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言礼《曾是革命小将准字辈》

2017-04-04 蒋言礼 追忆青涩

曾是革命小将准字辈


小时候住的那条街上曾经有个诊所,临街开着门。

那时候也不懂中医西医,只记得挂一个醒目的红十字招牌,还有医生的名字。


大夫姓王,记忆里已很模糊,大夫老婆的印象却生动鲜明。


王太太瘦瘦、高高、白白的,衣着鲜亮,手指间夹着一根香烟,走动时腰身扭扭的,说笑中隐约有金光在齿间闪动,大约是镶着金牙的缘故。

王太太仿佛没有工作,也不怎么做家务,爱说爱笑爱串门。


她的儿子与我是小学同学,叫王幸福。

“文革”来了,王太太的幸福时光结束了,有人说她是“破鞋流氓妖婆子”,大字报糊了满墙,还让街道上的人批斗过几回。


也有小孩这样欺负她的儿子王幸福:

你妈爱臭美,屁股上还抹雪花膏,是不是?

弄得并不幸福的王幸福泪眼汪汪。


我那时也觉得王太太不像劳动人民,就像电影里有钱人家的清闲女人,与街上院里大多数家庭妇女是两个样子。

后来王大夫一家不知道被发落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的同学王幸福也再无音讯。


岁月荏苒,半个世纪了,不知道王幸福现在幸福不幸福。

从小生长在红旗下,思想也就被赤化了,我小时也是极具革命色彩的。


(以下,我们的当年,“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革命小闯将!)



应该是1964年前后,有一个夏天的傍晚,母亲要上街,突发兴致地从箱底找出一件短袖旗袍穿上。

我看到了,很恐慌,小思想激烈地翻腾起来,翻译成现在的成人语言应该是这个意思:


我亲爱的老妈呀,你怎么能穿上地主资产阶级的奇装异服上街招摇呢?

咱家的成分本来就不好,你还这样臭美。

你让我这准革命小将头咋抬,脸咋放呢?


母亲硬拉着我的手出了门。


我却不想和穿着旗袍的母亲拉着手,我远远地跟在了她后面,真有一种保持距离、划清界限的味道。


那天母亲一定觉得今天的儿子怪怪的;也可能她就没在意这些,只顾体会穿旗袍的感觉真好。


这种革命思想还导致了我后来的一次告密行为。


刚上初中那年,一次课间操,我因腿伤,一个人留在教室。一位同学课桌上的一本挺厚的硬皮笔记本吸引了我,我不由就去翻开,一看是手抄的歌曲集,有什么《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等等的苏联歌曲。

当时叫苏联是苏修,这些爱情歌曲一律被认为是“黄色歌曲”。



一会儿老师进了教室,我被一腔革命正气驱使着,向老师做了坚决的揭发举报。后来不知道老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那时,“爱情”一词与“黄色”、“下流”基本是同义词 。

你看那八个样板戏,哪有一点点谈情说爱的影子?

男男女女一大堆,一个个都是正人君子,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人间情事。

青春期的时候,我也偷偷地想过:伟大的人物莫非就真不和女人肌肤接触?但他们的孩子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件事儿,妻子到现在都不能释怀。那年她怀孕,一天下班,天已黑了,还下起大雪。

我们同时出了单位的门,正好也有一位男同事与我同路。

我与同事边谈着边骑车,感觉自家夫人在后边跟着,但我又不好意思撇下同事去招呼她。

一直回到了家,迟迟不见妻子归来。

过了好久,她终于回来了。一进门也不说话,只见两行泪水滚滚而下,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我却一头雾水,不知何故。


她也不说为啥,对我冷战了好几天。后来才弄清楚,她挺着大肚子就无法骑车走雪路,而我却甩她而去。我这种举动,她怎么也不能理解,被当作不会关心体贴的罪证,时不时提溜出来挖苦我一通。

我只得经常检讨,但始终找不到这行为的思想根源。


过了若干年,我才明白了,在人前表现男女的亲昵行为,我确实有心理障碍。

我觉得男女之情是很私秘的事情,在众人前表演,脸上实在是羞得下不来。

革命和私情仿佛是对立的。


对现在的所谓接吻比赛,还有少男少女在大马路上、公交车上抱着搂着亲个不停,真是不能认可。也许我的思想的确太老套了。但有时也忍不住羡慕他们,大胆秀爱秀幸福,也是一种爽快。




心向往之,又怕笑话,想做个多情种,又怕被骂流氓,是不是有些患得患失,双重人格?

那个时代,造就的双重人格两面派真不少,看揭露出来的那些村书记,台上满嘴革命,背地糟蹋妇女。真叫人无语。


那个时代的革命教育烙印,加上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和性格中的腼腆成分,便造就了咱这么一副德性。

唉,有什么办法呢?

——2010-09-26






编辑絮语:蒋大哥的这篇文文,深挖着沉淀于当代中国人性格中的东西。双重人格,显现着这古老民族性格中的猥琐。是一面镜子,里面有你我他。再对比人本性的孩童般的纯真、率性,再想到某特殊年代集权体制下人与人之间那种矫情、伪善、裹得严严实实脸的面具、荒诞舆论的灌输侵染,欣慰今天时代的觉醒!






蒋言礼,祖籍山东莱阳,1954年生于山西太原,资深职业报人,高级记者,曾任太原晚报副总编,山西商报总编、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

从小酷爱文学与音乐,自学作曲、声乐和指挥。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业余创作,以歌词、散文为主。

歌词曾被生茂、谷建芬等许多作曲家谱曲、作词的有些歌曲关贵敏、刘和刚演唱过。

后转向现代诗创作,自创的歌谣体诗“六六谣”颇受好评。

近年又研习自由体诗,已发表在《星星》《海燕》《山西文学》《山东诗人》《都市》《广州日报》《山西日报》《西安晚报》等报刊。

已出版著作4部:《城里的秘密》(歌词集)、《六六谣》(诗歌集)、《篮里的景致》(散文集),《秋风调》(诗歌集)。

2013年获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太原诗词学会副会长。






本平台特色——纯真、纯情、率真、率性,真善美;

求稿——强调文学性——追忆青涩、诗文鉴赏、唯美絮语、艺术探讨、图鉴箴言、民俗百科

本平台非营利性,属草根自媒体黑板报,大家小家、旧文新文、一概接纳,不过就是编辑者退休以后消食破闷、健脑动手的一项养生爱好,同时所刊诗文美图也希望为读者增添一点儿茶余饭后、闲读养性的情趣;

敬请赐稿!

敬请分享、转发!

敬请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