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百二十四、家史碎片……最后提一下《杨三姐告状》

2016-10-08 高建东著 追忆青涩

追忆那流逝的青涩年华

第一编

蒙昧碎影

总第四部、父亲的教诲和我家老五的出生





一百二十四、家史碎片……最后提一下《杨三姐告状》

 

从我记事起,多少年来,我家里间屋东侧正墙壁上,还另外悬挂一帧一平尺大的爷爷的大照片大镜框,就像整个房间的一件镇宅之物。

后来,我回味,可见父亲对我爷爷的无限缅怀!


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我爷爷所走的人生道路,与我父亲截然不同,但做为文化人的我的爷爷,父亲在世时言谈举止所流露出的无限思念,我时时都能感觉到!


确实,跟我长大成人以后想象中的、做为文化人的我爷爷的形象相比较,我的父亲的形象,就略显粗俗。

父亲一辈子服务于公职,端正圭矩、腰板挺直,和照片上的我爷爷一样,也非常爱梳一个油光背头,但我心中明白那仅仅是一个小官吏形象,而不是文化人形象。

我从骨子里两相比较,当然更喜欢爷爷那样的文化人形象。

在我不断成长,心智逐步成熟,逐步了解了我爷爷所处的时代,我真得为我爷爷惋惜、心痛!

啊,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时局啊?


不过当胸中浮现那个年代,在最血雨腥风的风口浪尖上,在社会大舞台的聚光灯下,演出可歌可泣正剧的主角不是爷爷,而是我父亲——枪林弹雨,生死疆场,戎马倥惚——又丝毫不允许苛求父亲!


其实,在我爷爷曾经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文化人这一点上,我和父亲的认识始终高度一致。


父亲的脾气,生了气、张嘴就骂娘!

闲暇时,父亲的爱好消遣无非就是下下象棋、打打麻将、钓钓鱼、一根接一根抽烟……其形象,类似于著名经典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

区别不过是父亲的军衔没有石光荣高,但资历却比石光荣老得多,是一个准老红军老八路级别人物,而石光荣仅仅参加过解放战争,属战争年代的“新兵蛋子”!


我小小年纪,尽管非常喜欢文化人,求知欲旺盛、酷爱读书,自然是早早地认可和接受了我的“工农干部”“革命家庭”身份,接受了“三八式”部队转业军人干部家庭,对子女后代、格外注重的“忠于革命忠于党”,和强调道德教化的朴实家风。

不过,从小做为工农“大老粗”干部家庭的后代,置身在“和平年代”,本能驱使要求我,要“耀祖光宗”就必须补上“读书吟诗”,“学业长进”这些“文化人”必修课。


我感慨爷爷的宿命,更非常理解父亲。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之后,父亲对他的人生很满足。

(以下,是生活在沈阳的我姑姑和我的哥哥弟弟妹妹,最大的两个,是我姑父带过来的)

(我姑姑自己一共养了六个孩子)(以下是我们家,我是长子,这照于我18岁临插队当农民前一个星期)

(以下,我姥爷,和簇拥在他周围的我母亲、姨姨,以及弟弟妹妹们)


父亲常常絮叨,一次在宿营地,忽然遭遇日伪军袭击,冷枪一响,他拉起身边一位女战友就跑,结果女战友中弹倒下……他只能撒开手、自顾自一人逃命……

还有一次战斗,在与日寇遭遇肉搏,父亲早知道拼刺刀拼不过,于是慌忙开枪、撂倒了对手……在寻找下一个对手时,一颗流弹穿过父亲小腿、留下了核桃大的、一辈子在后辈儿女面前炫耀的伤疤……


父亲说,和已经死去的男男女女战友相比,他不仅没有在战场上死掉却活下来,并且还有了家庭,又有了就像中了“满堂彩”一般的五个儿女;五个儿女后来又都顺利成了家,又都有了自己的儿女——老婆孩子热炕头——难道,这不是最幸福的人生吗?!

这样一比较,在一个经历过生死硝烟战场的、血气方刚的战士面前,真得所谓没有“阶级立场”,看问题简单片面”的“文化人”,也忒娘娘腔!


是的,我骨子里的确是既无比自豪,同时又隐隐自卑出生在一个工农干部、大老粗家庭;

我曾经总是对于社会上的文化人的娘娘腔,既嗤之以鼻,又打心眼儿里非常羡慕!


真是沧海桑田,世事变换,从我父亲的父亲的父辈们……的中科举算起,到我爷爷这一辈文化人在“灾难深重旧中国”的挣扎,再到父亲纯粹做“忠诚于革命忠诚于党”的大老粗的自信与自卑的纠结,再到我渴求读书上进,希望自己成为文化人却正好“没有机遇”,再到我的宝贝女儿考上大学本科(后又考上硕研,毕业后顺利工作)……应该能看到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个侧影。


好,以上感慨打住,同时我的家史碎片的连缀也到了最后一笔,它忽然变得非常吸引眼球:


对,就是那桩民国时期轰动全国的奇案!


就在我的亲戚里道儿的上上一辈的人中——当然没有出了“五福”——(●一福:爷爷的同辈——他哥、弟弟、姐姐、妹妹包括他们的孩子;●二福:爸爸的同辈——他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包括他们的孩子;●三福:自己的同辈——自己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包括他们的孩子;●四福:自己——儿子、女儿,以及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包括他们的孩子;●五福:自己的孙子、孙女——他们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以及孩子;加到一起称“五福”。“五福”之内都是亲戚,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另注:“五福”之内人不可以通婚,出了一件人命关天的悬案,被父亲称为远房婶辈儿的“杨二姐”,亡故,其妹杨三姐(小名三娥),拿起法律武器,替姐姐伸冤,最终昭雪,惩办了元凶!

后来,就有好事者演绎了一出著名的《杨三姐告状》的经典戏文。


在我小的时候,父亲讲到什么“杨三姐告状”,我不以为然,到了有一天读《参考消息》,上面登载有关“杨三姐去世”的消息,我拿给父亲看,父亲盱着眼睛就叹息、沉吟了半天……


父亲说,算起来他跟“三娥婶儿”的确沾亲带故,都没有出了五福——这对我来说可真够玄幻!


《杨三姐告状》,戏文背景就是河北乐亭。

是的,在我读过《参考消息》,渐渐地,就常常感慨,我们家的祖上我父亲的爷爷,即我的曾祖一辈;那三个科举状元其中兄弟之一;的确就跟这个《杨三姐告状》扯上了!


——经历过那个我偷听父母说“悄悄话”的夜晚,第二天,父亲一早起床,忙从墙壁上摘下我爷爷的大照片,隐藏到了屋子里的什么地方。


(以下,顺便推介一本我制作、正式出版的书)

(作者,我的师长、老师)(以下,吴老师的晋剧代表作《杨三姐告状》中,杨三姐的扮相)

(以下,我的署名“高建东”——封面封底内文责编版式设计等等,我全程一条龙都可拿下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