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百一十、最后的……沁源大山的少年梦

2016-09-24 高建东著 追忆青涩

追忆那流逝的青涩年华

第一编

蒙昧碎影

总第三部、马列主义大字报



——外一篇:《关于“追忆”的辅读()》

 

再申明一次,我写的这个《追忆》,是属于小说、散文一类,总希望玩出一些意境。


事实上,在我一个字一个字、一章又一章、几个版本细细对比着研读、精读《红楼梦》,以及尽享饕餮《人间喜剧》大餐(97部长中短篇小说,捧读完不下90部),还有在啃读《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时,悟到的故事结构方式,其实都一样,“讲述完一件事,接着讲述下一件事”,只是大师尽显功力的地方,就是“上一件事情和下一件事情的‘无缝焊接’”,而对比我的《追忆》,“承上启下功夫”,以及透过前一篇文文,对下文的‘铺垫功夫’,就捉襟见肘”,这个只有笔者自己心里最明白,至于那《红楼梦》似的“草蛇灰线功夫”,那就更加不及!

大凡喜欢休闲阅读小说、散文的读者,其实一个最主要目的,就是来“感受语言美、语言意境美;来拥抱纯美学文本”的,这一点,当我一篇一篇匍匐在现代派小说鼻祖卡夫卡面前,那水晶一样透明的灵魂的超自然神力;那种“原生态”的美妙意境(就如您独坐夏日幽静的山林中,各色原声;包括小蜜蜂飞过,驻留在您耳畔的嘤嘤嘤……),叫我折服得五体投地!

所以,在我的《追忆》中,“追求意境”,也是澹妄之一;

所以,品味意境”——而不是享用“文字快餐”,绝不可能去拜读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是我对读者多么大的奢望啊!

这也是我希望那些准备高考的孩子们来光顾我的《追忆》的原因;如何遣词造句,如何通过言谈举止行为心理活动完成人物性格,如何追求文字排列的韵律美等等。


所以有时候,我就想,那美文、好文连连的著名的公众号太原道,在连载我的《追忆》时,就希望可别过于频繁,三天(身或一周连载一次才更好)连载一次,每次仅载一章,才最理想!


今天贴的《一百一十、最后的……沁源大山的我的童年少年梦,是一篇“准散文”;有一个时间线索,这也具备了小说的元素;保持人物的活动环境的真实,则加强了《追忆》的“纪实润文”效果。


——2016年9月24日记。


一百一十、最后的……沁源大山的我的童年少年梦


时间啊,是多么地冷酷,物质世界没有它的对手!

在我记忆中,比较我自己的爷爷奶奶,我则对我慈祥的姥姥姥爷,印象最深刻。(母亲和我的大妹妹大弟弟二妹妹,姨姨和我的表妹红红、表弟小俊、奇奇)

背景山西晋东南沁源葱茏大山

姥爷,拼足一生全副心血抚养大了母亲还有舅舅和姨姨

然后又抚养大了我舅舅家两个孩子二哥和大姐,以及姨姨家的我的小表弟奇奇。

最后,做为真正的中国农民,姥姥姥爷尘埃一样微不足道;生于大山,也默默无闻回归入土于大山


关于我姥姥的形象,还有一个,就是中风瘫痪,整天端端正正坐在太原我家外间屋土炕上,悠然地吸着香烟……


而另外的形象,则是童年的我——姥姥姥爷的长外孙——纯真、快乐;个城里的孩子,徜徉在葱茏的大山背景下,嬉戏、顽皮、见识着中国北方农村……之后,又过了许多年,变成了大小伙儿,整天辅助自己的母亲、伺候着瘫痪在我们家炕上的姥姥——这是后话。


1967年寒假到来,我跟母亲说,就是想回姥姥家过春节!

母亲同意,我特别高兴!

我之前的拙文,已经记了两次回姥姥家,这第三次——也是毕生最后一次,在沁源四维村,和姥姥姥爷在一起——特别想记这最后一笔!


又遇上院里老乡惠池姨姨,要回沁源于是,她又捎上我。

不过,这一回就惠池姨姨一人,她儿子晋峰自上一次和我一起回沁源就呆在村里上了学回太原。

后来,我了解到,晋峰和惠池姨姨,都是“六二压”对象,变成了“农村户口1962年国家托财政困难之名,对城市公职人员和市民实行压缩,政府欺骗说,回农村多么多么好。理由很简单,国家养活农村人口成本低!但之后,引发的社会矛盾,一直到许多年后今天,还没有消弭——有一个人叫范沛——不是《儒林外史》里的范进——现年87岁,山西大同灵丘上寨镇王寨村人,从1980年开始上访,要求落实政策,跑各个部门30多年,想回到城市,但到2011年12月15日,给山西电视台邮箱去过信、仍无回音。联系电话:15935259832)

【……那时,二十五、六岁的父母,正要在家庭和事业有所作为,展翅高飞时,使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父母婚后的第二年,1962年5月的一天,父亲在一夜之间就突然莫名其妙地“下岗”了。当时阳护公社的秘书把让他压缩回村的消息告诉了父亲。这一塌天的消息,父亲感到绝不可能,也绝不相信。他先后找了县委武装部和县委组织部。县武装部的人员对父亲说,在公社武装部的工作人员不属于这次压缩范围的对象。组织部的人告诉父亲精简单位人员,压缩城镇人口是国家的政策,不是一个人,在各个单位里都有压缩精简的人员要回到农村去。虽然武装部的人不属于这次压缩对象,但所压缩精简的人员县领导已在会上定了也不好再改变了。要不你到县里的方善瓷厂上班,等以后有了机会再到公社上班。从一个行政管理工作的干部向一个手工业瓷厂的工人转变,父亲很难转过弯来。不久父亲还是决定回到家乡西庄村的农业第一线。这一年,父亲所在的壶关县阳护公社共压缩精简了6个人。全县精简非农业人员3300多人,其中国家干部1300多人。这一年,长治市精简职工10468人,连同其他压缩共减少城镇人口37308人,减少吃商品粮人口36507人。这就是史称的“62压运动”。“62压运动”,就是在1962年,党中央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和压力,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整顿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大力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缩短工业战线,支援农业第一线。落实这些调整措施,遇到的一个很大难题,是关停并转一大批工业企业,再度精简上千万城镇人口。这很让人下不了手。周恩来在做人们的工作时,动情地说:这不只是伤筋动骨,每一刀砍下去都是血淋淋的,没有办法呀,要实现工农业的平衡,必须这样,否则,国民经济就会被完全压垮。宋平说: “全国一下子减下了2000多万人。那真不容易啊,缓解了国家的困难,体谅国家的困难。那真是没有话讲。”2000多万人口,从城市回到农村,等于一个中等国家搬家,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和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做不到的事情。毛主席感慨地说,我们的人民真好啊!】


这一次回姥姥家,我终于再也不用坐解放牌敞篷大卡车,而是换成类似于穿梭在太原市城区大街上公交车的全封闭长途客车——发动机前置,车鼻突出,车身上下均分、油漆成白色和大红色,车顶堆满乘客的行李,被一张网护住,可以保证行李在山路上颠簸、而掉不下来……


母亲让我背上半口袋白面,我记得有20多斤,说是,给姥姥姥爷过春节吃(返乡粮,真是时代悲哀)!多少年以后回想,那时我家六口人,每月供应白面也就几十斤,匀开吃,三天才能轮一顿;


母亲一次性拿回姥姥姥爷家几乎我家当月一多半的白面,父亲一点意见没有。父亲真好!


长途车颠簸一天,在驶进城关时,又天黑下来,并且下起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凑巧一辆据说是省军区小吉普停在沁源长途汽车站门口来接和我同车的、也是回沁源同龄的两个城里小孩

立刻,惠池姨姨勇敢上前询问,正好是回四维村,于是捎带上了我!

告别慧池姨姨……在颠颠簸簸吉普车上,我一路想,我一直认为在这沁源红石崖山脚下的82户人家小村庄我姥姥姥爷家,应该是最显赫的!

我姥姥的四弟(我的四姥舅)是高干,我姥姥的二儿子(我舅舅)是现任省革委的大官儿……我姥爷还有一个弟弟是抗日烈士,再有就是我二姥爷是生产队长兼党支部书记,我三姨是民兵队长兼妇女主任——本来我想,这村子再也没有我姥姥姥爷家这样背景的人家了,却没料到,还有儿女在太原省军区工作这样背景的。


小吉普左摇右晃、径直冲进冰层间潺潺细流的沁河叫我十分惊讶早先夏天那可是洪流滔滔的沁河啊!


……车灯明晃晃刺眼,穿过梦幻般的雪幕,掠过村口房墙上不知何年何月书写的巨大的“四维”两个大字,我禁不住心中又是一阵冲动——姥姥姥爷,我又回来看望您们啦!

 

后来,我在村里还与那两个和我同车回到四维村孩子打过照面,他们一身城里人打扮,和我一样,我们彼此用眼神杀人、努嘴儿……相视无言。


我住在姥姥姥爷家,自然是立刻把太原城里什么派性、武斗、混乱……都抛到了九霄云外爪哇国!


姥姥姥爷家的土炕还是那么硬邦邦的,早先铺就的一块油布没有了,换成了破席子。


一天半夜,我被一阵诡异小孩哭声吵醒,一骨碌坐起身。

同时身边大姐也醒来忙伸手拉我要我重新躺下钻回被窝儿,并且用嗓子气息、连连小声说:

“悄悄的……悄悄的,咱家外面……来了一窝狼。是母狼领着小狼娃仔,就在咱家院门外……”

我听大姐一讲,立刻头皮发麻,膀胱憋涨,感觉要小便,吓得慌忙躺下,用被子蒙住头。(借用一张我早年画的速写)

我听说过《小红帽》的故事,非常恐怖!

我问大姐:

“难道狼外婆……”

“悄悄的……悄悄的……大姐用手掌心、捂一下我的嘴巴。


这时,姥爷摸黑坐起身。

就着夜色姥爷一丝不挂光腚光脚下地去地上小桌上摸到那只装半桶玉米粒的铁罐头筒重新上炕,突然将铁罐头筒伸出窗户猫阁洞,就使劲儿摇晃起来

立刻,满院子响起古怪的哗啦哗啦声……姥爷摇一阵缩回手。

马上我和大姐还有姥姥都竖起耳朵听。

时间过去很久,外面一片寂静,果然,母狼嫌吵得慌,领着它的宝宝们,离去了……


多少年以后我都钦佩姥爷,他怎么就想出那样一种绝妙办法来驱赶狼呢?

许多年过去,那满院子古怪的玉米粒哗啦哗啦声响,依旧在我耳边回荡……


第二天,我和姥姥姥爷大姐早早起床、来到院里、去打开院门,见脚下门槛附近,有几块干硬如铁的狼粪便,抬眼望,只见一串串大大小小狼足、印在厚厚雪地上,逶迤下坡,一直过了将村庄一劈两半的弯弯曲曲冰封小溪……


不知怎么,姥姥姥爷家养的老猫咪也一夜未归。


冬闲时节,茫茫大雪封山封路。

姥爷无所事事在土炕上揣着老黑棉袄袖筒、侧身阖目大睡就像冬眠的熊。


我也无聊之极拿一根麻杆儿伸进砖炉火口点火玩儿。

突然姥爷坐起身,一声呵斥制止我玩火!原来姥爷清醒着呢,姥爷鼻子也嗅觉灵敏

许多年后,我才明白,小孩玩火是大忌,那是“祭奠死人”才作的事情啊!


腊月里一天傍晚,二哥押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停在院门外使劲儿摁喇叭。

姥爷一骨碌从土炕上爬起、趿拉鞋奔出屋门……


一共四吨煤炭卸下堆在白皑皑雪地上尽管是纯黑色,但在我和姥姥姥爷二哥大姐心头都燃起温暖的火焰!

这是临过年舅舅给姥姥姥爷买的煤炭。

随后一两天,二姥爷家也得到一卡车煤炭。那是在西山矿务局做电工的我三舅(我二姥爷的长子,圆圆的爸爸——这一年春节,圆圆没有回老家过年)给买的。


无论谁家的煤炭,解放牌大卡车一开走我都赶忙上前跟大人一起往院里(就是存放小麦的小南房库房)搬运。

我总专挑最大块儿的房搬运。我不怕脏不怕重,一大块煤碳抱在胸前疾步向前搬不了几趟就弄得满头大汗,恨不得脱掉棉衣!

大块煤炭搬完,我模仿姥姥二姥姥爷、二姥爷,用捡拾猪菜的箩筐、篮子专捡拾小块煤炭房搬运。


从卸下煤炭的地方到房,搬运煤炭的大人小孩儿来来往往。

姥姥、姥爷、二姥姥、二姥爷,都曾经乐得合不上嘴,连连夸奖我:

“东东这孩儿……跟娥子(母亲的小名)一样,欢哒哒的,勤快得很,一点儿也不懒!”


我根本经不住夸奖,一听大人夸奖,更来了精神,一下子脱掉棉袄,就手提篮子又跑出院门、扑到煤炭堆上……立刻,大人们齐声粗暴呵斥,“别冻感冒”我只好重新又穿上棉袄。


我知道姥爷这样夸我是拿我跟大姐比较。

大姐常常早晨睡懒觉钻被窝不起床。

姥姥每每做好早饭就把或者一块玉米面饼,或者半个油窝窝递过去,大姐手伸出被窝接住,就在被窝一口一口地吃!

“真惯得没样子,穿衣服——起!”姥爷瞪起眼睛,但大姐才不害怕她爷爷呢!

大姐那时13-14岁,黑黑两道眉;眉梢翘翘,眼角翘翘,五官端正……尽管衣服臃肿、还挂着大大小小补丁,但那也是天底下最美丽的我大姐!


母亲就常说,你舅舅家五个孩子一个一个都漂亮得可以上画!

许多年我的评价是:

大哥像濮存昕,且濮存昕是戏子,而大哥的儒雅货真价实,现为某行业一级评估大师

二哥浓眉大眼,像当年《创业》主角演员张连文,却比张连文更耐看,品性也更平实,有情有义的;(这是我二哥)


再说大姐,酷似当下央视女主持人刘芳菲,又像影星王祖贤、歌手万山红,和当年《地雷战》中二嫚等的综合体;率性,真诚;

二姐(比我大半岁)《柳堡的故事》中笑眯眯的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那股妩媚、聪慧、善良,怪不得叫我二姐夫、整天着迷;屁颠屁颠的!

彩萍(比我小半岁)酷似林青霞,品位的不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腊月的最后几天,姥爷买回一只鸡,杀掉,在案板上,使劲儿砰砰砰剁成连肉带骨一块一块的,再裹上鸡蛋面粉下油锅炸,做小酥肉。(借用了《新浪、老树的博客照片,非常珍贵,包黄蒸》)


姥姥日日夜夜包黄蒸(一种沁源特色用软黄米、或者细谷糠跟细玉米面发酵,做成的包甜豆馅儿的蒸品),一笼一笼蒸出来,晾在案板上,最后,都冻在房水缸里有大半缸,要吃整整一正月


过春节,放鞭炮。

院子里,雪地上,印满一串串来来往往大人小孩儿的脚印。(这是我姥姥家,可比老树的老家贫穷)

(多少年以后,率妻女寻根,走进沁源城关四维村,我的跟拍)


全家人聚在炕桌周围,无数筷子伸向粉皮、豆腐、白菜、小炒肉烩菜……那一年,在沁源,我姥姥家的古朴敦厚、与世无争,也稀释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暴戾政治氛围,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


寒假结束,又是我和姥爷一道回太原。

在平遥火车站一个半露天茅房,我把一副蓝色棉线手套放在蹲坑矮隔墙上结果解完大手忘了拿已经挤上绿皮火车,这忽然想起来,同时意识到,我把一副好好的手套给弄丢了!那一路我好沮丧!


(——今天贴了两首歌,敬请欣赏;最好边听边读)


(预告,下一篇,开始贴《追忆那流逝的青涩年华第一编蒙昧碎影总第四部、小弟弟的出生和父亲的教诲之一百一十一、小弟弟的出生和父亲的教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