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好心人”要免费带你赚钱,当心有“套路”
作者:汤哲(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监督部)
最近几天,A股接连大跌,关于股票、基金和投资理财的各种段子又火了。股票不理想,基金跌惨了,让众多网友特别是“九零后”们深感焦虑,无心工作。
面对投资理财的市场波动,有人开心不已,放手一搏,欣喜赚钱真容易;有人感慨不已,不管“加仓”还是“躺平”,“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回顾过去的一年,“基金绿”“韭零后”“跌妈不认”等看似奇怪的词汇多次登上热搜,成为网友们投资理财心态的生动写照。
近些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投资理财意识的提升,老百姓投资理财的热情越发高涨,多元化的需求催生了线上线下各种投资机构和理财渠道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理财投资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
例如,一些机构违规销售无真实投资、无测算依据、无充分信息披露的理财产品,一些理财产品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风险评估不到位或风险提示不足,使得消费者权益受损,涉嫌虚假宣传、误导诱导等的投诉持续多发。
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对于金融理财缺乏足够的认识,投资并非简单的买和卖,还需具备一定的金融常识和理财知识。不少消费者的心态也不够稳定,涨了就高兴,跌了就骂娘,对于市场的波动缺乏理性认识。还有一些消费者缺乏对风险的认识和预判,看到高收益就忘了高风险,看到有“专家”“大佬”推荐就信以为真,殊不知可能都是“套路”。
(图片源于网络)
在一些网络论坛和APP的植入广告中,总有“好心人”留言想要加微信、邀进群,可以和专家一对一私聊投资理财之道,分享成功经验、致富代码。如此的幸运陡然降临之时,是不是突然有些心动了呢?不过,在敲开财富大门之前,可能消费者需要花上299元、398元参加老师的在线课程,或者充值2999元、8888元办理VIP会员,才能拿到一张入场券。
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老师,费用可能有多有少,或者进行相应的提成分成,这些打着帮人赚钱旗号的“套路”还是熟悉的味道:不管您赚没赚到钱,得先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付出,才能获得可能的收益。
更有甚者,通过打造看似正规的虚拟平台,推广导流吸引消费者进场投资理财,先是施以小利让消费者尝到收益甜头,随后不断吸引消费者加大投资,在不断的辅助操作和引导中,消费者只会越亏越多、直至清仓走人。除了网络荐股外,推销外汇、期货、黄金等虚假投资理财产品也是诈骗团伙们惯用的手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消费者投进场的资金榨干为止。
(图片源于网络)
早在2019年“两会”期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指出,老百姓的投资理财领域问题相当严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能乱投资,不能乱参与集资,更不能借钱去投资。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那些轻松“躺赚”、年入百万的高收益投资理财项目,可能并非绝对没有。但是通过电话推销、网络营销就能让一般的消费者随随便便偶然获得,用脚趾头想想也不太可能。
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愿意带你赚钱的人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你能帮他赚钱,二是他想赚你的钱。
(图片源于网络)
说到最后,不管是日常消费生活还是相对专业的投资理财,消费者们还是要学会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同时学习掌握一定的金融消费知识和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建议消费者牢记“三要”“三不”原则,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一是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机构的正规产品,确保规范有序、信息知情、风险可控,不清信、不参与来路不明的推荐推销;二是涉及钱款财物等敏感话题要保持清醒,不要只关注“高收益”“高回报”而忽视了风险隐患,自觉远离以投资理财为名的各类非法集资活动;三是要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不要忍气吞声、自怨自艾,遭遇投资理财骗局或出现财物受损的,一定要第一时间寻求相关部门的专业支持。
大家都在看