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珉《这座城……》之《大唐北都与晋阳遗址》

2017-05-04 张珉 追忆青涩

《大唐北都与晋阳遗址》


大唐开元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36年,结束了一段“摧轮不道羊肠苦”的文化苦旅之后,一座壮丽的城市出现了李白眼面,这位曾游历天下的诗人留下了这样的赞叹——


天王三京,

北都居一。

襟四塞之要冲,

控五原之都邑。

雄藩剧镇,

非贤莫居。

盛唐时代的北都太原,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合称“天王三京”是全国第三大城市,也是一个世界级的城市集群。


那么,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太原为什么拥有这样尊崇的地位?它的城市规模为什么会如此庞大?

(京都长安)

(东都洛阳)


早在隋朝末年,隋炀帝任命唐国公李渊为太原留守的时侯,历经西晋刘琨扩建、东魏霸府风云、北齐陪都繁华的晋阳城,已然成为王朝的北方重镇、资深一线城市。


隋朝末年,民怨沸腾,群雄并起,瓦岗军等几十支割据力量逐鹿中原,深谙时势的李渊已经敏锐的洞察到历史的长向,初抵太原,他就意味深长的暗示儿子李世民:

“唐公是我的封号,而太原正是过去唐国的属地,现在让我来这里,真是天意呀。”


就在李渊积蓄力量、静待时机的时候,因为朝廷重臣的身份,有一些事情不方便自己出面,在他的授意下儿子李世民开始广交豪杰侠士,一批文武精英因此集聚于李渊父子麾下。


李世民后来回忆说,自己年青时代在太原喜欢群聚博戏,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交游之中,李世民以其特殊的身份和超乎寻常的个人魅力,不仅隐秘的完成了太原起义的梯队建设和政治动员,也为自己赢得了“太原公子”的美称。


晋祠唐碑,李世民以《晋祠之铭并序》答谢叔虞神灵保佑李氏家族“龙兴太原,实祷祠下,以一戎衣成帝业”的冥冥之功。


唐代的太原,做为李氏家族的龙兴之地和第二故乡,被奉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文水人,因为文水县当时隶属于太原,武则天一直视太原为故乡,在她登基之后,太原被正式确立为唐朝的北都,这就是“天王三京,北都居一”的由来。


唐代的太原,城市规模空前扩大,西城修葺一新,李绩在汾河东岸又新建了东城,崔神庆“跨水联堞”,修建了跨越汾河、连结东西二城的中城。


至此,沿汾河两岸形成了一个古代罕见的巨大的城市集群,整个城市周长四十二里,仅城门就多达二十四座,东、西二城并列汾河两岸,中城跨汾居中,西城内囊括大明城、新城、仓城三座子城于城中,民间所谓“里三城、外三城”。


西城中有并州治所、太原府治所及晋阳县治所,东城中有太原县治所,东、西、中三城,习惯上统称为晋阳、太原或北都。


一个城市最具魅力之处,在于它的文化,北都太原,因其重要的政治地位,唐廷派驻这里的地方官员多为朝中出将入相的辅弼重臣,他们周围聚集着灿若群星的文学英才,这些人在一起酬唱应和、激扬文字,为繁华的晋阳城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而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太原本地也产生了一大批文化精英。

个时期太原涌现出了不少著名历史人物、文学家、诗人。

——皇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功臣将领:赵公长孙无忌、赵郡王李孝恭、莱公杜如晦、郑公魏征、梁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靖、宋公萧禹、褒公段志玄;

——郭子仪、秦叔宝、程咬金、罗成、薛仁贵、安禄山、史思明,杨国忠等。

——狄仁杰(630-700),唐朝名相,太原狄村人。一生刚直不阿,政绩颇丰,是武则天晚年最敬信的大臣,后世称其为“狄梁公”。

——女性:平阳公主、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文成公主、长孙皇后,韦皇后,杨贵妃、上官;

——诗人:王翰(?-?),唐朝诗人,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其诗《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为后人广为传诵;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县。其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登颧雀楼》最为人称颂; 
——王昌龄(698-约756),唐朝诗人,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所写边塞军旅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王 维(701-761),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盛唐时著名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白居易(772-846),祖籍太原,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16岁时写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

——唐朝中后期的传奇小说。有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著的《李娃传》。元代杂剧《曲江池》、明代传奇剧本《绣襦记》等都是取材于此;

——罗贯中,山西太原清徐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 
——狄仁杰,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字怀英


盛唐时代的太原,不仅是政治之都、军事之都,更是文化之都。

天龙山的石窟,龙泉寺的舍利,晋祠的华严石经,都是那个强盛王朝留下的历史烙印。

 

流失海外近百年终于回归中国,天龙山石窟第21窟唐代石雕菩萨,代表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巅峰时期的最高水平。


那么,盛唐太原今何在?公元979年,志在一统的赵宋王朝攻取太原,先是纵火焚烧,然后又引来汾河放水冲灌,千古晋阳,毁于一旦,从此掩埋在泛滥的泥沙之下,唯有古城营、南城角、城北、罗城这些村庄,以其特殊的的名称昭示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苦难。


再由于地势的原因,晋阳城西高东低,一千年的沧海桑田,使得东临汾河的城区如今已被埋藏在地下15米深处,位于古城营村的600米长的一段西城墙,成为现在唯一露出地表的建筑物,“晋阳古城遗址”的文物保护碑,就矗立在西城墙上。(晋阳古城)

(晋阳古城如今老城墙)


唐朝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黄金时代,尤其是里坊制的盛极,然而,一千多年之后,无论盛唐三京中的长安和洛阳,还是当时模仿长安建设的日本平城京、平安京和朝鲜平壤,都已叠压在现代城市之下,原址全面展示和研究盛唐风貌已不可能,而做为大唐北都的太原,在忽然毁灭之后即被封存千年,原址上除了一座明代太原县城,此后没有遭遇大规模的建设和破坏,极有可能完整的保存了隋唐五代时期的城市建制风貌,有专家甚至断言:晋阳古城遗址,就是“中国的庞贝”,它的保护与发掘,将对探讨中国城市布局演变、盛唐府城规制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晋阳古城遗址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晋阳古城遗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所谓考古遗址公园,是国家倡导的一种大遗址保护展示的新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或主题公园,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


近些年来,太原的考古人员正在晋阳古城遗址进行勘探发掘并且屡有收获,2009年,发现一处小手工作坊遗迹;2011年,发现了黑色的灰烬层,映证了宋初焚城的历史记载;

2013年,发现一处北朝仓储建筑遗迹和标记有明确记年的建筑构件;

2014年,晋阳古城遗址举办了公众开放日活动,记者和市民进入部分发掘现场实地参观;

2016年,晋阳古城发掘取得重大突破,初步确定二号建筑遗址群为晚唐时期大型基址,根据发现的“隋之晋阳宫”残碑资料,推断发掘区应是隋代晋阳宫所在区域……(晋阳古城二号建筑遗址)

(晋阳古城遗址部分出土文物)

 

晋阳古城遗址还有可能发现什么建筑遗迹呢?

历代史籍早已给了我们提示和愿景——


大明城,晋阳的城中之城,赵简子始肇晋阳的春秋古城;

北魏大丞相府,当年高欢遥控朝政的皇朝霸府;

晋阳宫“七殿二堂十二院”,豪华程度超过京城皇宫的历代宫殿建筑群;

大明宫,高氏家族历时27年修建的北齐皇宫;

起义堂,当年李渊父子在晋阳宫乾阳门外誓师起兵,为了铭记唐高祖、唐太宗创业之功在此修建了起义堂,唐太宗《晋祠之铭并序》碑与唐玄宗《起义堂颂》碑并立堂前;

受瑞坛,宣示李唐王朝受瑞于天的政治名胜,缘起于李元吉在仓城发现的“李理万吉”四字瑞石;

讲武堂,唐高宗、武则天巡幸晋阳时为纪念太原起兵而修建;

飞龙阁,当年晋阳城中最高的建筑,公元660年为了迎接唐高宗、武则天巡幸太原而修建;

河东节度使使牙,盛唐时代的全国十大军区之一,安禄山、李光弼、裴度、李克用曾在这里运筹帷幄;

澄空大佛,历时40年以血肉铸就70尺铁佛,太原佛教鼎盛时期的标志和见证;

晋渠,宏伟浩大的水利工程,将甘甜的晋水跨越汾河引入东城;

汾上阁,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可瞻远山、瞰汾河的唐代文化地标……


晋阳古城遗址的勘探发掘,将是一个漫长过程,也许历史的尘埃将湮灭诸多昨日的辉煌,但我们不会失望,探寻与追索的过程远比结果更为重要,我们相信一座全面展示盛唐文化风貌和北都太原历史的考古遗址公园必将出现在我们面前。(遗址发掘开放日)






张珉絮语:转眼间,太原道微信公众号创办已经整整两年了。与创办近18年的太原道网站一样,太原道微信公众号坚持以山西地域文化为主题,不媚俗,不从众,不单纯追求阅读量,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赢得了读者的口碑。

两年来,太原道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文章2000余篇,这其中,既有本站原创,也有作者投稿,还有转载的作品。

尤其要感谢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作者为太原道源源不断地发来稿件,他们之中,有作家,有学者,有教授,有三晋文化爱好者,还有普通市民。这些作品,各有所长,即使是一些看似普通的文字,也为我们记录了家园的民间记忆,留存了时代大潮之下普通人的亲身经历和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太原道微信公众号创办两年之际,特甄选部分文章,罗列目录链接于下,以方便读者阅读。大家可以收藏这个页面慢慢择空阅读,继续欢迎各位投稿!






以下目录: 沧桑阅尽话太原系列

太原这座城:

1、太原这座城——是否也是你眼底心底的母亲城

2、晋祠流水忆先贤

3、穿越城市的河流

4、晋阳始肇与绝代奢华

5、水灌晋阳与豫让桥

6、龙潜太原与龙天庙会

7、异域孤军与店头古堡

8、霸府风云与古墓俪影

9、大唐北都与晋阳遗址

10、大唐名相与狄梁公街

11、火烧晋阳与圣母之谜

12、胡尘泪与双塔寺

13、明清重镇与太原府城

14、名士傅山与尘表孤踪

15、张之洞治晋与梅山钟楼

16、庚子教案与山西大学堂

17:太原起义与首义门





编缉絮语:

每晚无论夜多么深,面对以上目录总要拜读一则;

非常感谢“太原道”连载拙作《追忆那流逝的青涩年华》

希望更多人了解“太原道”,让极具档案价值的以上文文被更多人阅读;

本平台继续转载张珉先生的文章!






本平台特色——纯真、纯情、率真、率性,真善美;

求稿——强调文学性——追忆青涩、诗文鉴赏、唯美絮语、艺术探讨、图鉴箴言、民俗百科

本平台非营利性,属草根自媒体黑板报,大家小家、旧文新文、一概接纳,不过就是编辑者退休以后消食破闷、健脑动手的一项养生爱好,同时所刊诗文美图也希望为读者增添一点儿茶余饭后、闲读养性的情趣;

敬请赐稿!

敬请分享、转发!

敬请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