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八十七、八十八

2017-06-25 吕大成 追忆青涩

《天天糗事》之八十七


上初二、初三时学校开始大规模组织学生学工学农,整年级停课,以年级为单位倾巢出动到工厂农村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再教育。


记得是初二年级下半学期,天已渐凉,我们一个年级四个班200多人,由班主任老师带队,整体来到太重进行为期20天学工劳动。同学们异常兴奋。


太原重型机器厂简称“太重”或“重机”,是我国乃至世界同行业中的特大型重工企业,“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号称中国重型工业摇篮。


我们来到太重第一天,同学们都被那一排排巨大厂房以及巨大机器设备震撼。看着高大的行车以及巨型车床,同学们都惊呆了!

(太重屡屡都有世界第一的重型设备下线)


200多名同学分散在几个大车间,由各车间领导分别带走。因为太重厂区实在太大足足有几万工人,因此这20天里200多名学生就像200多滴洒在沙漠中的水,彼此再没有碰面。


我被分配到金工车间,一名类似工段长的工人叔叔对我们小组进行了二次分配,并介绍了金工车间主要生产流程和主要产品。


因为初来乍到,看什么都新鲜,他讲的这些我根本没听进去,只是“哇哇”地一个劲儿惊叹。当他介绍这个车间在战时可以转而生产坦克等重武器时,我们男生顿时来了浓厚兴趣,眼中放光,嘴里不停地啧啧称赞。


我们的任务无非擦擦车床,打扫卫生,帮助师傅收拾收拾工具,有时还出出黑板报。总之能让学生对工厂留一个印象就不错了。


其中一个印象,工人叔叔爱开半荤不素的玩笑,当我们的面也不避讳。女工们大大方方一笑了之。


从那一天开始,我穿上并不合身的肥大旧工作服,除了稚嫩的面孔和青涩表情外,俨然变成了一名正儿八经产业小工人,一样在巨大车间中穿行,一样骑自行车融入上下班工人叔叔的滚滚自行车车流中……


我看到一盘已经制作好的巨大轴承转子,直径足足有五、六米,钢珠每个都有蓝球大小,静静躺在车间地上,着实让人心中震颤!


当了工人,怎么吃饭?和工人师傅一样,都是从家带饭。用一个铝饭盒带上生大米,到车间后第一件事是把生大米加水放入一个巨大蒸箱,之后就不用管了,到时有人将蒸箱门关闭并加压蒸好,待中午就可以吃了。

工厂有这么好的便利条件,因此学工的20天里我天天吃大米,同学们也大多如此。


再有,关于洗澡。几乎每个车间都有澡堂为工人提供免费洗澡。有一次我们几个同组男生相约入池。洗完后出来穿衣服,由于脚上有水,秋裤怎么也穿不进去。这时一个工人叔叔就教我要先穿袜子再穿裤子,这一招果然灵验。


还有一件事情我也抖搂出来。我们班有一个前北屯村的同学,他比我们都大,蹲班留级好几次,和我们有些格格不入,是全校有名的“坏学生”。

一次我在车间瞎转悠,忽然发现他在钳工组里捣鼓什么。

我走过去一看,发现他不知在哪儿找了一块钢片,正在砂轮上打磨一把匕首,并且已初步成型。

此后几天里,他都在偷偷捣鼓这把匕首。

后来不知他是如何将这把匕首带出厂门的。

毕业后四十多年我们再没见过面,也不知他近况如何。


回忆在太重学工的经历,我对巨大的生产车间,组织化的大机器生产,工人阶级的创造和产业工人的威武,都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虽然一生因为阴差阳错没有在大型工厂工作,却已经对大机器工业化有了初步认知,对工人阶级有了整体敬畏——有这样的感受,客观评价当年的学工,收获也算有。


多年以后我对太重仍然充满敬意,对他们几乎每年正月十五展示自己制作的巨型花灯则并不惊讶,因为他们执全国重型工业乃至世界同行之牛耳,这点小技艺根本不在话下。

在如今创新求变大潮中,我盼望太重一路走好。


再后来上初三,我又有一次学工经历,只不过在校办工厂;其规模和感受与太重不可同日而语。



《天天糗事》之八十八


少先队,全称应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少年儿童极其向往的组织。


前几天刚刚过去2017年“六·一”儿童节,从微信中看到全国很多地方上了年纪的“老小孩”,为追忆那早已逝去的童年,自发组织起几十年前同学校友庆“六.一”,再一次戴上红领巾、穿上花裙子,唱着耳熟能详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儿童歌曲,翩翩起舞,嬉戏欢笑。

对此,我着实羡慕。

我迄今都有很强烈的“红领巾情结”。


非常遗憾,我在整个小学阶段并没有戴过“红领巾”,既不会敬队礼,也没有宣过誓,甚至都很少穿过白网鞋、白衬衣,一直到1974年小学即将毕业才……


有人也许会说,你是不是记错了?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哪有没戴过红领巾的少年儿童?除非你是被边缘化了的“坏孩子”。在这里,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我在儿时就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好孩子,各门功课名列前茅,每学期操行评语都是好话,基本没有缺点和不足,只有一条“希望”,即“希望今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全校只要有出头露脸的场合,我总是第一人选。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从资料中看,原来是这样的:

1967年,中央文革转发了北京市香厂路小学的一封调查报告:“少先队基本上已成为一个少年儿童的全民性组织,它抹杀了阶级和阶级斗争,根本不突出毛泽东思想,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先锋战斗作用……”从此,少先队被“富于革命性、战斗性、有利于推动少年儿童思想革命化”的红小兵组织取代。

当时,社会上所有“少先队”组织,一夜之间都变成“红小兵”组织。舞台上“少先队员”的标准装束,也变成手拿语录本、身穿小军装、腰扎小皮带的“红小兵”新形象。


我是1968年6岁多入的学,1974年小学毕业,少儿时期正好处于这个时期,因此我们这批学生自然无队可入了。


我入学时期“文革”正轰轰烈烈,“红卫兵”“红小兵”席卷全国。

我是全校第一批加入“红小兵”组织的,其标志是:左臂戴着菱形海绵塑料皮制成的红底金字“红小兵”臂章。


我还记得,固定这种臂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别针。不过,塑料臂章夏天还好说,冬天就会变得又脆又硬,别针经常会把臂章扎烂,需要经常找一块医用胶布粘贴;另一种是在菱形臂章左右的两个对角各打一个气眼儿,找一条松紧带穿上,然后再套在左臂上。这个方法不错,戴脱方便,结实耐用,缺点是夏天戴上热,有时穿上无袖背心,臂章就直接套在裸胳膊上,而有时松紧带过短,肋得胳膊疼。


一直到1974年即将小学毕业前,学校才发给我们入学以来第一条“红领巾”。

于是我摘下“红小兵”臂章,戴上红领巾,老师领我们来到桃园照相馆照了这张十分珍贵的毕业照。

从这一年起也标志着太原市率先在部分学校恢复了“少先队”组织。


小学毕业并“戴帽”一年后,我进入中学学习,继而加入中学“红卫兵”组织,左臂戴上宽大的印有“红卫兵”三个金黄大字的红袖章;威风凛凛,像极了文革“小闯将”,里里外外透着“造反有理”气息。


——“少先队”组织是改头换面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改成“红小兵大队部”,学校变成排、连准军事化建制,选出排长、连长若干,我有幸被选为副连长,相当于少先队“三道杠”。


1981年我参加工作,恰巧在当时太原市北郊区从事共青团工作,也恰巧分管少先队工作。

当时上级团委就有了指示,要求少先队“全队化”,即全体小学生都要在入学的同时全部入队。


这项工作在当时还引起过激烈争论,推行起来并不顺利。

争论一方认为,入队不能设门槛,少先队组织要对全体少年儿童开放,不能人为地把刚入学的少年儿童排斥在少先队外,对其一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而另一方则坚持认为,入队就是要有门槛,要有先进、落后之分,要形成竞争机制,要让落后学生向先进学生学习,否则,学无榜样,追无目标,不好管理云云。


多年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成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刚入学的孩子像一张白纸,各方面还没定型,不应该在一开始就人为给贴上各种标签,在起跑线上分出输赢。那样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不能入队的孩子也许一生都会有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这是我的观点。


看看以下毕业照,一直到小学毕业全班44名同学,仍然有7、8名同学没有加入少先队,让人唏嘘不已,引起思考。



吕大成先生,籍贯天津市,1962年出生于太原市。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

曾在电台担任过业余播音主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在电台播讲过《高山下的花环》、《张铁匠的罗曼史》等中长篇小说。

现任太原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

1983年担任北郊区小井峪乡副乡长,1993年任市农业学校副校长。

2002年担任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

2012年,担任市防震减灾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担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市人大代表,十二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兼任,山西省干部合唱团副团长。

担任山西省干部合唱团《长征组歌》男领诵。声音浑厚,穿透力强。

曾参加山西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八十周年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演唱会,并担任领诵。

儿时聪慧伶俐,淘气顽皮。从小喜欢琢磨事儿,满脑子问号。虽然那时生活比较清苦,但也充满天真无邪的童趣。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当时的很多疑问是无法理解的,成为了“糗事”,甚至是“丑事”。把糗事丑事说出来是需要勇气的,是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审视,其实也是一种勇气和自信。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转眼间,已经到了宠辱不惊年龄……先生非常欣赏的一句话是:想好的事情就赶紧做。没做的事情大多都来不及做了。

另,业余时间作为长征组歌的爱好者与表演者,喜欢研究《长征组歌》以及背后的故事,翻阅了大量有关红军长征史料;目前作品《长征组歌探析》已经初步编辑整理完成,共6万余字;将是《长征组歌》表演者、演唱者、朗诵者的工具书和重要参考学习资料。很荣幸本公众平台在不定期连载全文!





点开以下链接,欣赏作者其它作品:

29、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八十五、八十六

28、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八十三、八十四

27、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八十、八十一、八十二(补十)

26、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

25、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

24、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

23、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六十八、六十九、七十

22、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

21、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

20、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五十九、六十、六十一

19、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

18、大成《天天糗事》之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

17、吕大成《天天糗事》五十、五十一、五十二

16、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

15、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

14、吕大成《天天糗事》之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

13、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三十八、三十九、四十

12、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

11、吕大成 《天天糗事》——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

10、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二十九、三十、三十一

9、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8、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7、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6、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七待补)

5、吕大成 《天天糗事》之十三、十四、十五

4、吕大成(著)《天天糗事》系列十一、十二——缺十

3、吕大成(编著)《忆海拾趣》之《天天糗事》系列七、八、九

2、吕大成(编著)《忆海拾趣》之《天天糗事》系列四、五、六

1、吕大成《笔记文萃》之《天天糗事》系列一、二、三





本平台特色——纯真、纯情、率真、率性,真善美;求稿——强调文学性——追忆青涩诗文鉴赏唯美絮语艺术探讨图鉴箴言民俗百科;

本平台非营利性,属草根自媒体黑板报,大家小家、旧文新文、一概接纳,不过就是编辑者退休以后消食破闷、健脑动手的一项养生爱好,同时所刊诗文美图也希望为读者增添一点儿茶余饭后、闲读养性的情趣;

敬请赐稿,敬请分享转发,敬请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