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百一十五、粽子与饺子 · 小弟弟满月

2016-09-29 高建东著 追忆青涩

追忆那流逝的青涩年华

第一编

蒙昧碎影

总第四部、父亲的教诲和我家老五的出生


(点开,听歌,阅文文——笔者向您表达最诚挚敬意)


一百一十五、粽子和饺子·小弟弟满月


1968年6月1日儿童节那一天,小弟弟过满月,同时前一天,又是端午节,小学校师生放假一天。


就在几天前,闷在家里坐月子的母亲,已经开始不断安排我,为过端午节忙碌准备。


我起一个大早,身上揣上一元钱大票,沐浴沁人肺腑、凉爽的晨风,我照旧是采用那种“掏洞洞”方式骑自行车,紧随玉珍姨姨,从坝陵路,一路骑到三公里以外的迎泽大桥,再过了桥,溜下西桥头往西,来到一个渠堰高耸、树荫下、平缓草地的地方……

(以下,今天的迎泽大桥)


本来,往年卖粽叶的小商贩,都是驮一口袋粽叶,或者在迎泽大桥北侧不远处、老洋灰桥桥上道路两边,还有桥下的河滩开阔空地贩卖……再就是,在太原城区串大街过小巷售卖(几百年来应该都是这么做),但是,到了1968年变了样儿,商贩们再也不敢过桥、进城卖粽叶啦!

(太原老洋灰桥经典照片)

怎么回事?

原来,那时20岁的“兵团司令”刘灏,竟然俨然以“政府口吻”,颁布了一份兵团司令部关于加强市场管理的十项紧急通告》,具体内容如下:


“太原市严禁开放集市贸易;

“严禁和取缔一切黑市场和一切非法经济交易、以物易物活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必须严格履行市场管理各项条例。发动和依靠革命群众,切实做好市场管理工作。革命群众应当自觉遵守和共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凡是自动离开生产岗位或者一时受蒙蔽进城出售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农村社员,应当坚决响应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伟大号召,立即停止出售……对剩余部分带回或者卖给收购部门均可。本人要立即返回农村,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参加生产,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发动全面总攻击;

“严禁私商长途贩运、转手倒卖,严禁集体伙食单位到生产队或集市上抢购、套购物资。违者,一律没收;

“对无证商贩,坚决、全部地取缔。对其中屡教不改的惯犯,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有关工商行政管理规定,分别给予没收、罚款、批评教育、警告等处分;

“国营、公私合营、供销社、合作商店和有证个体户,必须严格按照指定地点营业,严禁占用边道或随地设摊叫卖。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协助管理市场和维护市场秩序;

“希望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财贸部门以及全市无产阶级革命派和广大革命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坚决地、彻底地击退资本主义反革命复辟的‘三自’黑风,扫除一切害人虫”


于是,刘灏司令的以上这一笔,作为今天在全世界臭名昭著的中国城管的“先驱”,给自己的人生,涂抹了一道极“难堪”的污秽!


商贩不敢过桥,市民则要传承千年古民俗、吃粽子,只好成群结伙,每天起大早,骑自行车或步行,蜂涌过迎泽大桥出城、在桥西开阔的草滩上挤挤擦擦、抢购粽叶……


那时,粽叶0.08元/斤,后来涨到0.13元/斤,最贵时0.16元/斤。我一共买了三斤粽叶、两把马莲(一种水草,二尺五左右长度,0.03元一把,约30-40条),还有一把艾蒿。【——敬请老师指教,1968年粽叶、马莲,还有白米、黄米、大枣的确切价格】


——我再买回白软米、黄软米、买大枣;

(太原老国营“钟楼街菜市场


泡黄软米,开水浸烫粽叶;大盆、大锅放在外间屋地上;母亲上了手,包的是我最感亲切的、山西沁源长粽子(母亲称之为“浦海——土话:鞋——粽子”)。

(类似以下这样)(以下,妻子结婚以后、学会的,是这样)


我们兄弟姊妹四个,那时都聚在母亲周围,看母亲两手湿淋淋、熟练地包粽子。

大妹妹才10岁,直接上手,学母亲的样儿,马上学会了包粽子。

我和二妹妹手浸在漂浮着大枣、泡米的水里玩耍,感觉特别舒服和心情畅快!


到了5月30日晚上,我家屋门外、凉棚内厨房砖炉上,大锅煮粽子,咕嘟嘟蒸汽弥漫、香气四溢……父亲,一夜不睡觉,出出进进屋门,守在砖炉旁。


5月31日端午节清晨,我起床后,母亲吩咐我,将两束艾蒿分别靠立在院子大门外的两侧,以此方式,为我们全家,以至为全院的32户人家,“驱邪“、“保平安”!

(艾草,清香,香喷喷)


随后,惦记着粽子的大妹妹、大弟弟、二妹妹,也纷纷从炕上爬起身、光胳膊光腿儿翻找自己的衣裤穿……


眨眼,我们兄弟姊妹四人都下了地,手上都举上了一个大粽子。

粽叶皮剥开一半……立刻一个个都吃得脸上沾上了几粒黄软米粒儿!


由于第二天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小弟弟正好满月,所以,再也耐不住,里外间屋门窗、全部打开,而在这之前,家里关门闭窗好闷热啊!


这之前,屋门上,还垂一个布门帘,照旧用针线缝上一指宽三寸长红布条(印象中那时母亲生大弟弟、二妹妹布门帘上的红布条宽一些、长一些,鲜艳一些),起警示作用,防止外人闯进屋惊扰坐月子的人;

(习俗,出门旅游身上要见红)

(新车上路……)

(祈福、祈愿)
(以下,此院内有坐月子的)


我出入家门,明显感觉,屋里空气不新鲜。

在外玩一天,肚子饿了回家推门、撩门帘闯进屋,立刻,一股酸臭味儿、钻进鼻孔——好难闻,叫我想呕吐!


许多年以后回忆,难以想象,我家大夏天、包括坐月子的、一共七口人,挤住在里外两间总共30多平米空间的屋子里,怎么睡觉、起居?


对比今天,我和妻子“二人世界”(女儿在杭州上大学,后来又考上本校硕研,后来毕业留杭正式成为老师——这都是后话)已经享用过两套(一套181平米,眼下住的150多平米)四室两厅两卫“豪宅”,真是今非昔比——常常是一天下来,或者几天下来,忽然才想起,有几个房间竟然一下都没有进去过!不过每年近半年的集中供暖暖气费也不少缴,最多时需7000多元/年!偶尔又感觉“二人世界”,似乎都压不住总显空荡荡房屋的阴阳之气!


到了6月1日儿童节那一天中午,我家吃的是饺子。

在外间屋炕上,胖乎乎的小弟弟,一直躺在母亲怀中,一边贪婪地吮吸母亲的奶水,一边眨着星星一般明亮的双眼,东瞅西看……


外间屋炕沿边,正中的位置,摆一个沉重寸厚的大木质案板,父亲腰板挺直、背头梳得锃亮、抡胳膊挽袖子,往案板上撒上一些干面粉,揉面团;特别精神!


父亲两手抓起面团,在半空中来回搓,于是,一根核桃粗的面条,就顺手掌中间、慢慢自然垂下来……最后,大面条在案板上滚一滚、让沾上干面粉……

父亲两只沾满面粉的手,同时轻压滚动的大面条,接着让出一只沾满面粉的右手,握菜刀,横一下竖一下……立刻,一堆小面团,出现在案板上。

父亲做事情,总是军人的姿式,这给我留下了毕生的印象。

父亲再将面粉,均匀撒在案板上的所有小面团上,就势两只手掌、把小面团、滚压来滚压去——谨防彼此粘连——在面团都沾上面粉以后,忽然两个大手掌,不问青红皂白立刻在案板上乱压,于是所有小面团,都压成了半公分厚的小面饼。

最后,父亲抄起小擀面杖,叮当敲一敲案板,开始将一个一个小面饼、旋转着、最后擀压成中间厚一些,边上薄一些的圆圆饺子皮儿。


在那时,我和大妹妹、大弟弟、二妹妹,都聚在父亲周围,看父亲做活儿,看得出神!


弟弟妹妹,口中噙着口水,聚在案板前,眼巴巴等待中午吃饺子!


后来,我长大成人成家,无论平常,还是过节,包饺子都得心应手,妻女看着我一副洒脱样儿,啧啧称赞,其实,那都是我在模仿父亲的做派。


父亲把一叠饺子皮擀好,立刻,母亲把吃饱肚子、松开嘴巴的小弟弟,放到了炕上……马上掩上怀,开始上手包饺子。同时,我和大妹妹,也学母亲,开始上手包饺子……母亲每包好一个饺子,都要握在手心两手掬一下,放在箅子上排排队,就像一个个胖乎乎的振翅欲飞的小麻雀(许多年后在我家山西饺子包得最漂亮的当属我的大弟媳妇),而父亲擀完饺子皮儿上手包的则是标准的耳朵形状的“河北饺子”……

(下面,上,山西饺子,下,河北饺子)


我的印象,那时大弟弟,特立独行,则去了里间屋趴到两斗桌上,扭开了收音机开始听广播。


我和大妹妹,一个12岁,一个10岁,都是在这个年龄上学会包河北元宝饺子的。

我结婚以后发现妻子包的一手漂亮的“河北饺子”,问她何时学的,她说参军的岁月和一大帮男女河北战友学的。

 

——在那时,小弟弟枕在薄薄的装小米的枕头上,躺在炕上,不哭不闹,向空中张开四肢……眼睛须伊不离吊在半空的一个红红绿绿的小宫灯灯笼。


全家人有说有笑,不知怎么,就谈到了大弟弟小时候的情形。

“那天也是吃饺子,”父亲说。“我也正是在这个位置擀皮儿。”

“……也是过康康的周岁生日,咱二小子那时早就在炕上爬来爬去,快学会走了。”母亲接上口。“那天,真是谁也没有注意,二小子竟然蹲起了身、尿到了炕里案板边的一只盘子里,一滴也没有撒到炕上……”

在那天,父母亲不断谈论大弟弟小时候的轶事,不断引出全家人的笑声!

接着,父亲照旧又连连夸奖大弟弟长得漂亮,于是我又不由地潜意识嫉妒一番!


大家围着案板说说笑笑……当案板上原先的面团,全部变成饺子,突然从天而降,一根水柱呈45度角,洒向了案板……立刻全家炸了窝……最后哄笑起来!

原来,是小弟弟也学他的二哥开始撒尿……正好斜对着案板……


听到外间屋一阵哄笑,大弟弟忙从里间屋跑出来看究竟。

我见大弟弟目光清澈,一副小大人模样儿,立马感觉,确确实实大弟弟长得非常漂亮,非常可爱。


我忽然特别自豪,掭一掭胸脯,——我是大哥哥,我拥有两个帅气的弟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