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参考】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漫谈申报课题的“秘诀”兼论改进国家社科会评的建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唐家弄潮儿 Author 唐亚林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查看教师节专属活动,更有机会领取大额礼券)


本文作者:唐亚林,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政府与政治、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地方政府与地方治理、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治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复旦城市治理评论》主编。

【课题申报】前天晚上在网上提交好重大项目申请书的同时,传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示的消息。一些朋友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告知获得公示,并向我表示感谢指导之意。 我对课题申报历来持如下观点: 一是确实能够帮助申请者扎扎实实地研究一些重大问题,解除经费上的后顾之忧。不管获不获中,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像我今年申请的重大项目,本身就是我多年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申报,将此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甚至已经形成一些未来不管获中与否,都可以撰写的系列文章的问题意识与思想指向。 一些人虽也报了课题,一旦没有获中,要么怨天尤人,要么就失去信心,功利取向太明显(被逼申报另当别论,后面会述及),没有将此作为一个新的研究主题的挖掘和新的研究起点的开始,甚为可惜。 【课题申报之二】二是课题申报既讲究技术,又讲究功力。 经过十五六年来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大致从2005年开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且如博士点申报、学科建设开始重视项目了】,如今课题申报已经进入到比拼内力的阶段。 尽管如此,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往往并不太懂课题申报技巧,也不会提炼让人眼前一亮的问题,更不会有效地论证课题研究思路。因此,既需要加强学习别人的经验,又需要有高人指点。 我从不否认,以我指导过几百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经验,我就是此种高人之一(这也是一种自信,至少我的课题申报讲座可以征服无数人)。 问题是高人的经验是看过无数申请书后能够抽象出一种普遍经验,能够在自身具备丰富多学科知识与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快速挖掘问题意识和研究思路,这个就需要日积月累的功力了。一些年轻人虽然具备写成“形似”的能力,可缺乏最终“神似”的功夫。 【课题申报之三】三是课题申报不要把关系当成至关重要的东西,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想法,能不能做好课题论证。 十几年前,我在华理科技处工作时,就反复强调的一点,先把选题选好,再把论证做好,最后就听天由命了,即“尽人事,听天命”。
练好内功,不找人,不放弃,课题申报的经验“秘诀”。
所谓有关系之人,课题申请首先过不了匿名评审这一关,又有何用?也正是基于此,我建议国家社科工作办应该考虑取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轮专家集中会议评审做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消灭关系人情的干扰,即适当加大通讯评审的人数范围,再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并预录取,然后聘请专家进行意识形态审查即可(即没有意识形态问题的,都可以通过)。 
【课题申报之四】四是不应该将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申报副教授教授职称的准入条件之一。 如今课题申报既存在奖励申报又存在逼人申报并存的做法。所谓奖励申报,就是先给培育费(无可厚非),后给配套费或一次性奖励(也可以),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 所谓逼人申报,主要是不获得国家或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就不能申报高级职称。 十五六年前,我在华理科技处工作时,对于是否将课题与职称挂钩的做法(当时一些学校已开始如此做),是有犹豫的。 我当然知道,一旦挂钩,逼人申报,可以有效提升“政绩”,学校领导也会高兴,外面名声也会好听,可这违背了学术职称评定的规律。 在“灵魂之问”挣扎间,顶住了此事,没有与人事处一起出台课题与职称挂钩政策。可架不住那时科研“五唯”氛围太浓(论文帽子学历职称奖项,还有一唯即项目),大家只得如此做。 如今破“五唯”了,需要重新取缔将职称与项目申报挂钩的做法(对论文的门槛要求【未必是权威不权威,确实需要有一定的量】,我认为还是需要的,只不过实行代表作制度)。 【课题申报之五】五是人是需要有风骨的,无论是申报者,还是评审者,应该坚持起码的做人良知,坚持起码的原则底线,没必要把本来是一个支持和鼓励科研活动的极好做法最终搞得庸俗不堪。 申报人不去找人打招呼拉关系,评审者坚持原则一视同仁,这种规则意识还是要具备的。 我有时也会收到请求找人的请托,一般是哼哼哈哈打马虎眼,因为我既知道自己能力有限,又知道自己也拉不下面子。实在抵不过情面,会转告按规矩来。 当然,我能够做到的,从不为自己的事情找人托人。这么多年,这一点算站住了!敢这么做,当然敢如此说了。


源:唐家弄潮儿  作者:唐亚林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张灿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其他公号如转载本公号编辑的内容,务请在篇首醒目位置标明转自高教研修网。


推荐阅读

1.【直播】政治学教师申请教育部社科项目注意事项和申请书展示点评2.【直播】体育学教师申请教育部社科项目注意事项和申请书展示点评3.【直播】结合自身具体案例讲科研与项目的辩证法及社科项目申请4.【直播】结合案例谈人文社科项目申请书“道”与“器”的轻重关系5.【直播】经济学教师申请教育部社科项目注意事项和申请书展示点评6.【直播】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政策解读和申请书展示点评
7. 参加过“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且申请到国家级课题的这1698位优秀教师,看有几位您同事?8. 第1—149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每届线下会场图和时间地点,寻找科研黄埔12年足迹9. 举办了12年的“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效果到底怎么样?来听听参会教师怎么讲


为提高教师课题申请和论文发表成功率,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创建的高教研修网,10余年来具体组织了150余届“全国高校科研专题研讨会”,1698位参会教师获得国家级项目(名单可点击此处查看)。 为满足更多教师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且获得权威专家指导的需求,近日我们开放了课题申请和论文撰写交流群。可长按并识别如下二维码申请加入。课题申请和论文撰写交流群
如群人数已满,可加陈嫣老师微信,由陈老师推荐入群

陈嫣老师微信二维码

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可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公号,回复关键字,可获取资料


回复01获取项目申请专家忠告


回复02获取论文发表主编建议


回复03获取全部核心期刊目录


回复04获取部分核心期刊选题


回复05获取自然基金会评专家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在线讲座栏目



点击“在看”课题申报成功率提高1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