学术界有较大争议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争论的焦点何在?占上风的意见有何不足? 相反的意见有何可取之处?        

二是热点选题法。所谓热点就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热门论题。热点选题并非随流跟风,而是在尚温未热时就已洞察、切入将热的选题,在及时捕获有关信息、抢抓先机的基础上超前选定论题。特别是应用性研究,要善于把握时代脉膊,正确回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既能突出选题的针对性,又能提高选题的生命力。如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平研究、社会体制变革中的社会政策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变迁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多元发展战略研究,等等。        

三是逆向选题法。所谓逆向就是摆脱思维定式禁锢、打破常规范式影响,转到方向相背或相去甚远的方面选题。逆向选题要具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意识,积极寻找那些被人们忽视的领域和问题。特别要注意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边缘区”、“结合部”、“交叉点”中寻找切入点。恩格斯早就说过:“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双方都宣称与自己无关,但是恰恰就在这一点上可能取得最大的成果。”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的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被忽视的无人区。”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集中于“边缘区”、“交叉点”上。一些重大课题如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城市发展问题、农村建设问题等,都是边缘交叉综合性选题。社会学目前的前沿领域是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理论,正是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点上。可见,选择空白点、无人区进行科学研究,可望取得开创性成果。

四是移植选题法。所谓移植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引用或渗透到其他领域而导致新课题产生的一种思维策略。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移植是科学发现的一种主要方法,大多数发现都可以应用于所在领域以外的领域时,往往有助于进一步发现。”移植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统一,就是学理与方法的统一。但由于选题取向的不同,论题的内涵或是偏于甲学科,或是偏于乙学科,可以有所侧重。不同学科可以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由此引发出跨学科的论题。        

五是延伸选题法。所谓延伸就是对已有论题的延续和扩展,通过借鉴、参考他人研究思路和原创成果,进一步开拓选题的内涵与外延。延伸需要摆脱对固有研究成果的迷信和保守,只要不断总结、整理前人的思想和思路,将考察、审视条理化、逻辑化,选题延伸就会产生新的源泉。延伸选题不是一目了然的简单过程,而是不断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艰难历程。     

(三)需求性之“向”

需求性是课题选择的一项基本要求,或者说是课题选择的导向。因为课题研究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社会。反过来说,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的需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选择研究课题的需求性原则,正是植根于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点之上。基于社会需要的课题,才具有必要性,富有生命力。          

选题的需要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实践的需要;一是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在选定课题和确定项目时既要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出发,优先选择那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课题,同时也要兼顾科学技术自身的要求。只有顺应了社会实践和科学本身的发展,选定了能够满足社会迫切需要的重大课题,其研究的动力就会增大,研究的价值就会增高,研究的成果就会容易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人们的欢迎。        

由于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自身的需要不同,可将课题分为基础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和综合研究课题三种类型:

 基础研究课题一般是从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提出的课题,它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和理论的阐释,是开拓思维启迪心灵、探索未知的一种创造性理论思维活动。体现在效益方面,选题应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说这个选题的预计研究成果,能满足人们认识外在世界的需要(学术价值)。

应用研究课题是一种满足社会需要,以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或是满足大众精神需要的研究。在和谐社会建构和市场经济发展中有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讨和分析,许多的政策难点和社会热点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这是应用研究的重要任务。应用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咨询服务,其对象主要是政府、企业等单位,这是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生长点。以政策分析为例,其研究还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现状和趋势研究,包括对现状的描述性研究、根据现有数据来分析某个政策领域;二是论证研究,对可能的新计划和政策解决办法进行检验;三是评估研究等。咨询服务的实效性更强,通常都要迅速拿出准确而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否则很难得到课题。从效益角度来看,应用研究课题有些能直接满足物质生产上的需要,能产生经济效益;有些直接满足政治、社会、文化等社会需要,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具有社会效益;还有一些属于探索性强的研究课题,短时间很难看到它的应用价值,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具有远期应用价值。总的来说,应用研究课题既要选择那些“短、平、快”的课题,又要重视具有长远意义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课题。        

综合研究课题也可称为应用性理论研究课题,兼具基础研究课题和应用研究课题的特点。根据研究需要,一般会在理论性和应用性之间有所侧重。        

选题从需要性出发,必须考虑课题有无实用价值、经济价值或科学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一般来讲,应从两个方面考虑选题的价值。一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应注重选择那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论题。关键性问题对每一学科理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关键问题、关键环节的突破,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新见解。二是在应用研究方面应注重选择那些具有广泛性、紧迫性的论题。应用研究如果是以既定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选择那些具有广泛意义的论题就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来探讨解决的办法,针对实践中人们比较关心并急需得到答案的紧迫性问题提出对策,对于指导实践就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四)可行性之“基”

选择课题时,要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择,包括主、客观条件。可行性原则也是可能性原则,体现了科研工作的条件性,这是课题申报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科学的、急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无法开展研究工作的。美国贝尔研究所科学家莫顿就说过:“选择题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选题就等于零。”   

所谓选题的主观条件,是指研究人员是否具有完成课题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如知识结构、智力水平、研究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的科学素养等。        

所谓客观条件,是指客观上是否具备完成课题所必需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如必要的文献资料、资金设备、协作条件、所限时间、相关学科的发展程度等。        

进行一项成功的科学研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在一些最基本的条件都具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方可确定课题。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因此,提出任何超越时代所提供的“条件”的课题,或者回避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课题,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力求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取得大的成果。          考虑到可行性,选题时就要注意难易程度适宜,“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要充分掂量课题组的科研实力,用有限的实力,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下,攻克某个有限的科学目标。这个有限的科学目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就应与自身实力相适应,一定要避免“大”而“空”,否则将自寻烦恼。为获取课题,人们往往喜欢将申报的内容写得很大、很宏观,能解决很多重大的问题,“包治百病”,似乎这样写才能体现出水平,才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却往往忽视对方实际能投入多少经费,能允许你使用多少时间。在项目申报中,应该将有限的经费、时间和本身的科研实力,与所申报的项目的顺利完成,建立起科学的、必然的联系,要让评审专家确信你能完成任务。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大题小作”的现象,即提出某些比较大的问题,而所解决的部分仅仅是一些小问题,动了一些皮毛,未触及根本的东西。        

每一类研究课题都有一定的研究周期,基础性研究课题周期相对较长,一般在3年左右,而应用性研究中的对策性课题的周期相对较短,一般只有1年。因此,在选题时应考虑到研究周期必须符合要求,按期拿出成果。有的课题选题太大,研究周期太长,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肯定不容易获得批准。

所选课题的类型也应是力所能及的。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而言,有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之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则在项目层次、项目类型上形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3个层次,以及自由申请、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高技术探索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项目和各种专项基金等7个基本类型。无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相对来说范围比较大,涉及面较宽,适于较大的研究院或国内著名大学的研究人员;而一般的研究者难以胜任如此重大的战略性课题,实际所做的工作与课题要达到的目标相差甚远,无法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选题的意义虽大,但没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个人的或集体的)以及支持条件,就不宜于选择这样的类型。

对科研工作者来说,科学地选题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前的研究。选题是否准确恰当,对申请课题的获准立项、研究工作的进度、研究成果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课题选择得好,就有可能获得资助,从而使研究工作迅速开展,较快地取得预期的成果。相反,课题选择得不恰当,获准立项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即使获准立项,获取了一定的经费资助,也会在研究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研究进度受到影响。更有甚者,研究工作进行不下去,半途而废,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浪费和信誉上的不良影响。

 

课题设计方法:设计的艺术

课题设计不只是按固定的程序进行一系列具体操作活动的过程,其灵魂和核心,是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艺术。而那些具体的操作,只不过是这种研究思路、研究策略和研究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提高设计艺术,对于成功申报课题的作用甚大。

(一)“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的关系    

在科研项目申报中,申请书的好坏常常是科研项目能否获得资助的决定性因素。申请书表达得好,专家容易认可而获批准;而申请书表现含糊或漏洞很多,容易被认为“思路不成熟”、“设计水平较低”而难于获得批准。因此,申请者必须充分地、清晰地阐明课题的意义、学术思路、研究方案和技术关键,体现出研究工作的科学性与创造性,从而“说服”评审者。    

一般而论,一份出色的申请书应该具有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特点: (1)项目符合所申报基金资助的范围和领域的要求;(2)选题准确,具有创新性;(3)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条理清晰;(4)逻辑性强,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5)注意细节。从这几点足可看出,设计出一份出色的申请书,必须处理好“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的关系。    

所谓“大处着眼”,就是抓住申请书中的亮点和主线,充分体现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    

首先,突出申请书中的亮点。多数情况下,亮点就是课题的创新点或优势。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总是将高分给予那些印象深刻的项目,这就是申请书中的亮点所产生的作用。申请者应该清楚自己申请书中的亮点是什么,在撰写过程中要浓墨重笔,充分将亮点作用发挥到尽致。如果在方法上有创新,就要突出介绍方法的创新之处及可行性;如果在研究模式上有创新,就要注重介绍新的研究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与旧的研究模式的异同;如果在认知上有创新,一定要注意自己分析过程的合理性和提出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其次,突出申请书的主题,集中研究目标。在申请书的撰写中,通篇都要围绕研究主题来进行,以此为主线将各方面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不要将与主题不相关的东西放在申请书中。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加以清楚的表述,注意逻辑关系,前后内容不能矛盾;研究方案要根据课题主题突出重点,但内容不能单薄,同时合理安排内容,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一份高质量申请书的研究目标一定要集中,这是申请者常常容易发生差错的一点。设计太多的研究内容而没有集中研究目标,所要研究的内容没有紧扣主题,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大处着眼”体现了申请者的眼界,为申请书奠定了基调和层次,但要将申请者的思想、思路完全表现出来,还必须从“小处着手”,撰写好的申请书中的每一项内容。“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眼低手高”,肯定难入评委的“法眼”;“眼高手低”,给评委留下的也只能是惋惜和遗憾。      

而从“小处着手”,在申请书撰写时尤要注意一些问题,下面我们按照申请书的一般结构逐一论述:   

(1)课题名称。课题名称要切题,特别是具体、明确。所谓具体、明确,就是能标识出申报课题的研究对象,使人一眼便知你研究的是什么;(例子)比如我07年申请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城市新移民问题与对策”这个课题,题目就很明确的反映出研究对象是“城市新移民”,研究问题就是“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其次,还应该标识出研究视角,将研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题目大小要适当,如果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面上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的一般课题,题目不能太大,名称不可超过25 个汉字。题目太大,容易流于空乏;当然,题目太小,也不合适做课题名称。同时,还要 注意题目的学术性和规范性,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主要是要求申请者陈述国内外在此方面研究的情况,从而使评委判断该课题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决定有无必要给予资助。申请者在撰写该申请书之前,应该广泛收集与申报课题有关的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清楚地告诉专家。文献综述不是简单地罗列,其特点是“综”、 “述”,就是要求申请者对涉及申报课题主题相关的文献的前人工作、争论焦点、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比较专门的、系统的点评。在文献综述中,对前人的工作应该正确评价和对待,不要轻易贬低前人的工作,不要下不太准确的结论。如有的申请者在填表时简单写道“国内外零星文章有所提及,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究竟怎样缺乏系统的研究,需要准确、清楚地予以说明。要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一般不要使用超过十年的文献,但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的除外,因为这些文献可能代表这一领域的基础性工作。文献的档次也应该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你引用文献档次的高低就可能代表你工作水平的高低。如果都是旧的文献和低水平的文献,课题的创新性值得怀疑。同时,申请书参考文献引用要规范,在论述关键立论依据时要标注文献出处。   

(3)选课意义和价值。这部分需要申请者多动些脑筋,努力把自己选题中的闪光点,从学术价值的方面概括出来,让评委看到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学术价值,使他们产生共鸣,这就为课题获准立项打下了基础。当然,学术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不可能在短短十几行字中表达得十分清楚,这就需要申请者去粗取精,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学术思想中的亮点,并在理论上加以高度概括,文字上高度精练。阐述科学研究课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申请者来说也十分重要。如果你的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意义,又不能解决社会现实中的问题;或虽有意义,但申请者抓不住要领,表达不清楚,那这项申请十有八九会落空的。另外,还要注意实事求是,言辞朴实,论述准确,有根有据,使人信服。   

(4)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研究内容就是研究项目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成果,研究者提出的重要的主要的思想观点等。这部分一定要填写实质性的内容,且要注意层次清晰、突出重点。研究内容要写具体,不要简单罗列,要有分析、有思路,要提出研究内容所涉及问题的关键点。不仅写“做什么”,更应该写出“怎么研究”。假定你的课题最终的研究成果是一本理论专著,那么,如果你能附有比较详细的编写大纲,那这就给评委们一个良好的印象:预研阶段工作扎实,完成该项目的可信度高。拟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一般提出二个左右就可以了,这种重点难点问题一般是要达到研究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和理论难点,也就是研究工作中的硬骨头。提不出难点重点问题肯定不行,须知在研究难题、探讨解决方法的同时,正是对申请课题进行系统思考,论证申请课题的新颖性、创造性,展示申请者研究思路或技术路线,证明研究方案可行性的时候,回避难题重点问题对申请课题的获准立项是有害无益的。难点重点问题太多也不妥,这表明你没有抓住其难点,或者进一步说可能是项目难度太大。    

(5) 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思路是研究的具体框架,条理性要强,根据研究内容来确定。研究方法属于课题研究中的技术路线,是依据研究思路对各种具体方法的合理安排,以便能完成相应的研究内容,达到相应的要求。研究方法应比较具体,要注意针对研究内容,具体阐明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及通过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达到研究目标,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要有所涉及,并就研究方案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不能笼而统之,模糊不清,而应有可操作性,与课题组人员构成和设施条件相符,最好不要使用那些不切实际、难度大的方法。    

(6) 研究创新之处。研究创新之处是申请者总结前人研究和设计自己课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与他人不同的地方,需要进行相应的归纳并说明之。创新之处,可以是理论上的,可以是方法上的,还可以是综合性的。   

(7)前期研究成果。申请者填报自己近期(一般是5年内)取得的与申请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为了使评委了解主持人的学术功底、专业水平和工作基础,进而分析申请人对所申请课题的主持、研究、统筹等方面的能力。一般基金都会优先支持那些有过前期研究的课题以及有相关研究的课题,如果光有设想而没有研究基础的话,是很难获得资助的。因此,必须把那些份量重、水平高、影响大的与申请课题密切相关的成果少而精地填写上去,在排列上不一定按时序排列,一般先排列最优秀的成果,造成先声夺人之势,以给评委突出的印象。面面俱到的成果排列和随便草率地填上几项,都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8)研究计划与经费预算。研究计划是课题从设计、实施研究到取得阶段性成果乃至最后完成的研究方案,主要包括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主要研究阶段及每个阶段的时间、分工、主要任务、取得的阶段成果、调研计划(调研时间、地点、内容、路线、周期等),要根据课题的需要作出合理安排,不要随意写出。研究成果主要是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要合理填写,不要虚高。经费预算要合理,应在项目的支持力度范围内。不少申请者有一种心理:我申请1万元,可能给5千元,申请2万则可能是1万元,所以申请经费时有意高报,等人家去砍。其实并不尽然,项目经费不合理通常会导致项目得不到支持。经费预算使用的项目应在所列的目录中,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提出经费的预算,不要提出那些无根据的经费预算项目。   

(9)课题组人员构成。任何一项研究课题,都是靠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努力去完成的,所以课题组人员的组成情况对课题的获准立项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单枪匹马地申请课题,试图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一项研究,这种课题是很难获准立项的。因此,要根据申报课题所属的学科分类和专业类别组织研究队伍;人员知识结构合理,知识、能力互补性强;注意课题组成员的年龄结构适当,便于相同学科、相同专业的老、中、青研究人员的力量配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项目要注意跨学科、跨专业研究人员的联合;重大课题要注意跨单位研究人员的联合等等。更要注意的是,课题组的组建既要注意联合一些知名度较高、实力较强的学者,以增强研究实力,提高立项率;也要避免成员“挂名”、研究人员不参与研究的现象,真正发挥课题组的战斗力。只有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来形成课题组人员的最佳组合,才能直接反映课题组承担课题研究的能力及研究队伍结构的合理、优化,才能形成科研攻关的合力,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完成的时间。   

(10)注意申请书的外在形式。申请书的外在形式与申请书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却对申请表内容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认真填写课题申请书,填写中注意到内容与技巧的统一,就有可能获得科学研究基金的资助。在文字方面,要避免出现错别字,文字要通顺,标点符号要正确使用,不要让专家读起来费解和误解。填写项目申请书时,力求在打印材料的用纸、字体等外在形式上做到设计得美观、大方,给评委以良好的视觉印象。此外,申请表各栏目的填写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项目论证及其他栏目的文字表述也要尽可能清晰、通畅、规范,格式等要符合申报要求;涉及到的资料、参考文献尽量列全;该填写的地方都要填写;字号不要太小;字数符合申请书的要求,一般不可超过,当然太少无法说明问题也不好。    

总之,要想充分“说服”评审专家,达到立项的目的,应当做到:学术有深度,立论根据充足,研究内容明确,技术路线先进、合理、可行。这样,申请书就比较完美,会很大程度地提高获准几率。

(二)“宽度”与“深度”之间的权衡    

在申报课题时,有一个在“宽度”和“深度”之间权衡的问题,究竟是“口子”大一些好,还是“口子”小一些但挖掘得深一些好?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宽度适中:对一篇文章而言,包括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在内,一般要求是口子要小,提倡 “小题大做”或“小题深做”。但课题并不是“口子”越小越好,而应该是“宽度”适中。如果“口子”太小,一、二篇文章就可解决的问题,就没有课题资助的必要性。当然,“口子”太大,涉及的领域太宽,既受时间限制的影响,也受自身学术能力有限的制约,能否立项就值得考虑了。

“宽度”适中也有一个与课题类型相匹配的问题。无论是国家社科基金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设置了重大项目。所谓重大项目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学科领域中具有重大意义,解决后能对学科乃至整个科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或对指导实践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重大项目的题目甚大,范围甚宽,涉及的学科也比较多。

 

强调深度: 常规性项目,包括年度重点课题和一般性课题,其研究难度及重要性不及重大项目,但这类课题数量较多,研究规模相对较小,虽然只产生局部、阶段性成果,但对科学发展同样具有不可轻视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大量的常规性项目是科研必不可少的积淀过程,它犹如金字塔的基底,没有它就难以成就金字塔的辉煌。由常规性项目的性质所决定,研究“宽度”就比重大项目窄很多。例如:同是研究农民工问题,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批准了4个冠以“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名称的中标课题,题目明显较大;而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批准了20来个研究农民工问题的课题,题目就明显小很多。


由此可见,对一般性课题而言,除强调“宽度”适中外,还要强调“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深度”比“宽度”更为重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都要发布一个课题指南,其中列举的选题可称之为定向性选题,就是只确定研究的大致方向,而不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将定向性课题具体化,使研究指向更加明确,研究目的更为单一,这一过程,是将定向性选题转变为定题性选题的过程,也是每个申报者在“宽度”与“深度”之间进行权衡的过程。如果课题设计的纵深感很强,哪怕“口子”小一点,也能通过“小题深作”、“小题精作”,使课题研究不仅有重大价值,而且成果本身也非常集中。如我们能解决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如果能对某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深入探讨,也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宽度”与“深度”的关系不是绝对矛盾的,而应该是统一的。“宽度”适中的目的是为了挖掘“深度”,如“宽度”较窄就一定要有更深的“深度”,否则,这个课题就不会设计得很完美。

(三)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的侧重    

在课题设计时,还会遇到一个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有无异同的问题。总体上说,这两者之间区别不大,但还是有一个侧重点不同的问题。    

理论性课题属于基础研究范围。理论性课题主要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目的。从事某项理论研究时,首先需要全面深入了解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状况、流派、理论观点、研究方法、手段等,从而提出富有个性的评价或见解,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采用的新方法,还要建立起全新的理论框架,构筑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平台。理论研究是塔尖上的事业,要求研究者必须具备高深的知识和理论素养,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造诣较深,对相关社会现实问题也要全面了解,最重要的是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进行开拓性的研究。特别是在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成为当代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特征,现代科学的突破往往发生于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的情况下,要求科研工作者积极开创跨学科的研究,促进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影响和渗透进一步加强,为人类的发展创造构建新的理论体系。理论研究的成果周期相对较长,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智慧的思考、敏锐的观察、新颖的观点、独特的视角、严谨的论证等方面。    因此,如果选择理论性课题,就要盯住学科前沿课题,也可以对某一学术问题的完整性、某一学科发展的热点问题加以研究。理论性课题必须把科学性放在首位,只有在“解决科学问题”、“新理论研究”、“原理的认识和创新”等基础理论高度上去提炼其中的科学问题,才会有较强的竞争力。理论性课题选题的一个非常环节,就是凝练科学问题。为此,应时刻注意自己研究工作中或读文献时感觉到的“不寻常”,将它作为一个重大突破的引信,并用非常规的思维方式琢磨它,提升、凝练其中可能蕴涵的科学问题,建立假说,真正提出新颖的选题。对理论课题来说,重要的是源头创新,因此,在设计时,要把创新体现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之中。在申请书中,应特别突出理论框架、主要观点、核心概念等内容。

如果说理论性课题更多地是解决“为什么”、“是什么”问题的话,那么,应用性课题更多地是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应用性课题是指围绕重大或广泛的应用目的,通过科学研究,提出达到此目的或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应用性课题的核心是对策和方法。如果选择应用性课题,就要把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提出新的对策和方法作为选题对象,在强调创新的前提下,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因此,应用性课题的选题,以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学术问题是否具有科学性、战略意义及应用前景作为选题原则。在课题设计时,则突出基本思路、主要观点、基本方法等内容。

当然,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们又是相辅相成、不可截然分开的。应用性研究以基础理论知识及不断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方法,并补充、弥合现有知识体系中的缺陷;与此同时,应用性研究在解决社会实践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时,也将理论研究向更深、更高的层次推进。倘若应用性研究仅局限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不注意从理论角度研究其基本原理和本质规律,那么其研究成果缺乏普遍推广价值;同样,理论性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指导实践。理论性研究与社会实践之间看似缺少密切联系,但理论性研究在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克服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随着矛盾的解决,把认识向纵深推进,从而广泛地指导社会实践。无疑,理论性研究也应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思想路线,始于实践,始于探索,始于发现。    

值得强调的是,理论性课题与应用性课题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有些课题兼有双重特点,可称之为综合性选题。当然,这类课题在选题和设计时,应体现两种课题的特点,并依研究主题有所偏重。

(四)共性问题中地方性特色的体现    

在课题选题和设计中,还有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就是要不要体现地方特色的问题。一般而论,各个地方的特色之总和构成了国家、民族的特色。结合地方特色选题,解决当地的特殊问题,也是事关全局的总体需要。解决好地方性的问题,对于推动全局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科学研究事业中,如果全国各地的科研工作者都不注意结合地方特色,实际上中国特色将无从谈起。

但在课题选题和设计中体现地方性特色,也是一把“双刃剑”。搞得好,可为课题增色;搞得不好,则可成为败笔。这里涉及的问题固然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能体现地方性特色的。概括地说,能够较好地体现地方性特色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地方性特色中具有的代表性、典型性,可以成为研究对象。类似这样的地方性特色不少,比如徽商、晋商、岭南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等。

另一类属于共性问题,放在特定的区域进行考察时,具有特殊性,呈现出地方性特色。    

由此可见,结合地方特色选题和设计,对课题申报是有作用的。但在选择和设计这类课题时,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是:本地的地方性特色是什么?在共性问题中加入地方性特色对问题探讨能起何作用?如果我们在事先能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共性问题中是可以体现出地方性特色的。


本文来源:百度文库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亦宁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其他公号如转载本公号编辑的内容,务请在篇首醒目位置标明转自高教研修网。



推荐阅读

1.课题申请书快交了,还有件要紧事,您做了吗?2.限时福利!项目申报在线讲座,总有一款适合你
3.申请到国家级课题的1698位往届参会优秀教师,看有几位您同事?4.“二对一”辅导会效果怎么样?听听学员怎么讲
5.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撰写,60位权威专家建议大汇总
6.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撰写,20位权威专家建议大汇总


为提高教师课题申请和论文发表成功率,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研修部门创建的高教研修网,十年来具体组织了149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1698位参会教师获得国家级项目(名单可点击此处查看)。 

应建议,高教研修网开放社科和自科两个项目申请交流群。欢迎申请加入。

入群福利:免费收到往年立项申请书、权威专家项目申请讲座、论文撰写发表有关干货。

进群方式: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经审核通过后进群。


● 社科项目申请交流群

进群条件:正在或计划申报国家社科基金或省级社科基金的教师。


● 自然基金申请交流群

进群条件:正在或计划申报国家自然基金或省级自然基金的教师。


PS:如群成员已满,请加苏海清老师微信,由苏老师推荐入群。

苏海清老师微信二维码


明天发布重要消息,别忘了关注我们哦。

欢 迎 关 注

了解更多对课题立项和

论文发表有帮助的权威信息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