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河北某高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1项、省部级10项、厅局级10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哲学和应用伦理学。
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申报过程中,我最深刻的感受主要有五点:
一、选题是关键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我申报的题目是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属性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是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如何在互联网视域、大数据时代、云计算背景下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今年的国家课题申报指南在马列科社、党史党建、哲学学科和领域都列有选题。马列科社涉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研究,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互联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研究,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研究;党史党建涉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研究,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研究;哲学涉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社会信息化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这些选题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叠,但又各有侧重。从关键词来看,涉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我国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涉及网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新形势、当代中国;涉及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发展、意识形态安全。经过权衡利弊,反复思考,多方征询,我最终确题,并选在马列科社学科进行申报。
二、内容论证是核心
论证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合乎规范,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语言凝练。要严格按照申报书要求进行充分论证,十分清楚填报内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要对准备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字斟句酌,精雕细刻。该说什么、在那里说、怎么说,都要反复比较,综合考虑。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要理性客观,不空泛、不妄议、不武断、不偏激。
三、思想解放是前提
要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敢于突破常规,大胆进行创新尝试。我过去在观念上比较守旧,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题,毕竟自己在这方面还有一点积累。但过去的成就也恰恰成为前进的阻力和包袱。不放弃陈旧的思想,不进行观念的创新,只能导致封闭和僵化。所以,我今年破釜沉舟,毅然换题,首先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四、创新是灵魂
不管选什么问题进行研究,如果在内容、视角、方法、材料上没有新意和独到之处,没有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突破和超越,申报的意义、价值以及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确题之后,我对课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中的专著、论文等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了清楚的把握,对课题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有了准确的了解,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了清晰的思路。我申报题目中“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属性”的提法和表述,既是一个亮点和新颖之处,也是一个疑点和难点,存在一定的认同风险。论题能否成立,这是我在论证过程中反复考虑的问题。当然,不要为了创新而刻意提出一些时髦的语言、玩弄一些新奇的词句。作为一个严肃而科学的选题,要经得起方方面面的检验。总之,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科学的论证、认真的准备、平常的心态。申报成功了不洋洋得意,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申报没有成功,也不妄自菲薄,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所谓“胜不骄,败不馁”。要相信天道酬勤,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坚持就是胜利。
本文来源: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张灿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其他公号如转载本公号编辑的内容,务请在篇首醒目位置标明转自高教研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