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冀金生《成功学》之《坑道视界》

2017-10-13 冀金生 追忆青涩

坑道视界


坑道视界指专业人士在自己专业坑道里钻研越深,对专业之外的世事了解越少,而导致狭隘。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数学大师陈景润,想起陈景润就想到作家徐迟先生。


徐迟(1914——1996)浙江湖州人,曾任中国作协《诗刊》副主编、湖北文联副主席等职。


徐迟先生在诗歌、散文、文学翻译和报告文学领域均有很高造诣。

1978年,他发表《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中国报告文学界的翘楚,备受人们关注。

他的这篇报告文学,从陈景润外在的怪异入手,揭示和刻画其对于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写出了陈景润的大师风范。


他认为陈景润这些人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是“空谷幽兰、高山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徐迟先生写陈景润在科学上孜孜追求的同时,写出了陈景润的另外一个侧面:生活能力很差,经常出现不可思议的可笑举动。


先生的笔,力透纸背,塑造出了一个既是巨人又是矮人的典型形象。


在我看来,写出大师风范固然可贵,写出了巨人的矮人侧面,更是功不可没。甚至于,后者的教育意义更为重大,社会影响更为深远。


社会发展使人的分工越来越细,据说大学里开设的课程已经有六千多种,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现在即便都是一流的数学家,甲看不懂乙的论文,丙看不懂甲的论文,已经是正常现象。

但是总的来看,不论分工多细,文理两个大类总是存在的。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对而言,搞理科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搞理科的越来越多,如果都象陈景润一样,“不会生活”“频出笑话”,这个社会将会降低多少效率,减少多少色彩啊!


事实是,社会上许多科研人才、技术人才,虽没有到陈景润的地步,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也“傻得可以”。

笔者阅历有限,可因为工作关系,也接触过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军事交通大学和解放军技术学院的一些专家、学者、教授,在媒体上也获得一些相关信息,应当说,情况还是蛮严重呢。


他们有的不知道火车提速,有的不知道潜规则为何物,有的不懂劳动力是商品,有的弄不清政府与公检法的关系,更不知道人大、政协是咋回事情,有的至今还犯常识性错误,认为“党是领导一切的”,有的分不清中尉和中校的区别,不知道连队指导员和团政委的级别谁高谁低,有的根本搞不清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有的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价值和尊严······


我有一个关系较好的老大哥,文革前的大学生,进入工厂后,从工人干起,技术员、研发部长、技术副厂长,一直干到厂长。

老大哥不太懂得大型国有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就是一个非常庞杂的大系统;

老大哥不太懂得人群人心的复杂,不知道生活中还有许多潜在的规则。


他当了“一把手”,完全沿袭搞技术工作的思路抓管理,一是一,二是二,钉是钉,铆是铆。

结果只干了一年多时间,内部矛盾越来越突出,生产经营陷入混乱,经济效益每况愈下,上下里外怨声载道。

也不知是老大哥识相,还是无奈,反正是离职让位,当助理巡视员了。

可是事情并未了了,他在台上留下了一大堆笑话,至今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老大哥是名牌工科大学毕业,本来是厂里的技术权威,这番周折以后,连技术特长也无法发挥了。

英雄无用武之地,可悲,可叹。


老大哥失败的原因,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应当是:坑道视界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了,这可以保证知识被分门别类地深入研究。

但是,专业知识也会造成障碍,使专业人才把眼光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之内,通过狭隘的坑道视界来观察现实。


他们往往对专业范围以外的事物了解很少,想得也很少,研究把握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就根本谈不上了,而人总是得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


所以,坑道视界越是严重,碰壁和闹笑话的几率就越高,甭说当领导了,做人都会有很大问题。


从理论上分析,科技精英也好,技术人才也好,你首先是一个人。

人是什么?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果你只是懂得自然界或者抽象思维某领域某方面的知识,而不懂社会,不懂生活,不了解个人与环境的必然联系,不明白自己与族群的直接、间接关系,不具备一定的审美思维,你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哪怕你在自身业务领域已取得了骄人成绩。


文科知识正是帮助人们弥补这些不足,或者说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的。


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不论你是干什么的,都应当具备一定文科知识和适应现实的能力,都应当确立顺应社会潮流并触及生活本质的人生观。

只有这样,你的头脑才是清醒的,你的行为才是自觉的,你的生活才不至于盲目,不至于常常闹出笑话。


陈景润“不会生活”、“闹笑话”,仍然可以获得世人的尊重,因为他是世纪性天才,他有世界级成果。

而千千万万普通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中的你,如果不懂社会,不懂生活,经常闹笑话,你可就惨了。

你会到处碰壁,不舒心、不如意总是与你形影不离相随相伴,你感觉天空是灰的,人情是冷的,你感觉生活是多么困惑啊!


文科知识差的人,不但在社会上处于困惑状态,而且在生活中显得干瘪乏味。


我在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妇科主任出门参观,她想表现自己的欣赏力,看到一个房子,她就说“嘻,真好看!”

进了园子,她说:“嘻,真好看!”

 然后看到一棵梅树,她又说:“嘻,真好看!”

她觉得好看啊,就说好看。


而林逋看到梅花则吟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同样是赏梅,林逋给我们创造了多么美好的意境啊!


如果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那么生活的意蕴就在于感情。

文科素养差的人感情寡淡,总是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没有情趣,没有人缘,连找对象都比较困难。


良好的文科训练,使人感情丰富,具备一种从容心态,发挥情商作用,完善人际关系,推动事业成功。


曾经有一个记者刁难一位企业家:“听说您上大学时有一门功课重复考了很多次,还是没有通过。”这位企业家平静地回答:我羡慕聪明人,那些聪明人可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等,而我们这些愚笨的可怜虫只能管理他们。


文科学习除了培养人的情感、情调、情商之外,还能够培养人的智慧。

能够使人取舍目标、准则,不做技术白痴;

能够使人抵御身边流俗、恶俗,至少不被它所欺;

还能更好地排遣自己的问题,知道什么事可以理解,什么事不值得去凑热闹,什么事可以去凑热闹,但不必顶真;

还能使人具备必要的理论思维,更好地分析社会条件,更好地应对生存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未存矫俗心”。 真诚希望学习理科和从事理科工作的人们,包括我的外甥侄子侄女们,在学好理科或做好理科工作的同时,不要轻视文科知识和文科训练,要重视起来,形成辅补,以丰满自己的人生。


我强调文科,丝毫没有贬低理科的意思,相反,我认为人的理科能力是应对自然界的真本事,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真本事。

道理很简单,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没有众多的科学和技术工作者,就没有第一生产力。


同样道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文科工作者,作为普通劳动者,应当多学习多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至少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常识。

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抛弃。


在这方面,作为文学家的徐迟先生,学习并掌握了大量科技知识,已经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作者,冀金生,山西汾阳人,1955年8月出生,大学文化,正高职称,安徽省政研会理事,著有《企业品牌管理的思索》《美的经营》等。少小离家从军,军营二十一年,中校副团转业。转业后任安徽蚌埠卷烟厂后勤部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影视艺术中心副主任等职。现已退休。现居太原。本《说三道四》专栏,刊载冀老师的文章,今后从内容上将分为三种:一是忆旧(思考人生);二是针贬时弊(时评)三是文化艺术研讨。——形式为散文随笔和诗歌。






点开以下链接,欣赏作者美文:

28、冀金生《高原诗三首》之《昆仑之歌》《青海湖鸟岛》《茶卡》

27、冀金生《说三道四》之《说修炼》《争取公平》

26、冀金生《说三道四》之《匕首》《说打的》

25、冀金生《成功学》之《关于包容》

24、冀金生《成功学》之《怎样才算成熟》

23、冀金生《说三道四》之《关于钱》

22、冀金生  图鉴《缅怀著名画家忻东旺》

21、冀金生《说三道四》之《羡慕嫉妒恨》《浑然不觉》

20、冀金生《说三道四》之《爱的见证二则》

19、冀金生《说三道四》之《白市长连中四元》

18、冀金生《说三道四》之《46万一平米的房子》

17、冀金生《说三道四》之《假发票》

16、冀金生《说三道四》之《残疾的世界》

15、冀金生《说三道四》之《一地碎发》

14、冀金生《图配诗》之《梦境》《一个蛋黄与一幅画》《致浦律师夫人》《与往事告别》《爸爸、别耍赖》

13、冀金生《图配诗》《夜的眼》《城市》《车窗下,读<遥指杏花村>》《不要说我是一个诗人》

12、冀金生《谈意志》之三

11、冀金生《谈意志》(之二)

10、冀金生《谈意志》(之一)

9、冀金生《关于爱》

8、冀金生《爱情诗四首》——《分手》《你说你要来》《超载车》《爱情》

7、冀金生《说三道四》之《了了有何不了》

6、冀金生《说三道四》之小诗四首——《马年的冬天》《五零后》《梦与诗》《忆云南》

5、冀金生《说三道四》之《下棋的感悟》

4、冀金生《说三道四》之《寂寞张爱玲》又题(三哭张爱玲)

3、冀金生《说三道四》之《母亲的墓碑》《祭父》

2、冀金生《说三道四》系列二——《我给母亲买了一双鞋》

1、冀金生《说三道四》之一——《我姐和我》






本平台(加微信13593153292)特色——纯真纯情率真率性真善美;求稿——强调文学性——追忆青涩诗文鉴赏唯美絮语艺术探讨图鉴箴言民俗百科;本平台非营利性,属草根自媒体黑板报,大家小家、旧文新文、一概接纳,不过就是编辑者退休以后消食破闷、健脑动手的一项养生爱好,同时所刊诗文美图也希望为读者增添一点儿茶余饭后、闲读养性的情趣;敬请赐稿!敬请分享、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