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乱中有度的南唐行政制度(2)

2017-08-21 何剑明 刀爷瞎侃


乱中有度的南唐行政制度 


何剑明


五代十国时期,唐代形成的行政空间基本被打破,行政制度相对混乱。南唐所辖的地区主要有:今安徽、江西、江苏大部、福建、湖南、湖北局部。邹劲风将南唐疆域的变化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保持杨吴边域。从南唐昇元元年(937)至保大三年(945),这一时期,大体上保持了杨吴的疆域。其北面、西北面与中原政权以淮河至大别山一线为界;西面与楚相隔,长江沿岸有蕲州、黄州和鄂州;南面隔南岭与南汉分界,东南面,早期的南唐隔武夷山与闽国为邻;东面与东北面,在苏州、无锡一带与吴越国相望。


第一阶段:开辟拓展疆域。在经过伐闽之战后,闽国灭亡,领土分属吴越与南唐,今福建境内建、汀、泉、漳诸州归附南唐。南唐虽然在泉州设清源节度使,但由于南唐将领留从效拥兵自立,南唐在该地区的统治名存实亡。


第一阶段:偏处江南一隅。后周显德五年(958),南唐在淮南败于后周,李璟尽献江北土地,南唐疆域以长江为界,只剩下长江以南地区。  参见邹劲风:《南唐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157页。

 

一、两都制与节度使制

 

历史上很多朝代采用两都制,如唐朝就有长安京城和洛阳东都两个都城。杨吴时期,以扬州为都城,后以金陵为杨吴西都;南唐建立后,也采用两都制,改金陵府为江宁府,称西都,扬州仍为东部。后周显德六年(959),李璟割江北之地给后周以后,又升洪州治所南昌为南昌府,是为南都。

作为地方行政制度,南唐实行节度使制,有关节度使的政治职能与军事职能在相关制度里论述。与中原政权一样,作为地方机构的节度使制以军镇为名,设置情况如次:

原来为唐制,杨吴及南唐相沿的有:润州,镇海军;宣州,宁国军;洪州,镇南军。

杨吴时期始设,南唐沿用的有:江宁府,健康军;江州,奉化军;抚州,昭武军;虔州,百胜军。

南唐时期新设的有:楚州,顺化军;泗州,静淮军;江阴县,江阴军;天长县,建武军;寿州,清淮军;濠州,定远军;建州,永安军(保大十四年,956)改为忠义军;泉州,清源军;当涂县,雄远军(后设新和州亦称该名);庐州,保信军;饶州,永平军;池州,康化军。关于康化军,《资治通鉴》卷二八二后晋高祖天福四年:“康化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珙称疾,罢归永宁宫”。胡注:“康化军亦吴于统内所置节镇,或南唐置之,其地今无考”。《注商》卷一七:“余按陆放翁《南唐书》云:昇元二年六月甲申,升池州为康化军”。注:《注商》指《通鉴注商》,作者赵绍祖(1752~1833),字绳伯,号琴士,安徽泾县人。《通鉴注商》为其代表作之一。该书18卷,依《通鉴》编年顺序对胡三省的注提出商榷,共731条,前人评价说:此书“视顾炎武《日知录》所列及陈景云之《举正》,不啻倍蓰,一一有成处可核”。

 

二、州县设置

 

五代十国是晚唐藩镇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发展了唐末的混乱局面,新旧五代史《职方》、《郡县制》载各国设置情况时仍旧按照“道”叙述,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初唐的设置,而是实行不成文法的节度使、府(州、郡、监)、县三级管理。南唐的地方行政区划以州县为主,以州领县,州长官为刺史,县长官为县令,县下设场,再细化为镇、乡;另沿唐制,以监管理盐务和铁务。

南唐因袭杨吴,两朝地方行政区划介绍如次:


(一)杨吴行政区划

杨行密在镇压黄巢起义中先后出任唐庐州刺史、淮南留后、淮南节度使,开始割据事业。唐天复二年(902)三月,唐王朝为拉拢杨行密进攻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温),封杨行密为吴王,建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升为江都府,为唐藩镇。唐亡后自立(907),后唐天成二年(927),杨溥正式称帝。天祚三年(937)十月为李昪取代。

杨吴北阻中原王朝南下,使南北对峙成为现实。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谓吴国最强盛时,“西自沔口,南达震泽,东滨海,北据淮”,涉及中唐十五个道中的淮南、江南东、江南西三个道,相当于今江苏、安徽淮河以南地区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徐学林以《新五代史·职方考》、《十国春秋·地理表》为基础,校以新旧唐书地理志,查出杨吴最盛时期,在境内设两府,二十七个州及江阴军。两府指江都府(本扬州,杨吴建都改称为府)、金陵府(本昇州,杨吴升格为府);州为:海州、楚州、和州、滁州、泗州、濠州、寿州、庐州、泰州、舒州、蕲州、黄州、光州、润州、常州、歙州、宣州、池州、饶州、信州、抚州、虔州、洪州、袁州、吉州、江州、鄂州。徐学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89—190页。


(二)南唐行政区划

南唐初袭杨吴旧壤,保大三年(945)南取王闽镡州、建州等地,不久又灭楚,使南唐疆域大于杨吴,最强盛时达到三十六个州。后周显德五年(958),被后周取走江北的扬州、雄州、海州、楚州、和州、滁州、泗州、濠州、寿州、庐州、泰州、舒州、蕲州、黄州、光州,共十五州,六十多个县。实有两府二十一州三军。其中,雄州、剑州为南唐新置,筠州为复置州,相当于今江苏、安徽江南地区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部分地区。据《十国春秋·地理表》、《新五代史·职方考》、《旧五代史·郡县志》、《新唐书》和《旧唐书》之《地理志》以及《南唐书》考索,南唐的州是:润州、常州、歙州、、建州、剑州、泉州、南州(改漳州为此名)、汀州、宣州、池州、饶州、信州、抚州、虔州、洪州、筠州、吉州、袁州、江洲、鄂州、镛州;两府为江宁府(西都江宁府)、南昌府(本洪州,改为);三个军为:雄远军、建武军和江阴军。徐学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90页。南唐后期则划江为守,全在江南地区。

杨吴、南唐境内的州大抵管辖若干县,南唐州县设置及其沿革情况大抵如下:

昇州(西都江宁府):治江宁,辖有江宁、上元、溧水、溧阳、句容、广德、当涂、芜湖、繁昌、六合、铜陵、青阳等县。南唐改昇州为江宁府,建西都。溧阳原属宣州,保大十四年(956)改属润州,李煜时期属江宁;广德,杨吴时期属宣州,昇元元年(937)改属昇州,保大八年(950)设广德制置院;当涂,杨吴时期属宣州,南唐改入昇州,失淮南后,立新和州于当涂,周世宗去世后,南唐国主为鼓士气,改名雄远军;六合,原属扬州,改属江宁;铜陵,保大九年(951)新设。

扬州:治江都,辖有江都、广陵、高邮、永贞等县。广陵杨吴时名江阳,南唐更名。

楚州:治山阳,辖有山阳、宝应、淮阴、盱眙等县。

泰州:治海陵,辖有海陵、兴化、泰兴、如皋、盐城等县。泰州建于昇元元年(937);泰兴建于昇元三年(939);如皋于后周广顺二年(952)置县。

泗州:治临淮,辖有临淮、涟水、徐城等县。

海州:治东海,辖有东海、朐山、怀仁、沭阳等县。

雄州,治六合,辖有六合、天长等县。原属扬州,吴改淮南节度使为大都督府,改扬州为江都府,南唐改江都府为东都,建建武军节度,分海陵、兴化县属泰州。保大十五年(957),分六合、天长县置雄州。未几,以六合还隶扬州,以天长为雄州。又以天长为军,六合为雄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南唐献江北泗、滁、濠等州与后周,天长(雄州)一带在内。

润州:治丹徒, 辖有丹徒、丹阳、金坛、延陵等县。

常州:治晋陵,辖有晋陵、武进、无锡、义兴等县。原辖有江阴县,后改为江阴军。

宣州:治宣城,辖有宣城、泾县、南陵、太平、宁国、旌德等县。

歙州:治歙县,辖有歙县、休宁、黟县、绩溪、祁门、婺源等县。考《九国志·陶雅传》载,唐末,顺义军使汪武据婺源,使婺源不受歙州节制。吴平汪武,建婺源制置使,立建威军,并将祁门县改属婺源诸县都制置使,割祁门县入。

池州:治贵池,辖有贵池、青阳、石埭、建德等县。南唐初,将青阳县改属江宁府。保大九年(951),置铜陵县。交泰元年(958),改属江宁府。昇元二年(938)升池州为康化军节度使,又称池州节度使。

和州:治历阳,辖有历阳、乌江、含山等县。南唐失淮南后,于当涂设立新和州。

舒州:治怀宁,辖有怀宁、望江、宿松、桐城、太湖等县。据南宋陆游《南唐书·孙忌传》及徐铉《徐公文集·抚州节度使马希崇除舒州节度使制》卷六考证,南唐升舒州为永泰军节度。后周显德五年(958)入后周。

庐州:治合肥,辖有合肥、慎县、巢县、庐江、舒城、盛唐等县。吴置德胜军,又称庐州节度使,南唐仍。后周显德五年(南唐交泰元年,958),改德胜军为保信军。

滁州:治清流,辖有清流、全椒、来安等县。昇元二年(938),改永阳县为来安县。

寿州:治寿春,辖有寿春、安丰、霍邱、霍山等县。吴置清淮军节度使,南唐仍。后周显德四年(957)入后周,改设忠正军节度使。

濠州:治钟离,辖有钟离、定远、招义等县。

洪州(南都南昌府):治南昌,辖有南昌、丰城、分宁、靖安、奉新、武宁、建昌、新淦等县。靖安昇元中升为县;奉新保大十年(952)改为现名。

筠州:治高安,辖有高安、上高、万载、清江等县。筠州新设于保大十年(952)。

饶州:治鄱阳,辖有鄱阳、余干、浮梁、乐平、德兴、都昌等县与永平监。

信州:治上饶,辖有上饶、弋阳、贵溪、铅山等县。铅山,先置场,后升为县。

虔州:治赣县,辖有赣县、安源、雩都、虔化、南康、大庾、信丰、瑞金、石城、上游、龙南等县。瑞金、石城为新置县;上游杨吴为场,保大十一年(953)升县。

袁州:治宜春,辖有宜春、萍乡、新喻等县。

吉州:治庐陵,辖有庐陵、太和、安福、永新、吉水、龙泉等县。吉水为保大七年(949)新置县;龙泉由场升格为县。

抚州:治临川,辖有临川、崇仁、南丰、宜黄等县和金溪场。宜黄为李煜时置;金溪场置于后周显德五年(958)。

江州:治德化,辖有德化、彭泽、德安、瑞昌、湖口、东流等县。德化由杨吴浔阳改名;瑞昌于昇元三年(939)由场升县;湖口由镇升格为县;东流保大十一年(953)由乡升格为县。

鄂州:治江夏,辖有江夏、武昌、蒲圻、嘉鱼、唐年、永安、永兴、通山、汉阳等县。嘉鱼昇元年间由场升格,并将鲇渎改名为嘉鱼;永安、通山保大十二年(954)升县;唐年为唐代之名,杨吴改为宗阳,南唐复称唐年。

蕲州:治蕲春,辖有蕲春、黄梅、广济、蕲水等县。

光州:治定城,辖有定城、光山、仙居、固始、殷城等县。

黄州:治黄冈,辖有黄冈、麻城、黄陂等县。

剑州:治剑浦,辖有剑浦、顺昌、沙县、尤溪、富沙等县。剑州新设于保大八年(950);顺昌保大六年(948)升县;尤溪保大四年(946)更为该名;富沙保大四年(946)由剑州分置。

建州:治建安,辖有建安、建宁、建阳、浦城、松源、将乐、邵武、归化等县。松源于保大九年(951)置县;建宁于后周显德五年(958)升县;同年归化立县。

泉州:治晋江,辖有晋江、同安、永春、清溪、德化、浦田、仙游、长泰、南安等县。清溪保大十四年(956)始设。

南州:治龙溪,辖有龙溪、漳浦等县。由漳州改为该名。

汀州:治长汀,辖有长汀、宁化、沙县等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