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温黑镜头》(一)

2017-11-10 高建东 追忆青涩

重温黑镜头(一)

母亲


丈夫呢?


丈夫正忙呢!


丈夫饿了……


丈夫淋着雨在哭——烧烤摊上坐了很久,点了两瓶啤酒,一碟小串,雨不断地下,已经凌晨……


裁判不公,怎么办?


高考第一天,湖南隆回县第二中学考生迟到,遭遇冷血监考,因被强力阻止进入考场,在六楼跳楼自杀


看谁笑在最后……


多年前,我的童年……


多年前,17岁,背一次一元


多年前,甘肃永靖政府竖起遮羞墙,这样老乡可以拆下砖修自己房了


必须高大上吗?


多年前……现在孩子长大了吧?

多年前……我上学了!


多年前……距离中国某航天城10公里处


爸妈,还有媳妇,我好着呢,吃得好睡得好穿得也好,大城市真漂亮


工棚闷热不说,蚊子可真多……


喊冤几十年……


领导指示:“控制瓜贩,加快速度,是紧皮西瓜,脆甜如蜜,搬运须小心!


他说,只是想要回工钱……


执法……


多年前的“三剑客


中国看客


多年前……今天母女还好吧?


怎么回事?


养家糊口


贫贱不能移


爱情


多年前……婆婆还在世吗?


活下去……


以下,重温早年纪实摄影家赵铁林的作品


一、赵铁林实拍90年代小姐生活

二、阿V的故事


一、赵铁林实拍90年代小姐生活


已故摄影师赵铁林,在上世纪90年代在海南拍了十几年小姐,他称她们为女孩子。

于是那些或蜷缩在阴暗潮湿出租屋内,或站在当时为数不多涉外酒店门口,或在一个城市通常心照不宣某个准红灯区昏暗路灯下徘徊,把希望交给民工、盲流、老外和暴发户的女孩子们,就顺着他的照片走进了人们视野。


赵铁林本是高干子弟,1959年家庭遭遇巨变,沦入底层,那段经历对他思想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后来赵铁林应清华大学邀请设立工作室,并任名誉教授之职。


2006年赵铁林写了一本书《她们》,引起不小轰动。

赵铁林笔下、镜头里的这些主人公,其实正是被人们唤作小姐的人。

赵铁林用镜头,记录下那一张张或朴素或妖艳的脸。

在这些女孩子当中有失足沉沦少女,有为人妻为人母来淘金的少妇,有土生土长农家妹子,也有下岗女工。


九十年代初,面对南方兴起的经济热潮,赵铁林也不甘寂寞,决定投笔从商。他离开北京南下,在南方城市里首先接触的是他从未体验过的花花世界。


在残酷的生意场上,迂腐的赵铁林很快败下阵来,公司倒闭彻底破产,他无颜回北京见江东父老,只好混迹于这南方城市最底层角落,在一个叫英太村的地方租了房子。

那个英太村其实是城市里一个集中地,大多数是这些女孩子,有姐妹,有同乡,有湖南的,有四川的,还有东北的。姑娘们的生活让赵铁林好奇。


让赵铁林惊讶的是,这些以出卖身体为工作的姑娘们,竟然很多还带着丈夫或者男友,并用自己的卖身钱,来养活这些男人们。


这些女孩子经常被她们的男朋友往死里打,几乎天天挨打。

客人一到,男朋友就到外面去看录像,把房子腾出来。


天黑以后,女孩子们就梳洗打扮,坐摩的去各种歌舞厅,十一点左右回来。

挣到钱的,老远就叫老公下来吃饭,挣不到钱的悄没声回到屋里。


破产之后,赵铁林只能凭着摄影手艺,给小广告公司打零工为生,偶尔也会给周围姑娘们拍拍明星照赚点小钱。

他首先和一个叫小竖的姑娘熟识起来。


老家在四川的小竖被丈夫抛弃,和她感情最亲近的哥哥不务正业,苦闷小竖和几个姐妹来南方下海。

她已年长色衰,难有客人光顾,还染上毒瘾。

她想戒毒却没有条件,得到老赵的帮助。

老赵花了四千多块,那对他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数字。

这事在街上几十家发廊很快传开。

这件事让老赵获得了信任。以后老赵到哪家发廊拍照都不会遭到拒绝。


帮助小竖戒毒后,赵铁林意识到,自己手中的相机,正是记录这些姑娘们的世界的最好工具,他决定跟踪拍摄小竖的生活。


老赵受小竖之托,回小竖老家去看望她哥哥。她哥向老赵打听小竖的现状,老赵没有和盘托出,只说小竖还能活着。

老赵在她哥哥那里看到了小竖当年的结婚照片,她年轻的时候很漂亮,风华正茂,跟老赵后来认识的那个小竖判若两人。

后来小竖每况愈下,不得不返回老家。分别时她告诉赵铁林,也许只有家乡才能让她真正地戒掉毒瘾。她想找一个归宿,就又结婚了,后来又被男人抛弃,最后疯了。

图文无关


1993年,当时经济非常活跃,这个行当非常红火。老赵经常路过的一个发廊门口,坐着一个独特的姑娘小朱,面色忧郁,吸引了老赵目光。


一天小朱忽然拉住他,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她从贴身的钱夹里掏出她丈夫和女儿的合照,说你能不能把我和他们制作到一块儿。


这张小小的照片,引发赵铁林对小朱身世的关切。

小朱的老家在四川农村,七岁丧母,被外公抚养长大。

十九岁时,在城里做保姆的小朱,爱上一个小伙子并和他同居。一年后他们的孩子降生,两人买了一辆机动三轮,拉客为生。


1992年的12月22号,她丈夫碰到三个越狱犯抢车,因为这车是他的全部家当,他奋力反抗,不幸被杀。

由于没有正式结婚,小朱不敢带孩子回老家。

别的姐妹就叫她去“下海”。她迷迷糊糊就来到南方这个城市。后来有人告诉她这叫“坐台”。


她没有钱,没有文化,不能找到一个像样的工作,只能去当发廊妹。

可是当发廊妹也不像她想的那么简单,仅仅给人家洗洗头捶捶背,不仅仅是那样子,她才明白了这件事情,非常痛苦。


为了给寄养在姨妈家的孩子每个月300元抚养费,小朱只能留下来。

她尤其无法忘怀的,还有在男人坟前留下的誓言。

图文无关


她把他葬在她自家祖坟旁边,没有碑,因为她没钱,只是个板子。她想等有朝一日有了钱,要给他修一个碑,


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她让孩子上贵族学校,入学费三万块。就算她一次三百块钱,三万块意味着什么?!

她认为她孩子应该受到很好的教育,还要带她去渣子洞白公馆受革命教育。

她自认为走错了路,但孩子将来不能再走她这条路。


认识小朱后第二年春节,赵铁林跟随小朱去探访她远在四川农村老家。

她家里不是一般的穷。她出生的屋子是一个没有牲口的牲口间,一个空荡荡地方贴了一个1995年挂历。


那间一贫如洗的小屋,让赵铁林无比震撼,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这种跟踪拍摄的意义所在。

小朱家乡地少人多,女孩们到南方以特殊的方式谋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九十年代初蔚然成风。

图文无关


对不少女孩来讲,如果迈过那道门槛,就能马上过上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幸福生活,她们是宁愿暂时把所谓灵魂尊严等等名词束之高阁的。


而当全村的人都对衣锦还乡女孩子们欣羡不已时,什么灵魂尊严概念就已经变得很苍白,甚至不值一提。

但是小朱不行。


多年之后,小朱仍然保持着敏感神经,她一直小心珍藏老赵拍的每一张照片。因为她觉得只有在那些照片上,还留下些许清纯。


那儿的女孩子有一大半做这个行业。

老赵去过的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在村子里大家心照不宣。这令老赵感到很惊觫。中国乡村的崩溃,不仅仅是生产方面的,更是道德伦理方面的。


传统的约束、宗族社会一旦解体,人们就无所顾忌了。

那些出去的女孩子,差不多都给家里盖了房子,还给自己留一小间将来老了落叶归根。

图文无关


大年初一,小朱就带着女儿来到男人的坟前,在这里她还给自己预留了一块地界。她为他立了一块又高又厚的碑,上面的字端方有力。

坟前点上五盏蜡烛,她站在后面,让孩子磕头,保佑女儿将来上大学挣大钱。


从老家回到南方的城市,小朱继续她灰色的生活。

九十年代末期,经济日渐萧条,姑娘们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小朱心生离意,临走前她拉赵铁林来到郊外,让他最后一次为自己拍些漂亮的照片。


她戴着墨镜,老赵说这不像你。她把墨镜一摘,“不像我?我什么样?什么是像我?你说我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她说她最恨男人,不管他们给钱不给钱,只要不把她当人,只要作践她都不是好人。


图文无关


不久小朱就回了四川,当赵铁林再次见到她时,小朱已经和一个做司机的小伙子恋爱了。

每天早晨天一亮,那个小伙子要出车跑长途,她就给他做汤圆,包子一样大的汤圆。

她三十岁生日的时候老赵也在,喝了很多酒。

她屋子旁边有山,老赵就爬上山,往下看江水,看到万家灯火,心里感到很悲痛,觉得她本来是一个正常人,过着类似于正常人的生活,心里却隐藏着很多痛苦。


2000年的一天,已经回到北京的赵铁林,忽然接到小朱电话;小朱泣不成声,几天前她第二个男人开车时撞上迎面的卡车,当场丧命……


小朱走后,赵铁林拿起相机,把镜头对准城市里更隐蔽、更肮脏、更低级的角落,一个聚集了民工和村妓的贫民窟,在这里有更让他震惊的发现。


图文无关


1998年,赵铁林碰见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阿薇,大大的眼睛清澈如水,只有16岁。


阿薇生在一个北方城市,父母离异后,无人管教混迹街头,在旱冰场认识28岁的小吴,离家出走,跟随小吴南下。


她男朋友是一个诈骗团伙成员,这个团伙四个男人靠她一个16岁小姑娘养活。她最多时一天接十三个客人。


赵铁林刚一出现,小吴就盯上了他,向赵铁林借钱,说要给阿薇做流产手术。


她做手术时,快到三个月了,超过三个月就不能做手术,胎儿太大。

她早就发现了,只是没钱做手术。

她男朋友一直让她做生意,做一天算一天。做手术的话,十五天不能做生意。


只要能挣到钱她男朋友就高兴。她打算挣够六千块钱,回家开一个店,就和她男朋友结婚。六千块钱就是她最大人生理想。


她一有时间就让男朋友发誓娶她,男朋友把她推开,她就在他身上打滚“行,我爱你,我娶你,行了吧。”她就高兴了,就去跟小猫小狗玩去了。


那些打工仔排队等她做生意,她正跟小猫玩,不理他们,最后男朋友把小猫摔死了。

从此以后阿薇就和男朋友的关系越走越远。

“她男友不敢看我,他害怕我,因为他觉得他做这事太亏心了,阿薇就敢看,大大方方地。”


“提起她亲戚在歌舞团当演员,她就跳起舞来了,她不管别人怎么样,她高兴就跳舞,她不高兴就哭,这让你很难把这个小女孩,和她所经历的故事联系起来。所以说社会上的事情,你只要深入底层,你就会发现一个你从来不了解的世界。”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破产后的赵铁林依然在南方那个城市角落里,停留了近十年,他难以舍弃用镜头来记录这些底层女孩们光怪陆离又灰败不堪的生命,在常人不屑关注的地方,他体验着最真切的浮世绘影。


“她们一天里最高兴的是什么时候?”

答:“就赚到钱的时候最高兴,赚不到钱的时候就哭,或者被人欺负的时候就哭,而欺负她们的,大多数都是主流社会的人。”


问:“她们在生活里最在乎什么?”

答:“她们最在乎的,就是她能有一个心疼她的好男人,最在乎的就是,有一个能够真正心疼她的好男人,哪怕你矮一点,哪怕你瘸一点,哪怕你不太能挣钱,但是你真正爱护我,我挣钱去。”


“她们的心里,还会不断审视自己这个身份吗?”

答:“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她们没有身份感,什么事情也没有计划,走到哪山唱哪山的歌,根本没有计划,就是浑浑噩噩,一种懵懵懂懂状态,她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健康地活下去,挣到钱,把自己小家成立起来。”


九十年代末,赵铁林终于回到北京,他凭借经历以及记录那些姑娘们的照片,写成一本书,题目是《她们》。


图文无关


问:“对于大多数姑娘们来说,她们有别的出路吗?她们原本是有别的出路的吗?”

答:“在这个社会没有给她铺垫正常渠道,而且她们没办法进入主流社会,那么她的生活,生存就是第一位的,而这种生存非常非常悲惨!”


“她们第一次真正做出这样决定那种挣扎,她们做这样决定,难道真得是可以自然而然顺带进入吗?为什么她们这么容易就被突破了?”

答:“既然主流舆论、大家都以金钱为最终生活追求目标,那么钱就是第一位的,个人廉耻礼义,这些东西都退居第二位,它在生存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在她那个圈子里,虽然很痛苦,但生存比痛苦重要!”


问:“那这段生活在她们的人生里是什么位置?”

答:“这段生活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悲剧,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巧言令色,但如果你沾上了其它毛病,比如吸上毒,被黑社会裹挟,那就起不来了,是死路一条,而这个职业它的特点,就极具腐蚀性!

“你在她们身上,看到一种超强生命力,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命力,是一种女性的韧性,非常悲惨的韧性,她们知道社会不相信眼泪,她们自己独撑一片天,哪怕天再小,那也是自己撑出来的。”


在书的后记中,赵铁林这样写到,当年的故事忽然之间,已经过去十几年,姑娘们音容笑貌虽然依旧,但是电话打过去,多数已为人母为人妇,也有几位早已不在人世。


今天的故事当中,讲了三个女孩子,小竖后来疯了;

小朱第二个男人死后,她想过自杀,也想过出家,逢庙必拜,是某种期盼也是某种洗刷,现在已经找了第三个男人,到最后一次打电话来说,她终于过上了向往已久的正常的生活;

而阿薇姑娘离开小吴之后,却有消息说,有人看到她和一个过失杀人在逃犯亡命天涯,再也没有消息。


赵铁林离开南方已经很多年,他说出了这本书,到此他讲的“她们”的故事也应谢幕,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些个故事在那些女孩子人生当中,有没有谢幕,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就是你一旦走进她的世界,她就记住你一辈子,‘赵老师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出车祸了,哎呀,我寝室难安’,到现在她还记住你,多少年了?六年了,她说我永远忘不了你。”赵铁林说。


问:听说即将出版的《她们》一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向你约稿,内容是什么?

答:《她们》其实是《另类人生》的深入挖掘本,原来出版社因为社会条件,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不敢说。现在编辑告诉我,这类社会题材是大家想要了解的,加上《另类人生》版权到期,我就重新改编了内容。现在图书在后期制作中。


问:从什么时候对摄影开始感兴趣?

答: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父亲就有相机,但我知道照片的重要性是在“文革”武斗打死人的场面,让我震惊。


问:由什么因缘开始关注底层群体?

答:我当时在经商,过程中就在歌舞厅发现了这些女孩子。因为我有很浓厚的古典文学情结,就想这里寻找李香君,或者杜十娘,后来发现没有;

我立刻就敏感了,发现这是一个创作的源泉或者说素材,我就要把它做出来。当时并没有想到要出书。从1990年在郑州开始,一直拍。


问:李香君式的人物是指……?

答:青楼文学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一个必要补充成分,文人在感情生活极度困惑或者政治生涯落魄时,往往要到这种场合来寻求自己精神慰藉,很多那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是落魄文人写出来的,落魄江湖载酒行。

既然在政治上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就转而寻找情感,这是中国文人文化传统。

我当时想我经商失败了,应该有一些女孩子主动同情我,后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大失所望,同时也明白时代确实变了。



问:您一直在想做底层题材作品,你是以什么身份出现的?

答:我就作为一个江湖行走者身份吧。


问:是旁观者?

答:不是旁观者。我和他们一起交朋友,吃饭……我当时也没有经济地位啊,我自己生活也很困难,吃饭时候他们叫我,“老赵,下来吃饭!”就一块吃。他们说女朋友和哪个嫖客好了,他想把她杀了,我说那不行,他说你有文化你说怎么办,我说让她陪个礼道个歉,把钱给你点不就完了嘛,人家都帮你挣了十几万了。他说我允许她和别人好,但不允许把感情投给别人,我说人家指望不上你啊。


问:你是参与其中的人,但你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答:还有另外一个赵铁林存在,冷眼观察,把所有事情记录下来。

一个拍摄者和书写者的作品必须在世上有所反映,我只不过在积累素材。

我觉得我要打败现行所有假文化和伪文化,使命感非常强。


问:当时国内有其他人在拍小姐题材吗?

答:有拍暴露的,他们叫“闯进去拍”,跟着公安局一踹门闪光灯“唰”,完了以后说你看我这有多棒。

还有山西晋煤外运一直到怀涞的车道边有很多路边店,有农村女孩子。他们专门去拍人家裸体,刺激人的部分,完了像外国似的组织起一个画册,是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的东西。


问:女孩子让他们拍吗?

答:让。她的意思是你不干我,还给我200块钱,拍几张照片算什么。


问:你做作品的时候没有给过人钱吗?

答:我没有给过任何人一分钱。


问:你对拍摄对象实际上没有什么经济方面援助吧?

答:没有援助。我当时自己就没钱啊,吃了上顿没下顿,我怎么给她钱?

我拍阿V的时候有时请她们吃饭,但我和小黄(助手黄明芳)只能凑凑合合,小黄说“饿了”,我们顶多在小店里吃两块蛋糕喝碗茶。


问:二战时有一摄影记者拍下非洲儿童被饿死之前的照片,这照片发表以后引起巨大反响,因为它太有震撼力了,但同时人们都在反问这个摄影家,你为什么不救他,为什么不给他吃的呢?后来摄影家很郁闷,后来……

答:自杀了,这事我知道。

我觉得这事情和我从事的事情还不太一样。

因为女孩子生活都比我好,没有一个比我次的。


问:不是说生活,有可能你可以在社会层次上给她们提高一点。

答:不可能,因为现在的社会极其自私。后来我发现我不可能帮助她们,因为我比她们弱。在金钱面前,文化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问:不管怎么说,她们的生活都会越来越悲惨吧?

答:不一定,我认识有一些被老板花17万包到北京来的,在语言学校上学,后来移民到澳大利亚,有的开了店,有的结了婚,有的送孩子上了学。

只要在过程当中不出其他问题,像吸毒、贩毒,大多数小姐通过原始积累,可以使她的生活上一个层次,她认为划得来。

第一,我从一个穷乡僻壤看到了高楼大厦,我从一身破衣服穿到好衣服,我能和一些体面男人在一块过生活,而且我还能得一笔钱。

有了钱我可以做生意,很不错。


问:但你的书里呈现的都是很残酷的生存,成功的那些你并没有呈现……

答:因为我的东西只在一个层面上报道这些女孩子很不容易,至于说很容易的那个方面,它变成了经济学领域,不属于我的工作范围。

我用人文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这些不幸的女孩子,实际上她到底幸不幸,只有她自己知道,我不能断言。


问:当看《另类人生》,读者确实觉得很震撼,但有一点觉得不能释怀,就是作者是让一个做妓女的女孩子供养着、出了这本书的。

答:主人公不能说完全是个妓女,虽然有这种事情,但大多数她只是坐台,坐台和出台当时还是分得比较严格的,她是三陪女。

她对我的帮助并不是说和我签订了什么协议,说帮我做完了怎么样,不是,她刚从农村出来,觉得你是一个有社会阅历的人。

她给你买胶卷啊,她是很自然的,所以到现在我经济上稍微宽裕一点也给她寄点钱,她说我不想要你的钱,我就是觉得你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问:学术界怎么给你定位的?

答:学术界称我为“参与性观察者”,《另类人生》被评为摄影界十佳图书,罗琳写篇推介稿,就叫《参与性观察》。







预告:下一期《重温黑镜头》(二),内里有摄影家赵铁林《阿V的故事》






另,喜欢新疆,可点击以下链接:

9、图鉴 · 新疆伊犁游之八《大美伊犁之夏塔怀古》

8、图鉴 · 新疆伊犁游之七《大巴扎与蓝绿紫黄(下)》

7、图鉴 · 新疆伊犁游之六《天马与蓝绿紫黄(中)》

6、图鉴 · 新疆伊犁游之五《铭碑与蓝绿紫黄(上)》

5、图鉴 · 新疆伊犁游之四《铭碑与蓝绿黄紫(上)》——《将军府与沙粒画》

4、图鉴 · 新疆伊犁游之三《赛里木湖》

3、图鉴 · 新疆伊犁游之二《果子沟大桥》

2、图鉴 · 新疆伊犁游之一《吃》

1、新疆炫夏《精选美图》






另,喜欢文艺——小说诗歌散文美术美图箴言——的朋友,可点击以下链接:

1、高建东《追忆——二百七十一、回家的路》       2、吕大成《天天糗事》之一百零二

3、张丽珍《云鹤感悟》之《秋意美》       4、蒋言礼《落与不落》《蝴蝶追》

5、冀金生《说三到四》之《老年人的亲情和爱情》

6、谭曙方《飘过长江组诗》之《长江之夜》《三峡吟》《古栈道》《卖三峡石的孩子》

7、远古乡村《精彩小说<胡闹>29-31-后记》

8、枫桥酌雨《没有人知道我采一枝柴胡 插在鬓角》(现代诗五首)

9、卫宁《唯美诗篇》之《追求》《行者》《爱秋》

10、王彩萍《美诗鉴赏》之《京剧唱与老父听》

11、荫丽娟《一朵秋天里的野菊花》系列一、二、三

12、凝静《生活细语组诗》(写给中年、漫步、空荷、雨夜)

13、若秋《旗袍》《蝶韵》(诗二首)

14、万 瑛 《春的礼赞三首》       15、朴平《圪针眼的故事》

16、《学习写作园地》——奥雪《故事二则》

17、王者天下《赋》《夜》《你》《可否》

18、父亲节   王玲《我的父亲》《父亲的背影》

19、广袤《故事会》之《金色的童年 · 求画》

20、张建军《糗事凑趣》之三《“抗拒插队”(上)》

21、阎建明《丹染秋枫——秋分理发有感》

22、黄国平《图鉴、箴言荟萃》之二        23、李生明(诗文墨宝鉴赏)

24、杨银虎《恭听情怀》专栏《游人祖庙》《十月蹬龙山》《娇鱼》《四季情》

25、爱艺小院院《清明缅怀诗六首缉》牛未生《信天游 · 世上就留下个人想人》

26、王震《打油诗17首》       27、陈保柱(松风居士)《诗词10首》

28、梵 · 高的炽烈《图鉴》       29、老版小人书《马兰花》

30、老版小人书《屈原》(刘旦宅绘)     31、赏析屈子《九歌 · 湘夫人》《 九歌 · 湘君》

32、特辑——杨绛逝世周年祭、敬读《干校六记》(上)

33、特辑——杨绛逝世周年祭、敬读《干校六记》(下)

34、《百姓警语》之一、二       35、《经典百姓语录》之一、二

36、图文盛宴《陈丹青》       37、图鉴《霍春阳 · 写意花鸟大观》

38、图文《五月励志 · 两封信》      39、战友情 《图鉴系列》之一

40、《北岛诗204》之五《岛》《见证》《岸》《黄昏;丁家滩——赠M和B》

41、《人文山西系列》之《神的子民》

42、牛未生《信天游 · 走西口印象》       43、傲雪红梅《童年往事的回忆》

44、毕福堂《和顺,含在嘴里也怕化了(组诗三首)》

45、《质疑“普世价值”》《资中筠:为什么我们需要再启蒙?》《郭于华:中国人是人吗?》(网摘三篇)

46、博明《庄则栋与太原的不了情》

47、李琳之《中华早期文明源流线路图》

48、张珉《被遗忘的晋绥军,曾经的三晋子弟兵》

49、韩石山: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

50、高建东  归来,府东街101号

51、高建东《无比怀念未改造前的太原迎泽公园……》

52、高建东《要迎泽公园,不要迎泽“林园”》







本平台(加微信13593153292)特色——纯真纯情率真率性真善美;求稿——强调文学性——追忆青涩诗文鉴赏唯美絮语艺术探讨图鉴箴言民俗百科;本平台非营利性,属草根自媒体黑板报,大家小家、旧文新文、一概接纳,不过就是编辑者退休以后消食破闷、健脑动手的一项养生爱好,同时所刊诗文美图也希望为读者增添一点儿茶余饭后、闲读养性的情趣;敬请赐稿!敬请分享、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